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树≠森林     
在横断山脉东部,海拔1000米到3800米的山地里,有一大片云南松构建的林海一无论你从飞机上放眼望去,还是从林间公路驶过,都会发出由衷赞美--多么壮丽的绿色海洋啊!这就是人工绿化最成功的范例。 但是,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却告诉我们:树+树并不等于森林。这种以单一树种组成的树林存在很多生态隐患。 几乎所有听到这一观点的人都难以接受。 近些年来,人们从严重的环境灾害中认识到植被退化和荒漠化的危害,全国上下都在大力植树造林,一片片松树林、一条条防风林带耸立于长城内外,改变了荒山秃岭,中国因此被善为“世界最伟大…  相似文献   

2.
李斌 《沿海环境》2001,(11):4-7
最近,由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近20家新闻单位组成的“中华环保世纪行·保护长江生命河”记者团从上海崇明岛出发,沿江而上,对长江沿线的水土保持、环境状况进行采访。无语东流的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横跨我国西南、华中、华东三大经济区。长江养育了4亿多华夏儿女。长江的安危,事关全中国的安危。一路走下来,记者却发现,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几大问题正困扰着这条流淌了数百万年的母亲河。实施十周年的《水土保持法》明文规定:修建铁路、公路和水工程,应当尽量减少破坏植被;在…  相似文献   

3.
登临广西天等龙角天池,瞻望半山腰上豁然开阔的一泓澄碧净水,是一件多么饶有兴味的事情!这一片清丽的迷你天地,从大石围丛中、山坳豁口里脱颖而出,可真是惊世奇观,分外罕见!在现代意识渗透一切的当今世界上,愈是稀奇愈新鲜,愈是古老愈年轻,愈是遥远愈亲近,愈是质朴愈可爱。这个警醒使我从内心深处为龙角天池的价值而产生了从未有过的震撼与喜悦。伫立在池边,用诧异的目光赏识,我平生第一次感触到了深邃的静谧、神奇的梦幻以及莫名的美妙所营造的灵境氛围,只觉得自己似乎溶化入大自然之中,为之而欣喜若狂,为之而心醉神迷。我…  相似文献   

4.
老言 《环境导报》2002,(4):41-41
3月20日《人民日报》第9版发表了一篇题为《绿色销毁》的图片新闻。图片旁的文字说明这样写道:“3月13日福建省福州市工商部门销毁近期查获的案值189.15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为避免污染,他们采取倒掉假酒,回收酒瓶;埋掉假烟,收回纸盒;其他假冒伪劣商品也分门别类进行回收处理的“绿色销毁”方法。看了这条新闻,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不禁令人为“绿色销毁”鼓掌叫好!“绿色销毁”好就好在工商等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法制观念和执法水平。应该说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执法部门按照国家产品质量法规办事,销毁假…  相似文献   

5.
莫伊 《环境保护》2012,(7):73-74
水是众生之母,万物因水而生,人类择水而居.长江、黄河素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称,澜沧江浩浩汤汤,一江带六国,更是享有“众水之母”的美誉.三江源,顾名思义,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江河的发源之地.  相似文献   

6.
新千年的元月19日,是一个令广西南宁市金光农场58家养鱼职工心碎的日子。这一天,他们放养在网箱里的大批罗非鱼全部死光,而同时遭殃的还有数万尾鱼苗!接到养鱼户的投诉,记者火速赶到金光农场附近一条名为剪刀沟的小河前。在20多户养鱼职工的指引下,己者目望剪刀沟,一幅不幸的画面展现在眼前:一张连一张的网箱里到处是已经死亡的白花花的罗非鱼,河水由于污染而成为炭黑色,这个昔日千千万万条罗非鱼活蹦乱跳的天然鱼池如今却变成了它们的葬身之地!欲哭无泪的养鱼户站在网箱旁,细数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养鱼的“老行家”李文献告诉…  相似文献   

