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合成洗衣粉对环境会造成严重污染,影响人体健康。专家预言,洗衣粉不久将会被淘汰。 洗衣粉由多种化工原料合成,其中三聚磷酸钠、硅酸钠、表面活性剂、荧光增白剂等都是有毒物质。三聚磷酸钠对水资源会造成严重污染,使水产生‘富营养  相似文献   

2.
曲辰 《环境导报》2003,(21):20-20,25
洗衣粉何以含磷 我们常用的洗衣粉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的合成洗涤剂,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表面活性剂,为烷基苯磷酸钠、烷基磺酸钠、脂肪酸硫酸钠、脂肪酸聚氧乙烯醚、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共聚物等。这些表面活性剂也可直接用来作为洗涤剂使用,但洗涤去污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且成本较高。因此,配制洗衣粉时还要加入一些助洗剂和辅助剂,使洗衣粉洗涤去污性能更完善、效果更理想,贮存使用更方便。洗衣粉通用的助剂分为有磷无磷两类。含磷洗衣粉中应用较普遍的是三聚磷酸钠。三聚磷酸钠中的阴离子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能将不溶解的多种金属阳离子结合,  相似文献   

3.
潘永弟 《环境》2009,(11):56-57
我们大多数人大概都知道EMS是特快专递的意思。不过调换一下字母顺序,MES你知道是什么吗?这是一种主要用在洗涤产品里的表面活倒剂。目前市面上流行的洗涤产品主要以AS、LAS等传统的表面活性剂为原料。传统的表面活性剂都有这样的特点:碱性大、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性强。这些特征让环保专家抓住了把柄,使普通日用化工品的环保问题饱受诟病。  相似文献   

4.
合成洗涤剂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合成洗涤剂中主要成分表面活性剂对浮游动植物、水栖动物及人体健康的危害,讨论了合成洗涤剂助剂-三聚磷酸钠对水体造成的富磷污染现象,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家用洗涤剂的特征污染物磷与表面活性剂随废水排入环境水体造成水体溶解氧下降、富营养化,破坏水生生态环境。从北京市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市场购买洗衣液、洗衣粉、洗衣皂和洗洁精四种形态的家用洗涤剂共40个样本,并对其中磷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有衣用洗涤剂总P2O5含量均小于1.1%,符合无磷洗涤剂国家标准(GB/T 13171.2-2009);而LAS含量差异较大,范围为6.9%~31.4%,基本趋势是洗洁精洗衣液洗衣粉;经估算,洗涤等量衣物,洗衣液的LAS排放量比洗衣粉高49.1%,北京市每年家用洗涤剂LAS产生量至少为1.23万吨;经检测蓟运河北京段水样,61.5%的样点水样中LAS含量达到III类水质标准,但局部地区污染仍较为严重,污染风险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6.
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体中聚集在水和其他微粒表面,从而导致水体恶化,危害人体健康,目前成为水质监测必不可少的一项监测指标.在此综述了国内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监测的分析方法,并重点论述了应用较为广泛的滴定法、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色谱法等,并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析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基于Donnan dialysis原理,在无外加电压作用下采用阳离子交换膜分离去除原水中的Cu2+,研究原水中可能出现的无机颗粒物,有机物质,EDTA酸、氨水、Fe3+、表面活性剂等对阳离子交换膜分离去除Cu2+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原水中添加二氧化硅、腐殖酸、EDTA酸、氨水、Fe3+、表面活性剂等物质,在长时间运行后均会对离子交换膜去除Cu2+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二氧化硅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污染物不会和膜及Cu2+发生物理化学反应,对膜去除Cu2+效果影响较小,相比空白样,Cu2+去除率下降约4%;氨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会导致Cu2+发生沉淀反应,腐殖酸会吸附Cu2+,使原水中游离态Cu2+浓度显著降低约50%;EDTA酸、氨水、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会与Cu2+形成络合物,对去除Cu2+有严重影响,相比空白样, Cu2+去除率分别下降约100%(EDTA酸)、78%(氨水)、56%(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时,其会大量占据膜内空间,Cu2+基本无去除;Fe3+在弱酸性或中性水中会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对去除Cu2+有一定影响,相比空白样, Cu2+去除率下降约12%.  相似文献   

8.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环境中分布广泛且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有机污染物。采用分置式膜生物反应器(MBR)进行去除模拟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SS)的实验.结果表明:MBR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除率高于90%。同时考察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的影响因素,确定其适宜降解蒂件为:气体流量为0.3m^3/h、活性污泥浓度为6948mg/L。初步探计了降解动力学和降解机理,研究表明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去除符合拟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且生物降解对其去除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炼油废水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泡沫的形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产生的泡沫会影响废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出水水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炼油废水的成分进行了鉴定,并用化学鉴定方法进行了对照,废水中存在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试验研究证明,炼油废水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产生泡沫的主要原因是系统中存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及活性污泥中存在诺卡氏放...  相似文献   

10.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由微生物在一定培养条件下分泌的次级代谢产物,属于绿色环保的新型表面活性剂。文章在综述了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类型、主要产生菌、生产方法及其化学特性等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生物表面活性剂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并探讨了今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对生物表面活性剂应用于逆胶束体系构建及微水相的条件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与化学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OT、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Tween-80)的对比可知,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L具有高增溶性、低使用量、微环境所需条件温和等优点.通过荧光法测得RL在异辛烷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0.0...  相似文献   

