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 0 0年 5月中、下旬对长江口南汇边滩泥螺种群进行了调查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泥螺种群呈聚集型分布 ;泥螺种群密度分别为 2 1.2 /m2 和 32 .8/m2 ;生物量分别为 2 5.60g/m2 WW和4 4 .89g/m2 WW或 2 .0 5g/m2 DW和 3.4 9g/m2 DW ;平均壳高分别为 1.19cm和 1.34cm ,壳高日生长量为 98.7μm ,月生长率达 2 4 .9% ;种群分别以壳高 1.0 0~ 1.2 0cm ( 4 7.0 6% )和 1.2 0~ 1.4 0cm( 4 1.90 % )的种群占绝对优势 ;性成熟个体比例分别占 32 .4 %和 78.3% ,整个泥螺种群处于生长期向繁殖期过渡阶段。壳高 (H)与壳宽 (B)、湿重 (WW )、存水量 (F1)、相对存水量 (F2 )与WW之间回归方程分别为 :H =0 .180 4 3+1.2 750 B、WW =0 .4 4 75 H2 .512 8、F1=0 .760 2 WW -0 .4 661、F2 =34 .0 2 1 WW - 8.666,相关显著。平均肥满度 ( 0 )和鲜出肉率 (PF)分别为 2 99.2 7%和 62 .15% ,它们与 WW呈负相关 ,回归方程分别为 :0 =34 7.0 8- 38.11 WW和PF =10 5.74 -34 .72 WW ,前者相关性较差 ,后者显著。 2 0 0 0年 5月初泥螺旺发与水动力条件、营养盐累积及饵料密切相关 ;目前的人工捕捞水平不会导致泥螺资源种群的数量下降 ,反而有助于发挥泥螺种群的环境净化功能。  相似文献   

2.
长江中游稻田土壤有机碳计算机模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别用作者建立的土壤有机碳计算机模拟模型 (简称SCNC模型 )和英国洛桑模型 (ROTHC 2 6 .3)对长江中游 (湖南桃江和南县 )稻田土壤有机碳变化进行了模拟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用SCNC模型模拟平衡时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实际监测值较接近 ,相差分别为 0 .1和 0 .4 5t/hm2 ,误差分别为 0 .2 4 %和 0 .98% ;对稻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模拟 ,SCNC模型的拟合结果较好 ,利用相对标准误差法计算的误差为 4 .84 %~ 11.0 9% ,其中 6个处理有 5个处理的误差小于 10 %。对模拟结果进行误差概率统计 ,<± 5的占 5 2 .8% ,<± 10的占 81.9%。而洛桑模型不适合长江中游稻田土壤有机碳的模拟 ,按实际投入有机碳模拟平衡时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实际监测值相比 ,分别低 11.4 1和13.32t/hm2 ,误差分别为 2 7.12 %和 2 9.0 1%。同时 ,对模型模拟结果的评价方法也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洞庭湖通江水道鱼类资源的周年动态及其洄游特征,2017年5月~2018年6月,对洞庭湖通江水道的仔鱼和幼鱼、成鱼进行了逐月调查。(1)共采集仔鱼19种,数量以■(Hemiculter leucisculus)最多(占总数的76. 6%),其次为子陵吻虾虎鱼(Rhinogobius giurinus)(占8. 8%)和似鳊(Pseudobrama simoni)(占4. 3%);仔鱼主要出现在4~9月,密度以6月最高(848. 8 Ind./1 000 m~3)。(2)采集幼鱼、成鱼42种,数量以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占总数的30. 3%)最多,其次为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占15. 3%)和■(占12. 2%);幼鱼、成鱼丰度以8月最高(为729尾/船/日)。(3) 4~7月,江湖洄游型鱼类的运动指数在0. 1~0. 7之间,呈现入湖趋势; 9~次年3月,江湖洄游型鱼类的运动指数在-0. 4~-0. 1之间,呈现出湖趋势;径流量是幼鱼、成鱼出、入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4.
