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噁)烷降解菌D4的分离、鉴定与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生产聚酯切片污水曝气池中,分离到一株能以二(噁)烷(1,4-二氧六环)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D4.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该菌被鉴定为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D4降解二(噁)烷的最适条件为pH7.0、30℃,接种量10%,在24,48h内对1000mg/L 的二(噁)烷降解率分别为83.7%和85.6%,随着二(噁)烷浓度的升高,降解率下降.  相似文献   

2.
从生产聚酯切片污水曝气池中,分离到一株能以二烷(1,4-二氧六环)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D4.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rDNA 基因序列分析,该菌被鉴定为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D4 降解二烷的最适条件为pH7.0、30℃,接种量10%,在24,48h 内对1000mg/L 的二烷降解率分别为83.7%和85.6%,随着二烷浓度的升高,降解率下降.  相似文献   

3.
1,4-二噁烷污染的生物修复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降解菌的活性和数量.本研究在前期获得1,4-二噁烷高效降解菌Xanthobacter flavus DT8的基础上,研究了该菌的扩大培养方法,并制备了易于贮藏和运输的固态菌剂,考察了菌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菌株X.flavus DT8可在富营养培养基中培养,较优的培养基配方为:Na_2HPO_4·12H_2O 1.0 g·L~(-1),NH_4Cl 1.0 g·L~(-1),MgSO_4·7H_2O 0.2 g·L~(-1),酵母粉5.0 g·L~(-1),蛋白胨1.0g·L~(-1),丙酮酸钠1.0 g·L~(-1),pH 7.0~7.2.X.flavus DT8经发酵罐中扩大培养后,以草炭、硅藻土为载体,经进一步固态发酵制备了固态菌剂,微生物含量为2.17×10~(11)CFU·g~(-1),对1,4-二噁烷的降解效果明显优于活菌液.该菌剂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4℃保藏90 d后对100 mg·L~(-1)的1,4-二噁烷48 h内去除率为63%;同时具有良好的底物广谱性,对醇类、苯系物和醚类物质也有很好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科学》2015,(5):108-113
1,4-二噁烷被美国环保署(US EPA)认为是一种可能的人类致癌物质,工业废水的排放和人类对于护理品的大量使用,加剧了自然水体的1,4-二噁烷污染。1,4-二噁烷水溶性好,迁移性强,且难以生物降解,需要寻求技术可行、成本节约的处理技术,降低其环境危害。文章对1,4-二噁烷的环境污染问题做了介绍,总结了1,4-二噁烷污染地下水和水源水的处理技术,对监测下的自然削减、相转移分离技术、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技术以及化学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对我国的相关研究做出了评价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对上海某医药厂污水站好氧池的活性污泥进行长期驯化,分离到1株能以二噁烷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DT8.经生理生化、脂肪酸鉴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黄黄色杆菌DT8(Xanthobacter flavus DT8).序批实验表明X.flavus DT8可于48 h内完全降解100 mg.L-1二噁烷,并可实现污染物的矿化.随着生物量的增加,该降解过程的细胞得率(以二噁烷计)为0.62 g.g-1,能量消耗系数(δe)为1.00,表明X.flavus DT8代谢二噁烷消耗的能量较少.研究不同温度、pH和营养条件对二噁烷降解的影响,发现二噁烷降解较适宜的温度和初始pH分别为34℃和7.0;在贫营养条件下,即无机盐培养基稀释100倍时,100 mg.L-1二噁烷于48 h的降解率达到65.6%.对X.flavus DT8降解二噁烷可能的诱导机制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X.flavus DT8对二噁烷的降解不需要经历诱导的过程.本研究揭示了X.flavus DT8直接代谢二噁烷的特性,为生物法净化含二噁烷废水及废气的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效稠油降解菌DL1-G的筛选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大连保税库区稠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1株稠油降解菌DL1-G,经形态观察、生化鉴定、16S rRNA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弯曲芽孢杆菌(Bacillus flexus).菌株DL1-G在第9d对稠油的降解率为39.89%,饱和烃和芳香烃的总含量降低了68.30%;GC-MS分析显示,饱和烃中nC11~nC38、nC6~nC30-烷基环已烷及姥鲛烷(27.179min)、植烷(30.657min)降解完全、未检出,C14~C16二环倍半萜烷及8α(H)-补身烷、8β(H)-补身烷、8β(H)-升补身烷降解率达99%以上,13β(H),14α(H)-C19~C29三环萜烷共降解了36.32%,11种甾烷类化合物共降解了12.04%;芳烃中萘系物、菲系物、芴系物、二苯并噻吩系物、联苯系物、甲基芘系物等都有不同程度降解,其中萘系物、芴系物、二苯并噻吩系物的降解率均达90%以上;菌株DL1-G对多环芳烃(PAHs)中的蒽、菲、芴、芘、萘的降解率分别达98.55%、97.16%、82.98%、64.85%、63.61%,表明该菌株在稠油污染治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的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多氯代二苯并-对-二噁(PCDDs)污染的土壤和含氧沉积物中分离筛选出8株降解PCDDs的菌株,均能以一氯代和二氯代二为单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并使其降解,多数几乎不能降解三氯代二噁.但是,用邻二氯苯作为初级营养共代谢物,可以增强菌株对较高氯代二噁(如三氯代和四氯代二噁)的降解能力.利用所筛选菌株中的1株,经鉴定为假单胞菌EE41(Pseudomonas sp.EE41).降解试验结果表明,1,2,3-TrCDD在浓度为1.2mg/L时3周内可降解33%,2,3,7,8-TCDD在0.1 mg/L时3周内最多可降解37.8%.试验的高氯代二噁(pCDD,H6-CDD,H7-CDD和OCDD)则只被菌体强烈吸收并积累,却不能被降解.  相似文献   

