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哈尔滨市空气污染的现状、特征和变化趋势,对现有监测点位监测数据的代表性进行回顾性评估,确定增设点位的必要性.进行拟增设点位周围大气污染源调查,收集相关气象资料,进行城市建设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调查,划分一定的网格开展空气质量监测,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初步确定测点位置.进行指标检查及技术论证,最终确定增设监测点位.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9~2010年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地表水10处监测点水环境监测数据,评价了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地表水硝酸盐污染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结合水化学因子相关关系分析了硝酸盐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地表水硝态氮(NO3--N)质量浓度为0.7~7.6 mg.L-1,其中,位于北京市东南部的地表水监测点(东便门和通惠河)水体NO3--N质量浓度为7.0~7.6 mg.L-1,显著高于上游8个监测点NO3--N质量浓度(P<0.01);Cl-质量浓度为14.8~86.0 mg.L-1,东便门、通惠河地表水监测点水体Cl-质量浓度为81.5~85.0 mg.L-1,约为上游其他8个监测点的2.3~5.8倍.东便门、通惠河地表水监测点水体电导率(EC)、SO24-质量浓度也表现出同NO3--N、Cl-相似的变化规律,表明东便门、通惠河两处地表水监测点附近存在明显的污染源.相关分析表明,地表水Cl-/Na+和SO24-/Ca2+呈明显的线性相关,说明地表水NO3--N污染来源比较单一;水体中NO3--N/Cl-及NO3--N的质量浓度状况说明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地表水NO3--N污染来源主要是城市污水,包括污水处理厂的废水、垃圾沥出液及生活污水.未来北京市地表水治理应重点关注东便门、通惠河等东南部下游水体污染治理.  相似文献   

3.
春季是北京等特大城市灰霾高发时期,在2013年4月19-24日间完整地发生了1次灰霾过程。基于对北京24个监测点在6 d 144 h 3 456份PM_(2.5)浓度数据,以及同期相关天气资料,对灰霾的形成、持续及消散过程进行的关联分析,指出北京在春季灰霾天气中PM_(2.5)浓度分布具有以下特征:(1)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仍可能发生较严重的灰霾;(2)存在某些监测点,其PM_(2.5)在灰霾过程中浓度值一直最高或最低;(3)各监测点之间PM_(2.5)浓度差异较大,最大可达8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大气氮湿沉降的时空变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洞庭湖大气氮素湿沉降的时空变化规律,于2016年1—12月对洞庭湖不同生态区的4个监测点的湿沉降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结果表明:采桑湖(CSH)、断港头(DGT)、蒋家嘴(JJZ)3个监测点的全年大气氮湿沉降量分别为49.9、38.7和90.9 kg·hm~(-2),其中NO_3~--N沉降量分别占30.3%、25.8%和33.1%,NH_4~+-N沉降量分别占32.9%、41.7%和51.1%,DON沉降量分别占36.8%、32.5%和15.9%;沅江(YJ)监测点7—12月的大气氮湿沉降量为19.0 kg·hm~(-2),NO_3~--N、NH_4~+-N和DON分别占62.2%、25.1%和12.7%,除YJ监测点外,其他各监测点NH_4~+-N沉降量高于NO_3~--N沉降量.湿沉降量与降雨量呈正相关,而湿沉降浓度与降雨量呈负相关;在CSH、DGT和JJZ监测点,湿沉降量均在春季最高,分别占全年总沉降量的54.4%、60.2%和49.7%,JJZ监测点在各个季节的总氮沉降量均高于CSH和JJZ监测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江苏省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期间71个监测点PM_(2.5)日数据以及2014年土地利用数据,以年、季为时间尺度,利用泰森多边形划分研究区域,在系统分析PM_(2.5)时空分异规律基础上,揭示PM_(2.5)浓度变化及其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1)PM_(2.5)浓度分布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趋势。时间上,冬季浓度最高,达109.72μg/m~3,春季次之,为70.13μg/m~3,秋季最低,仅53.20μg/m~3;空间上,从各监测点一年PM_(2.5)浓度看,南京、泰州和宿迁数个监测点是PM_(2.5)高浓度区域,浓度范围81~85μg/m~3。盐城开发区管委会浓度最低,仅49.75μg/m~3,全省呈现"内陆高,沿海低;内陆南高北低"的趋势。(2)土地利用类型及景观格局对PM_(2.5)浓度分布有一定影响。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与PM_(2.5)呈负相关,林地和建设用地则呈正相关。景观面积、密度、破碎度和聚散性是影响PM_(2.5)的主要因素,冬夏季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北京等特大城市在夏季也频发霾天气,在2013年7月的10 d 240 h中发生了3次完整的灰霾过程。基于逐时完整的131组3 023个PM_(2.5)浓度数据,与相关的气象资料进行关联分析,提出北京在夏季霾天气中PM_(2.5)浓度分布存在以下特征:(1)PM_(2.5)的浓度值分布不均匀;(2)在灰霾发生、持续及消散阶段,均存在着若干监测点,这些监测点的PM_(2.5)浓度值显著高于(或低于)其他监测点;(3)降雨对PM_(2.5)浓度值的降低具有明显作用;(4)微风、静风条件下,PM_(2.5)浓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监测区域CH_4浓度,利用在线气象色谱仪连续在线监测四个不同监测区域。结果表明,观测期间,缙云山CH_4平均浓度值为1.904×10~(-3),并且日均浓度值变化总体趋势比较小;农村监测点日平均浓度为2.16×10~(-3);而隧道监测点整个监测期间CH_4都处于高浓度状态,均值达到了3.56×10~(-3);而城市监测点CH_4的日变化趋势呈现出一峰一谷的现象,均值为2.49×10~(-3)。由于CH_4的源不同,因此四个监测区域的CH_4浓度值表现为缙云山监测点农村监测点城市监测点隧道监测点。  相似文献   

8.
