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力 《环境保护》2006,(10):41-42
今年春天,北京的沙尘天气再次"卷土重来",不但给北京人的生活造成了许多不便,也在短短几个月里无情地夺走了北京的十几个蓝天.漫漫黄沙伴着市内扬尘一次又一次不期而至,给本来就不乐观的"蓝天工程"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从天而降的沙尘究竟来自何方,又是什么原因使得沙尘如此"钟情"北京,面对沙尘,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2.
孙钰 《环境保护》2006,(10):36-38
今年北京蓝天计划的目标是全年实现238个蓝天,但从新年伊始,这一计划就不断受到挑战:1月份的连续逆温造成了4个中、重度污染天,3月份的5次沙尘天都造成了中、重度污染,仅这两次就夺走了9个"蓝天";4月份空气质量达标的蓝天天数只有9天,是近5年来同期最少的一个月,而中重度污染天数却出现了6天……今年北京的蓝天计划目标能否实现,成了上至北京市长下至京城市民都普遍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3.
内陆输送过程中沙尘单颗粒类型及其非均相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单颗粒分析方法对2004 年2~3 月发生在北京的3 次沙尘暴的样品中沙尘颗粒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测定.3 次沙尘暴的反向轨迹图显示,它们主要来自于中国北部、西北部和蒙古的戈壁沙漠地区,且这些沙尘颗粒主要通过高空长距离输送到下游区域.使用带能谱的扫描电镜对481 个沙尘颗粒进行分析,并根据成分特征,把这些沙尘颗粒划分为8 种类型,主要类型有“富Si”、“富Ca”、“富S”、“富Fe”.将北京样品分析结果与呼和浩特、塔克拉玛干和敦煌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长距离输送的沙尘颗粒表面发生了SO2 的非均相化学反应,导致部分颗粒局部的表面发生化学修改作用,且“富Ca”的碱性矿物为非均相化学反应提供了更有利的反应界面.  相似文献   

4.
2008北京奥运圣火早已熄灭,北京奥运给世人留下了无数的精彩瞬间,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奥运会期间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还有清新的空气。作为曾是奥运志愿者的我,站岗时,在北京奥运的夜空下看到了久违的星辰与明月。14个一级天创下了10年来北京大气质量的最高纪录,北京向全世界兑现了“蓝天承诺”。  相似文献   

5.
擦亮蓝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这个春天,北京的天空是黄色的. 从天而降的漫漫黄沙,又一次敲响了环境威胁的警钟.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监测结果表明,与往年相比,今年我国沙尘天气过程具有首发时间提前、发生频次增加、影响范围增大、对空气质量影响程度加重、单次沙尘天气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加大的五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虽然2005年北京市政府承诺的空气污染指数“二级和好于二级”蓝天数量较2004年的计划目标227天(2004年实际完成229天)又提高了3天,难度再次增加,但2005年伊始,蓝天天数之多出人意料。京报网2月3日报道“今年1月份,北京市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累计达到21天,占当月总天数的67.7%,比去年同期增加两天……是1998年以来同期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最多的一个月……这种情况在北京的采暖季节中是从来没有过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据统计,今年1、2月蓝天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7天。在一年里污染最严重的季节有如此好的表现,看来完成2005年230天的蓝天指标不在话下。  相似文献   

7.
《环境保护》2007,(8B):9-10
北京市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将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加大治理环境污染和生态建设力度,重塑北京的碧水蓝天,为保证“绿色奥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据中央气象台的监测表明,今年截至4月16日-18日,我国北方地区已出现了今年以来的第10次沙尘天气,其中内蒙古中部出现了强沙尘暴,北京降下了大量浮尘,这次沙尘影响我国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北京地区总尘降量约33万吨,形成北京近年最严重的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9.
数字     
《世界环境》2009,(1):7-7
2008年12月31日,北京以一级空气.灿烂阳光告别2008年。据统计,2008年北京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累计达到274天,比例高达74.9%,比去年多28个“蓝天”。实现空气质量连续10年改善。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2017,45(10)
近日,一场多年未见、声势浩大的沙尘天气再一次引发大众对于沙尘成因、治沙成效的热议.官方给出“本次沙尘天气主要起源于蒙古国南部和内蒙古中西部”的解释,沙尘暴源头之一的蒙古国已经成为世界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一带一路”沿线,像蒙古国这样受到土地荒漠化威胁的国家还有60多个.环境问题不是独立的,只有各国合力治理,才能迎来天朗水清的好环境.  相似文献   

11.
北京及近中国海春季沙尘气溶胶浓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北京和近中国海气溶胶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表明,沙尘气溶胶浓度呈现显的年示变化,该变化与沙尘源区及主要输送通道上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合气溶胶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计算了北京春季沙尘气溶胶家度。结果表明1971-1995年北京春季沙尘气溶胶浓度总体呈递砬趋势,但进入九十年代,这种递减趋势有所减缓。  相似文献   

