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资讯:声音     
《现代职业安全》2007,(2):10-10
“我是第一安检员。” 2006年岁末,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在辽宁抚顺老虎台矿进行督察。中午在矿工食堂吃饭时,他这样向矿工们做自我介绍。  相似文献   

2.
他们生前抛妻别子,来到非法开采的矿井,工作在黑暗洞坑,挣扎在生死线上,动辄洞塌坑埋,命赴黄泉;他们死后却不能魂归故里,还要再一次背井离乡,被秘密处理,消失得无影无踪,在死难者名单上连名字都没有一个,仿佛从来不曾来到世上。这就是河北省蔚县李家洼煤矿新井“7·14”矿难中遇难矿工的命运。  相似文献   

3.
敢问路在何方──云南锡业公司马矿抢救被埋矿工记实邵春生云锡公司马矿塘子凹坑的勇士们,不仅创造了开拓矿山事业一个又一个奇迹,最近又以忘我拼搏的精神,为抢救"1.9"事故被埋矿工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赞歌。云锡马矿塘子凹坑是一个新开拓的坑口。在塘子凹坑19...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访问了离休的原国家劳动总局副局长兼劳动保护局局长章萍同志。 秋天的阳光涌进窗口,洒满了小小的客室。在书桌上零乱地堆放着一些老局长的照片:有在矿山视察工作的,有在工地上参观的,也有在会议上发言的。其中有一张近照,是他最近离体后在鸡西小恒山煤矿和工人、干部们的合影。他身穿矿工服,头戴矿工帽,背后是高耸的井架和葱郁的树木。“这可能是我最后一次下矿井了。”他满怀眷恋之情地说。 我们请他谈谈搞劳动保护工作30年的体会。 “我是被立三同志‘抢’到劳动部来的。”他笑着说。“当时(1954年),我在华北劳动局工作,立三同…  相似文献   

5.
我叫王惠玲,今年48岁,是常村煤矿的矿工家属、安全群监会的区长兼组长。多年来,我围绕煤矿安全生产,和家属们一起千方百计开展工作,为发展煤炭事业贡献力量。1987年7月,我被推荐参加了河南省煤炭系统安全先进家属座谈会,同年10月被特邀出席了义马市总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1989年被评为“三八红旗手。”连续10多年被评为先进家属安全员。 井口寄深情 俺矿是个老矿,井深巷远,职工每天在井下作业都在10个小时以上。为了不占用职工休息时间又搞好安全宣传,我和群监组的家属们商量各尽所能,为矿工办些实事,好让他们安心生产。大家有的负责写板报、…  相似文献   

6.
防毒面具叹     
晚上,在某造纸厂化浆车间漂白工段忙了半天的防毒面具们正准备睡觉,面具甲忽然长长地叹了口气。它旁边的面具乙问:“你怎么了。是不是哪儿不舒眼?”甲默默地摇摇头,说:“今天上午,工人小徐修氯气管道时死了。”乙问:“小徐不是把你领走了吗,他没戴着你?”甲回答说:“戴着哩,要是不戴还不至于死哩!” 这事真有点蹊跷。防毒面具是保护工人安全的好助手,在有毒气的场所工作,只要戴上它,就可保安然无恙,今天怎么起了相反的作用了呢?面具乙觉得很奇怪,它用探究的目光从头到脚地把甲打量了一番。问:“是不是你哪儿坏了?”甲摇摇头:“不,我哪儿也没…  相似文献   

7.
2002年6月20日,一个很平常的日子,几天来时晴时阴时下雨的坏天气没有对工作和生活在黑龙江省鸡西矿区的人们产生太大的影响,他们和往常一样,上早班的矿工们早早起来,吃了早饭往矿上赶。然而,就在这种平静的气氛后面隐藏着一场灾难:造成124人死亡,24人受伤的震惊全国的“鸡西6.20矿难”发生了。  相似文献   

