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含硫污水单塔汽提脱硫装置长周期运行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排水车间含硫污水单塔汽提脱硫装置运行状况的分析,提出目前装置中存在的影响装置长周期运行的一些问题,初步探讨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从含硫污水预处理系统工艺优化、单塔汽提冷进料原料污水选择、单塔塔盘浮阀改造等方面分别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有效延长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2.
炼油厂含硫污水主要来自常减压、催化裂化、焦化和油品加氢过程,其污染物主要有硫化氢、氨、油、酚悬浮物等。介绍了含硫污水的预处理工艺主要包括重力沉降、破乳除硫、聚结除油、旋流除油,主体处理工艺主要包括汽提工艺、氧化工艺和化学沉淀工艺。通过研究分析表明,对于高浓度水量较大的炼厂,含硫污水主要以单塔加压侧线抽出汽提工艺和双塔加压汽提工艺为主,小水量、低浓度酸性水的处理正在向高效微生物技术、化学氧化以及化学沉淀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3.
安庆炼油厂污水汽提装置是采用单塔抽侧线工艺。该装置是以常减压、催化裂化、加氢精制。焦化的含硫含氨氮污水为原料,单塔汽提侧线抽出操作,塔顶的尾气含硫化氢85%左右送去硫磺回收装置制硫,侧线分  相似文献   

4.
沧州炼油厂含硫污水汽提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沧炼酸性水汽提技术的分析,论述了酸性水预处理、汽提工艺过程,提出了在设计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石化总厂催化裂化装置含硫污水先后采用单塔汽提和空气氧化二种方法进行处理。单塔汽提硫化物脱除率很高,平均达95.42%。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净化后污水含硫量<50mg/L,对生化曝气无冲击,空气氧化工艺脱硫率平均达90.77%,净化水中 S_2O_3~(2-)、SO_4~(2-)等离子浓度增加,但对生化无明显影响。建议在含硫污水集中处理设计中采用汽提工艺。  相似文献   

6.
一、概况过去我厂含硫污水采用空气氧化法进行处理。由于该工艺净化效率低,不能适应环境保护的要求。我厂与抚顺石油研究所、石油部洛阳第二炼油设计研究所、南京化工学院共同完成工业化试验任务之后,转入工业生产,随后,又建成了制硫装置、氨精制设施。单塔侧线汽提流程回收的酸性气与气体脱硫装置回收的酸性气一起作为制硫原料制取了硫磺;回收的氨气经过精制制取了工业液氨,作为我厂生产催化剂的原料。  相似文献   

7.
介绍新增单塔污水汽提装置的必要性,对装置的工艺流程进行了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装置运行的工艺指标和产品质量控制指标对比分析,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炼油厂含苯系物污水的回收利用,提出了液液萃取-汽提联合处理工艺。应用Aspen Plus对该工艺流程进行模拟,采用UNIQUAC物性方法,分析了抽余油用量、汽提蒸汽量等主要工艺参数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含苯系物污水经联合工艺处理后,净化水主要污染物含量低于饮用水标准限值,可作为新鲜水供炼厂回用;抽余油萃取了污水中的油和苯系物之后,依然满足该炼油厂对抽余油的质量要求,可按原计划送往下游装置。本工艺过程未产生二次污染,达到零排放的环保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化沧州分公司的硫磺联合装置包括60汕污水汽提、200t/h溶剂再生、20000t/a硫磺、干式气柜4套装置,来自上游装置的含硫污水经脱气、除油后进入汽提塔,塔顶含氨酸性气到硫磺制硫装置,塔底净化水到常压、水厂回用。各装置来的含硫溶剂(富液)经过滤后闪蒸脱烃,再进入再生塔,塔顶酸性气到硫磺制硫装置,塔底贫液去各装置回用。污水汽提和溶剂再生来的混合酸性气在制硫装置中生成工业用硫磺回用。  相似文献   

10.
炼油厂酸性水注碱汽提新工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了一种对炼油厂含硫含氨废水处理的新工艺,一般炼油厂处理这类废水的方法都是采用单塔或双塔汽提工艺,以脱除废水中的硫化氢和氨,H2S的脱除率较高,但废水中的NH3-N仍有80-300mg/L。本文重点介绍了这种部分残存NH3-N的形态分析,并针对其固安铵含量,等当量注入苛性碱,使酸性废水中的NH3-N含量直接降至30mg/L以下。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以工艺危害分析为核心的化工过程安全管理包含的6个要素,以此阐述工艺危害分析在化工过程安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对工艺危害分析的3个不同层次的工具及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明确了工艺危害分析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污水厂的高效运行,提出了一种UCT工艺与混凝沉淀工艺的协同运行方式.通过分析处理过程中的不足和影响因素,采取了提高过程污泥浓度的方式.对排泥泵池污泥浓缩方法进行了研究,采取排出排泥泵池上部的上清液,提高了排泥泵池的污泥浓度,减小了排泥体积;对污泥缓冲池的运行过程进行优化研究,采取调整污泥缓冲池的排泥方式和排泥时间,提出了间隔排泥的方法,提高了污泥缓冲池的污泥浓度.这些措施实现了UCT工艺与混凝沉淀工艺的协同高效运行,措施效益明显,可推广应用于类似污水厂的设计与运行.  相似文献   

