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的两种分析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刘立鹏,于红杰发表的论文基础上,采用通径系数分析方法,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将分析结果与刘立鹏,于红杰灰的灰色关联分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受土体的物理力学因素影响大,受地形地貌因素影响小;在土体的物理力学因素中,粘聚力的影响最大;在地形地貌因素中,坡角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工程活动进程的日益频繁,在边坡尤其是高陡岩质边坡工程中,落石灾害研究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落石在斜坡上的运动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落石落距的因素坡角、回弹系数和速度进行敏感性主次分析;并运用单变量试验方法,基于Rockfall数值模拟软件对落石落距的影响因素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其结果与正交试验表进行对照验证;最后以某崩塌区落石实例验算,参考试验数据分析结果提出建议,为人工边坡防治和拦挡工程的合理布设及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五林露天矿场处于高寒冻融环境,地质条件复杂.文章通过冻融机理及边坡稳定性理论研究,利用直剪试验获得力学参数,结合数值模拟,从冻结厚度、融化厚度、含水率、冻融循环次数四个方面对目标矿区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分析发现该矿区边坡稳定性较好,坡体滑塌风险较小,实验发现含水量和循环次数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三次冻融循环以后,含水量为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铺设排水管道,使用土工格栅防护,雷达监测等相关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弃渣场滑坡影响因素敏感性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典型弃渣场工程实例,引入正交试验设计和方差分析理论,基于Morgenstern-Price严格条分法对弃渣场滑坡影响因素敏感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坡率、内聚力、内摩擦角对弃渣场坡体稳定性影响高度显著,而坡高、渣体容重、堆积位置下伏基岩倾角对弃渣场坡体稳定性影响较小;指出敏感性分析亦有其局限性,采用概率分析理论研究弃渣场滑坡影响因素将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含断续节理岩质边坡的破坏中,阶梯状破坏尤其显著,是一种常见的失稳破坏形式。借助二维颗粒流软件(PFC2D5.0)进行简单地质结构模型下的边坡数值模拟,通过采用PFC软件中的人工合成岩体技术,研究了7种不同组合形式下含断续节理岩质边坡的破坏形式及其内部微观接触力场的演变规律。首先对PFC软件中采用的微观力学性质参数进行了验证模拟,通过对完整岩块进行双轴压缩试验和巴西劈裂试验的模拟,得出其应力-应变曲线和强度包络线,从而计算出完整岩块的内聚力、内摩擦角等宏观力学参数;然后通过对含裂隙的颗粒集合体进行直剪试验的模拟,得出其剪应力-剪切位移曲线以及峰值强度和残余强度与正应力的关系曲线,从而计算出裂隙的内聚力和内摩擦角;最后对含上述微观力学性质参数的边坡进行静力荷载下破坏形式的模拟,得出裂隙萌生前应力集中、裂隙萌生后应力释放,以及可将潜在滑动面上方的坡体位移分成4个区,即坡脚处最大位移区、坡肩处较大位移区、坡体内部较小位移区、坡体后缘最小位移区,并验证了萌生的裂隙一般会近垂直于岩桥向坡体表面扩展,切割潜在滑动面以上坡体。  相似文献   

