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虞伟 《环境教育》2013,(7):32-33
生态环保工作的深入推进和舆论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对环境宣教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动员公众力量,推进环保工作开展,是当前环境宣教工作的主要任务。近年来,随着公民环境意识的觉醒,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环境宣传教育作为推动环保工作的重要力量,贯彻落实《纲要》要求,必须要紧跟形势的发展,创新环境宣传教育模式。当前环境宣教工作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黎 《绿色视野》2013,(12):44-46
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在弘扬生态文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环境宣教的先导作用,就必须了解目前我国环境新闻传播现状、存在问题及媒体运用方法,以便于更有的放矢地做好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环境宣传教育是环境保护事业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担负着凝聚思想共识、团结稳定鼓劲的重任,是推动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国家环境意志的重要手段,也是鼓励公众参与环保工作,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的重要抓手。在新形势下,我国环境宣教工作面临难得的机  相似文献   

4.
徐波  张媛 《环境教育》2014,(3):36-37
正创新环境宣传教育模式,全面、深入、持续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构建全民参与环境宣教的工作体系,实现了环境意识大提升、宣教能力大提升、工作地位大提升的目标,着重抓好"六创新"。近年来,随着公民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笔者认为,环境宣传教育作为推动环保工作的重要力量,应该紧贴形势的发展,积极探索建立协调联动的宣教工作机制,创新环境宣传教育模式,全面、深入、持续开展环境宣传教育工作,构建全民参与环境宣教的工作体系,以实现环境意识大提升、宣教能力大提升、工作地位大提升的目标。简单说,就是应着重抓好"六创新"。  相似文献   

5.
正环境宣传教育是环境保护事业的基础性、先导性工作,担负着凝聚思想共识、团结稳定鼓劲的重任,是推动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国家环境意志的重要手段,也是鼓励公众参与环保工作,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的重要抓手。在新形势下,我国环境宣教工作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与此同时,人口、生态、环境、资源等  相似文献   

6.
《环境教育》2012,(8):22-22
他积极推进绿色创建工作,营造环境宣教大格局氛围。在全省环境宣教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几年来深入持续地开展创建绿色学校活动,创建工作已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何乔作为安徽省环保宣教中心主任,全省环境宣教系统的领军人,"十一五"以来,他坚持突出工作重点,将环境宣教工作紧紧围绕环境保护中心工作展开,积极推动污染减排、生态安徽建设,以传播环境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为目标,  相似文献   

7.
公众如何有效参与环境保护?一直是湖南省环保宣教中心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2012年,策划了一系列环保宣教公众参与活动,使公众参与环保的形式有了新的突破。湖南省环保宣教中心以《纲要》为指引,积极探索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新途径,着力创新环保宣教的新形式,普及公众环保知识,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良好的社会环境。2012年,湖南省环保宣教中心秉承"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指导思想,在新闻宣传、舆情监控、公众参与等方面积极谋划、狠抓落实,力求宣教工作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以来,在环境保护部党组的领导下,全国各级环保宣传教育部门围绕环保中心工作,着力创新宣传形式和工作机制,广泛动员和组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一批环境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他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积极探索环境宣教工作新思路和新举措,为推  相似文献   

9.
"十一五"以来,在环境保护部党组的领导下,全国各级环保宣传教育部门围绕环保中心工作,着力创新宣传形式和工作机制,广泛动员和组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一批环境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他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积极探索环境宣教工作新思路和新举措,为推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以来,在环境保护部党组的领导下,全国各级环保宣传教育部门围绕环保中心工作,着力创新宣传形式和工作机制,广泛动员和组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一批环境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他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积极探索环境宣教工作新思路和新举措,为推  相似文献   

11.
柳博 《环境教育》2008,(9):25-26
当今我国的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生态遭受破坏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使得中国的发展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与此同时,环保话题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政府、企业、公众以及媒体责任与利益的共同影响下,环境新闻报道开始为广大受众所接受并熟知。而肩负宣传、引导和教育职责的大众传媒,也担起了对社会普及环境知识和意识,协助政府做好环保工作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以来,在环境保护部党组的领导下,全国各级环保宣传教育部门围绕环保中心工作,着力创新宣传形式和工作机制,广泛动员和组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一批环境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他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积极探索环境宣教工作新思路和新举措,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3.
提高中学生素质应重视环境保护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公众环保意识,而加强青少年环境教育则是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和经验证明,环境教育和提高学生素质密切相关,它决定着这一代青少年文明道德水平和价值取向,因此,提高中学生素质教育应重视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4.
"十一五"以来,在环境保护部党组的领导下,全国各级环保宣传教育部门围绕环保中心工作,着力创新宣传形式和工作机制,广泛动员和组织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在提高公众环境意识,推动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一批环境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他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积极探索环境宣教工作新思路和新举措,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探索中国环保新道路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李曙东 《环境教育》2013,(12):19-19
通过多年的环境宣教实践,人们的环境意识已经大幅度提高,以唤醒公众环境意识为目标的宣传理念已经落后于时代要求,你唱我听的宣传方式也急需改进,需要打造环境宣教工作的升级版,以符合转型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茆爽 《环境教育》2013,(12):21-22
近年来,我省在全面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宣传教育,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切实推动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四川省环境新闻宣传工作得到进一步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形成特色,环保社会宣传拓展了领域,环境宣教绩效评估创新发展。全省环境宣教工作已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环境教育》2012,(9):18-19
他积极做好新闻宣传,有效服务环保大局;创新环保社会宣传,提升社会活动效果;努力拓展环保科普,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钟奇振投身环保宣教至今已有11年,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他立足平凡岗位,扎实工作、勇于开拓,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环保宣教工作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一、积极做好新闻宣传,有效服务环保大局  相似文献   

18.
正创建绿色社区要成立以区内居民为主体的环保志愿者队伍,制定公众参与环保的有效措施,鼓励居民监督和纠正社区内外破坏环境行为。从第十个五年计划开始,针对城市社区在发展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全国开展的"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面回顾10多年来的绿色社区创建过程可以看出,中国的绿色社区创建在本质上是政府推动、公众参与的绿色活动。在创建过程中,政府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进而促进社区的环保工作。但社区环保工作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在工作指导上注重引导公众参与环保活动,忽视  相似文献   

19.
薛梅  贾辉 《环境教育》2016,(4):12-14
正开展环境教育,是弘扬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普及环保知识、倡导绿色生活的有效渠道,也是建立公众参与、良性互动的环保工作大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山东环保宣教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战略部署,紧扣全省"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服务科学发展"的环保中心任务,围绕"创新形式、引导公众、提升质量"的环保宣教主线,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思路,在环境教育领域开展了卓有成  相似文献   

20.
程伟平 《绿叶》2010,(3):59-61
后发国家公民的环境意识全靠宣传灌输?没有相应的社会配套服务体系,忽视公众的切实需要,一味地紧跟环保文件、环保理念与环保口号.超前地搞环保宣教,难免遭遇普及之难题。环境意识重在日常行为下意识的养成.而不在灌输,它需要方便环保的社会环境。环境宣传要更有效,很大工夫需下在尊重民意与公众深层心理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