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双酚A体外类雌激素活性评价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体外MCF-7细胞增殖试验检测了双酚A(BPA)的类雌激素活性,并用生长曲线分析、细胞周期分析、他奠昔芬拮抗试验和凋亡检测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BPA有明显刺激MCF-7细胞增殖的类雌激素活性;细胞周期分析BPA组细胞增殖指数均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BPA刺激MCF-7细胞增殖的类雌激素活性可被Tam拮抗:BPA能明显抑制MCF-7细胞凋亡的发生。结果提示BPA刺激MCF-7细胞增殖的类雌激素活性作用机制可能是BPA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后,影响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过程,从而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城市污水雌激素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采用重组酵母雌激素筛检法(YES法)对北京市3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污水样品的雌激素活性进行了评价,并采用GC/MS分析了样品中8种内分泌干扰物(EDCs),以进一步阐明城市污水雌激素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污水处理厂能较好地降低污水雌激素活性,降低率为82.2%~97.0%,但出水仍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活性,雌二醇(E2)当量浓度(EEQ)为2.6~16.0 ng/L.GC/MS检测显示,污水处理厂并不能完全去除目标化合物,出水中平均浓度最低的是17α-E2,为13.5 ng/L,最高的是BPA,为106.4 ng/L;出水的雌激素活性主要来自类固醇雌激素.污水厂的出水排放具有潜在的环境风险,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应特别关注对类固醇雌激素的去除. 相似文献
3.
为了检测五种酞酸酯类化合物的类雌激素活性,采用重组人雌激受体α、相关效应元件以及β-半乳糖苷酶报告基因酵母分别测定17β-雌二醇(E)2、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BBP)单独作用时诱导酶活并计算其EC50。通过各化合物与E2的EC50的比以及最大β-半乳糖苷酶活性来比较酞酸酯类化合物的类雌激素活性。五种酞酸酯类化合物的实验浓度范围为1.0×10-3~1.0×10-11 mol/L。结果表明,DEP(1×10-7~1×10-9 mol/L)、DBP(1×10-6~1×10-9 mol/L)、BBP(1×10-3~1×10-6 mol/L)具有明显的类雌激素活性,诱导的最大酶活分别为:1.515、0.832 2、1.669,而DMP和DOP并未检出明显的类雌激素活性。DEP、DBP、BBP与E2的EC50的比分别为8.85×10-2、2.54×10-2、8.82×10-6。说明DEP、DBP在低浓度就表现出类雌激素活性,而BBP在较高浓度才表现出类雌激素活性。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内分泌干扰物健康效应的解释,及其对环境雌激素作用的新认识和男性生殖健康的影响。重点讨论了环境雌激素对男性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造成男性生殖健康不良效应的可能作用机理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对环境雌激素健康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方向。根据报道,环境雌激素可以通过模拟天然雌激素的受体结合机制,干扰生物体内正常的内分泌生物机制,并使生殖系统的肿瘤发病率上升。 相似文献
5.
6.
为了解我国商品农药三氯杀螨醇是否具有明显的雌激素活性,利用整体给药方式检测了不同剂量三氯杀螨醇对未成熟小鼠子宫的作用.结果表明,较低剂量的三氯杀螨醇未使小鼠子宫明显增重,当剂量增加到4mg和8mg时,子宫重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结果相比,有显著差异.将以上结果与雌二醇、o.p'DDT的作用进行了比较.本实验的结果说明三氯杀螨醇具有明显的雌激素活性.同时还表明小鼠子宫增重法对评价某些环境雌激素的雌激素生物活性来说是一种较为简便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重组酵母测评系统对香烟烟雾溶液和汽车尾气提取物分别进行雌激素活性的测定.结果显示在受试浓度下,PBS烟雾溶液和DMSO烟雾溶液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与溶剂对照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汽油燃料车尾气在600mL·mL-1时,其酵母菌液OD600明显低于DMSO对照组(P<0.05);在150mL·mL-1剂量时,汽油燃料车尾气所检出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为44.56,与DMSO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剂量增加至300mL·mL-1,酶活性升高为66.43,约为对照组的12倍,其它各剂量组酶活性与DMSO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醇燃料车尾气的β-半乳糖苷酶活性与溶剂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汽油燃料车尾气具有弱雌激素活性,甲醇燃料车尾气和香烟烟雾溶液未检出雌激素活性. 相似文献
8.
