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为提高各高原地震应对部门间的协同联动能力,基于组织冲突角度的协同思想对高原地震应急方法进行研究。针对我国高原地震特点,结合高原地震相关应急预案中各主体的职责体系,归纳高原地震应急过程中5种基本冲突类型,建立冲突矩阵。并基于"解决冲突,有序协同"的理念,提出协同应急响应方法,建立协同效率评价模型。就玉树地震救援过程,拟合出高原地震中4个主要部门(救援队伍、医疗部门、交通部门以及协会组织)的协同救援效率,并作出救援效果曲线。结果表明:采用根据冲突模型构建的协同应急方法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救援效率,还能够发现影响救援效率的潜在冲突。  相似文献   

2.
为快速恢复因灾受损的血液供应链的救援能力,针对血液这一重要医疗物资,研究考虑移动医院的应急供应链重构。设计包含移动医院和临时献血点选址、血液外调与自采和血液与伤员转运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以红细胞为例,将模型应用于我国龙门山地震带的灾害救治案例中。结果表明:重构的供应链能够综合运用移动医院等资源,快速恢复血液救援能力,最大程度缓解灾害影响。即便是在灾情最严重的情况下,缺血量可减少12.95%。管理者在进行人道主义应急救援决策时,应综合考虑移动医院等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应急协同调度效率,开发一套公路危化品泄漏事故应急调度系统,针对危险化学品泄漏后的应急救援过程,结合Agent相关基础理论,明确以救援单位作为基础Agent;同时,根据应急协同的3种模式,明确不同救援Agent的启动准则,构建基于Multi-Agent理论的应急协同救援框架;以某处高速公路上危化品泄漏事故为例,分析不同应急协同方式下有效救援时间和救援路径。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时给出公路危化品泄漏事故后的应急调度方案,以及不同方案下应急救援到达时间;同时,对比无协同、局部协同和全局协同3种模式,采用全局协同调度方式,应急救援所需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4.
为了做好煤矿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数据协同应用、加强煤矿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设计了基于事故后果分析的煤矿应急演练平台,提出了该平台的架构设计和应急救援演练业务流程,总结监测预警数据可视化集成、预警信息智能分析研判等关键技术,利用信息化手段模拟事故的发生和演变,突破传统应急演练方式,有效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和现场指挥的处置能力,为煤矿应急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加强高速公路紧急事件应急处置、协同管理的角度出发,给出区域高速公路网和紧急事件的定义,界定了紧急事件的分类和特征,阐明建立救援协作体系的必要性。从工作流程和环节控制入手,构建包括决策组织、信息共享、交通管控、现场救援、应急储备等内容在内的区域高速公路网紧急事件救援协作体系,提出各模块构成要件及典型运作模式,有助于统筹区域高速公路网决策指挥,优化应急资源配置和调度,密切紧急事件协同处置,提高救援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新型信息与网络技术,综合了分布式账本、非对称加密、共识算法、智能合约等关键技术,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在跨部门协作、多环节业务、低成本信任等场景有广泛应用。2019年10月24日,中国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第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规避冷链供应链受突发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强化其应急体系协同化发展,提出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序参量法的应急冷链供应链协同化水平评价模型。模型以供应链协同化理论为基础,从协同化目标入手构建影响其协同化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最后运用序参量法评估冷链供应链各应急环节的协同度。结果表明:评价模型能有效评估应急冷链供应链协同化水平,可为冷链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给深入火场救援的消防员提供最佳救援路线,掌握营救和自救时机,通过改变涟漪规则、动态调整扩散速度、多出口决策设置来改进基于涟漪扩散算法(RSA)协同进化路径优化方法(CEPO)。基于火场预测和多出口决策提出协同进化救援路径优化(CERPO)方法,并以湖北某校教学楼火灾扩散仿真模拟为背景,在不同时间节点情境下规划最佳救援往返路径并比较路径异同,与D*算法对比验证CERPO有效性和灵活性。研究结果表明:CERPO能基于火灾预测提前避障规划最佳路径,并在第500 s情境下及时启动多出口决策,规划新的撤离路径;CERPO与传统算法相比可避免绕路,提高消防救援效率,研究结果可为救援路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邱华  石祥 《安全》2005,26(6):28-29
本文介绍了北京地铁的运营及灭火救援准备工作现状,指出了一些影响灭火救援工作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化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物资储运区布局,提高应急救援工作效率,在分析物资储运区特殊性的基础上,考虑其日常运营阶段和应急救援阶段的不同物流需求,提出了基于改进系统设施布置(Systematic Layout Planning, SLP)方法的两阶段物资储运区布局优化模型,添加虚拟功能区并将交通系统纳入约束条件。然后设计改进的遗传算法对模型求解,最后通过Anylogic进行动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改进SLP方法设计的物资储运区最优布局未造成拥堵,功能区作业效率明显提高,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和算法的有效性。提出的储运区布局方法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布局方案,提升应急救援中心各功能区作业效率,对我国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弥补政府应急物资库供应能力不足,提升救灾物资供应时效、种类和能力,提出协议供应商参与的多供应主体模式,并基于此构建考虑配送中心爆仓和灾区道路损坏的不确定因素的物资供应双层优化多阶段多目标模型,采用NSGAⅡ算法和CPLEX求解器,通过算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多主体供应模式不仅可增加应急物资储备的种类和数量,实现可持续物资供应,而且在不确定因素影响下,可通过直送和缓送的方式满足物资供应需求,较传统储备库供应模式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2.
