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合唱(Chorus)是一种多声部的声乐艺术表现形式,常配有指挥,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合唱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根据声音的种类可以将其分为同声合唱和混声合唱两大类,同声合唱指的是男声、女声或童声独立存在的合唱;混声合唱则是指男声、女声或童声共同组合而成的合唱。根据伴奏形式,合唱还可以分为无伴奏合唱和有伴奏合唱两种。有伴奏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1):144-146
在高师声乐课程教学中纳入壮族多声部山歌,丰富高师声乐课程教学的内容,研究、拓展中国民族声乐多声部教学之路,对促进中国民族声乐教学改革与演唱艺术的多元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有利于改变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瓶颈状况,推动民族声乐艺术的健康发展和复合型艺术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正>声乐套曲(song cycle)也称声乐组曲,是指在结构上各自独立、情节上有一定联系的若干首声乐曲组合而成的一种声乐体裁。其中的每一首歌曲既可以联合成套,也可以拿出来单独演唱,演唱的形式包括独唱、重唱、齐唱、合唱、轮唱等。声乐套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18世纪的欧洲甚至更早,只是在当时还并没有形成一种新的体裁。一直到了19世纪的浪漫主义时期,声乐套曲才得以真正确立和广泛盛行起来,并受到了众多作曲家的喜爱与追捧。  相似文献   

4.
<正>康塔塔(Cantata)源自意大利文,为歌唱之意,是一种用管弦乐队伴奏,由宣叙调、咏叹调、叙咏调、二重唱、合唱组成的多乐章大型声乐套曲,是巴罗克时期最重要的声乐体裁之一。在题材上,单一的宗教性题材的限制被打破,世俗题材开始得到作曲家们的青睐。在规模上,康塔塔可分为室内康塔塔(小型康塔塔)和大型康塔塔。前者以独唱为主,后者多为宗教题材,专为某个仪式或者庆典创作,有合唱和独唱,由乐队伴奏。  相似文献   

5.
<正>乐曲采用带再现的三段式结构:第一部分由两个重复的乐段构成,旋律华丽轻盈,情绪奔腾豪放;第二部分旋律流畅舒缓、优美如歌,音乐色彩对比鲜明;经一段自由发展后进入第三部分,即第一部分的再现及变奏发展,气势恢宏,情绪更加饱满,将音乐推向高潮。音乐一开始即以急板、强奏和上下声部交错的节奏组合营造出紧张而又充满活力的气氛。上方声部不断重复着同一个和弦,有一种力量的压迫感逐渐增强,模仿出烦躁的马踌声急切地期待着出征的时刻;穿捅其间的低音在主音和属音之间机械地重复若,像咚咚擂响的出征战鼓,引出炽热欢快的战斗性舞蹈场面:  相似文献   

6.
神秘因素包含在宗教仪式的传播中,以凯利的传播仪式观为视角,神秘因素与仪式传播淹没主体性的特点综合起作用,形成、加深人们的宗教信仰。据薇依、詹姆士等的观点,神秘因素在宗教传播过程中建立信仰的力量大于宗教教义用语言能阐述的"合理主义"部分。  相似文献   

7.
<正>《每一天的音乐》收集记载了一年中的每一天在历史上所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名人逸事。这本书收集的事迹跨越西方音乐中整整14个和声世纪,也偶有不和谐之时,并侧重于重要的演出时刻或是伟大音乐家私生活中的片断。无论这些日常事件是琐碎还是宏大、是高尚庄严还是低级庸俗,它们绘成了一幅音乐发展史的迷你画像。  相似文献   

8.
在高等师范音乐专业学科的课程中,有关声乐方面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例。教师进行音乐教学时,需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学习,激发其内在潜力,使其主动地进行音乐学习。现阶段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经过不断的改革、创新有了很大的改进,教师的声乐教学能力也提高了不少,然而声乐教学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高师声乐教学的发展。所以,需近一步改进声乐教学方式,充实声乐教学内容,逐步建立起适合的声乐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灌阳县丧葬仪式之中的"大歌",纳数百桩事于一体,内容博而杂;集百千言为一歌,结构长而大,此二者相辅相成,造就了包罗灌阳历史和现实,收尽生活种种现象的长大篇章,同时也造就其庞杂性特征。这一特性,当地居民用一字概而括之,谓之曰"大"。  相似文献   