8.
共同的秘密     
《安全》2000,(2):8
矿工下井刨煤时,一镐刨在哑炮上。哑炮响了,矿工当场被炸死。因为矿工是临时工,所以矿上只发放了一笔抚恤金,不再过问矿工妻子和儿子以后的生活。 悲痛的妻子在丧夫之痛之后是来自生活上的压力,她无一技之长,只好收拾行装准备回到那个闭塞的小山村去。这时矿工的队长找到了她,告诉她说矿工们都不爱吃矿上食堂做的早饭,建议她在矿上支个摊儿,卖些早点,一定可以维持生计。矿工妻子想了一想,便点头答应了。 于是一辆平板车往矿上一支,馄饨摊就开张了。8毛钱一碗的馄饨热气腾腾,开张第一天就一下来了12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吃馄饨的人越来越多。最多时可达二三十人,而最少时从未少过12个人,而且风霜雨雪从不间断。 时间一长,许多矿工的妻子都发现自己的丈夫养成了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下井之前必须吃上一碗馄饨。妻子们百般猜疑,甚至采用跟踪、质问等种种方法来探求究竟,结果均一无所获。甚至有的妻子故意做好早饭给丈夫吃,却又发现丈夫仍然去馄饨摊吃上一碗馄饨。妻子们百思不得其解。 直至有一天,队长刨煤时被哑炮炸成重伤。弥留之际,他对妻子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接替我每天去吃一碗馄饨。这是我们队12个兄弟的约定,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老婆孩子,咱们不帮谁帮。” 从此之后每天的早晨,在众多吃馄饨的人群中,又多了一位女人的身影。来去匆匆的人流不断,而时光变幻之间唯一不变的是不多不少的12个人。 时光飞逝之间,当年矿工的儿子已长大成人,而他饱经苦难的母亲两鬓花白,却依然用真诚的微笑面对着每一个前来吃馄饨的人。那是发自内心的真诚与善良。 更重要的是,前来光临馄饨摊的人,尽管年轻的代替了年老的,女人代替了男人,但从未少过12个人。穿透十几年岁月沧桑,依然闪亮的是12颗金灿灿的爱心。 有一种承诺可以抵达永远,而用爱心塑造的承诺,穿越尘世间最昂贵的时光,12个共同的秘密其实只有一个秘密:爱可以永恒。 (摘自《青年博览》1999年第11期,作者:崔浩)  相似文献   

9.
《劳动保护》2005,(4):7-7
山西垣曲读者宋平俊:新年伊始第一天,温总理首先想到的是煤矿安全和煤矿工人。可以说,他“把特别的爱献给了特别的人”。在慰问遇难矿工家属时,他满含热泪,像长辈一样安慰遇难矿工家属。他敢于承担责任,让家属代表捎信给其他家属,政府工作没做好,对不起大家。特别是他对煤矿工人那份特别的爱“井下作业是光荣的事业,应该得到全社会的爱护。”  相似文献   

10.
救命的微风     
某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几十位老矿工当时在极深的坑道中工作,他们被困井下,生命危在旦夕。他们摸索着寻找洞口撤退,前边出现一个二十多米长的斜坡地段,矿工小王体质较弱,爬了几次也没爬上去,急得他直跺脚,差点哭出声来。他后边的人也非常着急,因为这时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决定着人的生死。这时,有人急中生智,矿工们脱下衣服、解下裤子,用衣服袖子和裤腿一个一个地连接成一根救命的绳索,从上面抛给小王。小王抓住这根特殊的“绳子”,终于爬了上来。接下来半个多小时,他后面的矿工同样也用这根“生命绳索”爬过了“死亡斜坡”。在这个危急关头,他们…  相似文献   

