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湿地综述与新疆湿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地(Wetland)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分布地域最广泛、生产力最高的景观类型之一,其结构和功能十分独特,对全人类的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西部干旱区水资源与湿地问题突出,对湿地的研究应和"干旱区研究"并行。文中总结了国际与国内对湿地研究与发展状况和趋势,分析了新疆湿地的特征和类型,并提出了新疆湿地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李荆 《青海环境》2010,20(3):132-135
长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腹部,该区湿地不仅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巨大的生态功能,湿地也是生物多样性的富集地区,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生态系统,保护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干扰的加剧,导致目前长江源区湿地面积萎缩、功能退化,直接威胁到该地区的生存和发展,湿地保护形势非常严峻。文章通过对长江源区湿地的类型、面积和分布的相关资料,分析了长江源区湿地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情况,提出了湿地保护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湿地是"地球之肾"。为加强湿地保护力度,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未来安徽省将建立湿地分级体系,制订实施湿地保护规划,严格湿地资源管理,用制度守护地球之肾。到2020年,力争全省新增湿地面积1.15万公顷,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以上。《实施方案》包括7个方面25条,  相似文献   

4.
一个事实。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她养育了人类,然而人类却伤害了她。一桩事件。今年初,新《水浒》摄制组破坏黄河湿地被叫停,新《水浒》摄制组成了破坏湿地的反面典型。一个个事件的背后,"地球之肾"正在衰竭。一个日子。2月2日,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或许是临近春节的缘故,这一天,出奇得冷清、平淡,人们似乎把她遗忘了。一个命题。人生病药可救,湿地生病了,能救吗?倘若湿地消亡了,人类又将会怎样?  相似文献   

5.
周围 《环境教育》2009,(2):44-46
2009年2月2日是第13个世界湿地日,其主题为“从上游到下游,湿地连着你和我”,旨在呼吁人们关注河流流域,共同保护流域的生态环境。中国湿地资源丰富,居世界第四、亚洲第一。中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后,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保护湿地,目前已有超过40%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本期我们将介绍湿地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活水公园人工湿地系统10年运行回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成都市活水公园是1997年建成的世界上首座以展示"人工湿地水处理系统"和"仿峨眉山亚热带自然植被"为主要内容的、以水保护为主题的生态公园。它所展示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工程,现己正常运行了10年。本文通过回顾10年来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工程设计、建设与运行的经验,结合当前己建和在建的人工湿地工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与建议。供从事人工湿地工程设计、施工及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国内     
<正>《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出台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这是我国湿地从"抢救性保护"进入"全面保护"新阶段的第一个全国性专门规划。《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湿地保护率超过50%。建立比较完善的湿地保护体系、科普宣教体系和监测评估体系,明显提高湿地保护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正有人形容说,湿地是人类之肺,可见湿地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笔者家乡就处于辽河河畔,湿地是我最为熟悉的景致。那茂草与水的有机交融,那水鸟衔着鱼儿冲向空中,那群集的蝌蚪黑了浅池一隅,那捕渔人扛着鱼获喜兴而归,每一幕都深深地植于我的心中。后来我久居北京,但对湿地热情不减。这次,我与郭耕教授、李皓教授,作为中国科  相似文献   

9.
环境资讯     
正【环境新闻】我国湿地保护体系逐步完善"十二五"期间,全国湿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中央财政安排湿地保护投入55亿元,比"十一五"增长了2.4倍。目前,我国湿地保护体系逐步完善,全国已有国际重要湿地49处、湿地自然保护区602个、湿地公园1 000多个,自然湿地保护率由十年前的35%增加到现在的46.8%,初步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体,其他保护形式互为补充的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周仕凭 《环境教育》2010,(12):19-21
无论是上海的人工鸟岛,还是成都的活水公园,都是备受上海世博会推崇的"人工湿地"。而在世博会外,成片的天然湿地正在遭受着毁灭性的灾难,共和国最年轻的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面临巨大考验。  相似文献   

11.
<正>"正是因为有了这大片湿地,才令我市有着十分丰富的湿地资源。"连云港市林业局林业站站长张永忠说。生活在连云港湿地的500多种动物中,鸟类达250种。今年4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方网站发布世界遗产地预备清单,包括江苏连云港湿地在内的我国渤海湾和黄海沿岸14处湿地成功入选。据连云港市林业部门提供的数据表明,连云港现有湿地总面积23.3万多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近三分之一,是国际候鸟迁徙的重要补给地和栖息地。  相似文献   

12.
正世界上最老最老的生命作者:[美]蕾切尔·萨斯曼翻译:刘夙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0月树非常了不起。在记忆与遗忘的国度,一直背负时间在身。每每过去一年,它便烙下一圈年轮。它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建立起地球进化模式的参照系列。有关这个世界最老最老的过去,树可以告诉你许多许多。比如,"谢尔曼将军"。那是生活在加利福尼亚巨杉公园的一位"老人家"。迄今已经2200岁了。这是蕾切尔·萨  相似文献   

