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三沙湾海域水产养殖区空间分布变化以及水产养殖面积变化对该海域水质的影响,为三沙湾的水质环境保护和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2007-2019年三沙湾遥感影像进行网箱养殖区和藻类养殖区的分类提取和统计,分析两种水产养殖面积与分布的动态变化。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模型预测2019年三沙湾水质数据,综合2007-2019年水质和水产养殖面积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水产养殖与水质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07-2019年水产养殖面积和范围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2007-2014年藻类养殖区面积快速增加,基本覆盖整个三沙湾海域,2014-2019年藻类养殖区面积保持平稳。2007-2019年网箱养殖区面积持续增加,养殖区逐渐向东安岛和东冲口附近海域扩展;2007-2018年水质和养殖面积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通过定性定量分析验证三沙湾水质与水产养殖面积存在一定相关性;通过2019年水质预测进一步验证了水产养殖面积和水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哑铃湾网箱养殖自身污染状况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根据2002年4月、7月、10月和2003年1月对哑铃湾海域网箱养殖区的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网箱养殖自身污染情况。结果表明,网箱养殖增加了水体中N、P的含量,改变了养殖水体中一些化学因子的垂直分布,加速了哑铃湾海域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随着养殖年限的增加,哑铃湾网箱养殖自身污染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3.
哑铃湾网箱养殖区底层水中各种形态P的含量和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2年4月~2003年1月在哑铃湾网箱养殖区的水化学现场调查,分析了底层海水中P的形态构成以及各种形态P的时空分布特征,讨论了各种形态P之间的线性相关性以及影响溶解态P(DTP)和溶解无机P(DIP)的环境因素,比较了网箱区与附近海区溶解态P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养殖区底层海水中的P主要以DTP形态存在,夏季DTP主要以DOP形态存在,春、秋、冬季主要以DIP形态存在;网箱养殖使底层海水中各形态P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DIP和DTP的增加更明显,短期养殖的影响较小,长期养殖的影响明显,停养后仍对水体产生一定影响;网箱养殖对养殖区外水体中溶解态P含量的影响范围有限,对网箱区内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4.
宁波南沙港网箱养殖水域营养状况评价及生物修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年1月-2007年11月4个航次对宁波南沙港网箱养殖水域水体营养盐(NO2--N、NO3--N、NH 4+-N和PO34--P)含量的监测结果,利用营养指数E法对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评价。根据网箱养殖系统物质平衡方程和现场调查实验数据,估算了南沙港网箱养殖水域的氮磷污染负荷,以溶解态氮作为平衡指标,估算了鱼藻类合理的配比模式。结果表明,南沙港水体中NO2--N、NO3--N、NH4+-N、PO4-P含量年变化范围分别为0.26μmol/L~4.86μmol/L,33.93μmol/L~82.86μmol/L,0.59μmol/L~7.86μmol/L,1.47μmol/L~2.97μmol/L,不同养殖区之间营养盐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营养指数E值年变化范围介于2.41~15.99之间,表明该港水体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养殖区N/P值的年平均值为32.95,表明南沙港海区是一个氮过剩的养殖系统。南沙港网箱养殖水域氮、磷的负荷量分别为70.43 t/a和5.96 t/a,其中溶解态氮、磷负荷量分别为49.3 t/a和2.38 t/a;南沙港的藻类养殖面积需要在现有基础上再扩大0.44倍,达到107.52 ha,才可以与网箱养殖系统的氮磷污染负荷构成平衡;网箱养殖个数与藻类养殖面积(ha)的合理配比约为1∶0.027。  相似文献   

5.
渔业养殖水环境中抗生素污染造成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微生物耐药性问题已经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对桑沟湾养殖区海水及养殖水产品中17种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残留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养殖区海水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检出率高达52.94%,含量水平介于ND~32.48 ng/L。不同的鱼类养殖区域海水中喹诺酮类药物含量差别较大,且浓度大小依次为为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养殖区>黑鲪(Sebastes schlegelii)养殖区>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养殖区。科普示范养殖区海水中喹诺酮类最高浓度范围与牙鲆养殖区相近,而近岸码头非养殖区海水中喹诺酮类检出率和残留浓度最低,表明桑沟湾海水中抗生素残留可能受水产养殖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桑沟湾养殖区鱼肉中喹诺酮残留量远小于国家安全限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2005年6月对大亚湾两部的大鹏澳养殖海域进行沉积物柱状样采集分析,探讨了间隙水中NH4-N、NO3-N、NO2-N和PO4-P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结果表明,网箱养殖区柱状样间隙水中NH4-N、PO4-P平均含量分别为325.3μmol/L、20.4 μmol/L,远高于贝类养殖区及对照区.网箱养殖区NH4-N、PO4-P、NO2-N 平均扩散通量在三个区域中均居首位,分别为692.9、36.5和6.1 μmol/(m2·d),贝类区次之.网箱养殖大大提高了营养盐由沉积物向海水界面的扩散通量,使养殖海域成为一个极具潜力的污染内源.  相似文献   

