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SNK公司向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赠送FI~3000型流动注射分析仪及S-3250分光光度检测器各一台的赠送仪式于1993年8月26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单孝全主任,刘中兴副主任,日本冈山大学伊永隆史教授,SNK公司讚岐三之助社长等出席了赠送仪式。在友好的气氛中,双方就开展流动分析合作研究的事宜交按了意见,对筹建中的“中日流动分析研究中心”寄予期望。  相似文献   

2.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柯巴沙教授(Prof. Cabasso)应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大连化物所的邀请于4月11日—5月10日来华访问。在大连,外宾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主持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膜学术研究会,作了题为“分离有机液体混合物新方法”的报告。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作了四次有关膜技术方面的学术报告。 环境生态研究中心赵殿五、贵州省环保所熊际翎于4月11日—17日参加了在委内瑞拉召开的“热带国家环境酸化问题”讨论会,并作了“中国西南地区酸化问题”的报告。  相似文献   

3.
《环境化学》2004,23(4):459-459
20 0 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2 0 0 4年2月2 0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等人完成的“有毒化学污染物形态研究中的联用技术、方法学及相关机理”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有毒化学污染物形态的检测方法是研究这类物质环境化学过程、毒性特点与健  相似文献   

4.
《环境化学》2006,25(6):771-77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二噁英分析实验室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授予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分析示范实验室的揭幕仪式于2006年10月26日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举行.UNEP高级项目官员,国际环境科学杂志Chemosphere主编Heidelore Fiedler博士,UNEP项目专家瑞典Orebro大学Bert Van Bavel教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外经济合作办公室庄国泰主任以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合作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和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的领导出席了揭幕式.揭幕式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副主任主持,Fiedler博士首先介绍了UNEP分析示范实验室的提名和选拔过程.  相似文献   

5.
简讯     
徐冠华副院长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检查指导工作1994年12月30日中国科学院徐冠华副院长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检查指导工作,他首先听取了中心主任单孝全同志的汇报,参观了“921工程任务”、“硒酸酯多糖药物”、“缩水内醚糖合成”、“超滤膜技术”、“膜生物反应  相似文献   

6.
《环境化学》2007,26(1):121-121
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环境化学前沿论坛”第二讲和第三讲,分别于2006年11月21日和2006年11月28日举行.第二讲特别邀请国际环境科学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Frank Wania博士做大会报告,报告题为“Contaminant A  相似文献   

7.
科技简讯     
1996年2月5日至9日,国家环保局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举办了“环境影响评价”岗位培训班(世行贷款第四期暨持证上岗第七期).国家环保局监督管理司乔致奇司长在培训班上介绍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进展、特点,以及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要求.他说:七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环境评价管理体系,评价技术方法也逐步规范.环境影响评价作为环境管理的一项制度,对控制开发建设活动的新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有利于提高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科技简讯     
为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科研优势,促进环境科学研究与环境保护任务的密切结合,发展环境保护实用技术,推进环境现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国科学院与国家环境保护局议定,对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实行双重领导,并于1996年5月15日举行了签字仪式.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实行双重领导后,将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环境保护实用技术、宏观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做出更具有显示度的工作,为国家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环境化学》2005,24(1):54-54
中国最具学术影响的环境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和全球领先的高科技跨国公司安捷伦科技于2004年12月23日在北京联合宣布,基于双方四年的成功合作,双方决定第二次续签“生态环境中心-安捷伦亚太环境分析实验室”的合作协议,并继续在环境污染物分析和安全食品检测两大主要方面展开进一步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国环保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吴菁京 《环境化学》2006,25(6):813-813
为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气氛,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决定定期举行“环境化学前沿论坛”,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就环境化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以及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举办学术讲座.第一期论坛于2006年10月18日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举行,会议由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林金明研究员主持,中心副主任江桂斌研究员作了题为“环境化学的回顾与展望”的报告.江桂斌研究员的报告分为四大部分:(1)环境化学发展的历史渊源与成就;(2)环境化学发展的机遇和前沿领域;(3)定型污染物研究进展;(4)如何向ES&T杂志投稿.在报告中,江桂斌研究员不仅就环境化学的发展历史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并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和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取得的成就及将来的发展目标.江桂斌研究员指出,在未来几年内,希望通过重点实验室全体研究人员以及研究生的共同努力,争取把实验室发展成为国际知名的环境化学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1.
《环境化学》编辑委员会于1992年7月29日至8月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与会代表听取了《环境化学》编辑部工作总结,议定了《环境化学》编委会的改选方案,同时,出席了“环境化学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最后,会议选举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2.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化学气象系哈宁·罗德教授(Prof·Henning Rodhe)应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所的邀请,于4月15日至27月日来我国访问。罗德教授在我所做了“酸雨沉降和大气污染物远距离传输”及“世界大气化学研究进展”等学术报告。 环境化学所彭安、唐家骏于4月12日至19日参加了在葡萄牙举行的《环境化学讨论会》和《第二届国际生物无机化学学术会议》。彭安作了关于“大骨节病区中腐殖酸与元素硒之间相关性”的学术报告。 由环境化学所所长刘静宣、南京土壤所杨国治、中国科学院环委会卢贵钦等四人组成的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代表团于5月12日至21月日赴日本考察,访问了东京、筑波、京都及大阪等地的大学和环境研究单位。 根据我院和联邦德国辐射与环境研究中心交流计划,该中心生态化学研究所所长科尔特教授(Prof. Korte)于  相似文献   