7.
苏杨 《世界环境》2005,(1):88-90
十年前读研究生时,我在位于京城北郊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简称环科院)做实验,很为那儿的“纯天然”环境着迷:工作区和生活区间有一片很大的树林叫梨园,里面是真正的乔灌草结合,梨树下密密匝匝,无路可寻,颇有原始林的味道。比我更喜欢那儿的是动物,以致我们惺惺相惜:我在环科院里就地取材,养过刺猬、鼹鼠,甚至——一条蛇。我一直以为这是环科院的领导深悟好环境的精粹而刻意保留了这样一片乐土。  相似文献   

8.
冬夜,岛城一片寂静,人们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凌晨4时16分,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在市公安消防局“119”指挥中心响起。有人报告:胶二炼胶车间发生火灾,快派救火车来!火警,十万火急!接到出警命令的驻李沧区消防五中队四部消防车迅速出动,赶赴现场。凄厉...  相似文献   

9.
2002年6月至9日期间,广西环境警示教育图片巡回展依次在南宁地区及地区所辖的隆安、扶绥、崇左、宾阳、横县等六县展出。图片展在南宁地区巡展共计23天,参观人数多达16万人,被群众誉为“一场震撼灵魂的教育”!留言本上有观展群众的肺腑之言:“地球———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源泉”;有学生发自内心的呼吁:“同学们,让我们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有企业家的共识:“搞好环境保护,利国利民利企业”;有署名为“爱护地球的人”之心声:“看到养育我们的母亲———地球如此脆弱,满目疮痍,深深鞭挞我的心。建议让每个人都看到这次展出的…  相似文献   

10.
没有长江的中国不叫中国,没有漓江的桂 林不叫桂林。 漓江全长160公里,桂林至阳朔83公里的水路是“百里画廊”,山因水而灵秀,水依山而妩媚。漓江是自然山水的经典之作,也是桂林之魂。有道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韩愈)“桂林的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贺敬之)“奇山,异洞,清江,古迹,田园之和谐组合而成桂林山水之美之极至。”(李泽厚)“像桂林这样的汇山——水——城为一体,城市美与自然美结合,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大宗者,全世界绝无仅有。”(吴良镛)“上帝给予漓江的恩赐,实在是太多…  相似文献   

11.
一起去观鸟     
每当我在黎明时被一片繁盛的鸟鸣声叫醒 时,每当我看到灵巧的小麻雀在阳台上轻盈地蹦跳时.每当我听到叽叽喳喳和呱呱的叫声时,我的内心就会泛起一种冲动:想走近它们。此时,我的脑海中更是浮想联翩:一望无际的草原,一轮当空的红日,一个或者几个在那遥不可及的天空中缓慢移动的黑点,有时再伴着几声鸣叫,这一切令人内心洋溢起一片温暖和壮美;一波湖水,半轮明月,一群水鸟将头埋在身上静静地休憩着,这一切让人内心充满了宁静与安详;一棵大树,几条枝蔓,一只小鸟在不停地蹦跳着,追逐着它的野味,这一切使人享受到了动感和欢悦。 …  相似文献   

12.
希望从东方升起──记刘东升和他的重大发明:从造纸黑液制造黑液树脂及Ps活性剂的诞生新华社记者周宗敏人民日报记者李忠辉经济日报记者杨国民本刊记者周光敏这是一片平坦的黄土地。一片朴实无华的热土。它坐落在华夏神州的冀与平原。一条园园的地平线,一复一日的迎送...  相似文献   

13.
胡杨胡杨     
我是从一张照片上初识胡杨的。那是在10多年前,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一天我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了这张黑白照片,它给我的冲击是那样的强烈,以至今天想起来还会为之一颤。画面上是一棵枯死的胡杨树,看上去它至少死去有一千年了,但它依然挺立,曾经昂扬的枝条还大呐喊着伸向一如暗夜之麾的天穹……同样让我热血沸腾的,是摄影家写下的一句话: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胡杨死了,一千年不倒;胡杨倒了,一千年不朽!就因为这张照片,使我几乎倾尽所有,来到内蒙古西北边陲的额济纳旗镇,亲眼看看胡杨的雄姿。颜开钢质,巴月宝林沙漠陵地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泉。“凡有水井之处,即能歌柳词”讲的是凡是有水的地方都有酿育文明的源泉。但遗憾的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了、文明进步了,水环境却退化了,一条条河流干涸了,一个个湖泊消失了,甚至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地步。松花江以及沱江的污染、太湖蓝藻暴发等近年来频发的水污染事故,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距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的要求差距太大!  相似文献   