6.
川藏高速公路泸定大渡河特大桥跨越大渡河深切峡谷,桥位边坡稳定性对于桥梁工程安全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基于边坡岩体结构控制论,在查明泸定大渡河特大桥边坡地质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桥位边坡山体的稳定性和边坡岩土体的稳定性,判定边坡岩土体的失稳破坏模式;针对地震作用下边坡工程的稳定性问题,先采用静力法进行边坡工程潜在失稳岩土体稳定性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对边坡工程进行加固设计,再采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加固后边坡的稳定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崩坡积土层将会发生变形与失稳,厚约3~10 m;针对特大跨径桥梁两水准抗震设防要求,提出了与其相适应的桥梁边坡工程防护两水准防震减灾目标,并基于该目标及高边坡工程特点,设计采用开挖预加固、分区加固和坡面碎屑流拦挡与疏排相结合的边坡加固措施,实现了地震作用下边坡整体稳定和局部坡面碎屑流灾害的防治。通过边坡地震动力时程分析表明:地震作用下边坡整体稳定,但未加固区会出现局部土体失稳,与边坡抗震设防目标一致。针对地震作用下边坡局部土体失稳的坡面碎屑流危害,设计采用拦挡与疏排结构保护桥梁构筑物的安全,并通过坡面碎屑流数值模拟分析对其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桂东南花岗岩残坡积土边坡雨季频繁失稳破坏,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与工程安全,制约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探明该类边坡的破坏特征,采用现场调研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花岗岩残坡积土边坡的破坏模型与特征,探讨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桂东南花岗岩残坡积土边坡的破坏类型分别是滑坡、崩塌、坡面泥石流、复合型,边坡稳定性的主控因素包括残坡积土的力学性质、结构面、人工切坡与降雨。防治设计宜分别针对自然边坡与人工边坡来开展,对于已经破坏的自然边坡和人工边坡,防治重点是对裸露的滑床进行及时防护;对于正处于变形阶段的人工边坡,防治宜根据坡体结构、边坡稳定性、潜在的破坏类型与特征来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作为影响坡体稳定性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控制边坡中地下水是边坡治理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将帷幕技术应用于边坡工程中,提出渗流阻截帷幕削弱坡体地下水渗流的防治方法,为研究阻截帷幕对于边坡中地下水渗流场的作用效果以及帷幕作用下边坡稳定性的响应规律,通过建立边坡数值模型,基于饱和非饱和相关理论,对阻截帷幕在不同工况下的作用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帷幕作用下边坡地下水渗流场进行分析,揭示了阻截帷幕的布设方式与边坡渗流及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阻截帷幕能够改变边坡中地下水渗流场,对坡体中地下水进行有效控制,其作用效果受帷幕布设位置和深度的共同影响;一定深度范围内,相同位置处阻截帷幕的作用效果与帷幕深度成正相关性;在有无降雨条件下帷幕对边坡中地下水渗流的阻截作用均能提高边坡的稳定性,不同降雨工况下阻截帷幕改善坡体稳定性的效果显著,可为边坡防治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铁路工程施工期路堑边坡面产流产沙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考虑了施工期路堑边坡特点的基础上,通过人工降雨试验的方法对坡面上的产流、产沙规律进行了模拟和分析.路堑边坡上的产流是一个超渗产流过程,坡面上入渗和产流主要受表层土壤特性的影响,一般随时间分别呈指数(或对数)函数和幂函数变化;径流含沙率主要受坡面松散颗粒量及土体结构的影响,而与单位时间径流量基本上无关,含沙率与单位产沙量随时间均呈3次函数变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斜坡形和阶梯形2种不同形状的河道坡边湿地,探究其对河水的净化效果,并对目前常用的河道边坡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对2种形状的河道边坡提出改造建议。结果表明:阶梯形坡边湿地对COD去除率要高于斜坡形坡边湿地,其最高去除率分别为41. 18%和29. 41%。对于TP而言,阶梯形坡边湿地去除率略大于斜坡形坡边湿地,其最高去除率分别为63%和60%。斜坡形坡边人工湿地对NH_3-N的处理效果略优于阶梯形坡边人工湿地,其最高去除率分别为85%和83%。综合而言,河道坡边湿地对COD、TP和NH_3-N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基于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的正交设计和主成分分析的耦合分析法.该方法首先进行正交试验方案设计,得出不同因素组合下的稳定性数据矩阵;然后,在此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各影响因素的数据信息,进而得出不同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耦合正交设计法和主成分数值分析法,克服了传统方法大量试算的困难,考虑了各因素间的交互作...  相似文献   

12.
基于UD-PLS对牛粪堆制Cu和Zn钝化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钝化材料木醋液和影响堆肥质量的关键因素:含水量和C/N,每个因素安排6个水平,利用均匀设计进行多因素多水平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建立对重金属的钝化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木醋液添加比例为0.50%、含水量为40%和C/N为40时,Cu和Zn的钝化效果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3.5%和30.2%;其中重金属Cu的钝化预测模型为 ,其中交叉有效性为 ,模型达到精度要求;重金属Zn的钝化预测模型为 ,其中交叉有效性为 ,模型达到精度要求.针对多因素多水平的复杂堆肥系统中,将均匀设计与偏最小二乘法有机耦合,有效地解决了试验次数多、因素间多重相关性的问题,从而使模型精度和实用性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实现T型密封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利用ABAQUS建立液压系统用T型槽密封结构的二维轴对称模型,分析计算密封结构中过渡圆角、槽宽、倾斜角度等对密封圈应力分布、接触应力的影响,通过设计密封圈老化寿命试验,验证分析结论。结果随着过渡圆角(R0.5~R2)的增大、倾斜角度(10°~3°)的减小,密封圈的局部应力最大值和接触应力均减小。随着槽宽(10~18mm)的增加,密封圈的局部应力最大值逐渐增加,接触应力逐渐减小。分析用密封结构的接触应力均大于密封介质压力0.7 MPa。最终通过试验证实了分析用密封结构均满足密封性能,且不合理的设计会降低密封圈寿命。结论在密封介质压力较小的情况下,建议选用较大的过渡圆角(推荐值为R2),较小的倾斜角度(推荐值为5°~6°)及槽宽(推荐值为密封圈截面直径的1.2~1.5倍)。  相似文献   