8.
从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磺胺二甲基嘧啶(SM2)为唯一碳源的菌株,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将此菌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命名为J2.不同条件下的降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J2菌株具有极高的SM2耐受性(100 mg·L~(-1))、较广的温度(20~30℃)和pH(6~8)适用范围;在温度30℃、pH=8.0、初始OD_(600)=0.1、SM2起始浓度为50 mg·L~(-1)的条件下,J2菌株在36 h内对SM2的降解率可达100%,降解效率远超目前已报道的其他SM2降解菌株,展现出了良好的应用潜力.J2菌株降解SM2过程中产生了5种主要中间代谢产物,分析推断其降解SM2的途径分为两条:①磺胺二甲基嘧啶分子首先在酶促反应作用下脱除SO_2,生成嘧啶环和苯胺环自由基,这两种自由基再经过环间耦合生成N-(4,6-二甲基嘧啶-2基)-1,4-二苯胺,该分子中的C—N键在活性氧物种的作用下断开生成苯胺和2-氨基-4,6-二甲基嘧啶;②在漆酶的作用下N~4键断裂,产生N-(3,5-二甲基嘧啶)-苯磺酰胺,之后N-(3,5-二甲基嘧啶)-苯磺酰胺的N—S键断裂,进一步形成2-氨基-4,6-二甲基嘧啶和苯亚砜.  相似文献   

9.
烷烃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能力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正十二烷、正十五烷和正十六烷为唯一碳源,从腈纶废水及其处理构筑物的生物膜中,分离、筛选出两株高效降解正烷烃的菌株C-14-1和C-14-2.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特征研究,两者均鉴定为诺卡氏菌(Nocardia spp.).通过摇瓶试验得出两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为35℃,pH6,摇床转速(间接反映通气量)为250r/min,接种量为0.1%.在最适生长条件下,分别对不同初始浓度烷烃进行降解率试验.结果表明,两菌株降解正烷烃的能力显著,当混合烷烃中各烷烃的初始浓度约为50mg/L时,培养11h对正十二烷、正十五烷和正十六烷的降解率达到93%~100%;各烷烃的初始浓度约为100mg/L时,培养22h降解率达到97%~100%;各烷烃的初始浓度约为150mg/L时,培养22h降解率达到85%~93%.这两菌株在实际工程中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辽河口湿地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耐盐柴油高效降解菌株L7,经过形态学观察、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L7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该菌株能够以柴油、十五烷、十六烷、十七烷、十八烷、十九烷、二十烷和二十二烷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在柴油无机盐培养基中,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C,最适pH值为7.0,菌株L7在pH 6.0~9.0,盐度范围为3%以内都可以生长.与其他的菌株相比较,菌株L7在柴油中生长更加迅速,在最适培养条件下培养4d后菌株的OD600nm就可以达到4.0,通过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培养5d后,柴油的降解效率为61.5%.通过对菌株L7的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在基因组上找到一个烷烃羟化酶基因alk B,将基因克隆到p ME6032质粒上,并电转至不依赖柴油生长的恶臭假单胞菌KT2440中,含有该质粒的KT2440菌株能够在柴油无机盐培养基中生长.GC-MS检测确定了菌株L7及其alk B基因对饱和烷烃的降解能力.推测菌株L7中烷烃降解途径为末端氧化途径,是由烷烃羟化酶催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醇,最终通过β-氧化反应实现完全矿化.  相似文献   

