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工程竹园排放口,采取长江口深水扩散排放170万吨/日污水。经水文、水质、底质、生态调查,污水稀释扩散的模型试验和计算分析,以及污染物净化规律研究,结论为: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可限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对水环境和生态不致造成明显的影响。最后,就排放口的有效运行,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家环保署开发的用于城市污水海洋排放初始混和特性模拟的数值模型之一UMERGE,作为实例,应用于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工程第一期长江口竹园排放口的扩散喷口设计优化。根据长江口的特点,计算各种条件下污水排放的羽流扩散。考虑到污水初始稀释阶段对河流底部和水面的环境影响,推荐喷口仰角稍大于10°。文中并就该模型的适用性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恒定横流底部多孔排放近区污水稀释扩散效果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于人工模型试验,分析了恒定横流底部多孔排放时扩散器设计参数(射流角度、射流速度、喷口个数)、上升管间距)及环境参数(环境水深、环境流速)对污水近区稀释扩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除了环境条件对污水稀释扩散效果影响明显之外,扩散器设计参数对污水的近区稀释扩散也有显著的影响,针对白龙港排放口水域,喷口射流角度宜控制在10°左右,喷口个数取16个  相似文献   

4.
应用水动力数学模型对江苏省如东县小洋口附近海域水质因子COD进行扩散场的模拟.模型采用正交曲线网格对整个计算区域进行剖分,对大、小潮情况下的流速、潮位及扩散场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排放口附近的现场实测水文资料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水动力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在大、小潮时各个阶段中,流速与流向对COD的迁移扩散起着决定作用,且小潮落憩时刻污水的影响范围最大.  相似文献   

5.
沙,U乙匕勺(恒定横流底部多孔排放近区污水稀释扩散效果廷素研究/徐高田…(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月境科学学报/中科院环委会一1999,19(2)一12,霭燃重藻燃蒸瑟深、环境流速)对污水近区稀释扩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除了环境条件对污水稀释扩散效果影响明显之外,扩散器设计参数对污水的近区稀释扩散也有显著的影响,针对白龙港排放口水域,喷口射流角度宜控制在1少左右,喷口个数取16。图7参7入5 9902857污水泵站前池防淤措施的研究/刘成(同济大学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卜二//同济大学学报(合然科学版)/同济大学一1999,27(l…  相似文献   

6.
借助于水工模型试验,分析了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长江口潜没多孔排放时扩散器设计参数(射流角度、喷口水平方位角、喷口个数、喷口布置排数、喷口上加导流管、上升管间距)对污水近区稀释扩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扩散器设计参数对污水的近区稀释扩散有显著的影响,针对白龙港排放口水域,喷口射流角度宜控制污水排放在0°或5°左右,喷口个数取不多于16个,水深处分二排布置,水浅处单排布置.  相似文献   

7.
借助于水工模型试验,分析了上海市污水治理二期工程长江口潜没多孔排放时扩散器设计参数(射流角度、喷口水平方位角、喷口个数、喷口布置排数、喷口上加导流管、上升管间距)对污水近区稀释扩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扩散器设计参数对污水的近区稀释扩散有显著的影响,针对白龙港排放口水域,喷口射流角度宜控制污水排放在0°或5°左右,喷口个数取不多于16个,水深处分二排布置,水浅处单排布置.  相似文献   