11.
矿工家庭的幸福来自于哪里?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回答也不同。有人说,矿工家庭的幸福来自于爱情;有人说,矿工家庭的幸福来自于金钱;有人说,矿工家庭的幸福来自于理解;有人说,矿工家庭的幸福来自于和睦……。那么,矿工家庭的幸福究竟来自于哪里呢?我的回答是来自于安全。我之所以要这样说,是因为我深深懂得“矿工没有安全,家庭哪有幸福”这个道理。 我是一名煤矿工人,曾经在井下奋战了十个春秋。在安全生产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我曾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一组安全漫画,描述的是一位矿工看到墙面上的一幅“百日安全”标语,便蹬上梯子,将其中的“百”字改为“日”字,使这幅标语成了“日日安全”。这位漫画作者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了人们对安全的永久期盼。  相似文献   

13.
有感于“寡妇宣教队”高德臣据报裁:湖南某矿务局某煤矿某工区有一支专门向矿工们进行安全教育的“寡妇宣教队”。“寡妇宣教队”的队员们都是因工殉职矿工的妻子。她们的任务是利用业务时间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以唤醒广大矿工的安全意识。看了这篇报道,笔者的心情报沉重...  相似文献   

14.
在风景秀丽的长江兵书宝剑峡下游500米处,有一座年产3万吨的地方矿──湖北香溪河矿务局北沱煤矿。1989年5月11日中午,矿工们正在吃饭,突然矿区的有线喇叭传来了话务员焦急的喊声:“井下出事了!”矿工们放下饭碗便飞快地跑到井口。不一会儿,4名工人抬着伤者陈玉全出井了。工人们议论起来:陈玉全是上车场把钩工,怎么会受伤? 原来,陈玉全干完活后,懒得步行30分钟走1300米平巷出井,而想违反矿规扒乘电机车,他不理睬跟车工和电机车司机的反对,强行坐在电车机头上(编者:跟车工和司机做得对,但没有坚持,还是没有尽到责任)。电车行至800米一拐弯处…  相似文献   

15.
1.瓦斯爆炸 2002年6月20日,一个很平常的日子,几天来时晴时阴时下雨的坏天气没有对工作和生活在黑龙江省鸡西矿区的人们产生太大的影响,他们和往常一样,上早班的矿工们早早起来,吃了早饭往矿上赶.  相似文献   

16.
航天科技保证矿工的营养和健康2010年8月22日,33名矿工被发现依然幸存后,卫生部长马纳利奇说,营救“预备计划”的第一步是让受困矿工虬恢复营养”,接受专业治疗。被困矿工所处封闭地下环境与宇航员所处环境相似,来自美国和日本航天局的救援物资能让被困矿工的被困生活健康和舒适,每天定时的体检也防止了疾病在矿井下爆发。  相似文献   

17.
张局长在“局座”上干了十年,什么车没坐过?照他话说,他“屁股”下烧掉的油都能淹死你。去年买的一辆“别克”车是他最满意的,坐在里面,拉上窗帘,闭上眼睛,那感觉像在飞。但令张局长遗憾的是,因为没有驾驶证,亲自开车的滋味还没尝过。  相似文献   

18.
感谢公务员考录制度,使我在近而立之年圆了我的警察梦。虽说从警以来,我一直在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对烈日下路面难捱的高温、血淋淋惨不忍睹的现场以及群众不理解的眼神还没有什么切身的体验,可是从同事们一天比一天“健康”的肤色,从他们匆匆放下饭碗赶往疏堵及事故现场的身影,  相似文献   

19.
感谢公务员考录制度,使我在近而立之年圆了我的警察梦。虽说从警以来,我一直在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对烈日下路面难捱的高温、血淋淋惨不忍睹的现场以及群众不理解的眼神还没有什么切身的体验,可是从同事们一天比一天“健康”的肤色,从他们匆匆放下饭碗赶往疏堵及事故现场的身影,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2011年8月12日,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朱庄煤矿获得“安全家庭”称号的矿工汤可乐(上)、都坤(下)两家人在镜头前绽放笑容。 今年以来,朱庄煤矿在l全矿大力开展了“五好文明家庭…‘安全文化进家庭…‘争创安全家庭、争当安全好矿嫂”“安全贤内助评选”等活动,以期提升矿工安全意识、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