名 次省市区所占比重名 次省市名所占比重名 次省市区所占比重名 次省市名所占比重1北京 1 0 .0 0 % 9新疆 3.37% 1 7山 西 2 .60 % 2 5江西 1 .75%2山东 8.31 % 1 0云南 3.2 4 % 1 8广 西 2 .53% 2 6吉林 1 .62 %3江苏 7.33% 1 1河南 3.1 8% 1 9陕 西 2 .34 % 2 7天津 1 .36%4广东 5.4 5% 1 2安徽 3.1 1 % 2 0贵 州 2 .2 8% 2 8海南 0 .71 %5浙江 5.2 6% 1 3上海 3.0 5% 2 1黑龙江 2 .2 7% 2 9青海 0 .4 8%6湖北 5.1 3% 1 4四川 2 .92 % 2 2甘 肃 2 .2 1 % 30宁夏 0 .4 5%7湖南 5.0 0 % 1 5河北 2 .86% 2 3内蒙古 1 .88% 31西藏 0…  相似文献   

5.
以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应用连续提取法测定了其中的总磷(TP)、弱吸附态磷(NH4Cl P)、铝磷(Al P)、铁磷(Fe P)、钙磷(Ca P)、残渣磷(Res P)、有机磷(OP)等形态磷的含量,探讨了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平湖表层沉积物中总磷的平均含量为79538 mg/kg,与我国其他湖泊相比含量较高。表层沉积物中的磷主要以无机磷的形式存在,含量为3849~1158.3 mg/kg,约占沉积物中总磷的8076%。各形态无机磷的含量在〖JP+1〗沉积物中的含量大小顺序为:Ca P>Res P>Al P+Fe P>NH4Cl P,分别占无机磷的448%、312%、231%和09%。老湖码头和湖心岛附近沉积物中有机磷含量略高于其他区域,这与两处附近均有大片网箱养殖区和接纳较多生活污水有关。生物可利用磷在东平湖沉积物中的含量较高,平均为2458 mg/kg,占总磷的309%,沉积物中磷向上覆水释放的潜在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6.
研究大气湿沉降对湖泊水质及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对于探讨湖泊富营养化形成机理及其治理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控制其是否接受湿沉降来探讨其对湖泊水质及初级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湿沉降以N沉降为主,两次湿沉降中N沉降分别占9912%和9893%,其中N沉降中NH4+ N含量较高,分别为190和269 mg/L,P沉降以及Si沉降相对较少;(2)湿沉降所携带的高浓度NH4+ N使得接受湿沉降围隔水体中NH4+ N浓度在降雨前后变化十分显著,在两次湿沉降中分别增长了231倍和187倍,而风浪促使沉积物DSi释放使得未接受湿沉降围隔水体中DSi浓度在降雨前后变化显著,在两次湿沉降中分别增长了158倍和162倍;(3)正常接受湿沉降围隔组在降雨前后其初级生产力有显著差异,初级生产力增长明显:第一次湿沉降实验中,3个时间段分别增长了19130%、5208%和10000%,第二次湿沉降中,3个时间段的初级生产力分别增加了10542%、7396%和6162%;而未接受湿沉降的围隔组其初级生产力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大气湿沉降对湖泊水体水质、初级生产力及其日变化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人类活动对 C、N、P等生命元素循环平衡的破坏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早已为人们所熟知 ,但对另一种生命元素 Si循环平衡的破坏却知之甚少。通过对大通、玉树、上海等水文测站近 5 0年来的降雨量、流量、溶解无机氮 DIN(NO3 )和溶解无机磷 DIP(P2 O5)浓度、输沙量等记录进行加权平均和三次线性回归拟合分析发现 :自 195 9~ 1984年长江溶解硅 (DSi)浓度减少 5 3.33μmol/ L ,且 DSi与输沙量呈正相关 (置信度为 0 .896 ) ,与 DIN呈负相关 (置信度为 0 .792 ) ;与流量和降雨量的相关性较复杂 (置信度分别为 0 .75 7和 0 .4 0 5 ) ,当流量、降雨量分别小于 2 7386 m3 / s、12 10 mm/ a时为正相关 ,当流量、降雨量分别大于 2 7386 m3 / s、12 10 mm/ a时为负相关。该现象主要由流域内众多水利工程建设和富营养化所致 ,将可能对长江河口和东海的生态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周年磷肥旱季集中底施对玉-稻轮作磷肥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玉米-晚稻水旱轮作是近年来南方稻区种植制度变化下出现的新型两熟制模式。明确两季作物间磷肥的合理分配对玉-稻轮作作物产量与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对玉-稻轮作养分高效与高产协同实现,及丰富对水旱轮作前后季作物养分利用关系的认识具有理论意义。采用春玉米-水稻周年轮作田间试验,根据晚稻季磷肥前移至玉米季做底肥施用的比例及周年施磷量,设置7个磷肥施用处理,分别为两季作物均不施磷(P_0)、两季作物均按常规方法施磷(P_1)、1/3晚稻季磷肥前移(P_2)、2/3晚稻季磷肥前移(P_3)、全部晚稻季磷肥前移(P_4)、全部晚稻季磷肥前移且周年总施磷量减少15%(P_5)、全部晚稻季磷肥前移且周年总施磷量减少30%(P_6),分析了不同施磷处理作物产量、磷素吸收量及磷素利用效率的变化。