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张弘 《环境教育》2010,(7):8-11
本期特稿采访了作家陈建功、徐刚、哲夫,摄影师王久良。与他们交流,使记者在灵魂深处得到了一次洗礼,精神境界得到了一次升华,也使记者深深地感到他们对当下环境的忧虑。  相似文献   

2.
《绿叶》2003,(Z1)
上海金樱塑料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俊卿对记者说:“可以说,‘非典’对我们是一次机会,我们也在努力使它真正变成我们的一次机会。”记者来到这家企业的生产车间做调查时发现,这家以研究、生产、销售绿色环保和降解塑料成型制品为主的高科技企业正在忙碌而有序地加紧生产。据介绍,他们4月份的销量比上一个月增长了25%左右,比去年同期更是增长了35%。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首届"十佳环保人士"评选表彰落幕已经一年多,这一年多,他们过的还好吗?事业与产业是否有了新进步?作为民间环保人的旗帜与标杆,他们在安徽省环保公益事业中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为了使他们的事迹产生更广泛的后续影响,本刊记者特选择了4名有故事的"十佳环保人士"回访,再度走进他们的身  相似文献   

4.
人生有许多起点,环保使我一次次在不同的起点上努力前行。随着起点的一次次变化, 从曾经的环保志愿者到如今一家石油单位的企业记者,环保似乎正离我渐行渐远。但是,在环保路上的体验就像步入大自然一样,在我心中留下了许多五颜六色的回忆, 许多余香仍一直伴我同行。  相似文献   

5.
市长谈环保     
城市是环境污染集中地区,是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那么,市长作为一个城市的管理者,他们对环境保护是如何想的呢?第二次全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就有关城市环境保护问题采访了部分城市的市长、副市长。采访之后,我们感到,他们虽然对各自城市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有各自的想法、做法,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借这次会议的东风,进一步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市长们对于环境保护工作表现出的强烈责任感,使我们看到了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日前,由联合国开发署、国家环保总局举办的中国环境意识项目贵州子项目“拍出你身边的可再生世界”农村清洁能源摄影展在贵州省凤冈县田坝村启动,该项目赠送给200个村民每人一台相机,让村民自己拍摄身边的沼气能源。得到相机的村民们乐呵呵把镜头对准了自家的沼气池、沼气灶、沼气灯以及用沼渣沼液浇灌出的茶园。他们带着骄傲的笑容告诉记者,他们要用镜头把沼气给农村带来的新生活全部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7.
<正>图片中的女孩,是不久前记者在沂蒙山区的一个山村抓拍照的。女孩呆呆地坐在自家门口的石阶上,望着远方,手里拿着一个香水瓶。她告诉记者:"我在等爸爸妈妈。香水是自己攒钱买的,想等他们回来时喷在他们身上,让他们香香地进屋。"但是,女孩的爸爸妈妈去了远方打工,有1年没回来。女孩天天都要这样坐一会。  相似文献   

8.
<正>吴志斌、江梽峰、刘广铎、陈超、褚清俊、刘杰、王浩波、唐惠惠、栾炳义、秦武……他们一次次奔赴大气治理一线,一次次抽丝剥茧找出问题,他们是江苏治污的“攻坚勇士”。如今的江苏,蓝天白云成为常态,绿水青山触手可及,乡村田园里的“茉莉花”小调,传唱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幸福旋律;波澜澎湃中饱含深情的“长江之歌”,律动出万里山河的绿色生机;苍翠碧波间亲切柔和的“太湖美”,唱响了水韵江苏的美丽图景,新时代鱼米之乡绿意浓。  相似文献   

9.
提起演艺圈中的孪生兄弟,我相信,你一定会脱口而出两个名字——刘全和、刘全利。的确,这两位孪生兄弟在艺术上的造诣颇受观众青睐:他们的小品诙谐幽默;他们的哑剧令人捧腹不已。其实,这“哥儿俩”还有一个令人感动的地方——热心关注环保事业。不久前,在演出之余,两兄弟向记者道出了他们心存已久的环保心愿。  相似文献   

10.
在贵州省黔西南的麻江县,有这样几个人,他们来自于千里以外的河南省,在这里有他们的事业,为了自己的理想,他们呕心沥血,不辞辛苦,本刊记者最近来到麻江县采访了这些人当中的一位代表--李文献.  相似文献   

11.
豆豆 《绿叶》2005,(12)
“我没有多少值得写的,像梁从 诫先生、王灿发老师这样的人才是值 得好好宣传的,他们为中国的环境保 护做了很多事情,其中的酸甜苦辣一 大堆,很不容易。他们的事迹可以写 成报告文学。”赵永新站在一个记者 的角度告诉记者。 “我觉得梁从诫先生和王灿发教 授是当之无愧的‘2005绿色中国年度 人物’,因为我和他们接触比较多,对 他们比较了解。田桂荣女士和梁丽明 局长我只是知道,没有采访过她们, 和她们也没有深入交流过,所以不能 妄下判断。”当记者请他评价一下其 他4位年度人物时,他这样说。 在采访过程中,赵永新给我留下 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的实在,不骄傲 自大,也不妄自菲薄。赵永新说,实  相似文献   

