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郑京 《山东环境》2003,(1):51-52
1896年,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S.阿仑纽斯首创地球“温室效应”概念,如大气中的某些成分,如CO2、H2O等气体,能让太阳光短波辐射通过,但却可以强烈地吸收长波辐射,就象罩了一层玻璃的温室一样,使地表大气温度提高,所以称为“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地球上早已存在的自然现象,根据科学家估算如果不存在温室效应,地球的表面的年平均温度是15℃左右,而且历年来变化不太大。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环境适宜于地球上的生命存在,保护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随着人类对燃料的使用量与日俱增,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能够让阳光的短波辐射渗过大气层,但能吸收地球表面散发出来的长波辐射。因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使地球表面变暖,产生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水蒸汽、甲烷、氟氯烃(CFCs)、一氧化二氮(N_2O)与对流层中的臭氧(O_3)。大气中的这几种气体浓度上升后,会使地球表面气温变暖,并在下一个世纪中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3.
俊红 《环境保护》1992,(11):42-44
人类活动正在改变大气的组成,那也许会使气候发生迅速变化.自然界的温室效应保持地球表面温暖.如果没有大气中的水蒸汽、二氧化碳、甲烷及其它温室气体,太阳照进来的红外线将散发到外层空间.人类活动不仅增加了自然界中的温室气体,也增加了新的红外线吸收气体——如化工产品氯氟烃.在近10年里,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已有所增加.全球气候是否在转暖?80年代肯定是有历史记载以来最热的10年,90年代仍旧炎热,但目前科学家还  相似文献   

4.
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球表面接收太阳发出的短波辐射,获得热量,同时又向宇宙空间发射长波辐射,散发热量,从而维持自身的能量收支平衡,保持地表面温度相对稳定。大气中存在CO_2及其它一些微量气体(CFCs,N_2O和CH_4等),这些气体有透过太阳短波辐射、阻止地面长波辐射的特性。因此,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  相似文献   

5.
地球中的大气约有95%存在于地球表面的8~12公里范围内,人们习惯称之为对流层。在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中,表面看来是那样的透明和洁净,而实际上大气却是一种由许多的粉尘、灰埃、微粒及某些化学成份构成。造成这种状况有天然的原因,如火山及其它地热喷发、林火、植被散发的气体,风  相似文献   

6.
1.气候将会如何变化在过去的年代里,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似乎已经增加,这将会使阳光对地球的照射与地面红外线向外辐射的情况发生变化。然而,要具体阐明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后引起气温变化的真实情况却非常困难。在计算由于照射到地面上的阳光与从地面放射出来的红外辐射的变化而引起的气候变化时,需用地球气候系统的计算机模型,而且这种模型必须符合反馈机制。例如,如果地球表面变暖,即会增加冰雪融化量,从而使地面反射回去的阳光减少,使地面温度升高。同时,气候变化又会影响地球上空云量与水蒸气数量,这些都会对今后气候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1.温室效应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活动剧烈地改变着地球的大气组成,散发出多种数量虽然不大但有着显著影响的气体,把从地球表面反射出来的红外辐射热吸收起来。随着吸收热能气体浓度的增加,地球平均温度会逐步上升。二氧化碳的散发是温室效应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最大原因之一,地球温度的升高大约有一半是这种气体造成的。工业革命前,二氧化碳浓度为280ppm (ppm为百万分之一),连同大气中的水蒸汽,使地球温度保持均衡。19世纪中叶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大约增加了25%,浓度接近350 ppm,并以每年0.4%的速度继续上升。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矿物燃料,都会不同程度地放出二氧化碳,这是该气体浓度增高的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碳(CO_2)、氧化亚氮(N_2O)、甲烷(CH_4)、氟氯烃类(CFCs,即氟里昂气体)、对流层中的臭氧(O_3,即产生光化学雾的物质)等,在大气中存在的量尽管很少,但具有在地表附近将太阳能以热的形式截留下来的作用。这种作用称作“温室效应”,具有这种作用的气体,即上述的CO_2、N_2O、CH_4、CFCs、O_3等称作温室气体。当前,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虽然很低,但观测到其浓度有增加的趋势(见表1)。而这种增加已使地表及包围地球的大气下层逐渐变暖,其结果很可能使气候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 据IPCC的排放情景分析,直到18世纪后期现代工业革命开始前,地球大气中的CO2(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浓度大约为280ppmv.时至今日,这一浓度已经上升到了380ppmv,而且按照当前温室气体的排放水平,大气CO2浓度还在以每年2%~3%的速度上升.而这仅仅是CO2一项,如果把<京都议定书>列举的其他各种温室气体(CH4、N2O、HFCs、PFCs和SF6)都计算进来,并把它们按其效应都换算成CO2的温室气体当量,其结果是1850年地球大气温室气体CO2当量为290ppmv,而今天大约是440ppmv.  相似文献   

10.
地质记录告诉我们,在地球约46亿年的整个历史中经历了无数次大大小小的劫难,其中在地球生命处于起源和早期演化阶段的前寒武纪,首先是“狂轰滥炸”,4.5亿-3.8亿年前由太阳系形成时留下的岩石林-小行星仍不断撞击着地球并烧焦了整个地球;后来的“雪球”,2.2亿-1.8亿年及大约6亿年前也许是大气中氧气的增加或/和二氧化碳或/和氨气或/和甲烷等温室气体的缩减,使我们的星球进入冰封期,显然,生命挺过了所有的磨难,并以柔克刚的脱颖而出。甚至与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向高级阶段演化。在至少38亿年前,随着“狂轰滥炸”的停止,原始的生命也许已出现在地球上,到大约5.8亿年前,“雪球”刚结束,新元古代末期的埃迪卡拉大辐射和早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就接接踵而来,似乎早期地球生命大的进步性演化都是由大的劫难诱发的。  相似文献   

