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核去核从?     
<正>在化石能源带来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下,清洁能源是未来发展方向。其中核能作为清洁、高效、安全的能源,自1951年被人类首次利用后,已成为世界电力供给的主要能源之一。今年3月份在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核安全观",并在访欧期间变身核电"推销员",力推中国核电"走出去"。从大亚湾核电站到英国核电项目,我国核电已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国际核电市场风云变幻,一方法国在大力发展核电,法国电力供应中核电比例占世界第一,一方是德国将于2022年前彻底放弃核能发电,在全球核电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下,"德国弃核是勇气还是无奈",德法核电发展冰火两重天,但"德法核  相似文献   

2.
<正>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开始发展民用核能,21世纪后进入快速发展轨道,目前已成为在运核电机组数全球第四、在建核电机组数全球第一的核电大国。"十三五"期间,我国继续推进核电建设,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与此同时,核电也成为国家技术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规  相似文献   

3.
湾湾 《环境》2019,(11)
<正>1989年,为培养核电运行和管理人才,大亚湾核电站派出了110多名工程师前往法国学习,他们被称为"黄金人"。今年恰逢"黄金人"项目开展30周年,以此为契机,同时展示中法核能合作的巨大成就,展现我国核电发展的开放、共赢的国际形象,进一步促进中法核能合作、促进中法文明交流与经贸合作,中广核"黄金人"30周年暨中法核能企业合作发展论坛于10月16日在深圳大亚湾核电基地举行。  相似文献   

4.
发展核能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污染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实施"一带一路"和核电"走出去"等方面的关键问题,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是我国核能发展的基本要求。福岛核事故后,世界核能发展的安全性再次受到质疑,我国也不例外。本文介绍了我国核电和核安全发展现状,分析了核电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述了核安全与核能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核安全的角度提出了核能发展需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核安全法律法规是核能安全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核安全监管工作的依据和指引,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加强法规宣传贯彻则是满足政府报告中提到"确保安全"要求的前提。随着世界核能产业的发展,核安全监管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福岛核事故后,中国、美国、法国、  相似文献   

6.
正伴随国内核电机组持续快速建成并投运,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安全法》的发布实施,对中国加快实现核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提出了迫切要求。推进"安全核电、科技核电、生态核电"协调发展,充分利用现有核安全监管资源、提高核安全监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成为核安全监管系统和核能工业界的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7.
2011年3月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国际社会对核能的危险性更为敏感,德、日等国计划削减或关闭核电产业,我国政府在事故发生后也紧急叫停了新的核电项目.核能利用过程中的放射性污染及热污染等问题伴随而生,核安全问题始终贯穿核能开发利用的全过程.2012年10月国务院审议通过《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以下简称《核安全规划》),提出要"坚持以提高核能和核技术利用安全水平,加快放射性污染防治为核心,以加强科技研发、提升应急响应和核安全管理为依托,全面加强我国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欧美等国核能开发利用较早,积累了较多核安全管理经验.尤其是美国、俄罗斯、日本在分别经历三哩岛、切尔诺贝利及福岛核安全事故后,其所采取的补救措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环境》2014,(7)
正为让香港各界充分、系统、全面了解我国核能事业发展和核安全核应急情况。6月5日,由国家核事故应急办公室主办的核电安全发展研讨会在深圳召开。核电发展形势在运和在建核电机组安全是有保障的研讨会上,国家能源局核电司项目官员王海指出,"核能是世界上最清洁的能源,尽管福岛事件后对不少国家的核能事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发展核能的世界大趋势并未改变。福岛事故后,我国  相似文献   

9.
《环境》2007,(10):9-9
在9月9日举行的"核能开发与内陆核电建设专家论坛"上,与会院士、专家纷纷表示,核电是清洁能源,中国发展核电是优化能源结构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环境》2009,(5):64-65
面向21世纪核能部长级国际大会4月20日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他指出,中国将坚持实施积极推进能源节约和优化能源结构的能源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核电,提高核电等清洁能源的比重,加强与世界各国及国际机构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世界核能和平利用事业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我国能源结构正处于转型期,核能利用比重逐渐上升,经济发展对核能源需求迫切,我国核电在建规模占世界核电在建规模的40%左右,切实保护好核能安全是我国责无旁贷的发展重任和历史使命。习近平指出,加强核安全是一个持续过程,要坚持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把核安全进程纳入健康持续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2.
正核电是一种经济、高效、清洁、低碳和环境友好的能源。我国是核能利用大国,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12月,全国47台运行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3481.31亿千瓦·时。核能利用是一把"双刃剑",核能发展也伴生着安全风险和挑战。在全球核能发展进程中曾经发生过三里岛、切尔诺贝利和福岛三次大的核事故,一次次为核能的安全利用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15,(4)
<正>在法国巴黎举行的法国电力公司(EDF)2014年度国际同类型机组安全业绩挑战赛颁奖仪式上,中国广核集团所属的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大亚湾核电公司)再夺"能力因子"这一奖项的第一名。在"能力因子"这一奖项的评比中,大亚湾核电公司已连续七年折桂。  相似文献   

14.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五大工程"和"美丽中国"的要求,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国家能源需求增长、节能减排和环境要求离不开核能的发展。核电目前在我国电力结构所占的比例还不高,但作为安全、清洁、高效  相似文献   

15.
<正>邻避冲突已成为核能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我国近些年核能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强,在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将核能作为重要发展方向。作为一种优质能源,核能的开发利用备受青睐,但是基于安全考虑,质疑甚至反对核能利用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特别是在经历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福岛核电站事故等灾难之后,质疑与反对之  相似文献   

16.
基于目前所有在建和开发中的核电项目,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保守预测,到2030年,全球核电产能将增长25%。如此大的核电增长量,在给全球带来更多的清洁电力的同时,乏燃料库存量的增加也成为国际核能界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期,由日本大地震引发的福岛核泄漏撩拨起了全球性的核恐慌。而就在两年前,国际社会还在欢呼"核电的春天",此次日本大地震前一周,各国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他们的核能复兴计划。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2年的预算中就为新核反应堆的建设准备了360亿美元的贷款保证,中国的"十二五"规划把核能放在发展新能源之首,而欧洲各国也在为自己的核电站进行选址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你想象中的核电站长什么样?神秘工厂,烟囱林立?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起来看看核电站周边的环境是怎样的。在核电站周边,呈现出一番核电和周边自然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生的景象。2021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由于核能具有清洁、低碳、高效的特点,在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正>法国是核能大国。截至2017年3月,法国共有58台运行核电机组,核电占法国全国发电量的75%左右。与其庞大的核能产业相匹配,法国具有一套完整的核安全管理体系。从20世纪80年代大亚湾核电厂建设开始,中法两国就在核能开发与核安全管理领域开展了丰富的合作。法国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核工业每况愈下,核工业刊物上的文章也日渐稀少。总部设在巴黎的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核能署副主任斯卡耐辛在60年代曾预测:核技术未来将应用于大规模工业生产,全球核能发电量将达到2.3万亿W。但在1980年,此预测数字却减到7500亿W,而到了1990年,国际原子能组织则预测,到220年全球控能发电量只能达至05000亿W,然而目前最现实的估计是,在2000年全球核能发电量将降到3800亿W。核电发电量的逐渐减少是因为西方国家正在不断淘汰污染环境的核电站,虽然亚洲地区的核电站仍在增多,但在全球范围内核电萎缩趋势已不可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