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固定源废气现场监测的质量控制及工况监督是一项重要的质量保证措施。文中论述了实施现场监测质量控制及工况监督的重要意义,叙述了实施现场监测质量控制及工况监督的技术要求,同时指出了做好现场监测及工况监督工作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3.
综合传统重量法与冷凝法测定废气含湿量的特点,建立冷凝-吸附法测定固定源废气含湿量,有效解决重量法与冷凝法不适用于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测定问题。通过优化测定条件,使冷凝-吸附法测定3台不同类型固定源废气结果的RSD为1.5%~4.7%,方法再现性试验结果的RSD为4.5%。用该方法与重量法同时测定油田注汽湿蒸汽发生器及普通流化床锅炉废气含湿量,结果表明冷凝-吸附法具备更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精细化工固定源废气采样时机的选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医药企业某产品生产过程为实例,综合各工段生产步骤、时间、废气产生情况及估算的污染物浓度等因素,绘制各污染因子排放规律图,从而确定各污染因子排放浓度(排放量)最大的1 h为最佳采样时机。 相似文献
5.
依靠排污许可证管理,固定源执行由行业排放标准为主正逐步过渡到\"国家行业排放标准——单一源排放标准\"双层排放标准,并以执行更全面和精准的单一源排放标准为主,对应的监测要求及考核方式更加多样化。对监测管理制度进行设计,明确固定源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和守法监测的主体责任,厘清许可证核发部门、属地监测、执法部门的监管职责。系统设计\"固定源制定并提交自行监测方案-核发部门审核-方案纳入排污许可证中成为规定-依规定自行监测和记录-固定源提交执行报告-监管部门审计式审核-执法监测和执法检查\"的全过程管理机制,设计标准化的监管计划程序落实证后监管与执法监测,明晰监管部门的有限责任。 相似文献
6.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甲胺、二甲胺、乙胺、二乙胺和三乙胺,通过优化相关测定条件,使5种挥发性脂肪胺在0.005 mg/L~25.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方法检出限为0.004 mg/m3~0.4 mg/m3(以采集20 L空气样品计).5种挥发性脂肪胺的加标回收率为91.0%~113%,6次测定结... 相似文献
7.
监测规定是美国空气固定源运行排污许可证中的核心内容。基于\"个案管理\"原则,每个运行许可证中的各个产排污单元分别执行不同的监测规定。获得\"连续\"的监测数据需足够判定固定源排放是否合规,且成本有效。\"固定源制定和提交监测方案-管理机关审核-监测方案载入排污许可证中-依方案监测-数据处理-排污许可证守法报告-管理机关合规监测和评估\"的系统化监测程序,使得固定源监测更具可操作性,监测数据更规范。建议中国排污许可证制度中建立类似的监测规定。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硫是我国重点管控的废气污染物.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硫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定电位电解法、非分散红外吸收法、便携式紫外吸收法、便携式傅里叶红外法等.测试结果表明:定电位电解法无需预热、响应速度快,但对水汽抗干扰能力较弱;非分散红外吸收法预热时间长,对水汽抗干扰能力较强;便携式紫外吸收法与便携式傅里叶红外法对水汽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9.
用PMS 30B型汞采样器采集固定污染源废气,再用塞曼原子吸收汞分析仪测定样品中的汞,高、低浓度汞标准样品测定结果均在标准范围内,相对误差分别为0和4.3%。汞吸收管对高、低浓度含汞废气的穿透效率表明,当废气汞质量浓度达到mg/m3级别时,穿透率仅为1.3%。用该方法测定稳定工况固定污染源废气中的汞,6次测定结果的RSD为5.9%,方法检出限为1.04 ng,当采样体积为20 L时,检出限为0.05μg/m3。实际监测表明,钢铁企业、燃煤电厂、垃圾焚烧厂废气中汞为0.07μg/m3~1 031μg/m3。 相似文献
10.
11.
潘柳青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8,20(3):58-59
根据《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规范(试行)》(HJ/T75—2007)分析实际监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该技术规范在适用性方面需要明确的事项。指出应事先规范比对监测中可能遇到的数据处理及结果判断问题,从规避法律风险的角度出发,对比对监测进行文件控制和档案管理。 相似文献
12.
从监测数据应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当前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明确环境监测法律地位,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加强污染源监督监测力度;理顺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投入和运营机制,加快污染源在线监控技术在监督监测中的应用;快信息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污染源评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简述了目前比对监测工作的依据以及比对监测现状,指出了比对工作的常见问题,如共性问题、颗粒物比对监测、二氧化硫比对监测、流速比对监测、合理选择比对方法等,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监测人员应对各种参比监测方法熟练掌握,了解各个企业的CEMS系统原理、方法和工况,在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比对工作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吕升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1,13(2):39-41
监测断面的选择在废气污染源监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在无法找到完全符合技术规范要求的监测断面时 ,以前常将监测断面选择在砖砌烟囱上的方法。通过实验 ,否定了该方法应用于测定废气流量较小的污染源的可行性 ,提出了应用于测定废气流量较小的污染源时 ,较为成熟的监测断面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5.
郑海明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21(1):8-12
介绍了中美两国法规对汞排放连续监测的要求,分析了烟气中汞排放连续监测的技术难点,指出现有的汞在线监测只能得到气态总汞的浓度。阐述了冷蒸气原子吸收光谱法、塞曼调制原子吸收光谱法、冷蒸气原子荧光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紫外差分吸收光谱法等气态元素汞的不同分析方法。通过对湿化学法与热转化单元的比较,得出热转化技术更加适合烟气汞的在线监测。分析了造成汞测量误差的相关因素,并提出了减少误差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固定源测试体系的中美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美两国固定源测试技术体系进行总结并按照辅助类参数、烟气类污染物、烟尘类污染物、有机类污染物、元素及卤化物、在线监测规范进行分类并比较,指出两国测试体系的异同。结合目前形势指出中国烟尘、烟气及VOCs类污染物监测体系面临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收集福建省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和龙岩等重点地区人为源活动水平数据,通过排放因子法进行合理估算,计算2016年福建省重点地区人为源的VOCs排放量。结果表明,2016年福建省重点地区人为源VOCs排放量为47 262.8 t。VOCs排放主要由石油炼制、化工、建筑材料制造、塑料制品和食品饮料加工等行业贡献,占总排放量的62.0%。泉州市是VOCs污染排放的主要贡献城市,占全省重点地区VOCs总排放量的48.9%。 相似文献
19.
20.
介绍了美国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的类型及适用范围、申领门槛及流程、内容及执行情况,指出美国通过实施预建许可证与运营许可证制度,实现了对新、改建固定污染源及现有固定污染源的全过程监管。结合我国大气排污许可证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法律支撑、加强计量体系建设、加大许可证执行力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