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能源——21世纪的能源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铗 《环境》1995,(1):4-5
植物是古代人类的主要能源,通过燃烧植物取得热能,但热能转换效率差。由于近代社会发展和人类增殖的需求扩大,导致地球表面的绿色覆盖率大大缩减,于是发展了矿物燃料以取代柴薪,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的工业革命。现今全球85%以上的电力是由煤、石油或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提供的,按目前的消耗速度推算,世界贮藏的石油只够用60-80年,天然气够用50年,煤够用150年,因此寻找新能源迫在眉睫,而目前世界人口激增,更促使能源供不应求。能源危机早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甚至会导致国家政局不稳,金融动荡乃至爆发战争。  相似文献   

2.
单力 《环境》2006,(9):56-58
寻找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替代品,早已成为中国未来能源战略的关键,也是能源投资的新热点。这使得新能源市场变得日渐火热起来。在此之前,新能源市场一直以国家政策为出发点,调整发展战略,培育利润增长点。特别是,今年《可再生能源法》正式生效的利好信息,从法律层面给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前景注入了充足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博闻     
"草根"味的新科技每年《大众科学》杂志在年中时分公布"十大最佳发明奖"已成一种惯例。2012年是它的第6个年头,该奖项以严格的审批过程著称——需考量哪些是年度"天才级"的发明?哪些有能力解决严峻情势问题?又有哪些即将成为现实世界的产品?这让许多人都对这一榜单翘首以盼。有趣的是,尽管遴选标准很严肃,但在最后入榜名单中,  相似文献   

4.
美国、加拿大与澳大利亚三个发达国家没有批准《京都议定书》,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批评。其实,加拿大政府一直主张批准《京都议定书》,但遭到国内工商界尤其是石油生产大省艾伯塔省的反对。认为实施了《京都议定书》以后,国内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率将下降,财政收入减少,失业率必然上升。加拿大政府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不断向议员们游说,并做通了各方面的工作。加拿大众议院终于在去年底以多数票通过了“支持政府批准《京都议定书》的议案”。至此,加拿大完成了批准《京都议定书》的法律程序。到2012年,加拿大将在目前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尽管《京都议定书》尚未生效,但欧盟3月10日已经完成主要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制定工作,承担有关国际义务,使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下降。各国在实施其议定书方面的有关法规还有所不同。欧盟环境部门负责人玛戈特·沃尔斯特罗姆近日在一份声明中称:”尽管《京都议定书》还没有在全球范围生效,但我们现在正在全面实施这份重要的议定书。”欧盟承诺,在2008~2012年期间,欧盟将在1990年的基础上将其燃烧石油等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8%。欧盟已经制定排放权交易计划。根据这项计划,许多发电厂、石油精炼厂、熔炼厂、钢铁厂等将从2005年起须…  相似文献   

6.
与14世纪相似,21世纪也将面临着与此相反的极为恶劣的气侯。尽管地球在过去已经经历过变暖和变冷期,但科学家一般认为现在比以往加热得更多也更快。最可能的状况是,气侯变化的结果会扰乱农业、海运、国际贸易、能源政策和军事战略。要对付戏剧性的全球变暖并不容易,但忽视它则是愚蠢的。最好的办法(赌注)是;保护能源并使用替换能源,包括核电。兆头是清楚的。来自于化石燃料如石油、煤及气油燃烧的CO_2在大气中正快速积聚。而象氯氟碳化物(CFCs)这类气体虽然  相似文献   

7.
《环境》2005,(3):64-65
《能源效率管理办法》将于本月起实施。据悉,之前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管理办法过于严格,全面执行难度较大,原定于2005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能源效率管理办法》可能会往后推延。按之前的通知,《能源效率管理办法》要求从3月1日起,包括新上市产品和库存产品在内的所有空调和冰箱产品都必须贴上能效标识。按原规定,已进入流通市场的老产品在3月1日后将不再允许销售。  相似文献   

8.
左申 《世界环境》2003,(5):64-65
据有关专家预测,地球上现有的矿物能源乐观估计也不过再用100年,加上科技文明的飞速发展,能耗的成倍增加,新的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越来越紧迫地摆在人类面前。且不说矿物能源这种日趋枯竭的危机局面,仅从它们对环境的污染而言也足以令人扼腕了。人们长久期盼着能找到一种“石油植物”,像稻米的春种秋收一样,春播绿草,秋收石油。  相似文献   

9.
到2030年,世界电力需求将比2000年增加70%。届时,尽管可再生能源与核能电力将占总需求的25%,但75%的电力仍将来自于化石燃料,其中煤电更是要占到总量的40%。那么,该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能源以及气候变化危机呢?我们所采取的举措将不单单决定着文明的前途,更决定着人类自身的生存。  相似文献   