11.
温室气体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长波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它们会使地球表面变暖,导致“温室效应”。典型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挥发性卤代烃(VHCs)、水蒸汽(H2O)、臭氧(O3)等。有些温室气体受人类活动影响显著,主要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六种温室气体:CO2、CH4、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6),需要对其采取减量排放措施,以期能够尽快使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并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达到《巴黎协定》所要求的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不超过2℃的目标,降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生态风险以及给人类带来的生存危机。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对温室气体的源汇格局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深刻影响着全球气候变化。对海洋温室气体的研究是全球温室气体研究极为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钟天明 《环境》2011,(12):27-29
何谓碳排放?碳排放其实是关于温室气体排放的一个总称.而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气体,如二氧化碳.它们会使地球表面升温,形成"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不但使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也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影响.今天,人类已经警醒,开始寻找应对"温室效应"的良策,目前所知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太阳每秒钟向地球输送1.74×10~(17)焦耳的能量。按理论计算,地表吸收太阳辐射和放出红外辐射后的平衡黑体温度仅为-18℃。幸而地球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大气,大气中的H_2O和CO_2等气体对地表红外辐射有相当程度的吸收,使大气变暖。同时,大气也有红外辐射, 其中向下的一部分为地表所吸收,从而使地表的净向上辐射大为减少,地表的平均温度可达到17℃左右。大气的这种使地表温度升高,保持地球有较高温度的热平衡过程,与玻璃温室的作用有相似之处,故被称为“温室效应”。正是这种效应,保证了地球的温度环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叙述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增加与气候变化关系的科学依据。由于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努力,使许多疑难问题更清楚。但这种变化关系,还需进一步在更加广泛的领域内进行探讨。1.温室气体的作用地球上的气温是由地球吸收和放射出辐射热之差决定的。由于大气是由一定的气体组成,它们能反射或吸收后再辐射出一定波长的太  相似文献   

15.
为了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人类正在大量使用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这势必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不利的影响。大气主要是由氮、氧以及某些痕量气体(水蒸汽和二氧化碳)组成的。这些痕量气体具有维持地球上生物生存温度的特性。它们允许太阳辐射的能量穿过大气到达地表,同时防止地球反射的能量逸散到天空。这些气体的作用犹如一个温室的罩子,因此俗称“温  相似文献   

16.
地球周围的大气能够自然吸收红外线,从而使全球地面平均温度保持在适合居住的15℃。但因人类活动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明显上升,使全球气温在下个世纪产生深远影响。为了评价大气系统中温室气体浓度上升的潜在影响,已经开发出一种复杂的海洋-大气偶合通用循环模型。现代模型结果的综合工作已由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准备完毕,这是世界气象组织与联合国环境署的一项合作研究成果。该模型的结果表明,如果只是改善能源效率,有限度地控制燃烧煤炭与石油排出的二氧化碳,继续毁林,不控制从农业中排出的甲烷与氧化亚氮,按蒙特利尔议定书减少氟氯烃(CFCS)  相似文献   

17.
全球变暖     
1变化着的大气层来自太阳的能量驱动地球的天气和气候 ,并且加热地球表面 ;地球又把能量辐射回宇宙空间。大气层的温室气体(水蒸汽、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捕集一些逸出的能量 ,保留热量有点像温室的玻璃板。没有这个自然界的温室效应 ,温度将比现在的温度低得多 ,并且像今天所知道的生命生存将是不可能的。相反 ,感谢温室气体 ,地球平均温度是更易接受的60 。自从工业革命开始以来 ,大气层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经增加了将近30 % ,甲烷的浓度已经增加到两倍多 ,而氮氧化物的浓度已经大约提高了15 % ,同时提高了大气层的热捕集能力。硫…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造成全球温度逐渐升高的罪魁祸首。不过这一结论直到不久前还只是科学家们根据地面的测量结果得出的 ,如今来自宇宙卫星测量结果首次证实了这种温室效应。测量结果表明 ,地球的大气层正在越来越多的吸收从地表辐射出的热量。伦敦皇家学院以约翰·哈利斯为首的科研小组在最新的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报告说 ,天然的温室效应对地球来说其实是件好事 ,假如地球外外层大气不能把地表辐射出的热能吸收住的话 ,那么地球面的温度将是始终是低于零度的。由于有了水蒸气、二氧化碳和甲烷等一类温…  相似文献   

19.
<正>海洋专家在青岛举行的一学术会议上表示,近15年来,虽然温室气体排放仍在加速上升,地球气候系统仍在持续吸收热量,但全球表面温度却呈现出增暖减缓甚至停滞趋势,其中深海发挥着相当重要的调控作用。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陈显尧在8日至9日举行的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4年学术年会上对新华社记者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在加速上升,全球气候系统一直在吸收热量。但自1999年至今,全球表面平均  相似文献   

20.
全球气候变化的监测(续)DetectionofGlobalClimateChange(Continuation)¥//联合国环境规划署(PWEP)2.上层大气温度除了地球表面温度的变化,现代环流模型(GCMS)还可以预测由温室气体引发的上层大气温度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