与P_1相比,P_3与P_4处理显著提高了晚稻花后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及晚稻产量,且其周年产量分别提高了4.87%和6.74%;P_5处理晚稻产量与P_1处理差异不显著,但P_6显著降低了晚稻产量。晚稻季磷肥前移施用明显促进了玉米及晚稻对磷素的吸收,显著降低了磷素的表观盈余量。与P_1处理相比,P_2、P_3、P_4处理两季作物周年土壤磷素依存率分别减少了11.63%、26.47%与22.08%。从磷肥利用效率看,P_4处理的磷肥周年累积回收效率、农学利用效率、偏生产力及磷肥产量贡献率均显著高于P_1处理,分别提高了102.46%、194.83%、6.73%与176.16%。与P_1处理相比,P_5处理周年磷肥产量贡献率及农学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但分别提高了其磷肥回收效率与偏生产力32.56%和58.05%。玉米季施用的磷肥对晚稻有明显的后效作用,且比晚稻季施用磷肥具有更高的磷肥利用效率。所以在春玉米免耕复种晚稻时,可将晚稻季的磷肥全部前移至玉米季施用,并可减少15%周年施磷量。  相似文献   

9.
中国森林在世界处于什么地位 ?联合国粮农组织最近公布的世界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显示 ,中国森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五位 ;人均森林面积居第 119位 ;中国森林每公顷生物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中国人均蓄积量是世界最低的国家。根据评估报告 ,中国土地面积占世界 7.2 % ,森林面积 1.3 4亿hm2 ,占世界 3 .9% ,森林覆盖率 14 % ,居世界第五位。目前森林面积领先于我国的有前苏联 ( 7.5 5亿hm2 )、巴西 ( 5 .66亿hm2 )、加拿大 ( 2 .47亿hm2 )和美国 ( 2 .1亿hm2 )。世界人均占有森林面积 0 .6hm2 ,发展中国家人均占有 0 .5hm2 ,发达国…  相似文献   

10.
以赤水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根据Landsat8 OLI卫星影像获取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利用ArcGIS的水文、空间分析模块提取22个子流域,分析子流域不同形态氮(TN、NO_3~--N、NH_4~+-N)的输出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赤水河各子流域TN、NO_3~--N、NH_4~+-N浓度范围分别为1. 27~4. 13、1. 14~3. 97、0. 01~0. 35 mg/L。TN和NO_3~--N与流域内耕地、灌草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663 (p 0. 01)、0. 538 (p 0. 05)和0. 631(p0. 01)、0. 530(p0. 05),TN、NO_3~--N、NH_4~+-N与流域内耕地、灌草浓度表现为显著正相关,流域内耕地、灌草对TN、NO_3~--N输出均表现为显著的"氮源"作用。NH_4~+-N的相关系数为-0. 558(p 0. 01),耕地对NH_4~+-N输出起显著"氮汇"作用。TN、 NO_3~--N与林地的相关系数为-0. 673 (p 0. 01)、-0. 652(p0. 01),林地对TN、NO_3~--N输出起到了显著的"氮汇"作用。NH_4~+-N与林地的相关系数为0. 435(p0. 05),林地对NH_4~+-N的输出起"氮源"作用。各子流域的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受土地利用结构带来的面源污染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港口发展与广州南沙地区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 ,而港口功能的多元化发展 ,赋予了港口以及港口城市新的发展动力和机遇。广州南沙地区开发应顺应这种发展变化 ,以港口建设为动力 ,以港口经济开发为重点 ,形成广州新的经济增长极和新的滨海城市中心区 ,使广州由只有“云山珠水”的内河港口城市向拥有“山、城、田、海”的滨海城市转变 ,并进一步奠定其华南地区中心城市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经过六年多的研究,笔者认为: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两个方面。对不利影响只要认真对待,采取措施,可以减少到最小程度,所以生态环境问题不是三峡工程决策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地处亚热带,光热水资源丰富,具有农业发展的良好条件。近年来,广西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农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资源与环境问题。本文在分析广西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应用2个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和Topmodel模型),对赣江流域的源头--梅江流域20年内的植被变化所造成的生态水文响应做出了模拟研究。根据2个模型不同的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模拟方案,使用SWAT模型模拟径流量的变化,Topmodel模型模拟汇流过程的变化。模拟得到的结果是:排除研究时间段内流域气候变化的影响,仅变换流域下垫面的属性,植被的变化对流域水文特征产生了明显影响,在整个梅江流域的范围内,2000年的年径流总量比1987年增加了146%;在其子流域--琴江流域,1995~2000年的7次洪峰峰值径流出现时间比1987年延迟,峰值径流量减少约5%。这说明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该流域内进行的植树造林和国土整治工作,即江西省“山江湖工程”,对流域的生态健康具有良好的回馈效应。  相似文献   