12.
基于表面活性剂的重金属去除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表面活性剂因具有亲水亲脂的两亲性,已被广泛用来治理环境污染。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在去除环境重金属中的应用,重点探讨了基于表面活性剂的液膜分离技术、胶团强化超滤技术、液泡吸收技术、改性吸附技术、异位淋洗技术、植物萃取技术等,并指出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前景是研究开发环境友好性的生物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3.
预处理是提高木质纤维材料酶解效果的关键步骤,更是木质纤维材料制造生物乙醇的重要环节.因此,对木质纤维材料进行预处理以促进酶解糖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稻秆为原料,探讨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包括阳离子型、阴离子型、非离子型、生物)联合离子液体对木质纤维材料转化率及酶解初速度的影响,并通过稻秆成分分析、FTIR、XRD对处理前后稻秆的结构、结晶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与单独离子液体处理相比,表面活性剂联合离子液体预处理稻秆可提升纤维转化率,效果为:生物表面活性剂-离子液体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液体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液体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离子液体.与未处理及单独离子液体处理稻秆相比,生物表面活性剂-离子液体预处理稻秆的纤维转化率分别提高55.38%和22.03%.  相似文献   

14.
北京第三毛线厂在染线过程中排出的废水中,主要成分为酸性染料及阳离子染料,助剂有醋酸、硫酸、元明粉及表面活性剂等。该厂采用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活性炭法处理废水,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霍利利  胡玉林  陈玮  钟华  刘观胜  杨欣 《环境工程》2020,38(10):207-215
表面活性剂在土壤及地下水修复中起作用主要依赖于其在地下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能力,因此深入研究表面活性剂在地下多孔介质中的迁移行为对其在修复领域中的有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述表面活性剂在地下多孔介质中迁移行为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深入剖析了表面活性剂迁移所涉及的主要过程、相关迁移模型以及影响因素,指出了现阶段表面活性剂迁移行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后续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土壤及地下水修复过程提供相关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离子类型和分子结构等对分枝杆菌KR2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一些表面活性剂在低浓度时可以促进分枝杆菌KR2的生长,高浓度时则会抑制KR2菌株的生长。表面活性剂的离子类型对KR2菌株生长抑制作用的顺序为:阳离子活性剂TDTMA>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表面活性剂的直链长度对KR2菌株生长的影响为:直链越短,对分枝杆菌KR2菌株生长的抑制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7.
VES压裂液具有配制简单、携砂能力好、破胶彻底等优点,但其中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易在煤层基质表面发生吸附滞留。本文通过对煤基质接触后的VES压裂液中的表面活性剂残留的分析,得到了表面活性剂在煤粉表面的吸附等温曲线,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评价VES压裂液在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的地层伤害性。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析VES压裂液中的十六基三甲基溴化铵,它在煤粉表面的饱和吸附量为16.32 mg/g;使用两相滴定法分析VES压裂液中的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它在煤粉表面的饱和吸附量约为13.24mg/g。实验表明,不同的表面活性剂采用不同的分析测定方法更准确。  相似文献   

18.
灰水的处理与回用是保障受控生态生命保障系统(CELSS)中水循环的关键,研究中采用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处理尿液源分离后的CELSS灰水,考察了废水处理效能及微生物群落演替特征.结果发现,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主要为类色氨酸、表面活性剂类和类腐殖质,COD去除率可达65%~75%,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去除率高达80%以上,有效解决了表面活性剂积累问题,但高温和低水力停留时间(HRT)条件会降低处理效能.高通量测序研究表明,表面活性剂降解相关菌群是保障污泥降解性能的关键,Synergistes、Citrobacter为关键降解细菌;但高温和低HRT条件会抑制降解,导致表面活性剂积累和有机物去除率下降.表面活性剂的累积会引起反应器中微生物群落演替,关键菌群由接种污泥中的Methanosarcina、Syntrophomonas、Keratinibaculum等嗜热产甲烷类菌属逐步演替为Proteiniclasticum、Pseudomonas、Aminobacterium、Citrobacter、Desulfovibrio等菌属,产甲烷菌特别是Methanosarcina受到显著...  相似文献   

19.
假单胞菌XD-1(Pseuomonas XD-1)的产表面活性剂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含油废水中分离到1株表面活性剂产生菌,经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omonassp.),命名为XD 1.对假单胞菌XD 1的产表面活性剂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正交优化的培养基中发酵培养时,菌XD 1可将培养液的表面张力从70 0mN·m-1降至30 2mN·m-1,其产表面活性剂方式为生长相关型;经提取分析,菌XD 1所产表面活性剂为脂肽类和糖脂类物质的混合物,脂肽类物质为主要成分;菌XD 1所产表面活性剂的CMC值为50mg·L-1,在pH=6 0时表面活性剂表现出最佳活性;菌XD 1所产表面活性剂主要积累在胞内特定的细胞器中,并在细胞壁上产生一层粘附的表面活性剂膜,膜厚140nm,在生长过程中,菌体会将细胞器和细胞壁上的表面活性剂释放到胞外.将培养72h的菌体浸入双蒸水中,6h后菌体能把积累在细胞器和细胞壁上的表面活性剂释放到水体中.  相似文献   

20.
李靖  孟杰  董强 《黑龙江环境通报》2003,27(1):82-83,76
随着色谱技术应用领域的扩展,表面活性剂类色谱固定液越来受到重视。本文根据各种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工艺特点和性质确定了固定液用表面活性剂适宜的处理方法,即选择萃取、干燥和减压蒸馏等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处理后的4种表面活性剂进行红外光谱测试和研究,总结出了表面活性剂的红外光谱特征和结构特点,证明了所选的处理方法是可行的。同时为气相色谱分析时选择固定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