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析矿井老空探放水方法和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害是矿井五大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各级事故通报表明,透水事故是主要的重特大事故类型之一。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惊险未遂事故以及一般事故也常有发生。  相似文献   

2.
基于FTA的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井通风系统是矿井开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对矿井通风系统缺陷进行全面系统评价的依据和标准.从矿井瓦斯事故发生的危害因素入手,研究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进行事故树定性分析.根据事故树分析的结论研究构建通风系统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对现有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和规范,提高其在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和日常管理的操作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煤矿五大自然灾害中,瓦斯事故在全国来说发生频率高、伤亡人数多而排在第一位,统计显示,2001年至2005年2月底,全国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煤矿事故中,瓦斯事故占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86%和92%.尤其是百人以上的特大死亡事故基本上都是瓦斯事故.福建是缺煤省份,产量低、井型小,而且都是低瓦斯矿井.《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规定: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 m3/t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 m3/min,该矿井确定为低瓦斯矿井.  相似文献   

4.
兼并矿井浑身都是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随着事故调查的深入,这个事故矿井可谓浑身是假:人数假、图纸假、整改假.一系列的问题酿成惨剧,而且给事故抢险救援造成很大被动.  相似文献   

5.
杜朋  胡传旺  王志勇 《安全》2007,28(8):39-41
煤矿安全是近年来国家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对此,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进行研究和科技攻关,以期能够对事故的发生机理和认识有所突破,从而能够有效地控制事故.其中,强调对矿井瓦斯等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其变化及其趋势,从而可以预先判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达到提前预测事故、控制事故发生的目的.而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也于2003年7月4日下发的《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第十条中规定:"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有瓦斯抽放措施,并装备安全监控系统",这也充分体现了国家在矿山安全管理方面对安全监控系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在新的形势下,煤炭产业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中小煤矿如何实现安全生产,控制事故发生,这将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事故发生的特点及原因中小煤矿的自身特点:一是机械化程度低,设备落后,井下生产人员多,发生事故的概率高;二是生产环境差,工作面不规范,顶板破碎,难以控制;三是生产工人结构复杂,有固定工,合同工,协议工,这些工人文化结构及技术参差不齐,安全意识差,违章蛮干时有发生,五是矿井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工人们图省事违章蛮干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小煤矿诱发事故的主要原因:1.顶板事故多。由于矿井采掘工比例较大,与…  相似文献   

7.
倾斜井巷轨道运输事故的系统安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诸多煤矿发生的事故中 ,除一些恶性事故外 ,大部分伤亡事故属于运输事故。运输事故是煤矿三大事故之一 ,其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笔者以倾斜井巷轨道运输事故为研究对象 ,利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中的 FTA(事故树分析法 )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 ,寻找事故发生的原因 ,从而有的放矢地采取安全对策 ,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袁亮 《劳动保护》2005,(12):29-31
淮南煤矿是全国瓦斯治理难度最大的矿区之一。瓦斯储量高达6000亿m^3,绝对涌出量820m^3/min,相对涌出量8~26m^3/t,现有9对生产矿井全部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历史上曾是瓦斯事故重灾区。1980年~1997年,发生重特大瓦斯事故12起,死亡364人。1991年~2002年,百万吨死亡率4.01。2003年以来,我们紧紧依靠科技进步,综合治理瓦斯,杜绝了瓦斯爆炸事故。  相似文献   

9.
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公司补连塔煤矿是一座年产800万吨的现代化矿井,目前,掘进进尺已68000多米,未发生一例轻伤以上事故、二类以上机电事故、重大“三违“和火灾事故,是目前神东公司井工矿中保持安全生产周期最长的矿井.……  相似文献   

10.
矿井瓦斯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休,是在煤的生成和煤的变质过程中伴生的气体.瓦斯,又称为煤层气,其实是吸附在煤层中的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其主要成分和天然气一样,实际上是一种热值高、无污染的优质的新型清洁能源,可用于发电燃料、工业燃料、化工燃料和居民生活燃料.瓦斯事故是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居高不下的主要矛盾,有效控制瓦斯事故是解决中国煤矿安全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神华集团神东煤炭公司补连塔煤矿是一座年产800万吨的现代化矿井,目前,掘进进尺已68000多米,未发生一例轻伤以上事故、二类以上机电事故、重大"三违"和火灾事故,是目前神东公司井工矿中保持安全生产周期最长的矿井.  相似文献   

