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保护》2014,(12):39
2014年6月11日,《中国环保产业和联合国环境产品与服务部门统计框架比较研究》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该项研究由中国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以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开展,旨在探索联合国倡议的环境产品与服务行业(EGSS)统计框架应用于中国的可行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张世钢、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级经济学家盛馥来出席发布会并致辞,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宏观研究院、财政部财科所、国家统计局、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等单位的专家及高校学者、媒体记者近百人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2.
技术开发与转让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和关键,为促进技术开发与转让领域国际合作进程,11月7日-8日,中国政府与联合国联合在北京举办了应对气候变化技术开发与转让高级别研讨会。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企业、学术团体及非政府组织代表700多人参会进行交流,以期推动12月上句在波兹南和2009年在哥本哈根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取得成果。  相似文献   

3.
正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简称联合国环境署,成立于1972年,是联合国系统内负责全球环境事务的牵头部门和权威机构,总部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处,成立于2003年9月19日,是联合国环境署在国家层面设立的第一个国家代表处。设立15年来,驻华代表处积极推动联合国环境署和中国政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环境管理融入中国发展政策做出  相似文献   

4.
李鹏总理6月12日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首脑会议上发表讲话,阐述中国政府关于环境与发展问题加强国际合作的5点主张:——经济发展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保护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任务,但是经济发达国家负有更大的责任.——加强国际合作要以尊重国家主权为基础.国家不论大小、贫富、强弱都有权平等参与环境和发展领域的国际事务.——保护环境和发展离不开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处理环境问题应当兼顾各国现实的实际利益和世界的长远利益.6月11日李鹏总理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代表中国签署了联合国《气始变化框架公约》和《保护生物多样  相似文献   

5.
<正>一、国际气候资金谈判的背景介绍1992年达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国际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唯一的多边合作机制。根据《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气候资金援助。  相似文献   

6.
杨兴  高敏 《环境》2003,(4):44-45
2002年11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八次缔约方会议(COP8)通过了《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德里部长级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宣言》的内容可概括为:重申了《公约》的一系列重要的目标、原则(包括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国际合作原则等);再次强调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消除贫困是发展中国家缔约方首要的和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  相似文献   

7.
<正>《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1992年5月22日通过,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开放签字,1993年12月29日正式生效。这是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21世纪议程》框架下的三个称为"里约公约"的重要多边环境协议之一,目前有194个缔约方,秘书处设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管理。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6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玫瑰花园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这将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谈判进程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产生一定影响,中国需予以高度关注,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一、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先后签署和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并采取了一系列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正>为响应和落实《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合作规划》的精神,根植于中国政府援助的"发展中国家环境官员高级研修项目"的"一带一路绿色沙龙"专家研讨会活动于2017年6月7日在环保部环境发展中心召开。  相似文献   

11.
<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于1992年5月9日在纽约通过,同年6月在里约环发大会开放签字,并于1994年3月21日生效。这是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21世纪议程》框架下的三个称为"里约公约"的重要多边环境协议之一,现有195个缔约方。此后,各缔约方开始谈判一个具有操作性的议定书。经过艰苦的谈判,1997年12月11日通过了《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草原面积巨大,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1/3,其草原生态环境不仅与国家生态安全紧密相连,而且对周边国家的气候、环境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从国际法视角出发,根据国际合作原则,依据《京都议定书》清洁能源机制,提出了内蒙古草原生态治理的国际合作思路。一要依托联合国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开展更为广泛的环保合作项目;二要依托国际社会各种环境保护组织和环境合作机构,在《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等国际法框架内,全面开展环境外交,寻求国际社会的多方合作;三要依托内蒙古绿色食品贸易,与环境大国展开国际合作;四要依托内蒙古绿色能源基地的建设,寻求国际合作,希望本文能对政府部门制定草原生态治理规划时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13.
5月28日国家环境保护局举行世界环境日新闻发布会.曲格平局长在会上介绍了联合国将在巴西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情况,出席大会的有103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80多个国家的代表,称为"20世纪地球盛会",会议分两阶段进行:3日至11日举行部长级会议;12日至14日举行首脑会议.本次大会讨论和签署4个重要文件:《地球宪章》(规定国际环境行动准则);《21世纪行动议程》(确定21世纪39项战略计划);《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防止地球变暖);《保护生物多样化公约》(制止动植物濒危和灭绝).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与发展问题,积极参与了本次大会的筹备工作.去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上196个缔约方(195个国家+欧盟)签署了《巴黎协定》,正式对2020年后全球气候治理进行了制度性安排,这是继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人类历史上应对气候变化第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形成了2020年后的全球气候治理格局。《巴黎协定》的签署,传递出全球实现绿色低碳、气候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积极信号,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2015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开辟了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起点。《巴黎协定》设定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中长期目标、全球共同行动的减排模式和以全球盘点机制为主的保障制度,为203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奠定了法理基础与框架。其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称《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下称《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于当地时间12月11日清晨在南非德班落幕。大会坚持了巴厘路线图,最终大会通过了《议定书》工作组和《公约》之下的"长期合作行动特设工作组"的决议,建立德班增强行动平台特设工作组,取得积极成  相似文献   

17.
2012年12月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多哈会议通过了对《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的修正等一揽子决定,结束了长达7年的《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谈判。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 Mechanism,简称CDM)  相似文献   

18.
《环境》2015,(12)
<正>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给我们思考和探索未来全球治理模式、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带来宝贵启示。我们要创造一个各尽所能、合作共赢、奉行法治、公平正义、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未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气候大会上的讲话中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首批缔约方之一,也是联合国最主要的气候变化科研机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发起国之一。长期以来,中国一直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经  相似文献   

19.
正2019年12月2-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第25次缔约方大会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大会共包括5个平行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5次缔约方会议(COP25)、《京都议定书》第15次缔约方会议(CMP15)、《巴黎协定》第2次缔约方会议(CMA2)、《公约》附属履行机构第51次会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 18)暨《京都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第八次缔约方会议(CMP8)已于2012年12月8日晚在卡塔尔多哈落下帷幕.作为《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内最后一次气候大会,各国代表齐聚中东就贯彻"德班平台"规划、制订减排新框架、协商《议定书》修正案和运转绿色气候基金等一系列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与磋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