11.
1,4-二烷污染的生物修复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降解菌的活性和数量.本研究在前期获得1,4-二烷高效降解菌Xanthobacter flavus DT8的基础上,研究了该菌的扩大培养方法,并制备了易于贮藏和运输的固态菌剂,考察了菌剂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菌株X. flavus DT8可在富营养培养基中培养,较优的培养基配方为:Na2HPO4·12H2O 1.0 g·L-1,NH4Cl 1.0 g·L-1,MgSO4·7H2O 0.2 g·L-1,酵母粉5.0 g·L-1,蛋白胨1.0 g·L-1,丙酮酸钠1.0 g·L-1,pH 7.0~7.2.X. flavus DT8经发酵罐中扩大培养后,以草炭、硅藻土为载体,经进一步固态发酵制备了固态菌剂,微生物含量为2.17×1011 CFU·g-1,对1,4-二烷的降解效果明显优于活菌液.该菌剂具有良好的贮藏稳定性,4℃保藏90 d后对100 mg·L-1的1,4-二烷48 h内去除率为63%;同时具有良好的底物广谱性,对醇类、苯系物和醚类物质也有很好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2.
1,4-二氯苯降解菌的疏水性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化工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纯化得到2株能以1,4-二氯苯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降解菌DEB-2和DEB-3,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根据细菌在有机相-水相两相体系中的细胞数量研究了DEB-2和DEB-3的表面疏水性以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变化,同时对菌株DEB-2和DEB-3在液体培养条件下降解不同初始浓度的1,4-二氯苯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EB-2和DEB-3的表面疏水性随培养时间、温度和pH值的变化而变化,并且细菌的细胞表面疏水性与其在水环境中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呈一定的相关性,疏水性大的菌株DEB-2对疏水性有机物的降解能力较疏水性小的菌株DEB-3要强。  相似文献   

13.
一株耐低温石油降解菌的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低温条件下(15℃),从抚顺石油二厂曝气池活性污泥中驯化和分离得到一株以柴油为碳源的降解菌株Q21,通过菌体形态、生理生化反应特性和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对其进行鉴定.菌株Q21为琼式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junii),该菌株利用柴油生长的最佳条件为:接种量为10%,生长温度为15℃,pH值为7.0,摇床转速为150 r·min-1,盐度为0.5%~1.0%,降解率为71.50%;降解后的残油组分经GC-MS分析结果表明,菌株Q21能降解柴油中所含的C9~C24之间大部分烷烃.  相似文献   

14.
从杭州利群环保纸业有限公司库存废烟叶中分离得到一株尼古丁高效降解菌株ZUTSKD.经形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属于Pseudomonas sp.,命名为Pseudomonas sp. Strain ZUTSKD.该菌能以尼古丁为唯一碳氮源和能源生长,降解尼古丁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7.5.添加氯化铵和葡萄糖有利于尼古丁的降解.在尼古丁的代谢产物中能够检测到3-(2,3,4-三氢-5-吡咯基)-吡啶,2,3′-二吡啶, 可天宁和3-羧基-吡啶.该研究表明,ZUTSKD菌株有很强的尼古丁降解能力,可用于处理烟草废弃物.  相似文献   

