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怡萌  田敏  胡世亮  陈姣  成饶 《灾害学》2016,(4):215-223
旱灾作为云南省的第一大农业气象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旱灾面前,人类既是旱灾承灾体,又是减灾政策、措施以及直接抗旱减灾响应行为的具体执行者。在灾害的发生过程中,人类应灾行为对提高旱灾应对能力、减少旱灾损失有着更为实际的效果。该文以云南省南涧县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获取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将收集到的11种应灾行为分为三大类进行多维尺度分析;根据175名农户对11种应灾行为的评价特点,将这些农户进行判别分析并划分为三类应灾人群,针对不同应灾人群中的典型农户分析其应灾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2.
徐好民 《灾害学》1992,7(2):88-90
随着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展开,人类对灾害的重视与研究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我国蓬勃展开的减灾活动中有一个问题是亟宜引起重视或目前我们尚重视不够的,那就是灾害与灾异研究的区分与对待。灾害(这里指自然灾害)是自然因素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损害的现象、事件或过程。灾是指造成损害的现象或原因,害是它的结果。灾和害互为因果,相互依存。因为它们是和人类生存愿望相反的行为,所以人类总是想控制它,减少它。趋利避害是减灾活动的首要目的,人们以极大的注意力关注灾害是理所当燃的。但任何灾害都不  相似文献   

3.
胡益兴 《灾害学》1997,12(3):84-88
全面科学地分析了人类的行为与地质灾害后,针对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试图提醒人们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达到保护环境,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飞行器从加入战争之日起,人类便赋予了它许多使命。在战争中,人类不但通过运用飞行器改变了作战样式,更是通过运用飞行器加快了战争的进程。然而人类在运用飞行器的同时,对它潜在能力的挖掘并未停止。为了以较少的伤亡,更好地达成战略战役目的,人类开始探求使用飞行器来执行特殊的作战任务,即飞行器的特种作战。本文所讲述的就是其中的一个经典战例。且看德军是怎样巧妙地攻破了绵延数十公里的坚固堡垒……  相似文献   

5.
地震是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在现代社会中,如果防震减灾工作做的不好,那么它带来的灾害将是巨大的。如何搞好新时期防震减灾工作,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的天候气象变化万千,它既造福于人类社会,又将各种灾难降临地球。利用天气造福的一面,就可为人类创造出无数财富;相反,如果利用其造祸的一面就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灾难。气象武器就是利用气象有害的一面而产生出来的一种新概念武器。它是人们为实现军事目的而运用人工影响大气技术制造的各种特殊气象。主要通过运用现代气象科学技术,人工控制风云、雨雪、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区划与减灾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商彦蕊 《灾害学》2001,16(3):28-32,37
脆弱性是农业遭受干旱影响和旱灾损失的必要条件,它决定旱灾影响的强度。本文对河北省农业旱灾脆弱性进行了区划,分析了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变化的成因,针对区域农业旱灾脆弱性累进的动态压力,提出了调整人类行为、降低脆弱性、减轻灾害影响和损失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虽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相互的战争,但总体上是以发展为主流。人类,凭借着才能和劳动将社会推进到今天,已经有了强大的基础,由此向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是完全可能的。但是人类仍面临着许多未知因素,制约着这种发展,地震等自然灾害就是其中之一,它严重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增长,因此我们只有不断地推进防震减灾工作把灾害及其  相似文献   

9.
由王子平、陈非比、王绍玉三同志执笔,地震出版社出版的《地震社会学初探》一书,是对地震与社会影响和作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基础上而写成的。对于地震这种自然现象是如何成为灾害的,它对人类社会生活会带来什么后果,人们在地震灾害发生过程中心理和行为会有什么变异、各种社会组织怎样才能更好地防御震灾等一些问题,在这本书里都可以找到答案。因此,很值得关心防御地震灾害的人们以及地震学界和社会学界的同志们一读。地震社会学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是为时不久的事情。地震社会学这一名辞是1977年在  相似文献   