7.
根据福建三沙湾海域2018年洪季一个定点站和12个走航站的5项营养盐及水文资料,研究发现:(1)三沙湾沿岸城市排放水是主要的污染源。其中,蕉城区外大金溪湾的硝酸盐、氨盐、悬沙含量、硅酸盐和磷酸盐浓度,在落潮盐度最小时期(宁德城区排放水)分别是涨潮盐度最大时期(海水)水质浓度的1.2倍、3.6倍、6倍、2.5倍和2倍。(2)三沙湾营养盐从陆向海的变化既受陆域河流排放的影响,也受湾内养殖排放的影响。其中NO3-N和SiO3-Si浓度受陆源排放影响较大,从陆向海分别下降了31%和50%。而NO2-N、NH4-N和PO4-P浓度变化受湾内养殖的影响,从陆向海下降的趋势不明显。(3)12个走航站无机氮(DIN)的平均值为57.33 μmol/L,大于21.41 μmol/L;PO4-P平均值为2.28 μmol/L,大于1.45 μmol/L;DIN/DIP基本为8~30。这些参数表明三沙湾水质已经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并达到富营养化状态。  相似文献   

8.
网箱养殖区底层水N的硝化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8年4月至1999年2月对厦门西海域网箱养殖区底层海水中NH3-N、N02^-的含量变化规律的分析,结合环境因子水温(t)、Do、pH、COD等对发生在养殖底层海水中的氮的硝化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网箱养殖区底层水N的正常代谢偶联,是养殖水体保持稳定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哑铃湾网箱养殖海域沉积物中的硫化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2年4月到2003年1月,分四个季度采集了哑铃湾养殖区、非养殖区和网箱周围的沉积物样品,分析了硫化物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养殖区沉积物硫化物的含量范围为(109.85~2375.56)×10-6,平均值656.36×10-6,非养殖区含量范围为(46.70~407.56)×10-6,平均值为147.05×10-6,养殖区远远高于非养殖区,硫化物的含量随养殖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网箱养殖对周围沉积物的影响,在50 m的范围以内。沉积物中硫化物和有机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根据全国海岸带污染调查有关底质硫化物污染的评价标准(300×10-6)对哑铃湾进行评价,养殖区各点均有超标,而非养殖区各点则均未超标。与其它海湾比较来看,哑铃湾养殖区硫化物含量与南澳湾、大连湾和红海湾虾池相当,大于深圳湾;非养殖区含量小于南澳湾和大连湾,与深圳湾接近,但大于红海湾的自然海域含量。  相似文献   

10.
2002年4月~2003年1月四个季度,对哑铃湾典型网箱养殖区N、P几种形态含量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该养殖区,N、P的存在形态都以溶解态为主,各种形态的季节变化都受网箱养殖活动和浮游植物的生长状况综合调控;在该海域,从N/P值的角度来看,P是比较缺乏的,但是从浮游植物可利用的角度来看,无机磷却相对过剩。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包括4个大类、13个亚类的湛江湾生态系统服务类型体系,采用市场价格法、替代成本法、成果参考法等生态经济评估方法,对湛江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初步定量估算。结果表明,2009年湛江湾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约为12.62×108元,平均单位海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467.49×104元/km2,是湛江近海单位海域面积海洋经济总产值的1.31倍。湛江湾生态系统服务的供给服务价值最大,占80.11%;其次为文化服务价值,占15.67%;调节服务价值最小,仅占4.22%。食品供给服务是当前湛江湾生态系统最突出功能,比重占总价值的79.23%,凸显其作为湛江重要水产养殖基地作用。与福建罗源湾和山东桑沟湾相比,湛江湾水产养殖污染对海湾生态系统健康的威胁更大。评估结果同时揭示出湛江湾污染物处理功能价值非常有限,减少陆源污染物的入湾排放是湛江生态海湾型城市建设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桑沟湾海域是我国重要的半封闭海湾规模化海水养殖示范区,重金属是一类具有严重危害的污染物,因此,探明桑沟湾表层海水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季节变化规律,对该区域的海水养殖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在桑沟湾海域布设21个调查站位,分别于2019年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冬季(12月)采集表层海水,调查Cu、Zn、Pb、Cd 4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规律、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结果显示,4种重金属的含量范围(μg/L)分别为Cu(1.14~2.88)、Zn(4.62~6.53)、Pb(0.38~1.55)、Cd(0.18~0.92),大致呈自西向东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污染程度依次为Zn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2021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的调查资料,对三沙湾渔业水域表层沉积物中油类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污染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油类污染物含量为8.65×10?6~126×10?6,平均含量为53.1×10?6;油类含量呈现春季略高于夏季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夏季平均含量平面分布状况为研究区南部的S2和S8站位以及东部的S3站位高,北部次之,西部的S4站位和南部的S1站位处于较低水平;研究区南部的S2和S8站位以及东部的S3站位油类含量相对较高,可能与该区域网箱养殖、作业船舶(网箱养殖船舶以及其他作业船舶)活动频繁关系密切。与历史资料比较,研究区表层沉积物中油类污染物含量呈逐年增加的变化趋势;与其他海域比较,研究区表层沉积物油类污染物含量尚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黄磊  孙桂华  袁晓婕 《海洋环境科学》2017,36(2):167-172, 185
对福建近岸海域38个表层沉积物样进行测试分析,探讨了沉积物中重金属(Hg、Cd、Cr、Pb、Cu、Zn、As)和多氯联苯(PCBs)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可能的来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1)三沙湾和闽江口—妈祖海域的重金属富集较为严重,罗源湾及湾口外海域沉积物污染程度较低;(2)沉积物中PCBs没有新的来源,重金属主要来自岩石自然风化和侵蚀、工业排污、生活污水以及船只油品泄漏;(3)三沙湾具有中等偏高的潜在生态风险;闽江口—妈祖海域整体接近、局部已达中等潜在生态风险;罗源湾及湾口外海域均属低潜在生态风险。Cd和Hg是主要的生态风险贡献因子,各元素的平均生态风险指数由大到小依次为:Cd> Hg> As> Cu> PCBs> Pb> Cr> Zn。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月到2005年12月通过多种方式对罗源湾海水中的FCB(粪大肠菌群)数量、来源及空间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湾内主要水域FCB的数量在<0.02~≥24 /mL之间,入海河流、沿岸居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以及海上网箱养殖是罗源湾海水中FCB的主要来源,其中湾内主要的入海河流FCB超标严重,入海河流是罗源湾内FCB污染的最主要来源.罗源湾内 FCB空间分布与盐度呈负相关(R2=0.84),空间分布表现为,西高东低、内腹海区高于湾口,近岸海区高于湾中央海区,表层高于底层,网箱养殖区高于非网箱养殖区,松山垦区由于受到河流入海的影响成为罗源湾内污染最严重的海区.  相似文献   

