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受纳水体热环境容量的内涵,提出了基于热环境容量评价指标与热环境容量模拟的滨海电厂温排放控制方法。以黄茅海海域为例,在潮流数值模拟基础上建立了热环境容量数学模型,并结合水质与生态要求获取了三个控制指标。采用模型试算法,确定了该海域目前的热环境容量为1 725 m3"℃/s,在建核电厂投运后排热量为1 500 m3"℃/s,满足相应的热环境容量要求。研究结果可为温排放的统筹管理和海域资源的阶梯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旅游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特性和影响因子,借鉴生态学的理论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性因子和最低量定律,并依此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数学模型,定量地给出了旅游人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环境容量的概念、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陕西省三大区域不同条件下的水、气环境容量,并和近三年的实际排放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研究,提出了现阶段环境容量研究、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把污染减排指标作为环保工作的两个约束性指标之一,目的就是把污染物排放总量约束在各地环境容量之内,使基本的生态环境质量得以维持.邹城市在其发展的历史上形成了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单位GDP污染排放高,占用了主要的环境容量空间.如何在巩固资源型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污染排放,腾出环境容量,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并保障其他产业所需的环境容量,这是邹城市环保部门在服务经济建设时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邹城市采取"治,用、管、调"的工作思路,有效解决了保护环境与保障发展的矛盾,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阐明了如何用大气环境规划的方法来最优地利用大气环境容量,给出了大气质量最优控制模型和大气环境规划中的对策模型,并从大气环境容量这一单因子计算了旅游环境容量,可为旅游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洋环境容量及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是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制定海洋管理制度、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依据。本文从海洋环境容量的概念出发,论述了污染源调查与评价,水动力、污染物扩散和水交换数值模拟,污染物总量控制以及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和最新进展,并对海洋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的发展趋势做了总结,从而为污染海域的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气环境容量理论与核算方法演变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环境容量在我国一直被作为环境管控措施制订和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依据,相关研究是当前的热点.通过研究大气环境容量的相关文献,结合国家、区域及城市的相关实践工作,对国内外环境容量理论和核算方法的发展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述.在综述大气环境容量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具备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及资源属性三重特征.结合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和大气污染管理模式的演变历程,分析了大气环境容量理论和实践在引入与探索期、发展与实践期、停滞期和快速发展期等4个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针对我国先后出现的以煤烟型污染、酸雨型污染和复合型污染为主要特征的3种大气环境问题,分析了大气环境容量的内涵及核定思路.以A值法、线性优化法、模型模拟法为重点,总结了不同核算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发现了模型模拟法可以兼顾气象、地形等自然因素和污染源等人为因素对于大气环境容量的影响,并可以反映复杂的大气物理化学过程,更适合以PM2.5、O3等复合污染为约束的环境容量的核算.最后,结合环境管理的要求,建议在以下三方面加强研究:①以多种污染指标达标为约束的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方法;②典型重污染时段的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方法;③改进模型模拟和多目标优化耦合技术,探讨在空气质量、健康损害、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约束下的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西安曲江新区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妍珊  杨林 《陕西环境》2003,10(6):34-35
该文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特性和影响因子.根据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因子和数学模型,定量地给出了曲江新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值,并且提出了调整曲江新区旅游环境容量的措施.为曲江旅游度假区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也可以为其他旅游区环境容量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框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思路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进行主体功能区规划所考虑的主要因素,其中环境承载力,即自然生态环境不受危害并维系良好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前提下,特定区域的环境容量所能承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主要包括:水、大气环境容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的生态敏感性,洪水调蓄、水源涵养等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性等.按照这个基本思路,并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安徽省<实施意见>的要求,不同区域环境政策的基本取向可以确定为四类.