海南五指山和福建武夷山降水离子组成及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海南五指山及福建武夷山大气背景点2008年1月—2009年12月的降水pH及离子组成,并探讨离子来源. 结果表明:海南五指山监测点降水年均pH约为564,呈中性;武夷山监测点降水的年均pH约为530,呈弱酸性. 2个监测点降水中的SO42-、NO3-和NH4+的浓度和占总离子浓度的59%左右,表现出与城市相似的组成特征,表明这2个监测点的降水已经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降水酸度除受SO42-和NO3-的影响外,还受到NH4+、Ca2+和Mg2+等碱性物质的中和作用. 相对酸度和中和因子的计算表明,五指山和武夷山监测点降水酸度分别有85%和76%被碱性物质NH4+和Ca2+中和. 富集因子计算及来源定量分析表明,这2个监测点已受到人为源的影响,人为源的贡献大于海洋源及地壳源. 武夷山监测点88%的Ca2+和56%的K+均来自人为源,主要是受人为污染物长距离传输及生物质燃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大气气溶胶中的多环芳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集了鄂尔多斯市5 个监测点大气气溶胶中的PM10 和PM2.5 颗粒物样品,用色谱-质谱技术检测了多环芳烃化合物(PAHs).结果表明,萘、苊、二氢苊等低分子量PAHs 的浓度较低, 、苯并[a]芘、茚并[1,2,3-cd]芘、苯并[ghi]苝等高分子量PAHs 的浓度较高.东胜、棋盘锦、准格尔监测点的PAHs 主要存在于PM2.5 中,杭锦旗、柒盖淖监测点PM2.5 中PAHs 所占的比例不大.监测点污染程度依次为准格尔旗>棋盘锦>东胜区>杭锦旗>柒盖淖.运用比值法和多元统计技术对PAHs 的来源进行了解析,东胜区主要以机动车尾气为主,且汽油车影响较大;棋盘锦、准格尔以燃煤污染为主;这3 个监测点的PAHs 均为本地来源.杭锦旗和柒盖淖2 个监测点的PAHs 为迁移而来.  相似文献   

10.
收集了地处高原的云南省全省8个地级市、8个自治州政府所在地城市共40个监测点2015年全年(2015.01.01—2015.12.31)的大气PM_(2.5)、PM_(10)、SO_2、NO_2、O_3、CO、O_3-8 h日均浓度数据,计算出年均浓度值、空气质量指数AQI,并根据《HJ633-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对云南省各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进行评价。PM_(2.5)年均浓度值最高的是文山,为37.89μg/m~3;最低的是丽江,为16.21μg/m~3。空气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2015年整体空气质量状况优良,空气质量状况最好的是香格里拉,空气质量指数为35.76;空气质量指数最高的是昭通,为68.26。SO_2、NO_2与PM_(2.5)的关系呈现正相关,PM_(10)的变化趋势与PM_(2.5)的变化趋势较一致。  相似文献   

11.
利用昆明市空气质量国控监测点2019年监测资料,分析每个监测点AQI变化情况,发现昆明市全市空气质量总体较好;空气污染程度春季最严重,秋季最轻,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周末效应;造成昆明市空气污染超标的主要污染物依次为O3-8h、PM10、PM2.5.  相似文献   

12.
