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正> 近十年来,J.L.Bada等人应用地质体中氨基酸的外消旋反应测定地质年龄和古温度的新技术,在测定古人类年龄或洞穴沉积层的相对年龄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种技术比起其他年龄测定方法——铀系法、裂变径迹法、古地磁法、热发光法和~(14)C法来具有它自己的独到之处,它的生命力在于应用不同氨基酸的外消旋反应几乎可以测定整个第四纪范围内的地质年龄,因此受到了我国地质年代学工作者们的注意。本文将介绍应用氯基酸外消旋反应测定骨化石年龄和所在环境平均古温度的计算方法、应用范围及其有关问题。文中部分数据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  相似文献   

2.
<正> 在应用氨基酸外消旋反应研究地质样品的年龄、沉积速度和平均古温度,以及研究地质体中氨基酸的地球化学演化特征时,各种氨基酸的光学异构体(主要是对映体,也包括少数非对映异构体,如 L-异亮氨酸和  相似文献   

3.
氨基酸遍及各处,而且氨基酸的L-对映体已经与生命的出现联系起来。近年来在蛋白质的成岩作用中,特别是将蛋白氨基酸的成岩外消旋化应用于地质年代学和地质温度计后,人们对氨基酸又有了新的兴趣。黑尔和艾贝尔森对氨基酸在这些方面应用开始研究,他们发现在一系列年代递增的化石贝壳中,D-氨基酸比例的增加是由于L-氨基酸  相似文献   

4.
艾贝尔森(Abelson,P.H.1954)曾经指出,通过构成化石硬组织中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研究可以查明各种化石的不同时代。随后,黑尔和巴达等人进一步证实了在地质体中普遍存在着氨基酸;并对氨基酸的分离测定及其在地质年代学上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从而,确立了以氨基酸测定地质年龄方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 1981年初应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院海洋化学教授 J.L.Bada 博士的邀请,我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刘德明同志组成中国科学院氨基酸外消旋反应研究组,在 Bada 的氨基酸年代学实验室工作了3个月。现将该院的一些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地质年龄的测定在地质科学领域内占有重要的位置,近年来较普遍应用的测定方法有 C~(14)、K-Ar、热发光、古地磁、氨基酸等。应用上述各种方法直接或间接地确定地质年龄。但由于受方法本身的条件所局限,其测定范围受到一定限制,而氨基酸年龄测定法对于测定新生代沉积物的年龄有其一定的优越性。同时,近代氨基酸对映体的测定还可以用于确定样品是否存在现代污染。所以,氨基酸年龄法虽问世时间不长,却引起了地质界的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7.
<正> 铀系方法(铀钍系、不平衡铀系)是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一种方法,它是应用自然界放射性核素衰变规律来确定各种地质对象的年龄。采用不同半衰期的核素测定的年龄范围也不同。原理上,铀系方法测定年龄范围在百万年以内。  相似文献   

8.
<正> 一、地质年龄测定与地质年代学 K-Ar法地质年龄测定是地质年代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U-Pb法、Rb-Sr法、Sm-Nd法、Re-Os法、C~(14)法、裂变径迹法、铀钍系法和沉降核类法等组成了测定新、老地质体(包括考古及宇宙体等)年龄的一门地质学中新分支学科。尽管先后出现过许多名称,诸如地质绝对年龄测定、放射性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以及许多以方法命名的名称,但它  相似文献   

9.
<正> 铀-钍-铅法是最早用来测定地质年龄的放射性方法之一。在一九○七年加拿大学者波尔特伍德就开始利用铀的放射性衰变规律进行矿物年龄测定的研究,他根据铀的衰变速率和铀矿物中铀、铅的含量计算矿物的年龄,建立了化学铀-铅法(称粗铅法)。一九三五年尼尔用改进的质谱计分析了铀、钍、铅的同位素组成后,建立了同位素铀-钍-铅法。许多学者对影响年龄的因素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进一步改进了铀、钍、铅的测定技术,同时研究了数据处理方法,使铀-钍-铅法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大。 铀-钍-铅法既适用于古老岩体和矿物的年龄测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地球化学研究中,稀土元素同位素愈来愈受到重视,先是Sm-Nd体系,然后是Lu-Hf体系,现在又有Ba-La-Ce体系,用于测定岩石和矿物的年龄,也用于推论源区岩石的性质和演化过程。特别是Sm-Nd体系应用最广,其主要优点是Sm-Nd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相似,在长期的地质作用过程中,Sm/Nd比  相似文献   

11.
闪锌矿是金属矿床中最常见的矿物之一。它不仅具有工业价值,而且还是一个有用的地质温度计和压力计。 闪锌矿作为地质温度计是在1953年由G.库勒乌德(Kullerud)对FeS-ZnS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尔后,P.B.Jr.巴汤和P.图耳明(Barton and Toulmin)于1966年发表了Fe-Zn-S体系中闪锌矿实验的研究,对闪锌矿地质温度计作了比较明确的说明。到了1971年和1973年,S·D斯科特和和H·L巴  相似文献   

