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7 毫秒
1.
论环境效益     
“人类环境”一词包含了我们周围的一切事物,和我们与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把重点放在人类如何合理地利用地球上的资源(不论是有限的资源还是可以再生的资源),这也是商业界和工业界关注的中心,因为需要保护的资源的范围已大大扩大。我们现在必须把清洁的空气、水源、优质土壤、野生植物和森林看成象煤炭、石油、  相似文献   

2.
严浩 《环境》2004,(12):39
谈到“循环经济”,不可能不说造纸。造纸消耗的是林木,排出的是污水,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规模、治理污染,森林难以维持自然更替,水源无力自净。那么,对于未来而言,造纸业就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用废纸作原料造新纸.可以大大减少木浆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生产每吨纸品还可节约400公斤煤、400度电和300吨水。这是一些国家用法律来推行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美洲的哥斯达黎加是个森林之国,环境优美,空气新鲜。1998年该国出售“环境服务”在美国芝加哥股市首次抛出减少温室效应气作证券而得到200万挪威元的收入,引起了全球的注意。去年个月23日,由瑞士一家公司进行一笔交易—一号斯达黎加总统菲格雷斯和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出席了交易仪式。这个举动,意味着世界环境服务新市场已经形成。这是1997年11月在东京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之后实施世界气候变化公约的第一件事。在东京各国首脑会议上通过一项规定:允许发展中国家向富国“出售”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森林能力,这将成为发达国家减少温…  相似文献   

4.
水是生命之源,她孕育了地 球上的生灵,又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繁衍生息的源泉。然而,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水也渐渐改变了温顺的性格,向人类发起了反扑。近几年来广西的洪涝灾害频频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一直困扰着一些地区的人们。我们的生命之源变得越来越令人担忧的同时,人们也在探求其深层次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森林,因为,我们的森林与我们的水密不可分。 汉河江,流经贵港市覃塘镇所辖的周村等五个行政村,是下游1万多农民赖以生存的唯一饮用水水源,但是自1993年开始,汉河江曾经常年清澈见底的河水消…  相似文献   

5.
我的家乡有一种独特的取水器械叫“压水井”,用一根很长的管子打到井底,上面是一个小小的井台,一根细铁棒的杠杆,一压一压地便能把水吸上来。但是在每一次压水之前,你必须向那个小小的井台里注入一勺水作为引子。家乡人还给这一勺水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娘水”。儿时的我,总是一面压水一面就把嘴凑近井沿吸吮那清甜的井水,但是对于那一勺“娘水”的意义,直到今天我才真正地懂得。 那是几天前我偶然读到的一篇短文,文章说:一个旅行者在沙漠中迷路了,他精疲力尽,口渴难耐,终于他在一处废弃的小屋旁边,发现了一个压水井和一个…  相似文献   

6.
森林与水分密切相关,森林有涵养水分,净化水体的作用。水分又提供了林木生成的保障,滋育了森林的形成。两者的共同作用,给人类造就了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人们要认识到爱护森林,保护好水资源。  相似文献   

7.
当前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主要的是消除“四害”,即:水的污染,烟尘,固体废渣,噪声。这是李鹏副总理在全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作重要讲话时指出的。他要求把水源保护放在第一位。节约用水是对水源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节约用水首先是增加水的重复利到率,控制水的消耗量。减少水的消耗量,对污水要进行治理。应该采取少化钱多办事的措施,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李鹏副总理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相似文献   

8.
阿彪 《世界环境》2005,(3):95-95
记得申奥成功的时候,居住在我们这圪塔的人着实兴奋了一阵子,最直接的原因是看到了房子升值的乐观前景。我五年前就在北京五环外城乡结合部安营扎寨了,那时那里还基本上是农村,虽然生活很不方便,但是最大的享受是树荫的清凉。申奥之后,这里的建设开发步伐果然迅速加大,于是我们就亲眼目睹了农村被飞快地城市化的进程,有了路,有了楼,就为熙熙攘攘制造了氛围,不论这里的房价如何疯长,可还是挡不住蜂拥而来的各种人在这里安家落户。地产商见缝插针地把每一块可以变成房产的地皮盖起楼,把方圆几里建成水泥“森林”。  相似文献   

9.
石头 《环境》2003,(2):16-17
“让小鸟在大望村有个好窝,让大里村人生活有个好环境,让深港两地人们喝上一口好水。”听到大望村“三好”的发展目标,采调研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凯高兴地说,大望村的行动,充分体现了水源保护区人们的义务和责任,使得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10.
滇池不仅是昆明市区主要的水资源,而且是美丽的风景资源,周总理生前曾把她经喻为“掌上明珠”。但是近几十年来由於周围水源涵养区森林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以及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滇池这颗明  相似文献   

11.
廖伟明 《环境》2002,(9):39
偶日读书,见得一则笑话,其中的寓意和哲理耐人寻味,掩卷一笑之余,幡然感悟。其实这故事与我们正如火如荼开展的环保运动大有干系。说的是上帝对地球的现状很不满意,便让时间倒流一千万年,这样地球又出现了原始的森林,草地、兽类、昆虫……在上帝将要离去时,对所有的生物说:“孩子们,我把这个美好的世界交给你们了,你们还有什么要求吗?”动物们立刻一群群地朝上帝跪下,指着森林边的一群猴子齐声说道:“上帝啊!请您老人家把猴子们灭绝  相似文献   

