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综合传统重量法与冷凝法测定废气含湿量的特点,建立冷凝-吸附法测定固定源废气含湿量,有效解决重量法与冷凝法不适用于高温、高湿条件下的测定问题。通过优化测定条件,使冷凝-吸附法测定3台不同类型固定源废气结果的RSD为1.5%~4.7%,方法再现性试验结果的RSD为4.5%。用该方法与重量法同时测定油田注汽湿蒸汽发生器及普通流化床锅炉废气含湿量,结果表明冷凝-吸附法具备更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石 灰乳吸收法治理含氯废气的原理、工艺流程、工艺参数以及工艺设备。通过治理工程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回收了废气中的有机氯化物,治理效果明显,且工艺设备 投资少,运转费用低,经济效益显著,因此,推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用硝酸和过氧化氢进行消解,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废气固定源中的镉和铅,用石墨炉原子吸心光谱法测定了废气散源中的镉和铅。 相似文献
4.
华雪萍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1994,6(2):45-47
废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方法NEDA──三乙醇胺法华雪萍(无锡环境科学研究所214023)废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方法,尚无统一标准,盐酸紫乙二胺法测定废气中的氮氧化物是国家环保局推荐的测定方法之一,此法在采样过程中使用的吸收液要避光,当烟气温度及环境温度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国内外二氧化碳( CO2)气体检测方法,选取红外传感器、非分散红外和气相色谱3种方法监测工业燃煤废气中的CO2。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满足要求;单一燃煤废气中CO2的体积分数范围为6.70%~15.10%,同一排气筒中CO2体积分数5 min的波动范围为0~22.4%;同一排气筒(单一燃煤废气)中CO2和O2的体积分数有一定的关联性,二者之和基本稳定在19%~21%范围;非分散红外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同一样品的相对偏差为0.9%~3.4%;红外传感器适用于有组织排放的现场监测,另2种方法适用于无组织废气和环境空气监测。 相似文献
6.
7.
8.
用活性炭吸附管采集吸附工业废气中的异丙醇,经二硫化碳解析后由自动进样器送入气相色谱仪中分离并由FID检测器检测。2 mL二硫化碳解吸溶剂中异丙醇的绝对量为1.57~6.28 mg时,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4%~7.6%(n=5);当样品采集量为10 L时,方法检出限为0.3 mg/m3。所用活性炭采样管对异丙醇的吸附效果良好,100 mg活性炭对异丙醇的穿透容量大于15 mg;二硫化碳溶剂对吸附在活性炭中的异丙醇解吸效果较好,异丙醇加标量为3.92~15.70 mg时,解吸效率为93.9%~100.5%。 相似文献
9.
工业有机废气污染治理技术及其进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工业有机废气治理中常用技术和正在发展的新技术和最新研究,指出了当前有机废气治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便携式催化氧化-FID法测定非甲烷总烃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催化效率等性能指标开展研究,考察该方法测定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非甲烷总烃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催化氧化装置的转化效率为98.1%~99.7%,方法检出限为0.05 mg/m3(以碳计);2个质量浓度水平的甲烷和丙烷混合标准气体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分别为-6.4%~6.1%、-4.7%~-0.5%,实验室内、实验室间测定结果的RSD分别为2.9%~5.9%和1.6%~2.5%、1.5%和0.6%。用该方法和国标法同时测定实际样品,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为6.4%~21.4%。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