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态膜吸收分离二甲胺水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制的高效中空纤维膜组件,通过气态膜吸收法分离二甲胺水溶液.在本实验范围内,把总传质系数和二甲胺脱除率作为评价因素,对影响传质效果的3个因素进行了正交实验.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进口温度升高使得总传质系数与脱除率增大,流速增大使得脱出率下降而总传质系数增大,初始进口浓度对总传质系数与脱除率影响不大.单因素实验得出传质效果最佳的条件为:二甲胺溶液进口温度为45℃,二甲胺溶液流速为0.08m·s-1,二甲胺溶液初始进口浓度为3000×10-6.结果表明二甲胺溶液进口温度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二甲胺溶液流量的影响次之,二甲胺溶液初始进口浓度影响不显著.通过膜组件稳定性实验,了解到膜组件运行550h性能依然很高.  相似文献   

2.
王如君 《环境》2002,(8):11-11
提起科学实验,人们总要想起那一只只可爱的白鼠、白兔的功劳,由于它们"勇于献身"才换来了许许多多的科学突破.事实上,实验用动物远不止是白鼠、白兔,常见的还有狗、猫、猪、牛、羊以及灵长类动物等.在西方,不断有反对这种实验的声音传出.  相似文献   

3.
对苗圃金龟子幼虫化学防治的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表述了3%呋喃丹颗粒剂,50%辛硫磷乳油防治苗圃金龟子幼虫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啶虫脒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的优化及其降解产物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周文常  阳海  胡志斌  兰世林 《环境科学》2014,35(12):4678-4685
利用光催化技术通过单因素和中心复合实验对啶虫脒的降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实验中,探讨了催化剂浓度、底物浓度、温度和p H对其降解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啶虫脒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符合Langmuir-Hinshelwood模型,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底物浓度的降低其降解速率增加,而弱酸和碱性条件有利于啶虫脒的光催化降解.中心复合实验通过研究上述4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得到啶虫脒的光催化降解最优条件为:Ti O2浓度2.30 g·L-1,底物浓度90.0μmol·L-1,温度37.5℃,溶液初始p H值为5.0.最后,HPLC检测到啶脒虫光催化降解产物主要有7个,其中6个降解产物极性大于啶虫脒.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环境监测体系越来越完善.环境监测实验作为研究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实际工作人员的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由于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环境监测的工作中,要积极建立环境监测实验技术规范,创建质量控制以及质量保证体系,不断革新实验模式,加强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研发,从而提高实验人员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环境监测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开展实验室自配标准溶液与国家有证标准溶液比对试验,通过适当的统计检验方法,确定实验室自配标准溶液是否可以接受.这样以自配标准溶液代替国家有证标准溶液,既满足实验室认可的要求,又节约经费.  相似文献   

7.
甲醛致DNA-蛋白质交联作用及其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甲醛致生物机体DNA-蛋白质交联作用及其修复能力,以昆明纯系小鼠和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为实验材料分别进行体内和体外实验,采用KCl-SDS沉淀法来检测甲醛染毒后小鼠肝细胞和HepG2细胞中DNA-蛋白质交联的含量及其修复效果.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气态甲醛(0.5 mg·m-3)不能引起DNA-蛋白质的交联,较高浓度的甲醛(1.0 mg·m-3,3.0 mg·m-3,p<0.01)可以产生明显的DNA-蛋白质交联作用;由3.0 mg·m-3浓度的气态甲醛产生的DNA-蛋白质交联在12h内可以得到明显的修复,并在24 h内恢复到空白对照水平.体外实验结果表明,经低浓度液态甲醛(25 μmol·L-1和50μmol·L-1)处理后,HepG2细胞内的DPC系数虽然稍有变化,但是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而当甲醛浓度上升至75 μmol·L-1及以上时,细胞中的DPC系数出现了极显著上升(p<0.01);采用75 μmol·L-1甲醛染毒HepG2细胞,在染毒18h和24 h后,细胞内的DPC水平较染毒结束时发生了极显著的下降(p<0.01),且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以上结果显示,低浓度的甲醛不能引起DNA-蛋白质的交联,较高浓度的甲醛可以引起明显的DNA-蛋白质的交联作用,且甲醛所致的DNA-蛋白质交联在体内修复比体外修复所需时间要短.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苯胺废水处理效果,采用臭氧氧化静态试验处理模拟苯胺废水,分析了污染物去除效果和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苯胺去除率随臭氧投加量增加而提高,当臭氧投加量116 mg/L时,苯胺去除率、COD去除率和TOC去除率分别达到99.9%、64.5%和10.8%;最佳反应pH值为7.在臭氧投加量逐步增加至116 mg/L时,氨氮...  相似文献   

9.
银川台小口子泉水氡对比观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小口子泉模拟水氡观测为基础进行日常观测实验.通过加密观测、升高鼓泡水温和降低鼓泡水温实验,认为小口子泉水氡与泉点气温、鼓泡水温变化有关;不同的鼓泡水温对观测氡值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幅度不大.通过不同的观测仪器对比实验,发现不同的观测仪器之间存在系统误差,但不影响观测资料的正常变化形态和幅度.两次实验可以为台站观测人员和分析预报人员掌握观测资料动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剔除非地震异常干扰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应用海上围隔实验技术现场模拟了疏浚物倾倒,并对倾倒引起的悬浮物浓度增加对海洋贝类的生态效应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倾倒引起的高悬浮物浓度易对贝类生物组织器官造成损害;贝类对疏浚物中溶出的重金属表现出较强的累积能力与一定的选择性,均优先累积Pb,且累积效应显著.海湾扇贝对Zn、Cu、Cd累积较明显,牡蛎对Cd累积较强,Cu、Zn有一定累积;菲律宾蛤仔对Zn、Cu、Cd均有一定累积.扇贝和蛤仔对Hg未呈现累积特征,而牡蛎对Hg有一定累积.倾倒所造成的悬浮物浓度增加直接加剧了贝类对重金属的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