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合理地制定牡丹江市总量控制目标和控制战略,使有限的大气环境容量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促进牡丹江市大气污染物排污许可制度的落实,为“十一五”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提供技术支持,对牡丹江市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大气污染源、气象条件及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分析,并对目前常用的容量测算模型进行了比较,结合牡丹江市的实际情况,认为A-P值法为目前牡丹江市大气环境容量测算的适用模型,并对牡丹江市大气环境容量进行了研究,为牡丹江市合理管理和利用大气环境容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环境容量使用权:为节能减排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节能减排,成为评价经济发展、考验环境自净能力的约束性指标和必然的政策选择。环境容量使用权理论表明,可转让的环境容量使用权有利于外部性内部化。节能减排立法的重点是权利安排,本文借鉴环境容量使用权理论,并结合国内外环境容量使用权的交易机制以及节能减排的国际行动等实践经验,提出水、土、气等基本要素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与节能减排目标分解设想,旨在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相应的政策选择,为今后的法律行动提供框架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传统地表水环境容量一维计算方法,针对其缺陷提出考虑不均匀系数的计算方法。介绍混合区概念及其允许范围,应用二维水质模型求解不均匀系数,并分析其计算结果。作为实例,对广西红水河某河段水环境容量进行计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叶常明 《环境科学》1988,(3):86-90,76
环境容量是七十年代以来提出的环境科学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日本学者西村肇根据总量控制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环境容量的定义表达式如下 x=k·y (1)式中,x表示排放负荷;y表示污染物的环境浓度;k称为环境容量,表示排放的污染物总量与污染物在环境中浓度之间的关系。这一概念克服了浓度控制的缺点。 八十年代初,我国的环境科学工作者在水质规划研究中,引进了环境容量的概念,并引起激烈的争论。这种争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环境界对环境容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盘山风景区旅游环境容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旅游环境容量的综合实现的定量评价模型,结合盘山风景区环境特征,分析了盘山风景区的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旅游空间环境容量、旅游设施环境容量以及旅游者和社区居民的心理感应环境容量.分析结果表明,旅游空间环境容量和旅游设施环境容量是盘山风景区旅游业发展的瓶颈.景区开发管理部门应适当增加山体游览线路的长度,适当增加文化、娱乐设施,以充分开发景区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5.
谈谈环境容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容量是环境科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我国引入环境容量的理论及其概念已有10余年历史。 环境容量曾作为国家“六五”科技攻关课题,国家环境保护局组织全国40多个单位的科技工作者通过多学科协作共同攻关,在沱江200公里江段上进行三次大规模同步监测、10多次水团追踪实验,在湘江14公里江段上进行三次不同水期大规模采样,在深圳河7公里河段上、113平方公里的深圳湾上进行三期野外作业,在大流域范围内作广泛深入的环境调查、在很多实验室进行理化分析和专题研究,共取得数百万个数据,基本上明确了环境容量的概念。该概念得到我国环境界普遍重视,逐渐成为  相似文献   

16.
大气环境容量的测算和应用,是我国环境领域近年来开展的新工作,已有很大进展。本文首次将环境容量的概念,引入到沈阳市热源污染控制规划之中。对小区域的大气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比较了市区各大型热源的污染趋势和程度,为热源规划的编制提出一个新的技术手段,同时也是大气环境容量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7.
目前海洋环境容量研究中"本底浓度"选取方法不统一,采用外海现状浓度、监测值平均浓度和现状监测值最高浓度均存在不合理性,导致海洋环境容量计算结果与海洋环境质量评价结果不相符,使得海洋环境容量计算与分配缺乏科学性.通过对比国内外对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的研究,结合海洋环境容量研究案例,对海洋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以及环境容量的"本底浓度"确定进行探讨,提出以80%~90%保证率下的观测值作为环境质量评价的结果,并同时作为海湾环境容量计算的"本底浓度"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环境容量使用权的法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元元  李晓华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2):119-121,124
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内在张力日趋增大的今天,环境系统自净能力——环境容量已成为一种稀缺性资源并借助市场机制进行配置。然而,对于这类管理实践中涌现的新现象,除环境学界有所涉及之外,法学界并没有给予应有的理论关注。因此,本文拟借助用益物权的基本原理,确立“环境容量使用权”概念,对其概况、法律特性以及对传统用益物权理论的突破和创新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论证,以期为“绿色”物权法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使之更好地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黄伯清  章金鸿 《环境》2006,(Z1):153-156
本文根据增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对拟开展的增江河、西福河的水环境容量研究初步技术方案.简单阐述了环境容量的概念,指出开展水环境容量研究的目的、范围,明确主要的工作流程、专题内容、数学模型、主要环境容量的计算结果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焦若静 《环境保护》2014,(18):52-54
文章基于环境容量对城市环境管理的技术方法与制度体系进行了研究,阐述了推进环境容量管理、完善城市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梳理构建城市环境管理制度体系的基础概念和技术方法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推进环境容量、完善城市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