13.
随处可见的是人工挖掘的水塘,人工木栈道,人工停车场,人工假山围栏,人工投放的红色观赏鱼等。再一看保护区制作的标志,笔者着实吃惊不小,鲜红的标识上赫然写着当前位置为核心区。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以保护黄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题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占地面积为15.3万公顷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而今,这片曾被评选为"中国最美六大湿地之一"的保护区,正在遭遇空前的开发建设冲击,在该自然保护区内随处都可以见到人工的痕迹和如火如荼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开发之间的矛盾始终是世界各国在发展经济时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这种矛盾在自然保护区中的体现尤为明显.世界11%的保护区出现旅游资源退化,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样面临着以上问题.作为 "世界重要湿地"的成员单位、国家级林业科普基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地区、新疆的生态脆弱区,该区域是否具有开发生态旅游的潜力.论证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开发潜力,得出该区域目前尚处于生态旅游开发的前期准备阶段,生态环境是其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其发展必须是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15.
黄俊毅 《环境教育》2015,(Z1):45-46
<正>"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然而,雨洪利用率不足10%,每年1.6万亿立方米淡水白白流入大海,相当于全国全年6200亿立方米用水量的2.6倍。近年来,我国洪涝灾害频发,雨洪资源大量流失,不是因为降雨量明显增多了,而是由于森林湿地调水的功能减弱了。而作为盛雨水的湿地变小了,有水也留不住了。"今年2月2日,第19个世界湿地日活动启动之际,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丛如是说。湿地是碳汇,又是碳源  相似文献   

16.
人在湿地     
徐刚 《绿叶》2014,(3):79-85
正春天芦芽葆青,各种水草从泥沼中渐渐透出绿意,整个崇明岛湿地之水开始回暖,温情脉脉地滋润着一个梦:绿梦。处在21世纪的今天,还有没有生活在真正意义上的湿地中的人群?有,那就是崇明岛上的崇明人。崇明人是有福的,分分秒秒,崇明人与湿地为伴,他们的路,他们的梦,乃至他们的思维,都在湿地之中,有着湿漉漉的气息。长江在这里就要东流入海了。"和实生味,同则不继",江水与海水的相撞、相拥、交融、汇流,那一咸  相似文献   

17.
西藏掠影     
<正>西藏遵循‘‘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大部分区域仍保持着原生态,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但是,近年来,拉萨河谷高寒湿地—拉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程度处于快速下降状态。人为侵占、乱占湿地,盲目开发、过度放牧的现象十分严重;加上人们毫无顾及地向湿地倾倒生活生产垃圾,排放未经任何处理的生活、生产污水,拉鲁湿地的生态环境系统遭了严重的破坏。图为拉萨河现状。  相似文献   

18.
《环境教育》2012,(8):104-104
北京市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始建于1951年,在节能环保的教育中,从理论认知到实践活动,处处渗透着"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理念,把保护生态环境、爱护人类社会环境、着眼人类现实和长远发展的人文情怀作为培养人才的内核。学校在现有的基础上会持续节能环保教育优势,并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寻求突破创新。以科研为先导科学严谨规划推行节能环保教育。2003年,学校成立了"北京市湿地学校",主要依托北京最大的芦苇湿地——汉石桥湿地,开展户外环境教育活动,并进行相关的科研活动。学校先后组织了"中英暑期师生户外生态教育夏令营"、"湿地与我们的生活冬令营"等活动,建成多媒体教室、湿地教育展室、校园湿地、  相似文献   

19.
佟伟 《绿色视野》2013,(3):33-36
"春,细雨霏霏姹紫嫣红;夏,草长莺飞碧绿万顷;秋,稻浪千重金黄满地;冬,雪飘冰封银装素裹"——这是传媒界对"湿地之都"辽宁盘锦的赞誉。因为这片广阔、壮美、富饶的湿地,不但养育了二百多种美丽的鸟类,而且滋润了百余万朴实的人民。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这里的人们护鸟、救鸟已蔚然成风,其中有一对五十多岁的夫妻最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20.
正快乐的暑假到了,我和爸爸妈妈约好到市区周边新建的湿地公园玩,爸妈去车库开车的时候,我遇到了邻居王大伯,王大伯今年60多岁了,今天也要去湿地公园玩,可我却看到他没有去车库,而是去地下室推了自行车上来。"王大伯!"我一边帮王大伯打开楼宇门,一边问道,"您不开车去湿地公园吗?"王大伯说:"小山啊,你没觉得最近小区里鸟变多了吗?每天是不是都能听到很好听的鸟叫声?""是啊!"我说,"不仅如此,前些年我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