12.
我的家乡有一种独特的取水器叫“压水井”,用一根很长的管子打到地底,上面是一个小小的,一根细铁棒的杠杆,一压一压地便能把水汲上来,但是在每一次压水之前,你必须向那小小的井台里注一勺水作为引子。乡亲们给这一勺水取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名字——“娘水”。每次我总是一面压一面就把嘴凑近井沿吸吮那清甜的井水,但是对于那一勺“娘水”的意义,我却不太清楚。  相似文献   

13.
小鼠骨髓微核试验评价某市水源水及自来水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以往Ames和VDS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小鼠体内微核试验检测了某市自来水公司所属的8个水厂水源水、自来水及2个新拟建水厂源水的有机提取物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除2个新拟建水厂的源水外,该市原来的水源水和自来水,均可不同程度地诱导小鼠微核率的升高,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这说明,该市原来的水源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2个新拟建水厂的取水点则水质较好。  相似文献   

14.
开滦矿务局马家沟矿是一个有80多年开采历史的老矿,矿井深度为-800m,矿井总涌水量为9.5m~3/min,年涌水量达500万m~3。这部分水直接排放,不仅污染了环境,也是对水资源的一种浪费。近年来,马家沟矿开始在处理和利用矿井水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1 水质和水源分析 马家沟矿矿井水主要来自第四纪冲击层水、岩层裂隙水、雨季地表下渗水。 马家沟矿矿井水分为两种:清水和混水,水质  相似文献   

15.
正确评价森林水文效应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只有正确客观地认识森林水文效应,才能在实践中实现其指导意义。论文从森林与水的关系入手,提出要确立系统观。以我国各生态定位研究站及其他同类研究项目的多年研究结果为基础,系统客观地分析和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与水分循环的关系以及森林在各方面的综合调节功能。提出在西部开发中林草植被建设要考虑到水资源的科学分配;要在保证生态安全的前提下,所有产业“适度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狮田村概况狮田村是桂林市全州县永岁乡的一个自然村,位于越芩岭南面的山脚,现有人口213人,田地约400亩,其中旱田(依靠山溪水灌溉的,秋冬季少水或无水)112亩,水田(灌江渠道水灌溉的,常年有水的)150亩,越芩岭水源林1200亩左右,主要农作物为水稻、红薯、西瓜、橘子。二、研究目的及方法本文选取狮田村旱田晚稻播种面积的变化来分析狮田村越芩岭水源林涵养水分能力,研究其变化与狮田村人口、经济水平、能源方式、生产方式因素的关系,找出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的对策。三、旱田播种面积的变化越芩岭的山溪水能够完全满足112亩旱田的早稻生产,部分满足旱田的晚稻生产,旱田的晚稻播种面积能够显示越芩岭水源林的涵养水分的能力,当水源林植被保持良好、提供水资源丰富时,旱田晚稻播种面积较多,相反水源林植被遭破坏、涵养水分能力下降时,干旱的秋季提供的水资源就少,旱田晚稻播种面积随之下降。狮田村旱田晚稻播种面积变化见表1。20世纪80年代播种面积显著下降,明示出水源林破坏严重,提供水资源萎缩;90年代(包括2000年以后至今)得以恢复。四、狮田村人口变化狮田村人口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发生了较大的变化,60年代至70年代人口很...  相似文献   

17.
<正>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之一。它除了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大量的木材及林副产品外,还充当了农作物的“绿色保姆”,水土保持的“卫士”,防风固沙的“屏障”,涵养水源的“贮存库”。同时,还能净化空  相似文献   

18.
屈永锋 《陕西环境》2002,9(5):40-41
“地球其实很小,有人把它称‘地球村’。那就让我们共同来珍爱这个村子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做个好村民吧!”在一次演讲中,张怀满向听众发出了这样的倡议。今年46岁的张怀满有着丰富的工作经历:当过兵,任过教,从过政。如今在从事理论研究的同时,他的主要精力已经专注于环境保护这一伟大的事业。他说自己要努力做一名“地球村”的“好村民”。只缘环保一片情延安,这里也曾经森林繁茂,水草丰美,山青水秀,天高云淡。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战争的侵袭,大量的移民屯垦以及我们政策上的失误,严重地破坏了延安的生态平衡,致使…  相似文献   

19.
人类来自植物所构成的空间环境之中,发源于森林,又依赖于森林而生存。如果没有建筑,人们将回到原始洞穴中生活;而没有植物,人类将重新消亡。绿色植物联系着整个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是人类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的史书中,曾记载了许多赞赏“郊游”、“野游”和“田园”等的有关诗词和文章,也有许多以花草树木为内容的风景山水名画。这说明我们的祖先对绿色自然的向往。绿色植物有调节气温、遮荫防风、净化空气等改善环境的积极作用;而且绿色植物又给人以舒适、优美、幽静、安祥的感受。这是人类在长期的生活环境中和绿色结下了的不解之缘,绿色的基调成了生命力的象征。难怪人们对绿色环境倍感亲切、自在和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20.
寻找森林     
我逃出沙尘蔽 日的北京,登上了开往哈尔滨的火车,我要去大兴安岭一个叫大杨树的地方。 顾名思义,大杨树一定是森林茂密、古树参天、有动物出没其间,有鸟儿婉转歌鸣的地方。我兴奋地趴在车窗边,等着那第一片撞进眼帘的森林。可是,森林一直没有出现,一座座裸露的山岭,山岭间一片片撂荒的坡地却将我的眼睛撞得酸痛。 火车“哐当”一声停下来,大杨树到了。站在月台上茫然四顾,我竟怀疑自己下错了站,这里哪有森林?延绵起伏的山岭在夕阳余辉的映照下,像剃光的头,露出一片片刺眼的苍黄。森林不见了,在这片森林和飞鸟禽兽曾经生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