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现阶段环境群体性事件处于多发态势,探讨环境群体性事件治理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国内环境群体性事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出环境群体性事件五种主要类别。从社会结构、利益主体以及制度与心理等视角探讨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原因,并从协商民主参与、法律法规治理、处置机制构建、社会风险防范等方面来梳理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
杨尚东  朱秀芸 《绿叶》2012,(9):57-63
本文以江苏启东发生的因环境信息不公开,民众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为切入口,指明在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下,政府若怠于履行环境信息公开的职责,公民为此寻求司法救济,由于在法律制度上对公民申请资格存在严格的限制,诉求很难获得法院的支持,因而有必要建立环境信息公开的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了环境信息公开的行政公益诉讼内涵,建立的法理基础和制度基础,并就建立此制度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梁江涛 《环境教育》2012,(11):15-15
破解环保官司难打需法律跟进,环境事件递增制度性破解,环境事件递增需求解制度突破,减少环境群体性事件疏比堵更有效,与污染企业对簿公堂何时能成习惯?“官司难打”是修改环保法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4.
从近年来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发展情况看,公众心理是环境群体性事件重要的影响因素。在界定环境群体性事件定义、分类、特征的基础上,以心理需求的角度为环境群体性事件研究的切入点,探讨了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心理形成机理,分析了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公众的安全需求、利益需求、信息需求和公正性需求。  相似文献   

5.
<正>甘肃陇星锑业有限公司选矿厂尾矿库溢流井破裂致尾砂泄漏事故是典型的跨界水污染事件。由于跨界水污染事件的处理,不仅关系到水环境本身,也关系到群体性安全和政府公信力,因此,完善跨界水污染防治机制成为当务之急。加强流域管理,健全跨界水污染防治的管理体制跨界水污染防治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并构建系统的制度平台与空间。建立更为有效的管理体制以推  相似文献   

6.
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法制法律原则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林 《四川环境》2008,27(6):129-132
法律原则对法律制度的建立、发展和完善起着尤为重要的指导作用。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法制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研究也存在欠缺和不深入的问题。本文在比较几种相关概念的法律原则的基础上,总结环境应急法制法律原则的特征,试提出我国环境应急法制所要遵循的几条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前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峻,环境问题已成为一些地区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农村环境保护的综合对策,可为协调新农村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着眼制度建设,健全环保长效机制,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本。本文阐述了构建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五大内容:构建政绩考核机制是前提,构建环境管理机制是根本,构建资金筹措机制是关键,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是重点,构建公众参与机制是动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水资源不足和水质污染引起的水危机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制约因素。在这种背景下,为了平衡环境、社会和经济多元利益,寻求先进的法律机制来调节平衡、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共识。开展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是实现流域上下游之间等相关方利益公平的关键所在。但由于我国缺乏生态补偿立法和相应的制度安排,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目前仍面临许多问题:我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进展缓慢、法律制度滞后、部分法律法规彼此之间矛盾和相互冲突、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法律制度缺位、立法模式不适合当今流域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等。本文通过对我国有关涉水法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一些有关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设和完善的对策,以期对中国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推进和进一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是一项重要的公众民主权利。我国已经将环境公众参与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环保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在实施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机制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法制的角度探讨了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理论依据,分析和论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制度的主要方式,并提出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环保部门有一个统计,自1996年以来,中国环境群体性事件一直保持年均29%的增速。2005年以来,环保部直接接报处置的事件共927起,重特大事件72起,其中,2011年重大事件比上年同期增长120%。所谓环境群体性事件,说白了就是因环境问题引发的大规模民众游行、骚乱。以最近发生的一起环境群体性事件为例。2014年5月10日,浙江省余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污染成为了一个世界性问题。环境公益诉讼从制度层面上找寻出了解决环境案件的措施,在实践中已经得到了欧美等发达国家的验证,然而我国并没有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首先对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概述,对其概念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其次介绍了国外有关环境公益诉讼的规定,以此来完善我国法律中有关环境公益诉讼的规定,弥补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环保科普教育现状及提升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当前,我国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工业污染、农业生产污染以及农民生活污染反复叠加并互相影响。历史上的污染问题还没有得到显著改善,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些工业和城市污染又向农村地区大量转移,导致农村地区污染越来越严重。所以,近年来农村地区因为环保引发的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在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系列群体性事件中,高知识负载的环境议题的挑战性集中显现出来,这表明中国社会发展正进入一个特殊的环境敏感期。虽然每次环保群体性事件平息的结果是停建或迁址,  相似文献   

13.
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各地环境事故频发,造成大量人身以及财产的损失,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应运而生,但我国环境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完善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迫在眉睫.运用实证主义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分析我国目前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并对完善环境责任保险制度提出建议.通过完善法律...  相似文献   

14.
李静  杜群 《中国环境管理》2019,11(1):117-122
我国南海渔业活动及其以外的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问题,严重污染了南海海域的水质,威胁着南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南海海域渔业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已形成,提供了较为合理的制度安排。但仍存在一些法律问题,其中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海洋环境监测制度和海水养殖污染防治制度等方面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本文提出以下法律对策:明确渔业部门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法律地位,加强渔业海域环境监测的协调机制和完善海水养殖污染防治制度,以期依靠法治的力量保护南海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基层环境监管体制中仍存在环境法律体系尚不完备、环境监管体制不健全、环境监管制度不严密和环境监管执行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环境监管体制、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制度、提高环境监管执行力、形成健全的基层环境监管机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田飞龙  王又平 《绿叶》2012,(9):13-19
环境类群体性事件的兴起标志着中国"环境政治"的登场,同时也表明原有的环境政治治理模式的式微。原有模式以管制型政治文化资源与制度技术为主要特征,无法适应现实挑战。单纯的"压力政治"和"民粹政治"不是真正的民主政治,民意需要置于一个公共理性的制度结构中加以权衡。环境信息公开在此类事件的进展中已经获得了某种理解与运用,但其完整的治理逻辑尚未成为共识。环境信息公开,是中国环境政治治理乃至于整体性的现代政治转型的起点步骤和有效动力。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突发环境事件频发,给经济社会带来了严重影响。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暴露出信息公开不及时、不充分,对谣言回应不及时等不足。此外,谣言的广泛存在与传播,使得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效果难以实现最大化。产生这种情况是因为突发环境事件应对中,信息公开法律规定与实践不足、信息传播不对称与集体行为等。对此,体系化的信息公开法律制度建设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为减少突发环境事件中因信息公开不足及谣言产生的危害,我们一方面需要通过扩大信息公开主体范围、明确信息公开程序、对象等措施强化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另一方面需要开展谣言与集体行为方面的研究,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8.
环境污染风险以其突发性和严重性一度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环境责任保险则以其在环境风险分散和环境事故损害赔偿方面的突出作用,成为当代各国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手段。本刊特邀请有关学者概述了环境责任保险的发展历程,基于环境责任保险制度的现状,探讨了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在法律、供求及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运用辩证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着重从立法完善、基金运用、产品创新、政策支持和企业联动5个方面,预测我国环境责任保险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是促进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在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的环境管理机制方面尚比较薄弱,本文对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的法律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经济管理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等环境管理机制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2018年11月福建泉港区发生化学品碳九泄漏事件,对港区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污染。尽管《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从理论制度层面对事故的后续处理提供法律依据,但是在泄漏事件的实际处置中暴露出了地方政府对生态环境权利的意识较薄弱,环境危机处置不够专业,环境影响评价机制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妥善应对化学品泄漏导致生态环境受损的解决路径在于:强化生态环境权利意识;提升环境处置队伍的专业素养;切实贯彻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