15.
理明 《沿海环境》2001,(12):12-13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公布的“关于中国的环境与发展”最新报告归纳出目前中国环境态势的五个特点。全国范围的生态问题频频凸现中国的环境保护在20世纪最后几年有三件震撼国人的大事:一是黄河1997年出现创纪录的断流,全年365天就有226天这条曾经哺育了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欲哭无泪;二是1998年长江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洪灾,接二连三的洪峰让全国亿万人民悬了数月的心情一悬再悬;三是2000年华北地区、华东地区等地遭受了空前频繁的沙尘暴袭击,地处华夏腹地的上海、南京切实感受到什么是“天昏地暗”。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这…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上游流域生态重建措施要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国斌 《环境保护》2001,(11):26-28
长江中上游地区由于人为因素及历史生态债务等原因,生态破坏极为严重,长江中上游的生态重建可以结合西部大开发进行,其措施要点是:做好生态环境规划;加强林业建设;开展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重建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在高海拔,干旱河谷和不适宜造林的地方发展畜牧业,发展农村替代能源及其他非木质产业等。就林业的社会定位问题、林水关系,生态补偿、保护与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好大的一条江!多好的一河水!”驱车沿着321国道来到肇庆市德庆县境内,眼前骤然开阔的江面、碧绿幽深的江水,令久居大都市、见惯了小河涌的人们心情格外舒畅。  相似文献   

18.
星期天上街买了东西,当穿过车水马龙的商业区,扬 尘飞土的集市,从挤得可怕的公共汽车上走下来,再回到西大时,我不禁说了句:“西大真好!” 从小在西大长大,每次离开后回到西大,享受它给予人的浓荫、清风和淡淡的花香,在幽静中偶尔听见几声悠闲的蝉吟(我怀疑家住闹市的同学能否知道什么是蝉吟)和婉转的鸟鸣,我就想:西大简直就是一个 Big Park!(大公园) 像每个公园一样,西大校园随便就可找到一处景。它没有峰峦起伏,没有亭台楼阁,但清晨池塘一角,晨风轻轻抚着淡紫的水葫芦花,花上停着一只浅蓝色的小蜻蜒;调皮的…  相似文献   

19.
草木青青润莽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是元旦假日前一天离开内蒙古乌兰 察布盟的。寒风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尽情地吹拂着这片莽原。正是满目枯黄的季节,偶尔有零星的积雪不经意地散布在起伏不平的原野上,群马专心致志地啃舐着地里的枯草。 这是一片横亘在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之 间的干旱之地,饥饿、贫困不知折磨了多少代人,似乎再也找不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然而,5年前一个转折开始了。当地的战略叫做“进一退二还三”,即大规模退耕还牧还林。5年退耕1200万亩。过去大规模开垦种粮总是解决不了的吃饭问题,而今居然基本解决了。去年,60年未遇的旱魔肆…  相似文献   

20.
天凉好个秋     
秋天是金黄色的,田野里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在秋阳的映射下闪着金灿灿的光;枫叶红了,枫树林给大地铺上了红色的地毯。秋风飘过的地方,给人带来凉爽和惬意;细细的、密密的秋雨跟随着风,飘零着,把大地洗刷得干干净净;深秋的黄叶会挣脱树的束缚,随着风雨一片片落下,带着一丝丝的遗憾,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秋天的风,秋天的雨,秋天的叶,它们表达出的是一种整体的美,~种和谐的美。只有它们巧妙地结合起来,才会构成一幅美丽的画,一首精美的诗——秋。那么,秋天究竟从何时开始.它离我们有多远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