壬基酚异构体的雌激素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壬基酚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可以对人类和动物机体正常的内分泌功能产生影响。以往进行的壬基酚雌激素效应研究多以工业壬基酚为研究对象,很少以单一的壬基酚异构体作为受试化合物。而工业壬基酚是由不同异构体组成的混合物,不同结构壬基酚异构体的雌激素活性存在差异。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壬基酚及异构体雌激素效应研究的现状,包括各种雌激素活性体外测定方法与结果、壬基酚异构体结构与雌激素活性的相关性等,分析了文献中不同实验条件下壬基酚雌激素活性测定结果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了壬基酚雌激素效应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利用固相萃取/酵母双杂交法调查了哈尔滨市饮用水及周边松花江水的雌激素活性.结果表明,松花江哈尔滨段江水在夏秋两季的雌激素活性[以雌二醇当量(EEQs)计]为528~965 pg·L-1,其中上游水源地水雌激素活性水平较高.自来水厂对雌激素活性的去除率为34.6%~50.5%,整个水处理工艺并不能有效去除源水中的雌激素类物质,致使出厂水仍具有298~718 pg·L-1的雌激素活性;自来水厂所采用的3种净水工艺中以混凝沉淀工艺对雌激素活性的去除最为稳定,去除率为11.4%~26.1%,占总去除的32.9%~69.0%,而砂滤与氯消毒工艺出水不稳定,雌激素活性有时较进水有升高现象发生.此外,由于管网配送过程中产生了二次污染,致使管网水雌激素活性较出厂水最高可升高44.9%.7次取样测得哈尔滨市管网水的雌激素活性为347~1 362 pg·L-1,均值为738 pg·L-1. 相似文献
10.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6,(10)
文章探讨了某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同处理工艺流程中污水雌激素活性的分布情况及去除效果。利用固相萃取/重组基因酵母法测定污水样品雌激素活性的分布,计算污水处理厂雌激素活性的去除效率。结果表明污水水样中均存在一定的雌激素活性,总进水口、初沉池、二沉池和出水口水样的雌二醇当量浓度分别为(11.03±0.16)、(9.62±0.61)、(1.11±0.08)、(1.04±0.30)ng/L。该厂Ⅰ、Ⅳ、Ⅵ系列对雌激素活性的去除率分别为76.87%、92.43%、87.59%,总去除率达到88.78%。Ⅳ、Ⅵ系列的去除效率基本相同,且都高于Ⅰ系列。二级生物处理对雌激素活性的去除起主导作用。该污水处理厂对雌激素活性的去除效率较高,但处理后污水的大量排放对受纳水体具有一定的潜在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1.
环保类项目主要价值体现为环境效益,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分析中,单纯分析经济费用效益,经常为不可行方案.文章以污水处理厂3个不同的清洁生产方案(增加化学除磷、污泥深度脱水、增加除臭设施)为例,对他们的环境效益进行了货币化估值,并将AHP确定权重的方法引入环境影响货币化估值中,对纳入环境价值的方案分析其内部收益率,从而分析清洁生产中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得出化学除磷和污泥深度脱水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12.89%和13.54%,具有可行性,因此优选实施污泥深度脱水方案. 相似文献
12.
湿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分析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及其开发利用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基础上,论述了湿地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适宜于湿地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监测体系尚未建立;评价的时空范围狭窄,可持续EIA理论与实践尚未成熟;缺乏累积EIA。 相似文献
13.
14.
15.
基于GIS技术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以淮南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淮南市为例 ,探讨了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分析方法。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图形显示、输出功能 ,对大气环境进行多因素复合分析 ,建立了基于“变权”思想的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污染指数模型和大气环境质量等级标准 ,并以图表的形式输出了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利用GIS技术进行城市大气环境研究具有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所建立的大气环境评价模型和等级划分标准简单、客观、合理 ,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运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风险预防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等国际环境法上的基本原则,针对美国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所持的三个抗辨理由,一一进行了法理分析与批判。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valuated three different dehydrated media for simultaneous detection and enumeration of total coliform (TC) and Escherichia coil in drinking water samples with a standard membrane filtration procedure. The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tial coliform agar (DCA) medium was the most effective among the tested media in enumerating TC and E. coil, without the need for extensive accompanying confirmation tests. The results for DCA medium were highly reproducible for both TC and E. coil with standard deviation of 6.0 and 6.1, respectively. A high agreement (82%) was found between DCA and m-Endo media on 152 drinking water samples in terms of TC positive. The DCA medium also reduced concealment of background bacteria.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