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在生产中,引发事故的因素很多,但就其主要因素而言,不外乎人、物、环境和管理。大量资料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事故,要比“物”、“环境”、“管理”等的不安全因素引起的事故比例高得多。因此,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激发事故的主要因素中的主要方面。这里所指的人,包括领导者和操作者,本文只对操作者在生产中导致事故的诸种不安全行为加以重点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即有意识非理智行为;无意识非故意行为;心理机能失调行为。  相似文献   

2.
通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事故原因的分析,可以发现,导致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其共性。从共性角度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四大主要原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以及管理调节因素,即“4M”问题。这说明工业生产中事故发生与发展的“4M”,要素同时也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伤亡事故的构成要素,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作为工业生产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广东安全生产》2020,(4):58-59
美国著名的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在其事故法则基础上又深入研究,提出了“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第一要因,存在着“88:10:2”的规律,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是纯属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有10起是由于人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2起是人难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4.
枝江“5.10”油驳火灾事故已过去了。一场火灾,在各方齐心协力、奋勇争先的扑救下,没能成什么“气候”,事故原因也即刻公布,没有“吊”住人们的胃口,没有留给人们太多的悬念,似乎是一起平淡的事件,也许人们已渐渐淡忘了。但作为目击者之一,有个问题一直郁结在心头,还是想一吐为快。 对科技界,人们往往更容易记住一些成功的“骄子”,而很少留心失败者的足迹。而对安全工作,人们好象又翻了个个,常常是事故越大,付出的代价越惨重,人们关注的兴趣也越浓;防患于未然,得到有效控制的事故,是不大会引起“轰动效应”的。 长江航运史翻到1989年,“开…  相似文献   

5.
工伤事故源于生产现场人和物两个方面的隐患,如人流和物流中的隐患未能消除,两个流动线路轨迹相交叉的“点”就是发生事故的“时空”。人流中的隐患(即人的不安全动作或行为)、机械和物质危害是构成能量逆流中的不安全状态。如图1,左图是逻辑“或(OR)门”连接“人为失误”和“机械事故”两个事件,其中人或物的事件有一个发生,事故就会发生;右图是逻辑“与(AND)门”连接“人为失误”和“安全装置故障”两事件,只有两事件同时发生,才能发生。  相似文献   

6.
对于系统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可以通过编制事故树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提供防止事故的科学依据。 事故树的定性分析,就是对任何事件都不给予数“值,即不给予基本事件的发生概率或故障率,而只分配“0”或“1”的分析方法,指出事件是否发生。发生为“1”,不发生则为“0”。它的目的,主要是对事故(故障)的状态进行分析和计算,搞清楚各个事件之间的关系,找出各个原因事件的种种组合形式以及它们对顶上事件的发生的影响。 事故树的定量分析,是在给出基本事件发生概率或故障率的基础上,评价顶上事件发生概率。由于进行定量分析时,很难获得精确的基本…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重特大事故频发,究其认识根源,在于人们从逻辑上混淆了“安全”与“不安全”这两个具有思维确定性的概念,把“不安全”的原因归结为“安全”的成果,认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是生产出来的,而各种事故的发生,则是安全给企业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近年矿难频频,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每次事故发生后,政府有关部门都非常重视,要求相关企业、行业普遍“整改”,严格进行安全大检查,甚至停产整顿、排查事故隐患。然而,时隔不久,甚至政府指示的余音未消,一起起矿难仍接二连三发生。严酷的事实说明,“矿难”已非“偶然”,而具有相当的“普遍性”。这已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纷纷探讨导致悲剧的原因:如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设备隐患未能及日寸发现和消除等人为因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引发了事故,说明人的素质低下是不安全行为的根源;又如设备、技术落后自然也是矿难频发不能忽视的因素;政府有关部门为了“政绩”,甚至由于与煤矿有直接的利益关联而  相似文献   

9.
时下,在一些单位的管理中,有个比较常见的现象,即:“力争不让上面知道”“力争不给群众知情”“力争不负主要责任”,尤其是“力争不算事故”,凡此做派,都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不受损失。  相似文献   

10.
数字     
《现代职业安全》2006,(1):10-10
“现在安监局很忙的原因”——俞胜章即以事故发生为起点,以“应急救援”为重点的工作思路,在不断地支持着“事故难免论”;于是,事倍功半的“忙”也就不足为奇了。“安全监管和安全科技工作是保护生命而不是拯救生命”——虞和泳这也是安全工作者与医务救护工作者的职责界限。现在事故多,就在于人们误读了安全工作的内涵,轻事前预防重事后救援。“执业资格制度一般都是依法确立的国家制度”——赵希明而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从一开始就走入部门掌握的误区。  相似文献   

11.
王文先 《安防科技》2004,(10):17-19
“安全工作大于天,安全责任重于山”。安全生产对我们矿山来说尤为重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理论认为“一切事故(事件)都是由于人的行为失误造成的,如能避免人的行为的失误就不会发生任何事故(事件)”。从事故致因理论上讲.造成事故的原因有人、机、物、环境与管理,但从根本上可归类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轨迹交叉论认为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有人的失误和物的缺陷,而两者轨迹交叉时就可能发生事故。从对国内和本企业事故原因分析也说明了这一点。据统计我国因管理不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与违反劳动纪律(即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事故  相似文献   