8.
针对嘉兴市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拟选的场前 0 0 0 0和场前 0 14 0 0两个排放口 ,对一个潮位过程中污水近区初始稀释度的变化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以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GB 30 97 82 )作为控制依据 ,根据稀释度变化过程线计算出了 2 4h内可以满足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时间。试验结果表明 ,场前 0 14 0 0排放口处的近区稀释扩散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上海市区污水治理战略方案研究中选定污水的最终出路长江口排放。污水量为每天300万吨。污水的最终排放口的研究,涉及的因素很多,除了研究长江口水流条件,可能稀释容纳的能力而外,还有航道的许可,河床的稳定,排放设施的安全,如潮浪的冲击,流砂的淤埋等等。本文仅从污水的稀释扩散来论证长江口排放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在污水排放规模为10万m3/d,COD浓度为50 mg/L的情况下,计算并分析了24 h连续排放、高潮时至落急、高潮时至低潮时3种排污时段下分别位于-4 m、-6 m、-8 m和-10 m 4个水深位置的不同污水排海方式情况下,污染物输移扩散对南通通州湾海域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水动力条件的不同,不同位置排放口的绝对影响范围也产生变化,且随着水深的增加,水交换能力越强,污染物影响范围越小;在排放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同时段排放时,污染物影响范围也不同,24 h连续排放对水环境影响最小,高潮时到落急、高潮时至低潮时时段排放时一定程度上控制了高浓度污染物扩散对近海海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由上海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和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共同承担的《竹园排放口环境影响研究》,在上海市建设委员会的主持下,于1989年12月5日通过了评审。评审委员会由上海市有关委、办、局、研究单位、高等院校的规划、水利、海监、市政、水产、环保等方面的专家组成。《竹园排放口环境影响研究》,是“上海市区污水治理战略方案”的继续,也是上海市合流污水治理工程的重要论证。利用象长江口那样的以淡水为主的大水体稀释扩散动力及其自然净化能力,深水排放处置170万吨/日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在国內外均无先例。该项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竹园排放口对长江口的环境影响会达到如何程度。同时,由于第一期工程尚在设计阶段,此研究可为污水排放口的设计提供依据和必要的参数,以  相似文献   

12.
太湖西部河湖氮污染物来源及转化途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2014年枯水、丰水两期监测,综合分析了太湖西部入湖河流与湖区水体及其沉积物的无机氮形态与同位素特征,并利用δ~(15)N识别了太湖西部上游区氮污染来源及转化途径的生物化学作用机制.结果表明:NO_3~--N与NH_4~+-N为研究区域入湖河流无机氮的主要形态,而NO_3~--N为西部湖区水体无机氮的主要形态;δ~(15)N-NO_3~-的数值范围揭示了西部入湖河流在枯水季NO_3~--N主要来源于农用化肥,有少量矿化土壤有机氮,而丰水季则以生活污水为主,有少量矿化土壤有机氮及农用化肥;δ~(15)N-NH_4~+的数值范围说明了生活污水是河流水体NH_4~+-N的主要来源;通过水体及沉积物样品NO_3~--N、NH_4~+-N、δ~(15)N-NO_3~-、δ~(15)N-NH_4~+的协同分析可知,湖区氮的赋存形态主要受湖区水体硝化作用及沉积物内反硝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于2014年2月(枯水季)和7月(丰水季)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海水中异戊二烯的浓度分布、季节变化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其海-气释放通量.分析结果表明:枯水季和丰水季表层海水中异戊二烯平均浓度(范围)分别为(6.28±2.33)((2.96~13.68))和(57.01±80.60)((6.82~432.6)) pmol·L~(-1),季节变化明显,但两个季节浓度高值均出现在长江口东侧及浙江东南部海域.丰水季异戊二烯在不同盐度梯度的浓度分布表明,海水中异戊二烯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的原位生产,而不是直接由陆源输入.相关性分析中,仅发现枯水季温度与异戊二烯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此外,枯水季和丰水季异戊二烯海-气通量平均值(范围)分别为(3.82±5.29)(0.07~27.18)和(12.29±16.61)(0.08~61.14) nmol·m~(-2)·d~(-1),表明长江口海域是大气中异戊二烯的源.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处理规模为170×104 m3/d,远期采用A/O生物脱氮工艺,近期按普通曝气工艺运行.选择枯季和丰季,考虑进水CODCr在未经处理、经现有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和经升级改造后工艺处理下,应用数学模型对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长江口CODCr混合区的范围影响以及敏感区的入侵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在枯季最不利水文条件下,升级改造工艺处理后CODCr稀释度为100~150倍的水域面积接近误差范围,远小于未经处理和现有工艺处理后的混合区范围;上游8 km 处ρ(CODCr)的最大增量为0.28 mg/L,已接近背景值,远小于未经处理和现有工艺处理后的最大增量,对敏感区凌桥取水口不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5.
感潮河段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受纳水体产生一定影响,利用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以COD、NH3-N、TP为污染因子,分别以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两种条件,模拟江苏南部某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分析江段大小潮时污染物浓度增量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正常排放,尾水对排放口附近江段保护区水质影响小;事故排放,尾水对保护区水质无影响,但长江水体影响范围增大,沿岸污染物浓度增高,且小潮周期影响作用强于大潮周期,污水处理厂应加强管理,尤其在小潮时应避免污水事故排放。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近岸海域溶解无机磷时空分布及富营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6年枯水季、丰水季和平水季海南岛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现场调查资料,对该海域表层海水中溶解无机磷(DIP)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评价其污染水平和营养盐结构,分析该海域富营养化程度,并探讨了研究区域DIP的主要来源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南岛近岸海域表层海水DIP的平均浓度为(0.008±0.006)mg/L,浓度范围为0.000~0.062mg/L,万宁小海海域是3个水季的主要污染区域;平水季研究海域DIP污染水平高于枯水季与丰水季;富营养化指数变化范围为0.00~3.94,平均为(0.21±0.46),总体上海南岛近岸表层海水富营养化程度较低,但局部海域富营养化问题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17.
在一定的水文条件下,可根据用极座标表示的紊动扩散方程来模拟水域中可溶性污染物的运移。该方程可描述可溶性污染物由座标中心沿水平面扩散的过程。适用于该方程的水文条件是:在污水排放处不存在定向的稳定水流,如存在也仅仅是沿一定方向变化的缓流。缓流的变化可引起污染水在小范围内变化。同时,缓流也是水体紊动的因素。当排放处暂时不存在水流时,剩余的紊动会逐渐衰减,邻近水域紊流交换所产生的紊动亦将逐渐衰减。 在这种情况下,污染物集中于排放区域。当从岸上排放污水时,形成的污水云状物呈半圆形,而从距岸若干距离排放污水时,污水云状物呈圆形。云状物面积的扩大将取决于污水  相似文献   

