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根据刑法第113条的规定,判定交通肇事罪有以下特征: 一、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他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具体讲: 第一,必须是实施了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所谓规章制度,是指一切为了保证交通运输正常进行和交通运输安全的规章制度。包括公路、铁路、水上、航空等各个交通系统的交通安全规定、规则、章程、条例、办法,以及从事交通运输工作必须遵守的纪律、制度等。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先后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交通方面的法规,如《城市陆路交通管理暂行规则》、《城市交通…  相似文献   

2.
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罪是指从事交通运输的人员违反规章制度,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它与重大责任事故罪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是:一、都属于刑法分则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二、主观上都属于过失犯罪。三、在客观方面都表现为违反规章制度,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严重后果。两种罪的不同点是:一、犯罪的主体不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必须是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或者是群众联合经营和个体经营的经济组织的从业人员,交通肇…  相似文献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00年11月21日起施行。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只不过违章,又不是违法,没什么了不起的。”基层执勤民警时常遇到违反交通管理行为人的这种无所谓的态度,这也是许多交通参与者漠视交通法规的最大原因。道路交通管理法规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组成部分,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用于管理道路交通的行政法规,违反了它便应是违法行为。“法律”,从广义上说,是指宪法规定有权立法的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  相似文献   

5.
根据刑法115条规定,违反危险物品管理规定肇事罪,是指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爆炸性物品,是指各种起爆器材、起爆药和各种炸药等;易燃物品,是指汽油、液化石油、酒精、胶片等;放射性物品,是指镭、钴等;毒害性物品,是指砒霜、敌敌畏、敌百虫、氰化钾等;腐蚀性物品,是指硫酸、硝酸、盐酸等。这些物品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国防建设事业。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危险物品的管理规定,如《爆炸物品管理规则》、《关于搬运危险物品的几项办法…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其中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条文有: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第一百三十一条航空人员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重大飞行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飞机坠毁或者人员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三十二条铁路职工违反规章制度,致使发生铁路运营安全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使人重伤、死…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正确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和惩处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以下简称违章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 第三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交通事故,均应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处理。 火车与车辆、行人在铁路道口发生的交通事故,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条 公…  相似文献   

8.
交通肇事罪不是仅为了针对机动车驾驶者而设定的罪刑,其主体的范围是一般人。设定这样的过失罪,是为了更加有效的保障公共安全,维持交通秩序,这对机动车和相对人的生命和财产都是有必要的。但许多学者发现在交通肇事罪本身的界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补充、拓展中,  相似文献   

9.
无效劳动合同是指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采用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无效可以分两种情况,其一是整个劳动合同的无效;其二是劳动合同中部分条款的无效。  相似文献   

10.
《江苏劳动保护》2007,(4):38-38
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我国刑法规定,凡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由于不服从管理,违反规章制度,或者强令工人违章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重大责任事故罪一般属于过失行为犯罪。其犯罪主体只限于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主要是指直接从事生产、科研和生产指挥的人员。重大伤亡事故是指一次死亡1~3人的安全事故。  相似文献   

11.
一、依法治安全,是企业制订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的出发点 所谓依法治安全,是指企业严格遵循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和法规,在适应本企业生产水平的基础上,慎重拟定安全制度和严格执行安全制度的过程.企业只有严格依照国家对安全生产立法的具体规定,建立和完善各项保障劳动者作业安全;改善生产环境的各项管理制度,切实保证在生产的各个过程中得到可靠的实施,才能达到稳定和有序地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所以,它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令和法规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延伸,是安全立法的具体体现.无论是企业的领导决策层还是生产作业人员,在组织或从事生产时,都必须以此来严格地约束自己.一旦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违背劳动保护法规、违反安全管理制度的错误行为和事实时,都应采取相应措施来进行制约,从而在整个生产过程体现依法治安全的强制性和威慑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交通肇事罪不是仅为了针对机动车驾驶者而设定的罪刑,其主体的范围是一般人。设定这样的过失罪,是为了更加有效的保障公共安全,维持交通秩序,这对机动车和相对人的生命和财产都是有必要的。但许多学者发现在交通肇事罪本身的界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补充、拓展中,仍有许多认识上的分歧之处。笔者就此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莆田市秀屿区交警将“在逃”涉嫌交通肇事罪的谢某信抓获归案。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对玩忽职守犯罪作了规定。玩忽职守犯罪的构成,既要有玩忽职守行为,也要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有无重大损失,是区分玩忽职守罪与非罪的具体尺度。为此,笔者拟就损失认定谈点看法,供参考。 玩忽职守犯罪所造成的损失后果,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人身伤亡; 二是经济损失;三是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的政治影响。 关于人身伤亡的认定。刑法第187条所讲的人身伤亡,是指在生产作业、交通运输、供电、建筑、失火等事故中造成的非正常伤亡。即国家工作人员不履行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擅离职守,对违反操作规程,危害人民生…  相似文献   

15.
<正>交通运输部近日出台《关于推进交通运输安全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17年初步建成交通运输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安全责任、预防控制、宣传教育、支撑保障、国际化战略"六个体系,到2020年建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交通运输安全体系。一是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完成《安全生产法》和政府职能转变涉及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的配套法规建设;交通运输企业完善内部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各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建立健全重点监管名单、责任追究、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没有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一般性酒驾,主要是经济处罚,最高罚款也不超过2000元,最严重的处罚就是拘留15天.相对于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等刑罚方式来说,过于轻缓.只有因酒驾造成重大交通事故的,才按交通肇事罪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而根据现行的法律规定,除了因逃逸致人死亡外,交通肇事罪的最高刑期只有7年.无论是法学专家还是交警部门都认为,酒驾后的违法成本较低是酒驾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黄树泉 《安全》2010,31(7):46-48
公安部近日提出将建议司法部增设“危险驾驶机动车罪”,将醉酒驾驶机动车等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交通违法行为纳入《刑法》,并提高交通肇事罪的法定最高刑。  相似文献   

18.
第一条 为了制裁煤矿安全违法行为,规范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工作,保障煤矿依法进行生产,根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和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以下简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对煤矿及其有关人员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  相似文献   

19.
沈某饮酒后驾车在双向四车道的公路上行驶,跨越中心双实线抄近道回家时,与对向韩某驾驶的小轿车相撞,造成韩某被甩出车外,又被其他过往车辆拖带至500米外并辗压致死。经现场勘察、调查取证,公安交警部门认定,沈某酒后驾车逆向行驶,应负事故的全部责任,其肇事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有直接因果关系,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遂以沈某涉嫌交通肇事罪为由向检察机关移送本案。  相似文献   

20.
职业卫生监督是指国家授权工业卫生监督机构,对辖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或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工业劳动卫生的法令、法规、条例、办法和工业卫生标准情况所进行的监察、督促,并对违反法规及规章事件进行处理的一种执法行为,是工业卫生机构代表国家依法行使保护职工健康权力的一种管理方式。职业卫生监督可分为经常性卫生监督、预防性卫生监督和事故性卫生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