12.
经常在报刊、电台、教材和讲话中看到和听到“设备安全事故”、“交通安全事故”、“生产安全事故”、“人身安全事故”等等提法,笔者以为这些提法不妥。 安全是整体范畴,整个过程,它不是简单的一个结果;是预知人类活动各个领域里存在的固有的潜在的危险,为消除这些危险所采取的各种方法、手段和行动的总称。一切生产活动中,安全所表征的是防止灾害的发生,避免人员和物质的损失。 事故,即灾害,是危险因素集合的结果,是非常事件。事故的表征是人和物的伤亡和损失。 由此可见,按事故的类别分,只能用“人身事故”、“设备事故”、“质量事故”…  相似文献   

13.
黄柏 《劳动保护》2008,(1):72-73
“深刻吸取事故教训,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是事故发生后,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但有些单位和领导压根儿就没把事故教训当回事儿,更有甚者,有的单位竟然还能在两年内“前赴后继”,重复发生“一样”的事故。请看下面的几起典型事故案例。  相似文献   

14.
煤矿又出事了。8月18日,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辽阳镇河南村一村办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目前27人被困井下,生死不明。这是自8月份以来山西省继“8.11”大同杏儿沟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和“8.14”阳泉市无烟煤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后的第三起事故。面对这时隔7天共65人死亡、32人生死不明的三起事故,人们在悲痛之余,不禁要问:为何“亡羊”之后却不思“补牢”?引发山西省近期连续发生三起特大矿难的罪魁祸首均为瓦斯气体爆炸。试想,如果当山西大同“8.11”矿难事故发生后,全省煤矿企业能警钟长鸣,举一反三,那么后两起事故也许可以避免;如果当第一起矿难…  相似文献   

15.
一、“一图三表”的内容和制定“一图三表”即施工组织网络图、作业程序表、事故预测表、安全对策表。它是针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以工序为单位,通过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回顾、施工现场勘察和可能发生事故的分析预测,制定和落实消除隐患、防止伤害事故措施的安全管理方法。其中:施工组织网络图采取网络图形式,在分析工程安全形势的基础上,确定安全管理的主要矛盾线(即多发、易发事故工序),以加强管理;作业程序表,即作业工序的序号,依据施工时间的先后确定;事故预测表是以工序为单位,根据该工序作业历史上曾有过的经验教训,和对本次作业现场的勘察及可能出现的不安全因素,预测该工序作业可能发生的事故;安全对策表主要是根据事故预测的结果,通过对各种相应措施的可行性研究和优化之后,制定防止事故发生的对策,并指定具体实施责任者。  相似文献   

16.
4年来,运输段在安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那么,今后如何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呢?笔者认为笔者应在巩固、发展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进行“本质安全”理念建设,是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之一。所谓“本质安全”就是: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铁路行业发生事故是必然的,不发生事故是偶然的。但是,如果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处处按照标准、规程作业,把事故发生率降到很低很低,甚至实现零事故,那么工作中发生事故就是偶然的,而不发生事故是必然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三 S”活动即“整理、整顿、清扫”活动,这是日本造船专家在该厂推行的安全管理措施之一。从1985年9月起相继在马尾造船厂、省渔轮修造厂和上游造船厂开展这一活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宏观角度看,发生各种安全事故,或者说影响企业实现“安全”的因素,一是人的因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二是物的因素,即物的不安全状态。通过定期的“三 S”活动,不但可以经常提醒人们注意安全,使人们自觉产生“安全动机”和端正“安全态  相似文献   

18.
以严治松     
上钢五厂以严治松,改变了事故频繁的落后面貌,受到人们的赞扬。 提起这个厂,人们也许还记得“四人帮”及其党羽把这个厂作为“三无”(无制度、无规章、无领导)典型时的情景。那时真是“劳动无效果,事故天天有”。粉碎“四人帮”以后的头几年,这个厂在“洋跃进”左倾思潮的影响下,伤亡事故仍是有增无减。1979年6月13日,转炉车间发生钢水包倾翻事故,当场死亡2人,重伤1人。现场惨不忍睹,全厂人心惶惶。血淋淋的现实终于使厂领导猛醒过来:这样的惨剧再也不应该发生了。 他们追本求源,认为安全生产搞不好,事故不断,要害是个“松”字。安全管理松,…  相似文献   

19.
王游  李庆水  胡平利 《安全》2010,31(4):16-18
在生产中,引发事故的因素很多,但就其主要因素而言,不外乎人、物、环境和管理。大量资料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事故,要比“物”、“环境”、“管理”等的不安全因素引起的事故比例高得多。因此,人的不安全行为是激发事故的主要因素。如何超前控制员工行为安全,冀东油田通过开展“五个一”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治本之道     
本期披露的湖南衡阳纺织机械厂和安徽省怀远县第二玻璃厂的两起事故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两厂都违反了国家关于“三同时”的规定(即新建、扩建、改建企业必须做到劳动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只搞生产设施,不搞劳动保护设施好比埋下定时炸弹,迟早都会爆炸,谁也难逃客观规律的惩罚。 与其说违反“三同时”的规定是这两起事故的共同点,勿宁说是许多事故的共同点。只要分析一下近几年来新建、扩建、改建企业的事故就不难看到,缺劳动保护设施的占大多数。可以肯定,违反“三同时”规定的企业多了,是当前事故频繁的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