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然资源代际转移机制及其可持续性度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持续发展最直接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源泉。本文在探讨自然资源代际转移动力机制的基础上,应用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原理,分析了对自然资源持续性全面度量的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自然资源由于其较强的公共性和外部性而使其因代际问题所导致的私有市场失灵比一般的产品严重,原因是自然资源代际利用中当代人都倾向于最大限度使用资源,从而引发自然资源“公地悲剧”问题比一般产品严重。再生自然资源虽然在代际利用中的利益冲突比非再生自然资源低,但代际问题所带来的市场失灵依然存在。因此,再生自然资源的代际可持续利用需要政府依据其经济特性进行一定的规制,制订出合理的使用制度。以渔业资源为例,在沙发尔(Schaefe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成本——效益的经济学分析法,分析了再生自然资源代际可持续利用中的成本与收益,提出再生自然资源代际可持续使用的制度安排和优化措施,包括边际成本动态规制、明确界分所有权、实施可交易配额和公共补偿性规制。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公平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首先,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的内涵;然后,提出了代际财富转移的公平性模型;最后,讨论了自然资源消耗和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的代内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4.
资源代际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代际均衡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方面,代际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代际财富均衡。自然资源是代际财富均衡分配的主要内容,需要进行资源代际管理来保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根据“闭路开环”原理制定人口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是在代际之间公平、均衡地分配自然资源。这一过程是一个闭路与开环的反馈控制系统。本文界定了三代人间的一个生物代际交叉期、一个社会代际交叉期和二个经济代际交叉期 ,设计了资源代际均衡分配管理模型 ,即 :代际年限长度 (δ)模型 ,且根据δ模型和闭路开环原理对人口政策进行了创新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世代发展的过程。因此.代际公平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根据“代际”一词有不同的理解。“公平”在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含义,尤其是对代际公平的含义、原则进行了探讨。代际公平实现的策略是:基于压力-状态-反应的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基于艾奇沃斯方框图分析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鉴于客观上当代具有优先权,代际之间在环境污染上则采用非合作博弈。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源代际转移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代际均衡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代际均衡的实现在目前情况下有赖于代际主动财富转移改策实施。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实施这一政策的有力手段。具体的措施可开征“资源代际补偿税”以建立专项基金制度  相似文献   

8.
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和面板回归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对房价的影响。多元线性回归的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老龄化对房价的冲击是负向的,城镇化对房价的冲击是正向的。面板回归的结果与线性回归结果并不一致,在不同地区,老龄化和城镇化对房价的冲击有正有负。分析其原因,有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储蓄的代际转移和人口迁移等。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在预测并评估老龄化对住房需求的影响程度的基础上制定住房供给政策和建立应对老龄化影响住房需求的住房预警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日韩三国是东亚典型的人口老龄化国家,日本老龄化程度最高,韩国老龄化速度最快,中国老龄化人口规模最大,人口老龄化对三国人力资本投资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利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中日韩三国1971—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人口老龄化与人力资本投资的关系以及各国人口老龄化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程度,发现三国的拟合图形呈现"倒U型",即人口老龄化对人力资本投资影响先正后负,转折的临界点在10%左右。当跨过临界点后,随着老龄化水平的不断加深,人力资本投资减少的速度将加快,当老龄化水平达到30%左右时,老龄化水平每提高1%,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就会减少1%。同时,由于三国在公共教育支出规模、支出结构、区域分布等个体特征的差异,中国、韩国和日本分别处于倒U型的上升阶段、平稳阶段及下降阶段。日韩两国人口老龄化对公共教育支出发展呈现近似"倒U型"的趋势验证了公共资源存在代际竞争的结论。为了缓解老龄化对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两国都采取了很多措施,多年来形成了完善的政策制度体系。两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丰富,但也存在许多教训。日韩两国老龄化对人力资本投资影响态势预示着中国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中国应借鉴日韩两国经验,在控制老龄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构建完善的老年人法律保护体系,维护老年人权益,协调公共资源分配,改善教育投入结构。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应对人口老龄化引发的人力资本投资趋向的可能改变,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乡居民的代际收入流动及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样本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2SLS),本文对中国城乡居民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了经验分析,并进一步考察了城乡居民代际收入传递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现阶段,中国居民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较差,存在较明显的收入代际传递现象,城镇居民的代际收入弹性高于农村居民的代际收入弹性;②处于收入分配两端的城乡居民的代际收入流动较为封闭;③通过对代际收入弹性的分解发现,父辈与子辈间的代际职业传递以及代际教育传递是中国居民代际收入传递的主要途径。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为了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政府应大力发展教育,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向农村地区、落后地区、贫困群体以及弱势群体倾斜,同时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就业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分割,创造平等的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的“阿基米德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阿基米德支点”:世界十大经济国每年能源的生产占全球的62.1%,消费为71.0%。