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这是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也是全世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语言所表达的同一个心声。全人类都应共同关爱我们的海洋。地球是浩繁银河中人类唯一繁衍生息,创建文明的摇篮。然而,今天她已变得满目疮痍、遍体鳞伤...  相似文献   

2.
欣亘 《环境》2005,(3):90-91
2005年2月16日,签署了旨在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的141个国家和地区喜形于色,称赞它是地球的一道“生命防线”。尽管这道犹如地球的生命“平安符”,因不少发达大国的缺席而留下深深的遗憾。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协议的签署,确实为地球的健康加了一道长寿的“保命符”——虽然这道“符”要发挥奇效,还须世界各国能顶住接踵而来的经济和发展调整过程中的短期不适应,以及可能出现的短期经济压力。  相似文献   

3.
日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 2001年“ 6.5”世界环境日主题,即“世间万物,生命之网”。这一主题希望通过现代技术、传统手段等各种方式来保护地球上的生命。有关人士对这个主题解释说,地球上各种生命相互之间存在着种种客观联系,这种联系像一张大网将人类的生存发展同其它生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应该用来保护环境,增强人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世界各地的人们只有加强联系,才能有效地保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生物多样性,支持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系统。 2001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托普弗在1998年6月5日纪念世界环境日的讲话。每年六月五日这一天,全世界人民一起庆祝世界环境日。活动的核心是让人们相信,每个人都有权享有清洁的空气、纯正的水和享有生物多样性的实惠。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是最恰如其分的,它尊重联合国国际海洋年,并说明许多错综复杂和敏感性的问题,这些问题说明了继续辩论可持续发展的成就和我们在地方、国家、区城和国际上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总部设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于 5月 4日发表新闻公报宣布 ,2 0 0 3年“世界环境日”活动的主题是 :“水——— 2 0亿人生命之所系” ,公报说 ,选择这个主题是为了支持联合国把 2 0 0 3年确定为“国际洁净水年” ,同时也是为了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2003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  相似文献   

6.
今年6月 5日,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第26个世界环境日,今年又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海洋年,故主题定为“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为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座谈会和市委市府两个基  相似文献   

7.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我们依稀记得清清的河水碧波荡漾,犹如生命的音符欢畅地流淌,正如歌词里面所描述的:“让我们荡起双浆,河水清清,碧波荡漾……”这或许是我们曾经美好的记忆。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由此产生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挤满了生命中的河道,河水不再清清,荡起的又不再是碧波,水环境污染现象已经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002年2月26日曾在提前发表的世界水日文告中说,2003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为发展服务”,因为水在维持生命和保护环境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步入 2 1世纪后的中国 ,首要的任务是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这无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邓小平同志指出 :“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应该把发展问题提高到全人类的高度来认识。”发展是“十五”的主旋律。我们所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 ,是发展不当造成的 ,也必须在发展中加以解决。我们所说的发展 ,是没有对环境造成污染 ,没有对生态造成破坏的可持续发展 ,绝不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指经济的发展 ,而是包括经济在内的社会乃至人们所依赖于生存的生态环境的共同进步。发展既是实现可持续…  相似文献   

10.
2003年“6·5”主题:水———二十亿生命之所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每年6月5日选择在一个成员国举行“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并表彰“全球500佳”,同时根据当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由于联合国2002年12月12日宣布启动“国际淡水年”计划,并根据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莫诺夫的提议决定将2003年定为“国际淡水年”,因此,2003年“6·5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就与水有关,就是:水———二十亿生命之所系。61974年:只有一个地球。1975年:人类居住。1976年:水:生命的重要源泉。197…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07,(2):18-20
在新的时代语境下,一县之“治”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我们所推介的这一批绿色名县(市,区),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一普世价值贯穿在决策理念和行为之中,为当今的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开拓了一种全新的发展视野。  相似文献   