12.
殷玉婷 《环境教育》2006,(10):51-54
唐锡阳1930年1月30日生于湖南汨罗。195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分配到北京日报,任编辑、记者。1980年调入北京自然博物馆创办《大自然》杂志。1982年唐锡阳在西双版纳考察亚洲象的时候,结识了美籍文教专家马霞(MarciaB.Marks),共同的理想使他们走在一起,开始了为自然保护  相似文献   

13.
现场目击     
《绿叶》2005,(12)
山西洪洞:赤色污水流向汾河 12月15日,山西洪洞县甘亭镇大运路的西 边是山西鼎立化工厂,生产磷肥,东边是汾河生 化厂。两家企业排出的一红一黄两股污水混在一 起浩浩荡荡,波涛滚滚冒着臭气穿洞过桥、走田 串村,沿途3公里形成一条宽50米的污染带,最 后流入汾河。污水所到之处树木死亡、麦田绝收, 土地已变成了黑红色,污染状况令人触目惊心。 一位老人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们多次向上级部门 反映情况,但污染状况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4.
金鑫荣 《环境教育》2014,(12):22-26
正也许许多中国人不了解,公众参与环保,这个近两年骤然普及的概念,其实在中国不只是火在官员报告中和媒体报道中,而是已经在一些人居环境中得到落实。最近,记者就分别采访到了一些公众参与环保的成功范例。这些成功范例既出现在经济发达地区,也出现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公众参与环保的形式也各有不同。但记者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当公众得到信任时,当公众获得权利时,他们比任何人都会热爱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云南老君山:带农民走出去,让农民看到  相似文献   

15.
最近,《吉林环境报》编辑部在《城市时报》、《长春日报》刊登启事,在社会上公开招聘编辑、记者。《吉林环境报》由吉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主办,1987年起在全国公开发行。他们为了建立一支强有力的编辑、记者队伍,改革用人办法,决定大开纳贤之门,在社  相似文献   

16.
据《中国法制报》报道:北京造纸一厂,原是北京市有名的污染大户之一。近年来,他们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采取了各项有效措施,使工厂污染环境的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1985年,该厂一跃成为北京市文明单位.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苏州丝绸印花厂是国家丝绸印染行业的大型骨干企业。1990年被命名为“苏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排头兵”,1996、1997年获江苏省环境保护先进集体称号。在搞好企业环境保护的工作中,他们依靠科技,走上了清洁之路。一、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搞好污染防治工作该厂的环保工作始于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以后,为治理长期的印染废水污染,工厂抽调令人进行了几年的试验和探索,确定了治理工艺。1980年投资30万元建设了一套日处理污水量1200吨的一级生化处理设施,使该厂的印染生产污水全部得到处理,有效地减轻了对外城河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二年四月二十九日,华云工农区一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自然环境保护的决议》, 为了使这个《决议》得到认真贯彻,去年八、九月间,人大常委会专门组织了部份常委和区人民代表,分三次视察了溪口、鸡心、天池地区的十一个厂矿、六个生产大队、十六个生产队的环境污染和水灾危害情况。这次视察  相似文献   

19.
《绿叶》2020,(Z1)
正看见蓝天的时候,我忽然想,这曾是我们的一个梦想。倏地想起20年前的一次文学采风活动,于是,我找出了当年的采访笔记。那是1997年的夏天,中国生态环境文学活动家、《绿叶》杂志创始人高桦带领首都著名专家、作家、艺术家一行来山西采风。他们是:张坤民、余超然、冯亦代、黄宗英、郑在石、缪俊杰、赵大年、阎钢、刘锡诚、张守仁、刘连枢、章仲锷。采风团一行沿着汾河向南走了一个来回,看山西的发展,看山西的文化,看山西的环境保护,把满腔热情和深沉忧患,投注到了山西这块沉重的能源基地之上。回到太原,他们与山西环保界人士座谈,为山西发展献计献策、为山西环保题词……当时,我与同事作为《山西环境报》的记者,采访了这次座谈。  相似文献   

20.
阿盖 《环境教育》2004,(4):10-13
1.“空基克”号木筏 这是一个扣人心弦的探险故事。 1947年4月28日,在秘鲁的克劳港口边,挤满了一群围观的人;他们正对着停靠在港口边的一艘木筏议论纷纷。 “要用这么小的木筏横越太平洋?这些人是不是不要命了?” “真可怜,这大概是最后一次见到他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