14.
在环境视觉下,传统的复杂建筑物测量方法,由于建筑物的占地面积大,并且带有一定的复杂因素,无法进行准确尺度的测量,提出一种在环境视觉下的复杂建筑GPS测量控制技术.通过分析环境与建筑间关系后,以此为基础们进行GPS测量控制分析.使用GPS技术能够从空中的角度进行作业测量,避免了地面测量过程中数据累加的过程,极大的提高了测量的准确率,GPS自带的激光影像技术已经能够进行虚拟演化,保证测量过程中的精准度,GPS测绘过程中能够调动多个卫星进行多视角的测量,保证了测量的精度.为了验证设计的复杂建筑中的GPS测量控制技术的有效性,设计了模拟仿真实验,利用实验过程产生的数据,有效的证明了设计的复杂建筑中的GPS测量控制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运载火箭设计过程中,获得精确的全箭模态数据,为火箭总体设计提供关键输入参数。方法针对全箭动特性数据的高效高精度获取问题,提出并实践基于三维动力学模型和试验数据重用相结合的模态参数获取方法,包括高精度全箭三维动力学模型建模技术、数据重用技术、多状态模型修正技术、模型综合技术。结果解决了界面连接刚度未知条件下的全箭模态精确预示难题。在设计阶段给出了高精度的动特性数据,分析结果与靶场试验结果比对,一阶弯曲频率误差在2%以内,斜率误差在4%以内,分析结果通过了靶场竖立模态试验验证,最后进一步通过型号首飞成功验证。结论靶场竖立模态试验验证和型号首飞成功验证说明提出的获取全箭动特性参数方法高效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定量研究身管内膛烧蚀磨损规律,指导身管的寿命预测和结构设计。方法采用完全隐式差分格式对一维传热控制微分方程进行离散,求解身管截面径向不同位置、不同时间的温度分布。在差分法求解身管内膛温度的基础上,采用一维半无限大烧蚀模型和傅里叶导热定理,推导身管内膛烧蚀模型。最后,基于ALE自适应网格,动态模拟不同射弹数下身管内膛尤其是膛线的退化规律。结果身管周向烧蚀磨损量远小于径向烧蚀磨损量,但最大磨损量出现的位置基本一致,均发生于坡膛部位和膛线起始处。其中,坡膛处磨损最为严重,部分位置坡角遭到严重破坏。此外,膛线起始处的磨损整体呈内缩趋势,尤其膛线导转侧磨损较大。结论身管烧蚀磨损主要集中在坡膛始50~200 mm,整体呈现先迅速增加、再迅速下降的趋势。第500发弹时,身管导转侧烧蚀磨损量峰值为1.6 mm,非导转侧磨损量峰值为1.4 mm,导转侧烧蚀磨损径向分量和周向分量普遍比轴向分量高0.1~0.2 mm。  相似文献   

17.
向家坝工程扰动区植被恢复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向家坝工程扰动区6种植被恢复模式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表征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的25个土壤指标,利用敏感性分析和最小数据集方法进行土壤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基于敏感性分析和最小数据集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均能有差别的反映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质量和功能的影响;加权算法下基于最小数据集所计算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数(SQI-MWA)能更敏感的反映出植被恢复措施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有机质、全磷和多酚氧化酶能更好反映土壤质量受不同植被恢复方式的影响差异,推荐作为反映向家坝工程扰动区土壤质量的最优指标组合;土壤质量表现为:植被混凝土样地>厚层基材样地>天然林样地>客土喷播样地>框格梁样地>弃渣地.  相似文献   

18.
在岩质边坡工程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中,其难题之一就是如何较准确地确定岩体强度参数,而边坡岩体抗剪强度是影响计算分析成果的控制因素,也是支护设计成败的关键所在。采用GH-B强度准则对深水河大桥4号桥墩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同时与采用M-C强度准则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GH-B强度准则采用基于应力水平的塑性流动法则,更好地体现了节理岩体的变形和破坏机理,可有效反映岩体的非线性破坏特征,更加接近于工程实际,适于节理岩体的强度计算及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经云南省历年的国家环境标样考核验证,用实验斜率统计值,摩尔吸光系数、灵敏度指标和方法给定的斜率值进行分光光度分析的质量控制,只要校准曲线斜率的质量检查合格,均能保证考核结果合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