12.
地球只有一个。为了保护地球,特别是保护地球上的生命,进而保护人类自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一九九七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为了地球上的生命”。自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首次召开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类对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系列问题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各国政府和人民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在攻克生态环境危机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贡献。1992年,正值首次人类环境会议20周年之际,联合国又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了环境与发展大会,并通过重大历史性文件《里约宣言》和《21世纪议程》,…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199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讲话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是我们每个人的呼唤,要求我们保护和注意我们星球上最有价值的一种资源:海洋。海洋占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以上,几乎人类的三分之二——约35亿人居住在沿海地区和靠沿海和海洋环境谋生。今后20年预期这部分人口将  相似文献   

14.
今年“安全生产周”的主题是“安全、生命、稳定、发展”。这一鲜明主题充分揭示了安全工作在人类生活及国民经济建设中的特殊地位。也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是人们生命健康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安全生产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又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企业安全管理的内容来说,它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科学性,更具有特殊含义的群众性和全局性。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与其它各项管理有着有机的联系,密不可分。作为一名企业员工,不论你在什…  相似文献   

15.
张泽 《环境》2006,(8):74-79
“稻米·土地·生命”,一个富有诗意的命题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艰辛?在钢筋水泥部落间迁徙的人们,能否体悟其中的坚忍和疼痛?“稻米·土地·生命”,又是一个让人疼痛的命题。2006年6月,来自云南的五个稻农,用照片把他们原生态的生活方式告诉给了外面的世界。6月21日,我们有幸在广州中山图书馆参观了这一场包含一百多张图片、一批稻农的生活用具的展览,它们打开了一个陌生的世界。五个稻农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今日整个中国农民与农村的缩影。在这组图片面前,所有的赞美和感叹都显得虚伪。但是,这一组图片给我们带来的远远不止这些流于肤…  相似文献   

16.
UNEP简讯     
2001年世界环境日:世间万物,生命之网日前,联合国环境署发布了2001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世间万物,生命之网”。该主题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以及同地球上各种生命间建立联系的需要。具体来讲,该主题希望通过现代技术、传统手段等各种方式来保护地球上的各种生命。可以从以下3个层面理解今年“六五”主题:①地球上各种生命相互之间存在着种种客观联系,这种联系像一张大网将人类的生存发展同其他生物密切联系在一起;②互联网等现代高科技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应该被应用于环境保护上来,增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能力;③世界各地的人们应…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也称为“持续性发展”,其基本含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必须控制在自然资源和环境能够支撑和容许的范围内。世界各国已普遍认识到持续性发展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条必由之路。《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国进行持续性发展的战略、对策及一整套措施,为我们国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可持续”和“发展”相辅相成。所谓可持续,最直接、最基本的含义是指人类维持生存、延续繁衍的能力;所谓发展,是人类从事生活资料生产的经济活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首脑、挪威首相布鲁德兰曾指出:环境是指我们生活的空间,发展是指在此境域内人们旨在改善生存条件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且这种活动应能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保护生命支撑系统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是关系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  相似文献   

18.
浅谈绿色会计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概念,最早出于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著名的布郎特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在这一报告中,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主要的三个基本特征为公平性、持续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沿海环境》2002,(6):45-45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的研究报告表明:人类消 耗的是两个星球的资源。 西方工业国家所消耗的自然资源,远远高于我们的星球可以长期提供的。假如今天在地球上生活的每一个人所食用的,或者所消耗的能源,都像美国人、德国人或者法国人平均消费的数量的话,那么,人类将需要第二个地球。这是国际环保组织“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的结论。该基金会主席路玻斯先生介绍这一报告时说道:“虽然目前的世界经济繁荣,但与此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却很不足。” 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这份题为“2000年生存星球报告”的资…  相似文献   

20.
加强湿地保护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对于维护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湿地也因此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生命摇篮”。人类社会健康、持续的发展,离不开湿地。保护湿地、可持续利用湿地,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重要内容.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