日本核泄漏对我国北方典型区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2011年3月日本核泄漏对我国北方典型区域的影响,通过采集北京、青岛两地的TSP和PM10样品,对大气颗粒物中的放射性核素进行监测,分析其污染水平;并结合气象条件等因素,运用Models-3/CMAQ模式数值模拟和HYSPLIT-4轨迹,分析了日本放射性核素的传输方向及其可能对我国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北京监测点于3月29日开始监测到微量的131I、134Cs、137Cs、7Be,随后几天各核素浓度迅速增加,于4月1—3日达到峰值(在PM10中的浓度分别为1.87×10-3、4.60×10-4、6.52×10-4、8.52×10-3 Bq/m3)后,131I逐渐减小直至检测不到,134Cs、137Cs的浓度则保持在较低浓度水平(<5×10-5 Bq/m3)且稳定,7Be则保持较高的浓度水平(4.23×10-3~9.42×10-3 Bq/m3),并随时间的波动出现峰值. 青岛监测点的各放射性核素浓度特征与北京监测点类似. ②4种放射性核素均保持在较低的浓度水平,从监测数据看对人体健康应该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③Models-3/CMAQ模式数值模拟和HYSPLIT-4轨迹分析均显示,日本核泄漏期间,福岛的气团均是向其东南、东北方迁移,因此检测到的放射性核素应该主要是通过高空扩散由西向东绕地球一圈后传输到我国的.   相似文献   

13.
牛栏江污染物源解析与空间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栏江-滇池补水是缓解滇池生态用水短缺的重要工程,对牛栏江流域主要污染源与空间差异性的识别分析,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牛栏江的水质. 采用CFA(对应分析)对牛栏江流域污染源进行解析识别,结果表明流域内TN、NH3-N(氨氮)等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嵩明县境内,TP、氟化物等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寻甸县境内. 在CFA分析的基础上,采用HCA(层次聚类分析)和SOM(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对4个监测点、10种污染物指标进行分析,以识别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并且评价各指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监测点代表性. 结果表明:4个监测点中,TP、氟化物、砷化物、Vph(挥发酚)在寻甸县境内的七星桥污染最严重;TN、NH3-N在牛栏江上游嵩明县境内的四营污染最重. 结合流域污染负荷调查可知,寻甸县的磷负荷最大,占流域总负荷的58.73%,七星桥的TP污染贡献大于其他3个监测点,与七星桥TP污染最为严重相符合. 该研究结果可为牛栏江流域实施进一步的分段治理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4.
李金香  李峰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2):2149-2154
2010-4-5北京市出现了罕见的沙尘过程中降水,在市中心采集了雨水样品,用离子色谱方法分析了样品中9种离子组分浓度,结果表明:该次降水pH值较高(7.33)、电导率偏高(24.50mS/m)、可溶性离子浓度普遍高,9种离子浓度总和为3080meq/L;降水中离子当量浓度之比SO42-/NO3-为1.27, Ca2+/NH4+为1.25.为了进一步研究沙尘对降水化学组成的影响,统计了2005年至2010年全市3个监测点每年4月(沙尘高发期)监测的39次降水,得到其平均pH值为6.84、电导率为9.20 mS/m;降水中当量浓度之比SO42-/NO3-和Ca2+/NH4+分别为2.37和1.87.比较2组数据可见,发生在沙尘过程中的这次降水NO3-离子浓度的增加较为突出.而与历年年平均水平相比,4月降水均凸显了Ca2+和NO3-大幅增加的特征.进一步分析该次过程中同一监测点酸根离子前体物SO2、NO2的浓度变化特征发现:在沙尘和降水持续期间NO2浓度较低,在降水持续的时段SO2浓度显著降低,表明大气湿度对于SO2气粒转化起到了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生活垃圾填埋场春夏季CH4释放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静态箱法监测了2个生活垃圾填埋场春、夏季及昼夜的CH4释放通量,并分析了影响CH4释放的相关因素. 结果表明:填埋气体(LFG)主动收集对填埋场CH4释放的影响显著. 在填埋龄相近的条件(4.0~4.5年)下,无LFG主动收集的填埋场春、夏季CH4的释放通量(以CH4计)平均值〔(541±1 005) mg/(m2·h)〕比有LFG主动收集的填埋场提高4.4倍. 在有LFG主动收集的填埋场内,填埋龄为1.0~1.5年的非渗滤液灌溉区的CH4释放通量均值〔(324±847)mg/(m2·h)〕为灌溉区的10.0倍左右. 