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379年前,北京城曾经发生了一起大爆炸事件,这次爆炸原因不明、现象奇特、灾祸巨大、死伤惨重,是“古今未有之变也”。人类历史上曾发生过许多次惊心动魄的灾难,但都莫过于世界三大解不开的自然灾难之谜,被人们称为世界三大自然之谜的是:(1)3000多年前印度“死丘”事件;(2)1908年6月30日俄罗斯西伯利亚通古斯大爆炸;(3)1626年北京王恭厂大爆炸。这三大事件发生的原因引起人们浓厚兴趣,科学家进行了深入研究,但至今仍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2.
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几乎每天都要播报有关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污染扩散的影响范围和辐射相关数据。通报中经常出现有关核辐射污染程度的一些陌生字眼,诸如放射性核素、Bq(贝克)、Sv(西伏)、Gy(戈瑞)、放射性本底等。那么,我们究竟怎样从公告中这些陌生的字眼和数据中来认知核辐射污染的危害程度呢?接下来我将就此一一解读。  相似文献   

3.
刘德稳  谭平  周福霖 《灾害学》2014,(2):149-153
通过对核电站历次事故概况的回顾,对核电站进行了防灾减灾的安全分析,包括核电站选址安全分析、风灾害安全分析、地震灾害安全分析、火灾及爆炸灾害安全分析、风暴潮、海啸等水灾害安全分析、雪灾安全等分析,对核电站应防灾减灾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最后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若干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冲击爆炸作用对核电站安全壳毁伤效应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核电站破坏后放射性燃料泄露带来的灾难性后果,使得核电站特别是核反应堆成为军事打击和恐怖袭击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分析总结了核反应堆安全壳因弹体和飞机的冲(撞)击爆炸导致受损所涉及的关键科学问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指出核安全壳体防护效能的研究重点主要在于:弹体“侵彻(贯穿)+爆炸”作用对双层钢筋混凝土和内衬钢板复合核安全壳结...  相似文献   

5.
核电站为什么大多建在海边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最新数据,目前全球核电站有450个,其中美国、法国和日本占据前三名,分别有103个、59个和55个。全世界的核电站大多都建设在海边,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6.
《民防苑》2011,(4)
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9.0级强烈地震,这次地震引发了大规模的海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在所有的次生灾害中,最为严重的是因地震海啸引起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随着核泄漏危机反复升级,  相似文献   

7.
宵西 《防灾博览》2007,(5):39-39
据报道,挪威环保组织Bellona警告,俄罗斯存放在邻近挪威科拉半岛的核废料库,因遭海水侵蚀,随时可能引发爆炸。有专家称,一旦这种情况发生,爆炸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将扩散到整个北欧乃至英国,造成的环境灾难将超过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  相似文献   

8.
近两年,天灾频频发生,说是和气候的变化有关,有理由怨老天。但人祸也频频发生,该怨谁呢?飞机坠毁、桥梁坍塌、宾馆起火、煤窑爆炸、炮竹厂“放花”,灾难事故一个接一个地发生,揪扯着人们的心。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怎么了?是钱多闹的,还是现如今人命不值钱? 每一次事故的发  相似文献   

9.
《防灾博览》2011,(2):88
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警示人们要加强对海洋灾难的监测。来自上海市科委的消息,"海洋环境监测"已被列入该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投资4000万元的"东海海底观测网"  相似文献   

10.
正即使各种各样的灾难片看得再多,但是在亲身体验之前,我们谁也不认为,它真的会来临,它会有多可怕。一旦它真的来临后,我们才发现,原来灾难真的可以来得如此毫无征兆,人类的力量在灾难面前是如此渺小。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就是最好的例子,灾难瞬间降临,惊慌失措的人们,乱作一团,慌不择路,胡乱逃生,不少人由于缺乏  相似文献   

11.
《防灾博览》2011,(2):88-88
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海啸,警示人们要加强对海洋灾难的监测。来自上海市科委的消息,"海洋环境监测"已被列入该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投资4000万元的"东海海底观测网"将在未来五年内建成。  相似文献   

12.
二、防火灭火常识火给人类带来光明,促进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发展,但是,一旦使用不当,它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危害和灾难。因此,每个家庭要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一)怎样预防火灾事故1不能随意乱扔火种,小  相似文献   

13.
地震预警系统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震引发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灾难,地震预警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通过分析地震预警的原理,介绍了异地震前预警和现地地震P波预警,同时也介绍了地震预警系统在城市以及铁路、核电站和输油气管线等基础设施应用,强调其对于防灾减灾工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军用辐射仪     
《民防苑》2011,(7)
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以来,老百姓愈发关心核、化、生事故对人类所造成的危害。那么,您知道吗?在上海活跃着一支民防特救队伍,他们守卫着这座城市的核、化、生安全,一旦遇到突发核、化、生事故,他们永远是最早赶到现场进行救助的。我们连载民防特救队伍的特救技能  相似文献   

15.
有备无患     
2003年9月1日,是日本关东大地震80周年纪念日,也是日本的防灾日。为让国人从历史的灾难中汲取教训,在可能发生的灾难中减少损失,日本东京国立科学博物馆2003年8月1日开始,连续3个月举行规模宏大的地震展。 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每天约有300次地震发生。这些地震的震波由气象厅在全国各地设置的地震仪传到展览会现场的大屏幕上,参观者可“目击”地震。日本地震仪研究开发在世界名列前茅,会场上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地震仪,然  相似文献   

16.
各种自然灾害、恐怖袭击、重大公共突发事件的日益常态化,给世界各国都带来了严峻挑战。灾害、恐怖袭击和突发事件本身也许不可避免,但是灾难造成的损失却可以预防或减小。有“地震国”之称的日本,尤为重视防灾减灾工作,通过采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国民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定期组织防灾演习等措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防灾减灾体系,从其“防灾日”系列演习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7.
肖嗣荣 《灾害学》1990,(1):84-87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蓝。但是,它又是一条闻名于世的灾难的河流。水灾频繁,流域内大旱连年出现,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建国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安然渡过了四十个春秋,人民治黄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下游河床不断淤积提高,决溢威胁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8.
正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中有个燃烧的天然气坑,大火一直未被扑灭,那就是被人们称作"地狱之门"的达尔瓦兹巨坑。既是灾难也是美景在土库曼斯坦的首都阿什哈巴德北部约260公里处,卡拉库姆沙漠的中部有一个名为达尔瓦兹的小镇,大约生活着350位居民。40多年前,这里发生的一场灾难害得人们惶惶不可终日,如今,这里竟然因当年的那场灾难而闻名全球,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探险爱好者。  相似文献   

19.
正2021年3月11日是东日本9.0级大地震十周年。地震造成了日本战后最大的人员伤亡和前所未有的经济损失,造成日本经济发展的持续倒退,对日本社会造成了巨大的阴影。特大地震灾难的发生及影响远远超越了现有的许多科学认知。笔者震后曾两次深入地震灾区调研,目睹了大地震造成的满目疮痍,感受了大地震对日本社会的冲击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中荣金属制品有限公司发生粉尘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一事故提醒人们,粉尘爆炸是许多行业的安全隐患,值得高度警惕。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中,粉尘是难以避免的产物。如果不采取相应的技术和预防措施,这些车间很容易发生粉尘爆炸事故,造成特别重大的损失。粉尘为何会发生爆炸在普通人的印象中,爆炸往往是由炸药引起,燃气或油罐爆炸也能理解。那么,无处不在的粉尘为何也能爆炸呢?其实,粉尘爆炸和炸药或燃气爆炸的原理十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