刘禄  王青松  孙金华 《火灾科学》2021,30(2):98-106
针对化工园区的应急物资储备站点选址问题,在同时考虑经济因素以及救援效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多目标覆盖选址模型,同时引入了应急救援时效函数,以反映物资运输时间对救援效果的影响。最后将模型应用于江苏省南部的化工园区应急物资储存站点的选址问题进行算例分析,使用NSGA-II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采用TODIM法对得到的帕累托最优解进行排序,为决策者选取最终方案做出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由于天然气管网供气量、用气量变化所导致的天然气供气业务突发事件应对问题,在天然气供气业务突发事件风险特点的基础上,围绕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应急演练开展针对性研究。结合天然气供气业务资源流向特点,分析可能导致天然气供气业务发生突发事件的3种主控因素,并在研究分析国内外情景构建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的基础上,设计包括情景概要等5个一级要素、19项二级要素为基础的天然气供气业务突发事件应急演练脚本,为相关企业开展天然气供气业务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隧道衬砌渗水已成为影响运营隧道结构强度和稳定的关键因素。为了能在运营隧道的日常管理与维护过程中有效预防运营隧道衬砌渗水的发生,从隧道运营管理与维护的角度,运用事故树分析法较为系统、全面地分析得出了运营隧道衬砌渗水的11个基本原因和8个理论预防方案。通过综合比较分析,提出了“有效泄压”和“及时检测修复裂缝”2个预防运营隧道衬砌渗水的可行方案,并相应地给出了各可行预防方案的具体措施。针对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隧道衬砌裂缝的情况,指出加强运营隧道衬砌渗水检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实现有效预防运营隧道衬砌渗水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通过食品安全环境因素的改善和规范,来提高食品安全效果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归纳了影响食品安全的环境因素,特别是影响生产者食品安全行为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供应链食品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产者食品安全行为的选择上,为此,设计了环境因素对供应链生产者食品安全行为影响机制;为了分析环境因素对供应链中生产者食品安全的影响,从生产者食品安全行为的影响机制中选取了消费者食品安全意愿、生产者市场占有率、罚款金额等环境因素,以生鲜蔬果供应链中覆盖流通领域的那个部分提出了生产者食品安全行为选择策略的仿真模型,使用Netlogo软件进行了多主体仿真。通过仿真发现,食品监管的手法还宜细化,提升技术因素可以有效改善中国的食品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技术和自动识别技术对特种设备相关业务进行管理已经成为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必要手段,本院研发的“基于条码技术的特种设备检测数据溯源平台”(以下简称溯源平台),能够实现特种设备全过程的数据动态存储,并全部实现闭环管理,这是国内目前的检验软件没能实现的,本文对该软件的研究目的、研究过程及实现功能等情况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防灾减灾系统的运行效率,研究应急物流设施选址-分配问题,构建考虑设施可靠性要素的双目标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以最小化系统总成本和最大化客户需求覆盖率为目标,确定应急物流中心的选址区位和各节点间各种物资的分配方案;考虑即使是选中开放的设施,也存在一定的中断概率,因此以不同情形表示开放设施中存在中断设施的情况;最后,通过MATLAB实现NSGAII算法,对模型求解,得出灾害发生时应急物流设施需求覆盖率与系统总成本的关系,为灾害发生后救援系统救灾成本和受灾点需求满足程度的权衡优化,提供可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risk factors from the container security initiative (CSI) on the maritime supply chain in Taiwan, employs a loss exposure matrix to identify the severity and frequency of security risk, and uses a bowtie diagram to investigate appropriate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maritime security risks.This paper’s findings consist of the following: (1) the leading categories of CSI risk factors are operational risk, physical risk and financial risk; (2) apart from two security risks comprising high-risk level, the majority of risk exposure is at the medium level; risk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clude loss prevention, loss reduction, avoidance, and non-insurance transfer; and (3) all maritime security regulations and measures should consider the balance among cost, time, security, efficiency and competition; failure to do so may lead to additional burdens for maritime supply chain service provid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