12.
<正> 1905年Thomson首先发现Rb具有天然放射性,1906年Campbell和Wood证实了这一发现,三十年以后Hemmendinger和Hahn等人才将Rb~(87)确定为自然界实际存在的放射性同位素,Goldschmidt首先提出应用Rb~(87)的衰变原理来测定地质体的年龄,接着Hahn和Walling讨论过利用Rb~(87)衰变成Sr~(87)来测定含铷矿物年龄的可能性,几年后他们曾利用这个方法作了第一次年龄测定,但由于当时分析技术落后以及难于精确测定Rb的衰变常数等方面的困难,此法仅处于探索阶段,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自五十年代以来,由于离子交换色层分离技术,固体同位素分析质谱计  相似文献   

13.
<正> 准确地测定地质物料中的氯,在当前很多研究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这些研究包括评价人们提出的有关金属在地质物料中搬运和沉积的机理及其在矿产勘探中的应用。氯一般采用分光光度法、X荧光分析法和中子活化分析法进行测定。也有人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测氯,但利用这种方法要获得准确结果,必须将氯与样品基体完全分离。这就需要增加分析时间,并且由于试液容积扩大和空白值升高,使得检出限更加低劣。本文介绍的新手段是用一气体扩散池分解样品,氯在样品分解过程中蒸馏出来。这样就解决了上述的问题,并  相似文献   

14.
<正> 普通铅法是铅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的一个重要部分。与其他计时方法相比,普通铅法在样品采集、分选、化学处理和质谱测定等方面都显得较为简便,它不仅可以用于测定地质体和天体的年龄,而且是探索其物质来源和成因信息的重要工具,因此,虽然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 本书由P.E.Hare,T.C.Hoering和K.King,Jr合著,1980年由纽约John Wiley & Sons Inc.出版,558页。 自25年前从化石中发现氨基酸以来,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在地质环境中的分布和变化的研究一直  相似文献   

16.
过剩Ar~(40)是K—Ar法年龄测定和其它地质应用中遇到的一个问题。由于过剩Ar~(40)的存在,常导致测得的视年龄值较地质体的实际年龄偏离许多,有的甚至异常到高出地球年龄。过剩Ar~(40)的存在,一方面会影响对地质体年代的正确判断,但另一方面,它又提示了与地质体有关的许多有用的地质作用信息,特别是有关岩浆的生成、演化、物质来源以及后期的地质作用方面的信息。过剩A~(40)的存在和演化,受多种地质作用因素的影响。许多近代玄武岩中的深源捕虏体都有高含量的过剩Ar~(40),因而使玄武岩视年龄较其实际年龄高出许多。它们代表了上地幔的残留体,这已为人们所熟知。但中酸性岩浆中是否也有深源捕虏体,其中过剩Ar~(40)的性状如何,它们反映了哪些有意义的地质事件?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资料,见诸于文献的还不多。本文以我们近年来的实际工作和其它有关资料为依据,从中酸性岩浆中的深源捕虏体的角度,试对过剩A~(40)及其有关的地质问题作一讨论,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17.
<正> 测定地质年龄的裂变径迹方法是6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方法。由于该方法测定的年龄范围很宽:样品适应性广:分析中消耗的样品量少;不需要质谱计分析,因此在许多领城(如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地球物理、海洋地质、第四纪地质、构造地质、考古等)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裂变径迹年龄测定》一书是由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刘顺生、张峰、胡瑞英、刘京发编著、地  相似文献   

18.
<正> 必须深入地研究矿床的现代地质工业分类是一项极其迫切的任务,这一任务关系到金属矿床局部预测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加快对金属矿床进行地质经济的评价。В.М.Крейтер和В.И.Красников提出的矿床工业分类原则,近年来在В.В.Ларичкин(锡)、В.П.Федорчук(汞和锑)、Е.М.Некрасов等(金)的著作中得到了发展。我们采用了В.И.Красников的定义:矿床的地质工业类型是指一组在地质上属同一类型的矿床,这些矿床表明自己在世界和国内的实际应用中是该类矿物原料的真正供应者,研究了适用于金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了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次粉末压片制样同时测定Na. Mg. Al. Si.P. S. K. Ca.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Rb. Sr. Y. Zr. Nb. Ba. Hf. Pb. Th. U等27项元素的快速分析方法。从理论上提出了新的基体效应学校正模式,首次引入了非荧光分析的物质(筒称NFAM)的新概念;并计算了理论α系数,使理论α系数在粉末压片法x射线荧光分析中获得了应用。本方法测定的对象可以是岩石,土壤和水系沉积物等地质样品。  相似文献   

20.
地质聚合物是一种具有三维网状类分子筛结构的非晶态或半晶态的胶凝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稳定性、多孔结构和离子交换性能,地质聚合物对重金属、阳离子染料等污染物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在废水处理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了自1998年以来国内外有关地质聚合物用于废水处理的1067篇文献,梳理了该领域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对地质聚合物在吸附、固化、光催化、膜分离等水处理技术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对多孔地质聚合物、赤泥基地质聚合物等新兴研究热点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关注地质聚合物的原料与合成、各种水处理技术的联用以及地质聚合物在实际污水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