10.
合唱艺术是代表群众性活动最突出的一种活动形式,它对增加群众的集体荣誉感,加强团队意识,展示整体素质、风貌,提高他们的音乐修养,丰富想象力,扩大视野等具有很大的意义。然而,合唱是一种多声部集体歌唱的形式,对于艺术、技巧等方面要求高,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作为文化工作者,如何在群众合唱活动中进行有效的辅导和训练是我们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浅析如何做好群众合唱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口罩的历史     
<正>现在,即使在夏天,走在街上,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戴起口罩。口罩的诞生,最初不是为了不让进来,而是为了不让出去。因为人们觉得自己不洁净,会污染外界,才发明口罩。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类口罩物",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当时,崇尚拜火教的波斯人认为俗人的气息是不洁的,在进行宗教仪式时,要求信众用布遮住脸。波斯教古墓墓门上的浮雕中,主持仪式的祭司就戴着"口罩"。直到1275年,人们才再次在历史记载中瞧见"口罩"的身影。《马可·波罗行记》中记载:"在元朝宫殿  相似文献   

12.
侗族丧葬仪式是侗族人民的一项重要人生仪礼,它的内容和形式与侗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观念有着密切关系,反映了侗族社会的民间传统习俗文化。仪式音乐作为丧葬仪式的组成部分,在仪式过程中担负着不同类型的角色,有赞颂亡者功德、沟通人神对话等媒介的作用。解读龙额侗族丧葬仪式音乐文化,分析其文化内涵及社会功能,对了解和研究侗族丧葬仪式特征,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学是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合唱教学在音乐教学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而合唱教学一直比较难操作,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怎样抓好合唱教学?通过思考和摸索,总结出了三步法。第一步:注重习惯的培养;第二步:注重基础训练的培养;第三步:注重声部合唱的练习。  相似文献   

14.
彭滨 《世界环境》2007,(1):82-83
环境宣传教育的一个典型案例侗族是中国一个古老的民族,现有人口250万,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贵州、广西、湖南的山区。侗族在历史上没有文字,这个民族传承的文化方式就是唱歌,现在侗族大歌的歌唱形式被列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的特点是无伴奏,多声部合唱,世界罕见,曲调十分优美,侗族大歌的歌词包括侗族的历史、建筑、婚俗、风情等,是研究这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手段。在侗族地区,不管是老年人、  相似文献   

15.
<正>浪漫曲(romance)出自西班牙文roman-ce,指一种抒情的歌曲或器乐曲,也作为乐曲标题,一般按照作曲家的想法随意应用,没有严格的形式,速度大多较为缓慢,曲调情感细腻,通常表现与个人相关的某种内心情绪与感受。浪漫曲源自欧洲中世纪一种用当地语言演唱的世俗歌曲。18世纪在德国、法国和俄罗斯广泛流传,是一种多以爱情为题材的抒情歌曲。音乐细致并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较丰富,常用钢琴、竖琴、吉他等乐器演奏。同时,一些富有歌唱性旋律的器乐曲,也通常  相似文献   

16.
<正>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一个国家,东部以及东南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rang),南部紧邻西撒哈拉,西部滨(bin)临大西洋,北部和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摩洛哥的传统音乐——格纳瓦(Gnawa)音乐是北非地区最有影响力的民间音乐种类之一。该音乐仿佛具有引起幻觉的神奇效力,也是一种很神秘的带有宗教及"通灵"仪式  相似文献   

17.
隐喻机制下的英语一词多义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英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就是人类通过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它意义的延伸,隐喻认知对多义词的形成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英语的一词多义现象,提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外语学习中的"隐喻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当前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社会背景下,西方音乐的研究得以蓬勃的发展,经过专家学者等多方的不断努力,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促进学科发展的主题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从而能更好地为建设、发展我国音乐的建设提供养料。基于此,西方音乐就像一颗"石子"在学术研究的湖面上激起了层层涟漪。因此,凭着对西方音乐的兴趣爱好,"西方音乐文化导论"课程上教师对作曲家的时代背景、创作理念技法及对其作品进行分析,多方面地讲解、剖析。本文以谭盾民族性创作为例,对"争议颇多"的二十世纪的音乐风格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有人问我,音乐教师要告诉学生什么?我想第一句话就是"为人生而音乐"。每一个人生都是一本书,一本唱不完、歌不尽的书。如果我们热爱人生,那么我们可以而且应该用音乐来打扮它、装饰它、开发它、提升它,让它绚丽多彩放射光芒。如果我们的教育从这里人手,或许一些已经麻木的心灵,将得到音乐的滋润;一些已经暗淡的  相似文献   

20.
<正>古筝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民族乐器之一,有着"东方钢琴"的美称。可我们许多人只知道西方钢琴,不一定了解属于我们自己民族的乐器——古筝。之前,我也只是见过一次古筝,但是真正音乐响起,我是辨不出哪种是古筝声音的。女儿甜甜学习古筝后,再偶尔路过茶室或咖啡馆,就能听出那犹如高山流水般的乐声就是古筝的声音。当女甜甜经过幼升小入学选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