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朱延康 《劳动保护》2006,(11):68-69
事故过程2006年3月10日上午10时左右,淮安市某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宿舍楼工地,某建筑施工单位的木工陈某,在吊装脚手板到4层楼面时,因捆绑不牢,在起吊3m多高时,被坠落的脚手板砸中头部,经医院抢救无效于3月13日下午3时死亡。事故原因经过对事故现场的勘察和事故有关人员的调查,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4个方面。1.操作者违章操作(1)根据《塔吊安全操作规程》,在起吊时重物应绑扎平稳和牢固,起吊作业时,重物下方不得有人停留。陈某在起吊脚手板时应绑扎牢固,且起吊时应迅速离开重物下方,避开物体坠落。(2)根据《塔吊安全操作规程》的规定,…  相似文献   

2.
这是发生在吊装二炼钢脱模车间时的事。当时,我们起重班和铆工班开始安装车间东面的山墙梁,要把山墙梁上的四根角钢与上面的山墙梁相连。吊车起吊后,由于跨度过大,两根钢丝绳挂得不平衡,靠近柱子两头的两根小角钢勉强对上了连接螺丝,然而连接中间的两根就显得困难  相似文献   

3.
天车工“十不吊”的规定是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千万违反不得,否则要出事故。 比如,“钢丝绳不合格不吊”。有人却不看钢丝绳好坏拿来就吊,甚至用铁丝代替钢丝绳吊活,十之八九都出事故。一次,有人用8号铁丝起吊近400公斤重的物件,刚吊到一米高,铁丝断了,他躲闪不及,还没来得及吭一声就倒在血泊里。 又如,“斜拉横曳不吊”。也有人不信这一条,吊物件时偏要斜拉横曳,钢丝绳不够长时再套一根,弄得吊件来回摇晃,或挂住其他物件,往往发生碰撞事故。一次,铸钢车间天车下的送货车轨道被砂子等物埋住了,送货车开不到天车底下。工人图省事,就斜拉…  相似文献   

4.
上少军 《安全》2012,33(2):12-15
针对起重机械起吊物坠落事故的特点,全面分析起重机械起吊物坠落事故致因并得到起重机械起吊物坠落伤人事故树,从"人-机-环境"即技术(硬件)和管理(软件)的思路入手,提出了建立以管理为纲目、技术为手段,并希望为重机械的设计、安全评价和事故应急预案制定等方面研究提供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元标 《安全》2001,22(6):23-24
1 前言本文通过对一起在起吊作业过程中钢绳夹伤手指事故的分析,揭示了在起吊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性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从而需采取的有效防范措施以减少人的失误,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降低起重操作过程中的伤害事故.2 事故经过2001年4月30日下午2时许,某厂锻焊车间,组织用5T双染行车起吊315T的压力机上的工作平台,工作平台先用一根钢绳栓在工作台的一方螺栓孔上,用行车慢慢牵引、人推将工作台大部分移出,还有200mm压在油压机底座上,一头移到支架上放稳,把这根钢绳栓到工作台中间螺栓孔上,起吊前负责组织指挥的黄某用手指地面的平板意思是要求行车工把工作台吊到要求高度后,放上垫铁,再用两根钢绳将工作平台吊离支架,吊放到地面的平板上,而行车工没有正确理解黄某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广东安全生产》2020,(4):58-59
美国著名的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在其事故法则基础上又深入研究,提出了“事故致因理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第一要因,存在着“88:10:2”的规律,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是纯属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有10起是由于人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2起是人难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7.
王文先 《安防科技》2004,(10):17-19
“安全工作大于天,安全责任重于山”。安全生产对我们矿山来说尤为重要。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行为安全管理模式理论认为“一切事故(事件)都是由于人的行为失误造成的,如能避免人的行为的失误就不会发生任何事故(事件)”。从事故致因理论上讲.造成事故的原因有人、机、物、环境与管理,但从根本上可归类于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轨迹交叉论认为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有人的失误和物的缺陷,而两者轨迹交叉时就可能发生事故。从对国内和本企业事故原因分析也说明了这一点。据统计我国因管理不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与违反劳动纪律(即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事故  相似文献   