13.
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交流会于1994年11月7日至10日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召开,中央、部队和各省市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的19个单位,28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毒理学会来函表示祝贺,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刘中兴同志到会表示祝贺,并大力支持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中国毒理学会是1993年底经国家科委和科协批准,国家民政部注册成立的全国性跨部门、跨学科的一级学会组织.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是其下属二级学会之一.分析毒理学是研究复杂体系中毒物分离、识别和测定的方法,以及毒物的组成、结构和状态与生物效应关系的科学,它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并在其它各个分支学科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经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批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于十月三日正式成立。 该中心是在原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和生态学研究中心筹备组的基础上筹建的。原环化所于一九七五年建立,十年来,取得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为我国环境保护科学研究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生态学研究中心筹备组建立几年来在著名生态学家马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研究员最近受聘担任“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 (ES&T)编委 .“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是美国化学会主办、环境科学与技术领域国际一流水平的期刊 ,深受各国环境化学及相关领域科学工作者的重视 .尽管该杂志对稿件要求很高 ,近十年来 ,我国在该杂志发表的论文呈现稳定上升趋势 .作为“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 (ES&T)编委 ,江桂斌研究员将于每年四月赴美参加编委会年会 ,参与杂志的各种讨论与决策过程 ,并承担主编委托的相关工作 .江桂斌研究员日前表示 ,他将…  相似文献   

16.
《环境化学》2006,25(1):83-83
结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合作研究课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分析化学研究组于2005年10月30日至2005年11月7日分别对位于江西省资溪县境内的主要旅游景点:大觉山、法水温泉、狮子山度假村、方家山自然保护区、马头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以及以资溪宾馆为中心资溪镇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几十个监测点进行了监测,其中方家山自然保护区的负氧离子高达每立方厘米16万个,这在全国来说也是不多见的.说明资溪县作为江西省的重点林业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具有非常好的生态环境.这次监测自始至终都受到了资溪县科技局的大力支持,对监测点的选择与分布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科技简讯     
1995年6月14日,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双进的陪同下,视察了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在北京市南郊农场的化控2号小麦高产栽培工程试验田.贾敬业同志汇报了初步试验结果:在100亩试验田中,经过多点抽样实测,采用该系统工程的小麦与对照组小麦相比,第一根节短,抗倒伏能力强,每亩多出穗约7000个,预计增产10%左右.周院长说:中央非常重视农业,中国科学院有一支搞农业的队伍,为科技兴农做了大量工作,相当有成就,四水(雨水、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的转化,20年来使地下水升高了3米,这个经验在华北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前言     
《环境化学》2006,25(6):I0001-I0002
2006年6月21日,全球最负盛名的分析仪器界巨头沃特世公司(Waters Corporation)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三家中国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的相关研究机构签署协议,共同就遵循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国际法规方面进  相似文献   

19.
《环境化学》2014,(10):1805
2014年9月25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与安捷伦科技公司联合成立的"安捷伦科技全球思想领袖奖获得者——江桂斌院士实验室"揭牌仪式在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举行.中心主任江桂斌院士,安捷伦科技新任总裁兼首席运营官Mike McMullen先生,安捷伦科技副总裁兼化学分析事业部大中华区总经理丁再福博士(Dr.Chai-Hock Teng)等出席揭牌仪式,共同见证双方为推进环境与健康领域研究  相似文献   

20.
科技动态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加拿大冷海资源工程中心(C-CORE)决定共同筹建“中加资源环境高技术中心”(简称SCH-CORE),SCH-CORE挂靠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SCH-CORE的宗旨是中、加合作组织双方科技界、企业界及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参与,通过高科技及智能系统的应用研究及其产业化,解决资源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环境保护与环境改善等重大问题,促进绿色科技体系的建立及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加资源环境高技术中心”将于今年秋季正式成立,日前,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和加拿大冷海资源工程中心的有关负责人和专家组成的SCH-CORE组织委员会正式组成,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