15.
马聪  秦丹  孙倩  于昌平 《环境科学》2015,36(12):4651-4658
从咸水湖中分离得到1株具有类固醇激素降解能力的耐盐菌株,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菌株MH-B5属于交替赤杆菌属(Altererythrobacter),其可生长p H范围为5.5~9.0,可耐受盐度生长范围为0~7%,单碳降解实验表明该菌可以利用雌酮、雌二醇、雌三醇和睾酮.应用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得出菌株降解睾酮的过程中主要中间代谢产物为4-雄烯二酮、宝丹酮和雄二烯二酮.应用单一载体和复合载体两种方法分别制备的菌株MH-B5固定化颗粒均可降解雌二醇,批次降解实验表明菌株MH-B5固定化颗粒可有效降解2 mg·L~(-1)雌二醇及其初级代谢产物雌酮.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菌株MH-B5可在海水中生长良好,其能降解典型雌激素及雄激素睾酮,且经过微生物固定化过程后依然具有类固醇激素的降解特性,因此对类固醇激素污染的咸水环境修复,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以湖北省某砷-石油烃复合污染场地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分离纯化砷胁迫下石油烃降解菌,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分析降解菌的生长特性与降解特征,验证降解菌对复合污染土壤的实际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从耐As高效石油烃降解菌株系列中筛选出菌株JYZ-03,其鉴定结果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菌株JYZ-03最佳生长和降解条件为pH=7、温度30℃、盐度0.1%和初始接种量2%;此条件下菌株JYZ-03对石油烃的降解效率为84.05%,对石油烃各组分降解能力存在差异,难易程度表现为长链烷(C26—C38)>多环芳烃>支链烷烃>中长碳链烷烃(C11—C25),石油烃降解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实际修复效果。该研究丰富了石油烃污染修复功能菌株库,可为复合污染场地修复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7.
烷烃高效降解菌的广谱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分离、筛选出的正烷烃高效降解菌株C-14-1的广谱降解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C-14-1菌株不仅对较高浓度(大于50mg/L)的正烷烃降解能力显著,对低浓度(约2mg/L)的正烷烃系列同样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并且降解率和烷烃的碳原子数紧密相关.经过48h的发酵,当烷烃碳原子数为10~22时,降解率基本上大于85%;当烷烃碳原子数大于22时,降解率降低到15%~78%.C-14-1菌株对浓度很低(约0.3mg/L)的原油也显示出一定的降解效果.当烷烃碳原子数为12~22时,降解率平均为65%;当烷烃碳原子数大于22时,降解率降低为平均28.3%.当试验系统处于限氧状态时,C-14-1菌株对5α-雄甾烷和六甲苯基本上无降解作用,但对姥鲛烷的降解率却高达97%.在供氧充足的通气状态下以5α-雄甾烷为唯一碳源时,C-14-1菌株对5α-雄甾烷的降解率达到77%.当与其它低碳原子数的正烷烃共存时,5α-雄甾烷更容易被C-14-1菌株通过协同代谢而降解.通气培养48h时,其降解率达到100%;即使在限氧状态下,其降解率也能达到64%.  相似文献   

18.
2,6-二叔丁基酚降解菌的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从腈纶废水处理构筑物的生物膜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能降解2,6-二叔丁基酚的菌株,经驯化,其对2,6-二叔丁基酚的降解率提高了26%,具有了较高降解能力.经形态和生理生化鉴定,该菌株属于产碱菌属(Alcaligenes sp.).通过摇瓶试验考察了生长条件对菌株的生长和底物降解的影响,得出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37℃,初始pH为7.0,接种量为0.1%.在该条件下,对初始底物浓度为100mg/L的降解过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其11d的降解率达62.4%,而且降解过程符合Eckenfelder动力学模型,半衰期为9.38d.还对不同初始底物浓度对菌株降解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初始底物浓度为200mg/L,当小于该值时,初始底物浓度的增加促进该菌株的生长和底物的降解,而当大于这个值时,则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毒死蜱降解菌的分离鉴定与降解效能测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取毒死蜱废水处理系统出口处的污泥进行驯化培养,分离出能降解毒死蜱的3株高效降解菌株B、D1和D3,对降解效果最好的D3菌株经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鉴定为玫瑰红红球菌(Rhodococcus rhodochrous);3株菌株的生长情况及对毒死蜱的降解动力学研究表明,B菌株在第3天繁殖增量达到最大,D1、D3菌株在第4天繁殖增量达到最大,B、D1和D3菌株的最适宜生长温度都是在30℃;采用10 mg·L-1毒死蜱作为唯一碳源时,B、D1和D3菌株对毒死蜱的降解速率分别为0.0543、0.0479和0.0620 h-1;对于浓度为10 mg·L-1的毒死蜱,D3菌投入的初始菌量OD223为0.4是最适宜的;D3菌对不同初始浓度的毒死蜱降解表明,初始浓度增大,降解速率降低,半衰期延长.  相似文献   

20.
从养殖场废水中筛选出1株1,4-雄烯二酮(ADD)高效降解菌株ADD3,经过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对菌株ADD3降解特性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和高效液相色谱与四级杆飞行时间高分辨率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MS)鉴定转化产物.结果表明:菌株ADD3通过共代谢方式转化ADD,在MH肉汤培养基中降解500 μg·L-1 ADD的半衰期为3.6 h;葡萄糖、乙酸钠、蔗糖和淀粉对菌株ADD3降解ADD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浓度为1000 mg·L-1;最佳pH和温度分别为7和40℃.实验中共鉴定出5种产物,降解机理主要包括加氢还原、脱氢氧化和羟基化,TP1(雄烯二酮)为主要产物.研究结果可为探索微生物转化ADD的机理、优化去除ADD的研究提供参考,并为构造相关工程菌提供一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