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电视访谈节目是我国电视节目基本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和优化访谈节目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访谈节目主持人要有策划意识、协调意识、文化意识、交流意识,这些要素是访谈类节目走向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视节目的越来越多,节目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任何一个电视节目,都离不开人的影子,特别是近些年,电视现场直播和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兴起,电视采访越来越重视人文精神与平等观念,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对等的关系,营造融洽的"对话"语境,进而展开和谐的交流,顺利完成采访任务或节目现场交流,达到满意的节目效果。  相似文献   

3.
电视作为一项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其传播要具有美感,而主持人作为电视传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所具有的"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至关重要。因此,主持人是否具备"美"的特征,是一档电视节目能否达到其传播目的的关键所在。本文从电视节目主持人形式美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美学特征的分析,探讨什么样的主持人才是"美"的,具备什么样的"美"才能使观众对主持人产生审美观照,进而达到节目观赏时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4.
《名人面对面》创办于2000年,至今已有14年的发展历程。它已成为了凤凰卫视的知名栏目,在国内外华人电视圈享誉盛名。《名人面对面》在竞争激烈的电视荧屏中逐渐发展成熟,在众多同类型节目中独树一帜,培养了一批忠实的受众。在节目主持人和嘉宾风格展现上,在节目串词和音视频整合上以及节目的谈话环境选择上,《名人面对面》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5.
《非你莫属》是国内首个求职类真人秀节目。该节目准确把握受众定位,主持人善于体谅他人,能够把握受众心理。节目内容和形式吸引受众,引起受众兴趣,同时满足了受众消遣、学习和获取成就的心理需要,很好地关照了社会心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文从传播心理学角度出发,从传播者和受众双方的心理来分析《非你莫属》的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6.
在如今泛娱乐化的时代,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风行,电视娱乐行业竞争激烈,为了追求收视率,电视娱乐节目往往发现一个节目类型就一拥而上,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娱乐节目扎堆的情况下,有一批节目还是取得了收视奇迹,如《爸爸去哪儿了》、《我是歌手》、《花儿与少年》等,以上这一类节目都主打"明星牌",是明星真人秀。本文立足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剖析明星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  相似文献   

7.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这三大网络相互融合,带动了电视媒介与其他媒介的融合,这为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节目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就需要从实现节目的伴随性;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粘性;引导负责任的舆论导向;打造电视新闻节目强势品牌等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在广播电视各类节目中,新闻播报类节目要求尽量客观地将事实呈献给受众,相对来说,主持人发挥余地较其他类型节目少。但新闻播报并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这里面有停连、重音、节奏等不同播音技巧的处理,而主持人播报的感情状态更会影响受众对某条新闻乃至整档新闻节目的感受。在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情感投入是为了让受众更好地理解新闻,让我们传递的新闻鲜活、生动、有温度,但同时又要把握好分寸不用力过度。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各地的民生新闻越来越受到关注,而民生新闻的主持人与节目相辅相成,民生新闻样式的特殊性决定了主持人风格的特殊性。本文以近几年各地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为例,分析了民生新闻主持人的风格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走向。  相似文献   

10.
在大众传媒时代,媒介娱乐功能被无限放大,电视"真人秀"节目尽其手段赢得商业利益和受众青睐。本文选择了2013年同时段播出的两档跳水秀节目,着重分析了两档跳水秀节目关于运作手段、内容的奇观现象,以及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这种奇观现象对人审美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艾伦秀》节目成功的原因,指出我国的电视节目应该在充分融合国情和文化背景的条件下,重视塑造节目品牌和主持人品牌,重视受众心理和节目创意,兼顾商业属性和公共属性,使节目在娱乐大众的同时还能传播公共价值,成为宣扬和实践人文关怀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第四媒介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并逐渐壮大,受到巨大冲击的传统媒体也在采取措施打起了反击战。我国电视栏目在分众化媒体时代,必须做到栏目定位突出才能在巨大的文化产品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中国电视访谈节目品牌化走向已逐渐明晰,本文根据《杨澜访谈录》近十年的经营发展浅析中国电视访谈节目的品牌化运作趋势。  相似文献   

13.
作为沟通中西的桥梁,CCTV News的新闻类节目已经成为"传递中国声音、表达中国观点"的重要窗口。本文从传播模式切入,基于对《Dialogue》节目的考察,从"传播者"、"媒介"、"受众"和"讯息"等维度分析全球传播背景之于CCTV News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4.
娱乐节目是电视媒体重要的节目形态之一,为了提高收视率,各大卫视纷纷引进各式各样的娱乐节目。但是,在现代技术更新和商业利益的双重驱使下,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呈现"三俗"化倾向。本文从歌手、观众、节目组等多方面指出娱乐节目鱼龙混杂的现状,并从市场、经营者以及受众角度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就如何使电视娱乐文化走出"三俗"泥潭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如今已有上百档电视谈话类节目,它们大多面临同质化危机。《鲁豫有约》作为高水平访谈节目,在其发展历程中走过弯路,也有创新,从中我们或可管窥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在国内出现,该类型节目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弊端。本文通过对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者的特点分析、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信息流的构成以及电视受众对新闻谈话节目话语的认知与理解,解读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播效应,并提出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语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电视真人秀节目异常火爆,每个电视节目的产生都会有相应的社会背景,电视真人秀节目有对艺术"真、善、美"的继承,但也不乏出现了对艺术"真、善、美"挑战。本文以《变形计》为例,浅谈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8.
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出现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新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精英人士选择使用新媒体接受信息。新媒体的异军突起,强烈冲击着电视"媒体老大"的地位。面对新媒体的挑战,电视媒体又该如何挽回日益流失的受众?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
面对诸多良莠不齐的电视节目资源,观众对电视频道、节目形式、节目内容的品牌认知与品牌消费观念变得越来越强,尤其是对节目主持人品牌形象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其对节目质量的评价等。基于此,笔者在简要论述电视节目主持人品牌内涵与核心价值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品牌建构策略,为当前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形象塑造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江苏卫视的孟非,长相一般、光头,声音一般,学历更是无法和科班出身的播音主持人相比。但正是这样一个看似普通平凡的人,却在电视屏幕上刮起了一股旋风,做新闻评论员、做电视月老,无不风生水起。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主持人的个人特质与节目品质的和谐共生。本文详细分析了这一现象,并希望诸多主持人可以从中得以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