在有LFG主动收集的填埋场内,CH4释放通量与各环境因子间无显著相关;而在无LFG主动收集的填埋场内,CH4释放通量分别与覆土温度和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大气压强呈显著负相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H4释放通量与填埋场覆土中含水率,w(有机碳)和w(总氮)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以新一代空气质量模式系统作为基础模式,应用2002年沈阳市SO2环境监测、污染源排放清单及气象资料,模拟沈阳市SO2环境空气质量,并与沈阳市6个环境监测站的监测资料进行对比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相关系数为0.76;6个监测点平均值的相对误差为-11.6%;证明该模式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收集PM_(2.5)实时监控网提供的2015年春季宝鸡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实时数据,分析宝鸡市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PM_(2.5)、PM_(10)、SO_2、NO_2的日均值和月均值浓度变化特征以及各污染物的负荷系数。结果表明: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月平均浓度3—5月呈下降趋势,但整体的空气质量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宝鸡市大气颗粒物呈区域性污染,各监测点之间的差距较小,而污染气体SO_2和NO_2具有点状污染特征;4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中,PM_(2.5)和PM_(10)的贡献率超过一半以上,但SO_2和NO_2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洞穴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环境承载力有限。为探究洞穴生态环境容量,文章以贵州绥阳双河洞系支洞——大风洞和响水洞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洞穴空气环境的长期监测分析,基于洞穴空气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和洞穴生态环境容量的测算方法,以CO_2作为测算指标,定量分析洞穴生态环境容量。结果表明:(1)长时间尺度下洞穴CO_2浓度、温度和相对湿度均呈现夏季高、冬季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其中CO_2浓度的季节性显著,波动范围在(432~1 319)×10~(-6)(体积浓度),夏季平均值达1 148×10~(-6),冬季为528×10~(-6),年平均值为849×10~(-6)。(2)短时间高强度旅游活动对洞穴CO_2浓度影响较大,各监测点CO_2浓度与游客总量呈正相关性,2018年游客数量的减少导致洞内各监测点CO_2浓度普遍低于2017年,监测点神泉玉露和夜明珠的温度日增幅分别在0.03~0.15℃和0.07~0.33℃之间,相对湿度基本保持在99%以上。(3)洞穴生态环境容量在8月降至一年中的最小值,约11 253人次/d,在1-3月及12月这4个月较大且稳定,平均值达15 839人次/d,其季节性变化具体表现为冬季(15 814人次/d)春季(14 792人次/d)秋季(13 719人次/d)夏季(11 806人次/d);旅游高峰期,洞穴生态环境容量随洞内CO_2背景值的变化而不同。(4)洞穴生态环境容量主要受洞穴规模形态、通风效应、自净能力等因素影响,洞道狭窄复杂、通风效应弱、CO_2浓度高、自净能力差的洞段将制约洞穴旅游容量,为避免旅游洞穴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在旅游高峰期需要分批分时段控制游客量,或在保障洞内生态系统稳定基础上对洞穴空气进行必要的人为调节,最终实现洞穴保护与洞穴旅游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寻太原市春节期间不同监测站点各常规大气污染物的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记录和收集了太原市上兰、南寨、涧河、尖草坪、桃园、坞城、小店、金胜、晋源9个监测点2014年农历小年至元宵节(2014-01-23—2014-02-14)期间的大气PM2.5、PM10、CO、NO2、O3、SO2小时浓度值以及相应的气温、气压、湿度、风级、能见度等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小波分析、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和系统聚类等方法进行研究,发现:1该时段内就太原市总体而言,PM2.5超标倍数最大,其次是PM10、SO2、CO、NO2,O3污染最小.2农历小年、除夕、正月初八、元宵节大气PM2.5和PM10的浓度迅速增加,与自然气象因子基本无关,说明烟花爆竹的集中燃放对大气颗粒物尤其是细颗粒物产生较大影响.3SO2、NO2、CO与PM2.5和PM10浓度变化的波动趋势相似、主周期相同,反映了部分PM2.5和PM10与SO2、NO2、CO有共同的来源;O3的波动趋势及主周期与上述污染物完全不同,显示出它来源的特殊性.4按PM2.5聚类,南寨、涧河、尖草坪、桃园4个点聚为一类,小店和坞城2个点聚为一类,金胜和晋源聚为一类,位于太原市最北端作为清洁对照的上兰监测点自成一类,与它们的地理位置有较好的相符性,同时,聚类分析结果与各监测点的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结果相一致.本文提示小波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可以较好地反映城市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的时间与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抽样调查的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点位数与数据精度、监测费用的关系,并根据阜新市的噪声监测资料,分别计算出绝对误差要求不同情况下环境噪声功能区监测需要的最少监测点位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