重要矿产资源的生产多排在世界前10名生产国之,外面是消费则多排在10名之内,且对这些矿产资源的消费量多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12.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 coordin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requirement and cor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uture generations-oriented management mechanisms for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 the idea of mechanisms and institution building for the coordin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 is put forward. Furthermore, the future generations-oriented virtual negotiation support system (NSS) for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 is developed, built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simulation of intergenerational wealth transfer, intergenerational equilibrium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and strategies for the mitigation and avoidance of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advanced IT technology. The virtual NSS for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 is helpful to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be applied directly to the intergenerational equilibrium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national economic accounting, formul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and other urgent national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ssues. Finall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can be enriched and extended.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 generations-oriented virtual NSS for intergenerational conflict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ffects on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3.
略论自然资源的价值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本文首先论述了自然资源的含义,并系统归纳和总结了自然资源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作者重点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进行了讨论,明确了自然资源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其表现形式是自然资源的商品价值和服务价值。科学地认识自然资源的“商品价值”和“服务价值”的统一,全面发挥自然资源的整体功能和作用,是科学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估价,从而制定科学的利用和保护法律和策略,是我们在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时面临的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从"胡焕庸线"的理论内涵出发,构想了"胡焕庸亚线"的基本构想、及其空间特征;以"胡焕庸亚线"为基础,结合长江经济带自然社会基础条件空间格局,测算了未来时期的资源环境人口承载力状况,并从胡焕庸亚线的视角细划了长江经济带的人口承载力空间格局,形成以长三角为首的阶梯式空间结构。并对长江经济带战略空间格局的优化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家资源环境安全问题初探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0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资源环境的现实基础表现出明显脆弱的特征。更严重的问题是 ,未来人口的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已十分脆弱的国家资源环境安全基础产生着巨大的压力。若在此问题上出现认识和发展政策上的失误 ,便会产生巨大负面效应 ,严重影响中国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为此 ,建议 2 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首要任务应是确保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陇南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和生态重建战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陇南长江流域大多地处嘉陵江上游的源头地区,是一个资源较为富集但经济相对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且人口压力较大的丘陵山区。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着眼世纪之交摆脱贫困与奔向小康转换时期经济发展和生态重建的协调演进,提出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立足山区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市场配置资源、培植支柱工业,商贸、旅游并举、突出第三产业、强化基础设计、增强发展后劲;空间结构重组的战略构想是重点发展东部经8济重心区、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上海浦东开放和三峡工程上马,长江中游平原湖区的农业生产地位更趋重要。由于全区垦殖率较高。后备耕地较少,农业自然资源外延挖潜只能依赖养殖水域开发和湖洲资源利用;在耕地规模扩大潜力有限的情况下,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产,发展冬季农业与旱作农业、增加复种,已是商品基地生产内涵挖潜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初步框算了区域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潜力及潜在人口支持能力。指出政策落实,科技进步,资金保证,环境改善,是区域农业生产综合挖潜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地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三角洲地处以上海为中心的经济发展区,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产业规模最大的三角洲,具有良好的自然、社会、人文和区位条件,农业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但是经济发展和高密度人口也给农业进一步发展带来沉重的压力,人地矛盾和人粮矛盾加剧严重危害了长江三角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全区农业发展水平受到自然、经济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从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地域差异出发,选取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经济、  相似文献   

19.
贵州是我国最典型的山地农业省区,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日趋尖锐的巨大压力。为了缓解这一压力,探索贵州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经过三年的研究,初步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贵州贫困山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