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湘江重金属污染现状、污染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湘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湘江流域内聚集了湖南约60%的人口,创造了全省近3/4的GDP。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城市圈的扩大、沿江两岸矿产资源的开发,湘江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湘江综合治理不仅关系到湖南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还关系到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湘江水资源作基本介绍的基础上,着重调查了重金属污染现状与己形成的影响,对重金属污染来源与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湘江重金属污染防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湘江流域水系沉积物中9种重金属(As、Cd、Cr、Cu、Hg、Ni、Pb、Sb、Zn)含量进行统计分析,以地累积指数(Igeo)为参数分析了1982年以来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变化趋势,采用富集因子法和对数回归模型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水生生物风险,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判别了重金属的可能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湘江流域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近30a以来重金属元素的Igeo大体呈缓慢上升的趋势,长株潭地区和衡阳地区大部分重金属元素的Igeo逐渐降低.湘江流域污染程度最高的重金属元素为Cd,其次为As和Hg,郴州地区呈现出以Cd为主,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具有很强的潜在水生生物危害性,是湘江流域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水系沉积物中重金属可能的2个主要污染来源为采选、冶炼废水的排放和尾矿库的泄漏,岩石的化学风化和河流的搬运作用.  相似文献   

3.
湖南是有色金属之乡,承载着几千万人口饮用取水的湘江流域是湖南的母亲河,也是湖南百分之八十的重金属污染富集之地.为确保湘江两岸群众的饮水安全与身体健康,重金属污染治理已成为湖南省决策层长期以来关注的重点.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规划投资500多亿元彻底消除污染源.为抓紧完成实施方案的各项任务,湖南省政府办公厅于2012年6月下发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计划到“十二五”末达到基本解决突出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优化涉重金属产业结构、全面治理工业污染源、控制涉重金属企业数量与重金属排放量并逐步解决历史遗留污染问题等目标.  相似文献   

4.
“湘江重金属水环境容量研究”课题是国家“六五”计划重点技术攻关项目(第三十七项)的一部分。水容量研究是环境科学急待解决的重大应用基础课题。该课题选定四川沱江、湖南湘江、广东深圳河为试点研究区域。湘江部分以株洲霞湾江段为重点,开展天然河道中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提出重金属水环境容量研究方法和工作程序,为我国亚热带地区类以污染的中、小河流的水环境容量研究提供方法和程序。研究结果将为湘江流域优化开发、节约废水处理费用,利用和保护湘江水资源,为湘江流域  相似文献   

5.
湘江水体中六六六的化学地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六六是湘江水体中具有标志性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在湘江水体中,它和重金属都具有污染范围广、浓度偏高的特点。在部分江段,六六六污染相当严重,江水中的浓度超过了我国地面水质标准,对水生生物造成了明显的危害。因此,防治六六六污染也是湘江水源保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应用相平衡分配法建立湘江衡阳段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韩超南  秦延文  郑丙辉  张雷  曹伟 《环境科学》2013,34(5):1715-1724
采集湘江衡阳段29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样品,测定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Cu、Pb、Zn和Cd)含量及赋存形态、以及孔隙水中重金属含量,根据相平衡分配法的基本理论,考虑参与沉积物-水相平衡分配的重金属组成,实测法计算重金属的沉积物-水相平衡分配系数(Kp),分别引用美国EPA制定保护水生生物不受重金属慢性毒性影响的基本连续浓度(CCC)和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Ⅰ类水质标准,建立两种湘江衡阳段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SQC)进行对比分析,其中基于美国CCC建立的湘江衡阳段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与国内外研究成果相比可比性较好,4种重金属(Cu、Pb、Zn和Cd)的SQC值分别为64.62、55.57、1 360.40和2.34μg.g-1,此SQC具有保护长期生活于沉积物中的底栖生物不受重金属慢性毒性影响的意义.通过单因子评价法将湘江衡阳段沉积物中重金属总量与沉积物质量基准值(SQC)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沉积物中Cd和Pb含量水平对底栖生物具有较大的慢性毒性影响,Cd污染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政策发布     
国务院批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 国务院近日已批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这是迄今为止,全国第一个获国务院批准的重金属污染治理试点方案。整个《方案》编制工作于2009年7月正式启动,国家成立了以国家发改委为组长单位,环保部、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贵州丹寨县主要水稻种植区30件水稻土及对应的水稻中硒和重金属的含量,分析硒和重金属Cd、Hg、As、Pb在根系土及对应水稻中的分布特征,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和pH对硒和重金属在土壤-水稻系统中迁移的影响.结果 表明:该地区水稻根系土中硒含量变化范围为0.27~0.98 mg/kg,平均值为0.65 mg/kg,70...  相似文献   