15.
用灰色关联度分析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经营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对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仅停留在企业的财务层面。而忽略企业的非财务因素的影响。本文以灰色关联度为评判准则。构建立了一个平衡兼顾企业财务和非财务状况、反映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的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规范化处理模型。运用平衡计分卡评价模式进行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进行企业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区评价: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南京市郊区土地利用结构类型区划分指标的模糊聚类分析,将南京城郊划分为8个类型区,并比较分析了各个类型区的土地利用特征及集约经营程度,土地利用效益,最后指出:为了优化配置郊区土地资源,南京市郊区土地利用必须采取因地制宜,综合利用,集约经营,增加投入,保护耕地,持续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脆弱生态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设计   总被引:44,自引:3,他引:41  
本文分析了我国脆弱生态区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探讨了我国典型脆弱生态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的指导原则和方法,提出了我国典型脆弱生态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腹地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受全球变暖影响,青藏高原气候呈现出暖干化趋势。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对高原腹地植被生长具有消极意义,导致该区牧草质量和数量的下降。人口和牲畜数量的增加,更加重了资源环境与经济(牧业经济)发展的对立。本文对受气候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下,青藏高原腹地高寒草地逆行演替的原因及方式进行了分析。在些基础上,对气候暖干化模式下可持续的利用高寒草地资源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但城市水环境破坏严重。政府部门曾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水环境,但并未有效解决污染问题。由于城市水环境治理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家科技部在武汉市汉阳区启动“水专项”寻求有效的治理模式。由于采用新的制度安排,注重科学技术与管理制度的结合,明显改善了汉阳地区的水环境。“武汉水专项”的试验显示出市场机制在城市水环境治理这类公益项目中同样是有效率的。构建更加有效的城市水环境治理运作机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构建城市水环境治理运作机制的核心是在确保水环境改善的公共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城市水环境治理投入的外部效应内部化,城市水环境治理可以成为具有广阔市场和丰厚盈利的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多环芳烃排放清单构建及排放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优先控制污染物清单中16种多环芳烃(PAHs)为研究对象,仅考虑人为排放源,根据11种主要排放源排放数据和相应排放因子估算上海市PAHs年排放量。结果表明:2012年上海市16种PAHs的排放量约为447.8t,7种致癌性PAHs排放量为60.06t,排放密度为70.6kg/km2。从排放源看,炼焦用煤和民用燃煤是PAHs排放的主要来源,两者占总排放量的56.0%,天然气、炼油排放量次之。从排放谱看,萘(NAP)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30.8%,其次为菲(PHE),致癌性PAHs占排放总量的13.4%。另外,PAHs排放以低环(2~3环)为主,占排放总量的71.1%,其次为4环的Fl、Py、BaA和Chr,高环的D[ah]A排放量最低。利用地区生产总值(GDP)和能源消耗数据拟合公式预测2020年能源消耗量,进而预测得2020年PAHs排放量约为356.57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