10.
张泽 《环境》2006,(1):24-28
2006年1月1日起《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这是否意味着2006年就是“可再生能源年”还难说,但政府和企业寻求解决能源问题的迫切性,使公众难免有了关于现实能源危机的联想。  相似文献   

11.
美国能源部(DOC)能源信息处发布了一份新的题为"1973年阿拉伯石油禁运25周年"报告,该报告表明25年来世界能源有了很大变化,但并不总是好消息.尽管担心对国外石油的过度依赖,但美国进口石油的比重仍从1973年的28%上升到1997年48%.  相似文献   

12.
《环境工作通讯》2014,(8):32-32
油漆以有机溶剂为稀释剂,消耗能源、污染环境、有毒有害且易燃易爆。专家认为,油漆挥发严重损害人类身体健康,也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国外,油漆生产和应用已被明令禁止或受限,2004年欧盟已立法禁用油漆,但我国大部分地区还在生产和使用。油漆要借助从石油和煤炭中提炼出来的有机溶剂进行稀释处理,不仅需要消耗化石能源,有机溶剂还含有大量的苯、甲苯、二甲苯、甲醛等有毒有害物质,其挥发期长达十几年。  相似文献   

13.
特别数字     
《环境工作通讯》2012,(7):71-71
英石油年鉴称2011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2.5% 近日.英国石油油集团(BP)发布的2012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指出,2011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2.5%,接近历史平均值,其中新兴经济体的消费份额保持上升势头。2012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以2011年能源世界供应中断及需求增长为阿大主题,  相似文献   

14.
2012年6月,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2011能源统计年鉴报告》,同期,该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出版题为“2011年的能源发展:断裂与延续”的分析报告,该报告根据年鉴的统计数据,对2011年全球能源发展进行了述评,认为全球能源发展在2011年遭遇了众多突发因素,包括中东阿拉伯之春、利比亚战争、日本福岛核电事故、巴西作物减产、印度季风增强等,从而造成部分地区和部分能源品种供应的中断和下滑,给世界能源供应带来“断裂”,  相似文献   

15.
应春豹 《环境》2002,(12):38-38
60年后煤将退出能源舞台由于石油资源行将枯竭,煤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也将会逐渐增大。据1983年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12届世界能源会议估计,公元2000年,煤和石油在世界能源中各占28%左右;而到2020年时,石油占的比例将下降到25%,煤则上升到34%,再次成为世界能源的主要支柱。称为第一次能源革命的第三阶段,也就是第二次能源革命的前夜。据专家估计,全球约有煤10万亿吨(标准煤,下同)的地质储量,已探明的储量约3万亿吨,其中有开采经济价值的约6600亿吨。到2020年,世界煤耗量将达66-85亿吨;而  相似文献   

16.
最近,城市垃圾的处理问题又引起了举国上下的高度重视。因为它既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该是做出正确抉择的时候了! 据《羊城晚报》1999年8月12日报道,广州市自从兴建了两个焚烧发电厂和一个垃圾填埋场后,垃圾变成供不应求了!据称:业内人士认为:各厂对垃圾的争夺让许多大城市看到了彻底解决问题的前景。果真如此吗?且考虑以下四点: 1、1992年澳门垃圾电厂投产后,1998年专家们认为,垃圾焚烧发电是处理生活垃圾的“最好方法”、是“进步”,且国内…  相似文献   

17.
据英刊《石油评论》1995年12月号报道,英国政府已经许诺将建立更加严格的标准,以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尘粒,保障公众健康。 英国空气质量标准专家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防止气候变化的能源效率战略的实施机制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1997年《京都议定书》对国家能源利用的基本规范和目标要求,提出提高防止气候变化的基本战略,市场机制是国家实现能源效率战略的基本途径,并总结了发达国家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值得我国借鉴的措施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正>2009年1 1月,美国前总统阿尔·戈尔出版了他的新著《我们的选择:气候危机解决方案》。书中戈尔分析了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能和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前景和局限。他认为太阳能是最为清洁的能源,是未来使用的最重要能源之一,但太阳能受制于能源开发地点的限  相似文献   

20.
杨伟利 《环境》2007,(3):78-80
资源涨价是2006年的一大特点. 2007年初,由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起草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方案--《关于深化价格改革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一经公布,就引起了广泛关注.《意见》的最大亮点,是将环境治理成本和资源枯竭后的退出成本计入石油、天然气、水、电、煤炭和土地等产品的定价中,提高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的征收标准.专家介绍,作为中国能源政策调整的一个环节,这次价格调整不仅出于节约能源的考虑,对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也将有整体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