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迄今,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岩石大约是38亿年。30—38亿年的岩石比过去想象的要更加普遍,在所有前寒武地盾上都可能找到它们,并与常见的27亿年的岩石搀和在一 相似文献
2.
<正> 1981年5月,在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的一次会议上,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地质学家 D.Anderson就“为什么地质学家一直不能在地球上发现与地球本身一样老的岩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4.
地质记录告诉我们,在地球约46亿年的整个历史中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劫难,其中在地球生命处于起源和早期演化阶段的前寒武纪,首先是“狂轰滥炸”,4.5亿-3.8亿年前由太阳系形成时留下的岩石林-小行星仍不断撞击着地球并烧焦了整个地球;后来的“雪球”,2.2亿-1.8亿年及大约6亿年前也许是大气中氧气的增加或/和二氧化碳或/和氨气或/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缩减,使我们的星球进入冰封期,显然,生命挺过了所有的磨难,并以柔克刚的脱颖而出。甚至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向高级阶段演化。在至少38亿年前,随着“狂轰滥炸”的停止,原始的生命也许已出现在地球上,到大约5.8亿年前,“雪球”刚结束,新元古代末期的埃迪卡拉大辐射和早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接接踵而来,似乎早期地球生命大的进步性演化都是由大的劫难诱发的。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公认的2个关于地球早期大气组成的理论可能都会受到质疑.根据研究人员发表的最新报告(Nature,2006,442,908)认为早期地球大气可能已存在较高浓度的氧,也就是说,现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氧并非完全来自生物进化和光合作用.此外,上次冰河时代甲烷浓度上升也不一定是由于海底甲烷水合物的突然喷发,而可能由植物和湿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地方相继报道了最老的地球矿物年龄,其最大年龄值可达4276Ma±6Ma。这些在地壳最早期形成时保留下来的信息,为研究早期地壳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依据。 根据所报道的最老矿物的寄主岩石特征,推断地球上有最老的硅铝壳,并且它们在3800Ma以前就存在,从而不支持最早期的地壳都是基性的论点。 根据最老矿物年龄研究,可建立地壳早期演化模式。Krner(1989)根据对南非斯威士兰西北部地质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提出的早太古宙地壳生长、变形和演化史模式,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和典范。世界各地前寒武纪地壳演化各具特色,但总体上都不同程度地服从全球演化规律。因此,Krner(1989)建立的模式,对研究世界其它地区前寒武纪地壳的演化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8.
<正> 地球的早期演化——这是地球科学和天体演化学共同研究的领域。这些边缘学科领域是特别有意义的,因为有时出乎意外,在这些领域中最有可能发现新的重要规律。此外,边缘科学本身,以及填补学科间的空白,会把一些重要的更正带进这些学科中, 相似文献
9.
<正> 就世界范围来讲,在低级花岗岩-绿岩地体中的太古代花岗岩类之间,常常可以分出两个广泛的组合:(1)钠质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组合(如明尼苏达佛米利昂绿岩带中的萨加纳加英云闪长岩,南非巴比顿山地的开普河谷、尼尔索兹-斯托尔兹堡-堤斯普 相似文献
10.
11.
12.
<正> 1.地质概况万洋山-诸广山花岗岩复式岩基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出露面积达五千余平方公里,各期花岗岩大致作南北向分布。区内以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除志留系、中-上三叠统和大部分地区下泥盆统缺失外,区内从震旦系到第四系均有出露。加里东期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复式岩基中-北段,以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主, 相似文献
13.