12.
2000—2002年沙尘现象对北京大气中PM10质量浓度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北京地区大气中污染物粒子PM10主要有3个来源:本地区排放的PM10;北京周边地区排放的PM10经过输送扩散进入北京大气中;沙尘现象污染北京大气,尤其在强沙尘时造成北京大气中主要污染物粒子皆为沙尘粒子。而北京部分地区受沙尘影响时,大气中污染物粒子既包含沙尘粒子也包含排放的污染物粒子。利用北京及周边地区气象台站资料、卫星遥感资料以及环境监测资料,采用月积分浓度和年积分浓度方法,对沙尘粒子与污染物粒子进行了统计对比分析,发现沙尘粒子约占北京PM10的7%~19%。   相似文献   

13.
重要启事     
为期16天的奥运会在狂欢的闭幕式中以欢笑落幕,身处北京的我已在心中以自豪落幕,不仅仅是为第一的金牌数,更为北京的蓝天,为北京“擦亮”的天空而自豪。  相似文献   

14.
呼和浩特的激光雷达自2003年设置以来不间断地进行着测定。观测结果表明2005年春季沙尘发生次数较少。从1月到5月只观测到5次,其中3次发生在4月份。2004年的沙尘季节出现较早,在3月份就发生过多次。与其相比今年沙尘发生的季节较晚。在所有发生的沙尘现象中最大规模的沙尘现象发生在2005年4月28—29日。激光雷达观测到的消光系数超过2km^-1。(相当于重量浓度为3.5mg/m^3)该沙尘层的高度达到2km,沙尘浓度最高的区域分布在自地面至1km高处。(北京的观测结果表明,在高度2km附近有漂浮的沙尘层。另外,利用CFORS模型模拟的后向轨迹线的解析结果推断其发生源在蒙古南部地区。2005年的特征是在中国境内产生的次数较少,在蒙古发生的次数较多。因此,推断这主要是由于蒙古国境内积雪较少的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5.
据中央气象台的监测表明,今年截至4月16日-18日,我国北方地区已出现了今年以来的第10次沙尘天气,其中内蒙古中部出现了强沙尘暴,北京降下了大量浮尘,这次沙尘影响我国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北京地区总尘降量约33万吨,形成北京近年最严重的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16.
“绿色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主题之一。河北环绕北京,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省奥运环境保障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奥运在即,环境保障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如何确保碧水蓝天迎接奥运大考,成为当前我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此,本利记者专访了省环保局局长姬振海。  相似文献   

17.
声音     
《环境》2006,(9):13-13
“要以刑法手段严厉打击环境犯罪。”“县里来人说,要给北京供水,不让种水稻。”“这完全是无心之失。”“会不会救不了黄河,又毁了长江。”“在城里是污染,到村里就不算污染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鱼灯     
第一次看见“鱼灯”,还是在电视专题片《黄 金通道》里。 荒原上,一条同样荒凉的河。黄金勘探队的一辆汽车,陷在了河里,在人拉肩扛下,好不容易才弄上了河滩。几个当地的孩于站在河滩上,一边好奇地看着人们往岸上弄汽车,一边把一个个园园的物件抛向河心,又一个个地拉上来,一个个“园园”里,有银星在乱蹦。 勘探队员从孩子的手中接过一只一看,原来是一只用细铁丝织成的笼子,笼子的口很小,里面放了些蒸熟了的玉米面,笼子抛向河心时,鱼见里面有食,就钻了进去。 “这叫什么?”勘探队员问。 “鱼灯。”孩子回答。 多么神奇的“鱼…  相似文献   

19.
于2019年10月15日~11月7日对上海大气中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和PM2.5的化学组分进行了在线连续观测,期间,华东地区遭遇了一次大范围的沙尘过程.根据相关规定,结合沙尘示踪组分和WRF-CMAQ 数值模拟,将观测过程分为4 个阶段:沙尘前、沙尘I(输送和滞留过程)、沙尘Ⅱ(海上回流和清除过程)和沙尘后.基于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20.
保护蓝天的世纪盛会1999年11月29日,20世纪末最大规模的环保盛会一第十一次《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大会在中国北京隆重召开。来自180多个国家和组织的代表济济一堂,共同商讨如何进一步保护日渐“衰竭”的臭氧层这一世界重大环保问】题,为人类在21世纪的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l臭氧层破坏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环境的全球性问题之1一。1987年《蒙特利尔议定书》的签署,就意味着国际社会已经普遍意识到全球共同行动是保护臭氧层工作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经过周年的努力,不少《议定书》缔约方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基本实现了《议定书》对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