16.
利用MIKE21模型进行浓海水排放对渤海湾海水盐度分布影响的研究,分别以天津大港和河北黄骅两地建设海水淡化工程所排放的浓海水量为输入条件,模拟预测了渤海湾不同潮期和工程规模浓海水排放的扩散状况。结果显示,浓海水的稀释扩散受潮流的影响较大,总体来讲小潮低潮时排海的浓海水稀释扩散效果最差,大潮低潮和小潮高潮时次之,大潮高潮时扩散效果最好;建设10×104 t/d以下的海水淡化工程浓海水排海对周围海区的盐度影响不显著,建设50×104 t/d以上的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时,小潮低潮时盐度升高波及面积最大,高于背景值1.5 PSU的面积为31 km2,最远离岸距离为6.74 km,所以大规模海水淡化工程的选址、浓海水排海方式均要进行合理规划、选择,尽可能降低其对海洋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8年4月至2019年1月在后水湾深水网箱养殖区及其邻近海域调查的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数据,分析了该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四季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深水网箱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海域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65属214种,以硅藻为主;优势种类主要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热带骨条藻(Skeletonema tropicum)和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等,优势种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季节差异较为明显,夏、秋季普遍高于冬、春季。根据相似性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结果,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季节间差异显著,养殖区和对照点间无显著差异。根据RDA分析结果,温度、盐度和营养盐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各种浮游植物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所不同。调查期间,后水湾海域水质较好,各季节养殖区与对照点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环境因子无显著差异,深水网箱养殖未对后水湾的水质及浮游植物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依据2018年山东近岸养殖区调查资料,采用营养盐限制法则评价方法,对DIN、PO4-P、SiO3-Si的平面分布、结构及限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18年,山东近岸养殖区DIN、PO4-P和SiO3-Si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253±0.048)mg/L、(0.00743±0.00238)mg/L和(0.269±0.089)mg/L,渤海养殖区片的DIN、SiO3-Si浓度总体高于黄海养殖区片,高值站位多分布于莱州湾等半封闭海湾;PO4-P浓度均普遍较低。N/P、Si/N和Si/P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31±47、0.92±0.47和90±60。N/P高值区多分布于渤海养殖区及海阳-莱阳区片;Si/N、Si/P高值区多分布于牟平区片及渤海的潍坊、龙口及莱州-招远区片。对营养盐限制状况的分析表明,山东近岸养殖区营养盐结构表现为明显的磷限制和枯水期的硅限制。4个季节磷限制状况都较为明显,枯水季节的冬季、春季和秋季硅限制较为明显。建议滩涂贝类养殖区片合理规划放养密度,充分利用海洋初级生产力,净化水质;筏式养殖贝类、藻类养殖区片积极推广贝藻兼养、轮养,开展时空立体养殖,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改善因营养结构改变导致的贫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