华北克拉通麻粒岩的SiO2 含量分布具有明显的双峰式分布特征 ,两个峰值区间分别为 4 0 %~ 57% (峰值为 51 % )和 57%~ 78% (峰值为 67% ) ,但Mg#较集中 ,主体分布范围为 4 0 %~ 52 % ,Mg#和SiO2 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各类麻粒岩地球化学组成具有强烈的U、Th亏损和不同程度的Ba、Sr富集特征。另外 ,中、酸性麻粒岩Nb、Ta强烈亏损并发生明显的分异作用 ,Nb/Ta平均比值高达 3 1 .71~ 3 6.56,基性麻粒岩则表现出Rb亏损而Ta富集的特征 ,Nb/Ta平均比值仅为 1 7.2 0。各类麻粒岩的Eu/Eu (Tb) 与Mg#无关 ,主体大于 1。与世界范围内的同类太古宙麻粒岩相比 ,华北克拉通麻粒岩产热元素U、Th平均含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值 ,稀土元素平均含量普遍较低 ,但具有较高的Sm/Nd比值 ,而且酸性麻粒岩的SiO2 含量也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各种地壳地震测深法的优缺点和地壳内部结构的探测结果,并评述了根据这些探测结果建立的地壳模式。近年来积累的关于地壳结构的亚临界反射波和近垂直反射波的资料,以及地壳地震波不清晰度的研究成果证明,基底面和莫霍面之间的岩层在垂向和侧向上是很不均匀的;地壳的剖面充满了杂乱分布而且取向不同的反射单元、无记录带和大量具异常速度的夹层。因此,大陆地壳不宜用“层状-块体”模式来描述,而应改用“蜂窝状不均匀”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整个世界太古宇和元古宇地区的地震波速模型,发现太古宇地区地壳的厚度为35km左右(碰撞带边缘除外),而元古宇地壳的厚度则显然要大得多,大致为45km,并且在其基底有一较厚的高速层(>7km/s)。我们认为有两种模式可以解释这些差异。第一种模式把这种差异归因于上地幔成分的改变。太古宇地幔中的温度较高,因而导致了科马提熔岩的喷发,结果使得岩石圈过分贫化而不能产生大量的玄武质熔体。元古宇地壳是在富地幔之上发育而成,经后的部分熔融作用造成质武玄岩浆的底侵和地壳膨胀。第二种模式认为,在太古宇高温地幔中的对流作用由于过分的紊乱而不能支撑稳定的长寿命俯冲带。到了元古宙时期,由于地幔已足够冷却,因而形成了大量的岛弧和陆弧,同时由于玄武岩浆的底侵作用而形成了上述的高速玄武岩基底层。 相似文献
16.
绪论 本文对大约四十亿年这段地质时期中与地壳构造和活动变化有关的矿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在地球历史的最早阶段,整个地壳是炽热、脆弱而活动的。年龄老于27亿年的多数矿床,其物质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地幔,这些矿床缺少在不稳定条件下易于分散的那些金属。大约在27亿年,最稳定的而且较冷却的克拉通地壳单元发生了演化,因而使各类矿床相续增 相似文献
17.
1976年4月19日至21日,莫斯科自然科学工作者协会组织了关于《地球的放气过程和构造成因》的科学讨论会,莫斯科、列宁格勒、伊尔库茨克、乌克兰,阿塞拜疆和达格斯坦地质研究单位的代表介绍了有关地球放气过程的研究工作情况。 直至不久以前,研究地球上地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76年4月19日至21日,莫斯科自然科学工作者协会组织了关于《地球的放气过程和构造成因》的科学讨论会,莫斯科、列宁格勒、伊尔库茨克、乌克兰、阿塞拜疆和达格斯坦地质研究单位的代表介绍了有关地球放气过程的研究工作情况。 相似文献
19.
大洋壳的厚度变化范围很大,从3.5公里到30公里,大洋盆地部分厚度减小,而在海底山脉及岛屿区域内厚度则增加。洋壳等厚线的走向多半与巨大的构造带及地貌带(大陆、大洋盆地、板块及大洋中脊)的轮廓相一致。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导言关于地球大陆壳演变的争论一直集中于两个问题上。问题之一就是硅铝带演变的速率,而其主要理论可归为三大类:1)早太古代地球内几乎所有的硅铝物质都发生了分凝作用,并产生了完全由年轻的地质事件改造的许多大陆块;2)在太古代过程中各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