12.
1、概况 随着矿井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水平的不断延深,近年来,矿井窒息死亡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地方乡镇小煤矿,窒息事故尤为突出,本文就矿井发生窒息死亡事故的原因、规律及预防措施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发生冒顶或坍塌事故后确定被困人员的位置是事故救援的关键,分析了灾害时期井下人员搜救方法和特点以及矿井救护现状,针对事故救援现场的特殊条件提出了有源探测的方法,即研究基于气味探测原理的矿井人员搜救方法和设备,并在示踪气体的选择和气味探测器研发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4.
3月30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针对华晋焦煤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岭矿"3·28"透水事故,向全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单位发出通报,对事故作了初步分析,要求认真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刻吸取事故教训,立即开展在建项目和矿井水害隐患排查专项行动,严格落实矿井防治水措施,强化基建矿井防治责任落实,加强煤矿安全管理,严格监督监察,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5.
矿井瓦测斯测刘福佺瓦斯是煤矿生产五大灾害之一,居一次死亡多人的特大事故之首。做好瓦斯检测工作是为了及时掌握矿井瓦斯的变化情况,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实现矿井的安全生产。一、检测人类研究煤矿瓦斯检测技术已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了。从1915年...  相似文献   

16.
瓦斯爆炸事故的混沌特性及其控制方法初探   总被引:3,自引:11,他引:3  
我国煤炭地下开采占全部产量的 96 % ,含瓦斯煤层多 ,高瓦斯矿井和突出矿井占矿井总数的4 4 % ,由瓦斯引发的爆炸事故的伤亡人数占全部矿井事故伤亡总数的 6 5 %。针对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 ,笔者在对瓦斯爆炸事故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应用混沌理论对瓦斯爆炸事故的风险以及控制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初步建立了瓦斯爆炸事故混沌特性分析模型 ,对预防和控制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改善矿井安全生产状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处理技术漆旺生朱锴(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065201)矿井瓦斯是煤矿井下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近几年我国煤矿安全状况虽总体上有了明显好转,但重大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仍未能得到完全有效的控制。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现象在高瓦斯矿井普...  相似文献   

18.
矿井瓦斯爆炸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中最严重的事故之一.为确保事故后应急救援的高效开展及减少应急物资调度过程中的经济损失,在以调度时间为第一的前提下,结合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实际,引入伤亡性和经济性两个优化目标,构建了一种在多出救点、多物资和多受灾点约束条件下的多目标应急物资调拨模型,并运用加权算法基本思想,确定了决策效用函数,同时结合瓦斯爆炸事故的时间紧迫度,在保证物资连续消耗的条件下,求解最优物资调度方案,并通过实例验证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矿井火灾事故树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事故树分析法对矿井火灾进行分析,结合平煤六矿建立了矿井火灾事故树.应用模糊重要度法对事故树基本事件进行排序,把导致火灾的两大因素进行模糊分级.从模糊概率排序以及分级可以看出,引燃火源和可燃物是比较危险的因素,发生的概率比较大.要想从根本上杜绝火灾,就要严格管理这两个重要的因素.这对于煤矿决策管理有着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过2005年至2011年7年的煤矿资源整合,山西省煤炭行业呈现如下新的特点:矿井数目显著减少,矿井数量由原来3000多座已采煤矿减少为1000余座整合煤矿;机械化程度提高,75%以上实现机械化采煤;井型变大,升级改造基建矿井规模均达到90万吨/年以上,单独保留矿井则为30万吨/年以上;安全形势明显好转,死亡人数由400多人降为100多人;年产能由2005年6亿吨到2010年7.4亿吨;同时,由于资源整合煤矿地质技术人才短缺、安全管理低下、地质信息不清,煤矿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其中地质信息的有效性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采用管理学的理念加大对地质信息的动态控制是避免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首先认真分析了有效地质信息的含义,提出了地质信息的控制原理,并从组织、动态角度指出了信息发布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分析指出了已采矿井瓦斯、水文等地质信息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