13.
为了从根本上减少炼化过程工艺参数的滋扰报警数量,提出一种工艺报警管理方法,包含管理和技术两个层面。在管理层面,明确报警管理职责与分工,报警参数、报警优先级及报警值的设置原则,以及在报警处置、报警考核等方面的要求;在技术层面,以报警的评估与优化技术为手段,从工艺和仪表方面减少报警数量,提升报警性能。现场应用效果表明,提出的报警管理方法可大幅减少炼化过程的无效报警数量,从而降低装置运行风险。  相似文献   

14.
电化学氧化法和高铁混凝法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电化学氧化技术和高铁混凝法研究了对三种不同染料的处理,表明二者之间的互补性很强。二者结合处理染料化工厂的还原染料、酞菁染料实际生产废水,能有效地去除染料生产废水中的色度和有机物,同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进一步表明两种方法在实际染料废水处理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SBR-ABR)组合工艺,构建"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PNSAD)反应链实现深度脱氮除碳.设定3种不同的运行工况,工况Ⅰ将SBR出水(NO_2~--N/NH_4~+-N为1~1.32)直接接入单隔室ABR厌氧氨氧化系统,发现虽然实现了厌氧氨氧化反应的稳定运行,但联合工艺总氮(TN)去除率低于80%,出水TN约20mg·L~(-1).为在ABR内增加反硝化功能,向ABR反应器第三隔室添加反硝化污泥,于工况Ⅱ将SBR出水接入,发现耦合反应对TN去除率仍偏低若实现深度脱氮需在厌氧氨氧化后段补充碳源.故在工况Ⅲ调控SBR出水(NO_2~--N/NH_4~+-N=5)与部分原水混合(NO_2~--N/NH_4~+-N=1.4;C/N=2.5),接入单隔室ABR厌氧氨氧化反硝化系统不仅实现了厌氧氨氧化段基质的良好配比,也为反硝化提供了良好的有机碳源,整个工艺出水COD为50左右,TN在6以下,TN去除率达到95%.在SBR-ABR反应器内构建PN-SAD联合反应为废水深度脱氮除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浅析Biostyr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忠 《交通环保》2002,23(1):35-37
介绍Biostyr(一种新型曝气生物滤池 ) ,着重该工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ards and Operability,HAZOP)技术的实施步骤,详细说明了每一步的工作内容及需要把握的关键.目标在于提供操作性强的实施程序,指导安全人员准确理解技术的内涵,科学、有效的应用该技术进行危害辩识,提高安全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城市污水处理新工艺研究——高负荷生物吸附再生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理论分析提出“生物吸附—沉淀—再生”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即高负荷生物吸附再生法。该工艺对污染物去除的作用主要包括污泥的絮凝作用、吸附作用和生物代谢作用,而以前两者的作用为主。对城市污水的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较大程度地提高SS、COD、SCOD、BOD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具有明显的处理效果,对于西北干旱缺水地区实现污水资源化是一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有限元动态分析技术,采用HILL屈服准则,模拟了板料拉深成形的过程,结合实验拉深进行比较,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应用0.618一维搜索优化方法,在数值模拟中对压边力进行了优化,为实验中压边力的确定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杨帆  王冬波  李小明  杨麒  邓莹  罗琨  邹正军  曾恬静  邓嫔 《环境科学》2011,32(11):3379-3385
以A/O工艺和单级好氧除磷工艺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活污水中存在最广泛的乙酸钠作为单一碳源,对比研究了2组SBR(A/O工艺,SBR1;单级好氧除磷工艺,SBR2)的除磷效果.连续进行3个月的研究表明,2组SBR在稳定除磷阶段的除磷率和单位污泥的除磷水平分别为91.72%和3.23 mg.g-1(SBR1)与71.70%和2.91 mg.g-1(SBR2).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在SBR1中PHA合成的同时伴随着糖原质的消耗,而在SBR2中PHA合成的同时伴随糖原质的积累,这意味着单级好氧除磷工艺中PHA的合成无需糖原质的参与;在静置阶段,2组SBR都表现出了很明显的释磷现象,但SBR2具有更高的释磷水平(释磷量分别为2.6 mg.L-1和13.28 mg.L-1).SBR1和SBR2体现出不同的除磷能力的原因很有可能是2组SBR的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储能物质在消耗和存贮的循环过程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