9.
湘江江水中重金属转化的主要地球化学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湘江江水悬浮态和溶解态金属浓度的变化、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赋存形态及对制约湘江江水重金属进入沉积物的地球化学作用结果表明,在湿热的湘江流域气候环境条件下,河流水体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作用一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即Fe/Mn水合氧化物的吸附沉淀作用较强,又受区域地质条件、岩石性质的影响,表现为较强的碳酸盐的地球化学作用,但不同金属的地球化学趋向不同,铅易以碳酸盐形式、铜主要依靠有机质的结合作用进入沉积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湘江衡阳段26个表层沉积物中5种重金属(Cd,Cu,Pb,Zn和Cr)的分布特征,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初步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湘江衡阳段沉积物呈现出以Cd为主的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特征,多种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大部分研究区域水体面临很高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湘江衡阳段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文章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测定了湘江衡阳段21个采样点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地表水中6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单因子污染指数均<1,水质良好;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整体变化范围0.404~4.991,水质未受到严重污染。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元素均有不同程度超过背景值。地累积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已受到Cd和As偏中度污染和Cr、Cu、Pb和Zn的轻度污染;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该江段存在中等潜在生态风险,其中Cd为高潜在生态风险,对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贡献率为77.66%,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大小依次为Cd>As>Cu>Pb>Cr>Zn。  相似文献   

12.
污染水体重金属化学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湘江霞湾重金属污染江段沉积物及其相应体系,模拟实验研究了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量及释放规律,获得了在50—150d的模拟实验期间沉积物中重金属的释放速率及相关系数,同时讨论了不同水环境条件对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 “湘江重金属水环境容量研究”课题是国家“六五”计划重点技术攻关项目(第三十七项)的一部分。水容量研究是环境科学急待解决的重大应用基础课题。该课题选定四川沱江、湖南湘江、广东深圳河为试点研究区域。湘江部分以株洲霞湾江段为重点,开展天然河道中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提出重金属水环境容量研究方法和工作程序,为我国亚热带地区类以污染的中、小河流的水环境容量研究提供方法和程序。研究结果将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重金属水环境容量的客观存在,阐明了它的定义和内涵,讨论了若干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分析,提出了定量化方法以及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结合湘江重金属污染的现状,计算了湘江株洲江段重金属的水容量,分析了容量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重金属水环境容量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湘江衡阳段28个站点的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d、Pb、Cu、As、Cr、Zn)总量和空间分布特征。参照国内相关标准和背景值,运用相关性分析与地累积指数分析法对检测结果进行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分析评价。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表层沉积物各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排序为:Cd>Pb>Zn>Cu>As>Cr,湘江衡阳段沉积物存在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其中位于水口山工业区的中游水域沉积物污染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综合治理后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污染程度,2015年12月对洞庭湖沅江市南嘴等31个点位采集0~20 cm沉积物,测定了沉积物中Cu、Pb、Zn、Cr、Cd、As、Hg的含量,基于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洞庭湖重金属污染有所改善,但仍比较严重,以Cd最为严重,其次是Pb和As,且三大湖区重金属污染程度顺序为南洞庭湖>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地积累指数法显示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程度顺序为Cd>Pb>As>Zn>Cu=Cr>Hg;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显示洞庭湖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的大小顺序为Cd>Hg>As>Pb>Cu>Zn=Cr。对洞庭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来源分析发现,湘江、沅江、资江入口为重金属Cd污染最严重的3个点位,Cd主要来源于湘江、资江、沅江;Pb含量最高的点位为东洞庭湖龙口村,达到138.7 mg/kg,为工业企业集中区;Hg含量最高的点位依次为沅水入口、目平湖中与南,Hg的污染分别主要来源于沅水和周边27家污染企业;As含量最高的点位依次为澧水入口、湘江入口、资水入口和大通湖渔场内湖,说明澧水、湘江、资水给洞庭湖带来了As的污染,而大通湖渔场内湖的As来源于附近工农业污染。因此,治理湘江、沅江、资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是控制洞庭湖Cd、Pb、As和Hg污染的重点途径。研究结果为洞庭湖水资源保护与有效利用、经济可持续发展及合理规划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从环境污染调查出发,对湘江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放射性、农药和有机物等做了不少研究,本文用中子活化分析对湘江一些断面底床柱样中稀有元素的分布特征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采用ICP-MS研究湘江衡阳段上覆水、悬浮颗粒物、表层沉积物及孔隙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湘江衡阳段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是Cd,上覆水中Cd的平均含量为0.26μg·L-1,高于美国水质基准的持续基准浓度CCC(USEPA2009),已经对部分水生生物表现出潜在的毒性效应;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中Cd的富集含量较高,分别为42.03μg·g-1和29.62μg·g-1,达到加拿大淡水沉积物保护准则最初影响水平TEL的70倍和50倍,其中,从沉积物中取得的孔隙水中Cd平均含量为3.8μg·L-1,该值是CCC的15倍甚至高于最大基准浓度(CMC),已经对部分水生生物表现出实际的急性毒性效应.湘江衡阳段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中下游污染较上游严重,在衡阳水口山地区等污染企业密集区,重金属含量较高,表明人类活动输入已经成为湘江重金属的重要来源.研究结果还表明,悬浮颗粒物及沉积物相作为水体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赋存介质,对重金属污染的迁移、沉积、转化及生物富集作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来自《人民网》4月27日的消息,湘江和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的后果越来越严重:湘江流域局部的正常供水被打断,流域内4000万人口的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因重金属超标危害人体健康的事故时有发生;鱼类大幅减少,数以千亩计的农田不能耕种,有相当地域的鱼类、粮食、蔬菜不能食用。  相似文献   

20.
湘江水体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和归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湘江水体污染防治途径,近年来对湘江进行了全面的污染调查:包括对水体重金属的浓度,形态的分离分析,同时测定了江水的主要理化特性(见表1),湘江的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