18.
河口潮流和水质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口与海岸环境中污染物质的稀释扩散,是环境流体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城市污水排海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该文采用沿水深积分的平面二维非定常流动数学模型,来计算污染物质降解影响的溶解物质输运扩散过程,并以长江口水域为例,对潮汐水流中溶解物质的稀释扩散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潮型,排放量,污染物质的降解等,对污水排放口的远场水质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深入研究河口近岸海域DMS(二甲基硫)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于2014年2月(枯水季)和7月(丰水季)对长江口及附近海域表层海水中DMS及其前体物质DMSP(二甲巯基丙酸内盐)的浓度分布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测定了DMSPd(溶解态DMSP)的降解速率和DMS的生物生产与微生物消费速率,并估算了DMS的海-气通量.结果表明:①枯水季和丰水季c(DMS)、c(DMSPd)、c(DMSPp)(DMSPp为颗粒态DMSP)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分别为(0.54±0.28)(2.04±1.32)(6.65±5.07)和(3.99±3.70)(5.57±4.72)(14.26±9.17)nmol/L,长江口海域丰水季生源硫化物的浓度明显高于枯水季.②枯水季和丰水季c(DMSPd)与ρ(Chla)均呈弱相关,说明浮游植物在控制长江口海域DMSP的生产分布中发挥重要作用.③枯水季和丰水季c(DMS)/ρ(Chla)的平均值±标准偏差分别为(2.62±3.28)和(4.60±7.49)mmol/g,表明丰水季DMS的高产藻种(甲藻)在浮游植物生物量中所占比例高于枯水季.④枯水季表层海水中DMSPd的降解速率和DMS的生物生产速率分别介于(2.84~30.53)和(0.52~2.19)nmol/(L·d)之间,平均值分别为14.55和1.30 nmol/(L·d),表明DMS并不是DMSPd的主要降解产物.⑤枯水季和丰水季DMS的海-气通量平均值±标准偏差分别为(0.36±0.32)和(2.17±2.98)μmol/(m2·d),而且丰水季的硫排放量明显高于枯水季,这主要与夏季较高的c(DMS)有关.研究显示,长江口海域生源硫化物的浓度变化及分布特征呈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河口近岸海域是海洋有机硫排放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20.
污水海洋排放时需要分析排放口近区的羽流几何特性和稀释特性,概率分析法是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本文阐述了概率分析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实例演示了概率分析法应用于污水海洋排放近区模拟分析的过程. 根据概率分析法所提供的结果,总结了概率分析法的优点,即提供了排放口近区的全面信息,由此可以进行后续工作,如远区模拟和风险评估;结合实例, 指出了应用概率分析法的局限,它对输入信息量和计算速度( 计算工作量) 的要求较高;随计算机运算速度的提高和自动监测技术的发展,应用概率分析法的这一局限可以克服,因此,概率分析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