8.
吴安庆  汤其建 《安全》2009,30(1):37-38
随着安全科学的发展,事故频发倾向论被大多数学者所否定。因为事故的发生是人、物和环境三大系列的运动造成的,这三方面因素互相影响,不能将事故的发生简单归结到某种单一因素上。但是在造成事故的各种因素中,人的因素是占有绝对地位的。“事故频发倾向论”由于其本身的局限性,已从事故致因理论中剔除。但是我们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一种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在某种程度上提醒人们重视人在事故中的作用,科学研究证明约90%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因此提高人的可靠性就成为减少事故发生,确保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应用事故致因理论解剖事故一起电击工亡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理论轨迹交叉论该理论认为,在一个系统里,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形成过程中,一旦发生时空运动轨迹交叉,就完会成事故。该理论揭示,事故的发生由三方面因素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因素,即空间和时间的调度。环境条件和物的状况不良以及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形成生产中的事故隐患,由于人为原因的触发,就可能形成事故。因此,事故的发生不外乎是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称故障)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失误)两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能量失控的情况下,人、物两大系统各自运动轨迹的交叉点就构成事故的“时空”。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引起工业伤害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
《江苏劳动保护》2013,(10):M0002-M0002
某石化企业的一位有20多年工龄的老班长.因操作失误造成了装置停产迭10小时的责任事故。据了解.这位班长曾是连续5年的“安全标兵”、“技术能手”。事故发生后.他本人和周围的人都认为.如此“老资格”发生这样的事故有点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11.
在安全检查中,发现有的车间行车起吊用的吊重钢丝绳和捆缚钢丝绳的连接很不安全。用卡子连接,有的只用1个或2个卡子,这是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在起吊过程中,如果由于钢丝绳连接不当而发生事故,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比如,捆缚钢丝绳由于连接不牢而松脱,会发生吊升的物体坠落,因而引起严重的人身和设备事故。为避免这种事故的发生,特将钢丝绳的连接法介绍如下,供同志们在使用过程中参考。 一、编结连接法:编结部分的长度不得小于钢丝绳的直径的15倍,并且不得短于300毫米。 二、卡子连接法:被夹住的长度应为钢丝绳直径的15倍,卡子不得少于3个…  相似文献   

12.
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一是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二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根据事故统计,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80%以上,因此,要确保生产安全必须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而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必须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人员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构成事故的原因虽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有4类(即事故的4M 构成要素):人的错误推测与错误行为(统称为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危险的环境和较差的管理。由于管理较差,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环境的不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3.
在建筑施工中,常见的事故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工具伤害等,研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管理上存在缺陷或失误造成的,而管理上的缺陷或失误以及作业环境的改变又都是人为造成的,因此说,不安全行为是  相似文献   

14.
1.安全站位 在吊装作业中,吊杆下、吊物下、被吊物起吊前区、导向滑轮钢绳三角区、快绳周围、站在斜拉的吊钩或导向滑轮受力方向等都是十分危险的,一旦发生危险极不易躲开。所以,工作人员的站位非常重要,不但自己要时刻注意,还需要互相提醒、检查落实.以防不测。  相似文献   

15.
林静 《劳动保护》2012,(1):54-56
在安全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海因里希法则,即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其中多数的工业伤害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即使一些工业伤害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则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生也是由于人的缺点、错误造成的.因而,海因里希理论把工业事故的责任归因于人.  相似文献   

16.
<正>油田生产作业过程具有生产规模宏大、设备设施种类繁多、技术构造复杂、现场风险性大的特点,各类事故如机械伤害、触电、中毒、高处坠落等时有发生,通过分析各类事故案例,事故往往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以人为因素为主。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第一要因,存在着“88∶10∶2”的规律,即在100起事故中,有88起是纯属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有10起是由于人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只有2起是人难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7.
(1)事故概况 2007年8月,宁波市某石料有限公司,一台圆锥石料破碎机要维修,委托某起重机出租公司起吊一个重量约1吨的铜盆盖,需要2位机修工配合,当铜盆盖脱离底座的一瞬间发生起吊物冲撞和吊索脱钩,致2名机修工受伤后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18.
在某特大桥施工工地,2#墩0#预制梁进行起吊作业,需将预压在0#预制梁支架上的钢绞线吊至地面,所用设备为塔式起重机,塔吊提升高度30 m、起重力矩4万 kg·m、起重质量4t,塔吊司机张晨(化名)负责吊装.2#墩0#预制梁支架上两人负责挂钩及打信号,地面两人负责摘钩及打信号.当起吊第十一盘钢绞线时,张晨在看到起吊信号后,将钢绞线从支架上吊起,此时吊距为10m,然后开动小车使其沿着塔臂向前滑行.这时限位器失控,小车滑行至距塔身中心水平距离15 m的塔臂处,塔臂突然从小车处折断,小车与钢绞线坠落至地面.经测量,小车坠落点中心与塔身中心水平距离15 m,钢绞线坠落点中心与塔身中心距离为16.8 m.所幸该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9.
张允中  陈新安 《安全》2001,22(4):22-24
0引言 桥机起吊工序在不少企业生产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起吊安全事关重要,人命关天.据发生事故资料表明:由于施工组织者安全意识淡薄、操作者存在侥幸心态、单纯凭经验盲目起吊及操作不当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率约占60%以上,给国家、集体的财产造成损失,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不幸.通过剖析典型事故案例,针对施工组织者、操作者的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防范、减少发生桥机起吊事故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对遏制桥机起吊事故发生的安全监察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引言 桥机起吊工序在不少企业生产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起吊安全事关重要,人命关天.据发生事故资料表明:由于施工组织者安全意识淡薄、操作者存在侥幸心态、单纯凭经验盲目起吊及操作不当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率约占60%以上,给国家、集体的财产造成损失,给个人和家庭带来不幸.通过剖析典型事故案例,针对施工组织者、操作者的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防范、减少发生桥机起吊事故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对遏制桥机起吊事故发生的安全监察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