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人的因素第一,人是最宝贵、最活跃的生产力。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是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最直接的劳动者,又是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权利和义务的承担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从业人员是安全生产的主人。《安全生产法》确立的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权利义务制度,从基本的权利保障与义务设定两个方面,对从业人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生产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2.
为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鼓励和支持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举报和监督,严格保护其合法权益,应急管理部制定印发了《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举报处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将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举报处理制度纳入安全生产领域举报奖励总体制度设计之中,将其作为《安全生产领域举报奖励办法》的补充规定。  相似文献   

3.
法规制度是安全生产的基础、灵魂和根本。近年来,有的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和自身安全工作的需要,制定了不少制度:如十点要求、九项规定、八个不准,等等。然而,有的单位制度制定了不少,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却不多,使人有“虎头蛇尾”之感。制订制度是一回事,执行起来又是一回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没有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意识淡薄。比如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来检查时,  相似文献   

4.
《现代职业安全》2006,(4):I0002-I000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防范伤亡事故,减轻职业危害,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5.
1.国务院应尽快制定《安全生产法实施细则》和安全生产管理的单行法规,以每个单行的行政法规作为调整安全生产的基本准则。这些基本的单行法规应包括:一是涉及全局性的基本准则,如《安全生产法实施细则》,二是明确具体的安监行政执法主体和相关部门协调协作方面的法规;三是制定安监行政执法程序方面的法规;四是制定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从业人员具体管理方面的法规;五是制定事故调查处理方面的具体法规;六是制定安全生产监测预警方面的法规;七是制定事故的赔偿、赔偿办法和赔偿标准的法规;八是制  相似文献   

6.
今年11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6周年,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一个崭新的里程碑。该法对生产经营单位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所承担的安全职责作了明确规定:“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7.
据统计,90%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因此,抓住了“人”的问题,安全工作就全迎刃而解,安全培训是解决“人”的问题的根本手段之一,它是以提高安全监管监察人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和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安全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安全与健康》2006,(2):附6-附8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防范伤亡事故,减轻职业危害,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9.
陈光  徐恩义 《劳动保护》2003,(12):58-59
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切实维护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合法权益,加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基础工作,提高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消除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事故隐患,针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实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中华全国总工会最近联合下发了《关于落实和维护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合法权益的通知》。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 《安全生产法》是我国第一部有关安全生产箭理的综合性法律。这部法律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法律依撰。其中也包括个人防护用品(以下简称护品)方面的基本规定,生产经营单位为从业人员提供护品是其一项法定义务:在生产过程中,正确佩戴和使用护品是从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认为,要真正发挥护品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必须增强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护品的主动性.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的转变,使佩戴和使用护品成为从业人员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1.
法规制度是安全生产的基础、灵魂和根本.近年来,有的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和自身安全工作的需要,制定了不少制度:如十点要求、九项规定、八个不准,等等.然而,有的单位制度制定了不少,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却不多,使人有"虎头蛇尾"之感.  相似文献   

12.
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制度要。严”字当头.不但要严得住.而且要严得好。如何才能严得住、严得好?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南京市在创新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一、以政策法规创新为根本。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近年来.我市安全生产虽然较为平稳.但生产事故仍呈多发频发势态。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我们及时报请市政府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进一步完善地方和行业安全生产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14.
安监管人〔2 0 0 2〕1 2 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各煤矿安全监察局及北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矿监察办事处 :  为规范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及安全资格认证工作 ,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素质 ,促进安全生产 ,依据《安全生产法》的有关规定 ,现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  一、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  相似文献   

15.
杜海波 《劳动保护》2021,(10):60-62
企业是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体,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履行安全生产的职责和义务均作了明确规定。要真正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人是最关键的因素,这其中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法人代表)、肩负安全管理职责的管理人员(企业相关负责人及中层干部)及企业一线岗位从业人员,而广大一线岗位从业人员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执行者、操作者,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6.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维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是党和政府的一贯宗旨。个体防护是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防护装备(俗称劳动防护用品)是保障劳动者安全与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保障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基础。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对个体防护装备工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装备,并监督、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体法》第五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为个体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个体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  相似文献   

17.
2002年11月1日,全国人大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这是我国历史上一部对安全生产管理全面指导性的重要法律件。其法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权利与义务、政府对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以及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等都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安全生产法》实施以来,全国各地通过开展宣传教育,完善配套法规,加强机构建设。依法加大事故查处力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  相似文献   

18.
《江苏劳动保护》2013,(4):13-13
加强广大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普及安全知识和提高安全技能。是从根本上改善安全生产状况的重要措施。针对传统安全培训普遍存在的培训资源不足、时间不灵活、中小生产经营单位培训能力差等问题,2010年以来.南通开发区在市安监局的指导下.依托“网络点播+互动视频直播+考试管理”三位一体的远程安全培训平台.开展第二轮全员安全培训.将培训课程通过网络传输到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培训、统计管理、考核评估。实现了安全培训的资源共享和多级管理。南通开发区先后在危险化学品、船舶修造等高危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试点.目前已有342家生产经营单位建立了网络培训终端,累计培训考核职工2.8万名.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每年发生的事故有80%以上在基层,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一条是事故不出在本单位就满不在乎,把“不出事”当安全。笔者经常参与一些安全检查,常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在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方面,有的挂在墙上,有的锁在抽屉,有的说在嘴上,没有落到实处。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不注意学习,贯彻执行时往往不知道,有关人员也一问三不知。不出事不算问题,即使有天大的漏洞,只要监管部门没发现,不追究,本单位还没出事故,就不管、不问、不追究,真是不摔跤不知痛。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每年发生的事故有80%以上在基层,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一条是事故不出在本单位就满不在乎,把“不出事”当安全。笔者经常参与一些安全检查,常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在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方面,有的挂在墙上,有的锁在抽屉,有的说在嘴上,没有落到实处。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不注意学习,贯彻执行时往往不知道,有关人员也一问三不知。不出事不算问题,即使有天大的漏洞,只要监管部门没发现,不追究,本单位还没出事故,就不管、不问、不追究,真是不摔跤不知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