10.
<正>无论现代社会科技多么发达,在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时,人类的力量总是显得渺小而无力。自然灾害是指在人类依赖生存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给人类带来了生存危害,具体包括土地干旱、河水洪涝、沙暴龙卷风、冰雹、大地震、海啸、泥石流、火山喷发等各种自然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最频繁的国家之一,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给我国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农田庄稼、房屋建筑物等都被损毁,从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任何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一定会影响到公众的心理,而公众的心理行为反过来又会对事件的发展演变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危机发生时期,相关政府部门尤其需要了解突发事件中的公众心理,并通过科学地发布风险信息来减轻和化解社会心理压力,同时引导公众正确地认知风险。从风险沟通的角度入手,以问题形式报告了心理学界在风险认知及行为决策方面所积累的研究,希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够为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方案的制定提供心理学方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可持续土木工程结构的若干科学问题与实现技术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木工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在大量地消耗资源和能源,可持续的土木工程结构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可持续的土木工程结构涉及材料、结构体系、结构可持续性的分析设计理论和评价体系。本文分别从结构材料、功能材料、可持续的结构体系、结构可持续性的分析与设计理论、结构可持续性的定量评价指标等几个方面阐述可持续土木工程结构的科学问题与实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全国第一家系统研究灾害问题的自然科学季刊——《灾害学》杂志正式创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这是兴利除害、造福人民的一项很有意义的社会公益事业,我谨表示祝贺。灾害是人类生存、生产和文明建设的大敌。灾害常常依仗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向人类发动一场又一场严竣的挑战和无情的攻击,把无尽的灾难肆意地扫向人间。人们为了繁衍生息、发展生产,一直和灾害进行着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斗争,谱写了无数战天斗地、征山  相似文献   

14.
《民防苑》2003,(4)
地震是一种地壳运动的自然现象。从地球诞生开始,地震就没有停止过。在通常情况下,因其震动的幅度和影响不大,我们不能明显感知,但是,剧烈的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惊魂失魄的人类在屡历地震之灾后发现,与人类同在一个家园的动物中,不乏天才的“地震预报专  相似文献   

15.
在美洲大陆,流传着这样的名言:"是树木撑起了天空,如果森林消失,世界之顶的天空就会塌落,自然和人类就一起死亡。"是的,森林是孕育人类并使人类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它能保护土壤,涵养水源,在汛期防洪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又能调节气  相似文献   

16.
正动物身上保存的危险病原体很多都能够直接感染人类,它们因此成为人类病原体巨大的自然储存库。这些病原体造成的传染病在非洲肆意横行,其中一些甚至成为全球的威胁。蚊子,疾病传播的帮凶蚊子是重要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在已知的500多种病媒病毒中,从蚊子体内分离到的占到了近50%。疟疾疟疾是人类社会最为灾难性的传染病之一,这种传染  相似文献   

17.
李有观 《民防苑》2009,(4):25-26
如果人类在月光和星光下真的感到悠然自得,那我们会愉快置身于黑暗之中,我们会像地球上众多夜行性动物一样将午夜的世界看得清清楚楚。然而人类是昼行性动物,人类的眼睛已经适应了阳光下的生活。唯有如此才能解释我们对夜晚的所作所为:用光亮将它填满,操纵它接受我们。  相似文献   

18.
何爱平 《灾害学》2002,17(3):88-90
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支柱产业,其快速发展在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往往具有更高的孕灾潜势和事故风险。本文分析了高新技术灾害经济问题的特殊性,并提出了减灾防灾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自然 和谐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类社会变得越来越繁荣,人们为了自身的生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自然、改造地球的盲目行为和失当行为(诸如滥伐森林、毁坏草原、围湖造田等),而同时,也招致了大自然的无情惩罚和报复。酸雨、沙尘暴、沙漠化、洪涝、干旱、暴雨、龙卷风等,这一切都打上了人类活动的烙印,深深地渗透着人为因素。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相似文献   

20.
广义灾害、灾害链及其防治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传甲 《灾害学》2000,15(4):13-18
探讨了“广义灾害”提出的必要性,给出了它的定义。讨论了广义灾害,灾害、祸和灾害链的分类,共性和个性,以及它们在事物和人类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广义灾害、灾害链的结构,破坏作用、直接损失量,放大作用和概念模型或数学模型,简略地讨论了防治灾害的指导原则和战略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