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写进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上升为党的意志。由此可见,抓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赋予制度刚性落地,极其重要,意义深远。在十九大召开之前,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生态红线划定的总体要求、原则、范围和措施,规定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正生态红线是一条碰不得的"高压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在此之前,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总体要求、原则、范围和措施,规定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时间表。作为长江经济带省份的安徽正紧锣密鼓加速工作,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深改组会议审议,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  相似文献   

3.
正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推动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相关工作,7月中旬,新疆环科院院长贾尔恒·阿哈提、副院长阴俊齐带领新疆生态红线划定项目组全体人员在自治区环保厅分会场参加了由环保部、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的贯彻落实《关  相似文献   

4.
油气田开发面临的生态保护红线及对策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分析2011—2017年国家公布的若干文件,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基线划定技术指南(试行)》《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等,探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相关法律依据,指出我国的生态保护红线从提出"生态红线"概念到形成生态保护红线制度、立法及出台相关的政策、技术要求所经历的发展历程。从时间和管控两方面分析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管控的要求。阐述了油气田开发主要面临:环境质量现状不清、现有生态保护红线问题尚未彻底解决、生态保护红线家底不清、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尚未纳入现有HSE管理信息系统等生态保护红线问题。提出加快摸清环境质量现状、尽快解决生态保护红线的历史遗留问题、积极跟踪油气田区域内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进展、积极争取纳入地方政府正面清单管理、建立生态保护红线管理信息系统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2017年底前,京津冀区域、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18年底前,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勘界定标,基本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意见》指出,我国生态环境总  相似文献   

6.
正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深改组会议审议,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这是安徽省全面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方案》明确了安徽省划定生态红线的时  相似文献   

7.
<正>7月18日,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召开了贯彻落实《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视频会议。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是我国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又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鉴于生态保护红线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空间保护线,应实施最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生态保护红线做出重要指示,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依托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加强能力建设,建立本行政区监管体系,实施分层级监管,建设生态保护红线监测网络和监管平台,实时监控人类干扰活动,及时发现破坏生态保护红线的行为。2020年生态环境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环生态[2020]73号),明确提出"推动省级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实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9.
构建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体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是我国今后生态保护工作的核心制度安排,需要以更加严格的配套管控政策与措施予以支撑。本研究在分析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包括监测技术管控、监察执法管控、行政许可管控、法律强制管控和社会参与管控在内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制度体系,并从加快生态保护红线立法、构建"多规合一"机制、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推动离任审计制度、推进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推动信息公开机制与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相应配套措施,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我国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针对国家试行和可能发布的《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梳理分析了我国在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方面的相关要求。分析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调整、正面清单制度、有限人为活动管控、责任追究等方面可能制定的新要求;总结明确了国家对生态保护红线划分的重点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极其脆弱的生态区域和具有潜在重要生态价值的区域,以避免盲目划分。阐述了国家实 行正面清单制度,对于有限人为活动管控,具体明确了9类有限人为活动。最后建议尽快制定发布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1.
正安徽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报批稿显示:舒城县生态保护红线划定面积720.8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34.17%,其所划定区域与舒城县坚持的"绿三角"生态保护范围基本一致。多年来,该县积极向生态要效益,争创国家级生态县,努力构建绿色发展崛起新高地。以生态保护促绿色发展舒城环境优美,生态良好,2006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2008年荣获全省首届十佳环境优美县,2012年获得省级生态  相似文献   

12.
史春 《环境教育》2013,(12):62-63
生态红线是实线而不是虚线,尽快出台与生态红线相应的环境标准;严守生态红线,要靠政策,更要靠法律;明确生态红线监管单位,加强管理;建立生态红线保护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国内资讯     
《绿色视野》2014,(3):71-71
正严守生态红线国务院副总理、全国绿化委员会主任汪洋近日主持召开全国绿化委员会全体会议。会议指出,国土绿化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国土绿化必须坚持保护和建设两手抓。要严守生态红线,加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青海省三江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当地文化、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社会习俗以及生态环境教育普及等方面,分析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对三江源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三江源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14,(5):4-4
正环保法修订通过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日前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法律将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新环保法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写入法律。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  相似文献   

16.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依法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的严格管控边界,是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研究以蒲江县为例,基于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评估和生态敏感性评估,通过识别县域生态保护关键区域,划定蒲江县生态保护红线区,以期为四川省盆地丘陵地区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提供思路和方法。划定蒲江县生态保护红线区总面积92.85km~2(扣除重复面积),占蒲江县国土总面积的16.00%,分为6类,分别是自然保护区红线区、风景名胜区红线区、饮用水源保护红线区、生态服务功能重要红线区、生态敏感红线区和生态公益林红线区。  相似文献   

17.
<正>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13日表示,与2003年的第一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同口径比较,2013年中国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 3万km2,减少率为8.82%。为此,国家林业局在刚刚制订出台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中划定了湿地保护红线,即到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不少于53.36万km2,减少率为8.82%。为此,国家林业局在刚刚制订出台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中划定了湿地保护红线,即到2020年,中国湿地面积不少于53.36万km2。  相似文献   

18.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以阿坝州汶川县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区为研究区域,利用GIS软件对研究区域内人类活动遥感影像进行遥感解译,并对研究区生态保护红线内的人类活动进行本底实地调查,结合遥感解译和实地调查结果,对红线内人类活动强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红线内人类活动面积共计142.04hm2,人类活动斑块数量共计281个;红线内的人类活动影响指数为0.019,人类活动影响强度弱;红线内人类活动影响类型主要为旅游活动和耕地、道路及居民点等。  相似文献   

19.
绿色和平 《绿叶》2013,(3):90-100
绿色和平一直持续关注和研究云南天然林的保护,我们的调查显示,云南森林质量不容乐观。为此,我们呼吁云南省政府和全省各级林业部门加强对原生林保护规划,并提出以下建议:划定生态红线以保护珍贵的原生林;完善低产林改造政策并停止将天然林转换为人工林;落实《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严格控制征占用天然林林地。  相似文献   

20.
划定松潘县生态保护红线,可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引导县域人口分布、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将良好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竞争发展优势,实现县域经济提质升位和城市转型升级,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研究在水源涵养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水土保持功能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松潘县域实际,构建了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并初步刻画了松潘县生态保护红线。松潘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8 042.79km~2,占国土面积的98.68%。其中禁止开发红线1 374.53km~2,占松潘国土面积的16.46%;生态功能重要性红线5 866.60km~2,占国土面积的70.25%;其它类型红线801.66km~2,占国土面积的9.60%。松潘县非红线区主要位于岷江河谷两岸的人口和城镇集中发展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