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黑龙江省生态监测示范站建设的总体目标,以及生态监测网络系统,生态网络信息系统、遥感监测系统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黑龙江省主要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以及生态监测网络结构、生态监测网络建设总体目标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生态监测网络的特征和任务;黑龙江省生态环境状况及发展趋势;开展生态监测网络建设的目的、意义及网络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刘晓强  申田  连兵 《环保科技》2001,7(1):38-41
生态环境监测(以下简称生态监测)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技术支持,据此探讨了生态类型的划分;生态监测指标的建立;生态监测方法的选择;生态监测仪器的选型以及监测方法的推广执行;生态监测数据处理、监测网络的建设;生态监测年报编制等问题,以冀为生态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态环境监测相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环境监测(以下简称生态监测)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技术支持,据此探讨了生态类型的划分;生态监测指标的建立;生态监测方法的选择;生态监测仪器的选型以及监测方法的推广执行;生态监测数据处理、监测网络的建设;生态监测年报编制等问题,以冀为生态测监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生态环境监测的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刘晓强  申田  连兵 《环境保护》2000,(12):18-19
生态监测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技术支持。本文主要从生态类型的划分;生态监测指标的建立;生态监测方法的选择;生态监测仪器的选型以及监测方法的推广执行;生态监测数据处理、监测网络建设;生态监测年报编制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冀为生监测的开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从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应急监测、生态监测和监测信息等方面对徐州市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现状进行分析及未来徐州市环境监测网络的发展探讨.  相似文献   

8.
针对太湖湖泛高发区,利用物联网水质环境监测技术,建立实时监测网络和应急管理预警系统框架.结合当前湖泛成因机理研究和历史数据资料,重点对水质监测子系统、预警子系统和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的功能实现进行阐述.同时,将网络技术、无线传感技术和生态感知技术融入到水环境监测预警中,构建具有生态感知、多网接入、智能处理和综合管理等功能的太湖湖泛预警系统.为进一步加强太湖湖泛水体的监控与预警系统的建立提供可操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林琪 《环境》2023,(9):50-52
<正>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保护监管的重要支撑,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印发《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等文件,初步构建了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补齐生态质量监测的短板与弱项,进一步推进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深入开展全国生态质量监督监测与评价,有效支撑生态保护监管,生态环境部联合中国科学院印发了《全国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10.
对哈尔滨市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的方法、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监测网络组成以及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没有科学准确的监测数据作支撑,生态环保工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2015年,国务院发布《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明确提出,全面设点、全国联网、自动预警、依法追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生态环境监  相似文献   

12.
<正>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测网络。遥感技术是构建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健全“天”“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中意义重大。为此,本刊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高吉喜,以更好地了解我国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现状,对标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3.
淮安市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监测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文明生态村建设的重要性,农村开展生态监测的目的、意义、相关的监测方法与技术,以及农村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介绍了农村生态子系统环境监测指标体系、自然生态子系统环境监测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及生态监测的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14.
生态监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该文简要阐述了生态监测的基本概念,生态监测基本生态学理论以及开展生态监测的技术支持系统,为日后开展生态监测工作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要求及"要把建好用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这项基础工作做好"的重要指示,青海省环境保护厅充分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智能信息技术,不断加强环境信息化及生态监测网络建设,有力支撑了生态环境监管,提升了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决策和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生态大省、生态强省"建设,切实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相似文献   

16.
<正>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环境监测数据,作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它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了搞好环境监测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共分六部分二十条,对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方案》确定了生态网络环境监测的目标: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要基本实现环境质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划定了辽河保护区,成立了保护区管理局,强化监测监管能力是保护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辽河干流监测断面、数据管理、监测平台以及响应能力的现状,围绕辽河保护区监测能力建设的目标,开展多尺度监测监控系统设计研究,包括水质监测系统、生态监测站和低空航测系统建设。设计建立水质污染自动监测系统,包括中心站、支流汇入口子站;选取生态监测站点,确定监测内容和监测设备;设计低空航测系统,遴选航测设备和设置监测航线。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总面积为2 084 790 hm~2,约占全省陆域面积的13.2%。山东省生态保护红线区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有:区内森林覆盖率低,系统的抗性较弱;水土流失严重,水源涵养能力弱;自然湿地面积减少,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等。建议通过出台省级层面生态保护红线的规章,依法保护生态红线区;加大生态保护补偿力度、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构建监测网络和监管平台及建立定期评价和考核机制,对生态保护红线实施管控。  相似文献   

19.
河流生态系统包括陆地河岸生态系统、水生态系统、相关湿地及沼泽生态系统在内的一系列子系统,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本身兼具陆地和水生生态的特点。其生态监测指标体系主要包括陆地河岸生态监测指标、水生态监测指标以及湿地和沼泽生态监测指标,可以概括为自然环境类指标、生物多样性指标以及人类社会影响类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建设生态商洛,加强丹江源头污水排放情况监测,采用物联网技术对流入丹江的污水源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网络和4G技术,对各个排放点安装ZigBee节点对污水数据进行实时采集,经过4G网络将数据传输至监测中心.软件部分设计出污水源实时监测系统,能够实现对PH值、电导率、溶解氧、氮等参数进行实时显示、预警、存储,并进行了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解决丹江源头由于污水排放点分散,不能实时掌控污水排放情况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