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要认识自然灾害,首先要有一套科学的描述自然灾害的方法。地震灾害指标是反映地震灾害这一自然现象在某一方面情况的统计数据,是对灾害程度的客观描述和量度;地震灾害指标体系则是由若干个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地震灾害指标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是对地震灾害全面、系统的反映和描述。本文是“地震灾害经济社会指标体系”课题组的研究报告。作者在对以往各次重大地震灾害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并考虑到所设计的地震灾害指标应尽可能与现有的国家统计部门的统计指标保持一致,以及根据适用性、可行性和科学性等原则,研究并建立了这一套“地震灾害经济社会指标体系”。同时给出了指标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灾害学》2016,(3)
针对地震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价中指标权重赋值的主观性和传统突变级数评价方法存在冗余指标的问题,首先建立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地震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粗糙集属性约简方法改进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地震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突变级数法对地震灾害社会脆弱性进行评价;最后以四川地震灾害为例,通过对四川省各地区社会脆弱性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风险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地震灾害后城市关键基础设施恢复力评估准确性,该文提出城市关键基础设施毁伤恢复力评估方法。分析城市关键基础设施在地震灾害中的响应特征,确定基础设施毁伤程度与地震灾害等级之间的关系;收集地震灾害信息,检测地震灾害等级,以此作为毁伤恢复力评估的重要指标;另外,结合毁伤恢复力的其他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构建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指标的求解,与设置的标准数据进行比对,得出最终的毁伤恢复力量化评估结果。在以某城市区域为例的案例研究中,通过模拟地震灾害的方式对毁伤恢复力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显示恢复力的平均评价指数为0.81,能够有效提高恢复力评估准确性,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从自然、社会和经济三个维度遴选了12个指标,构建地震灾害恢复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与模糊逻辑等方法,评价西南四省(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的地震灾害恢复力,并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6年,西南四省大部分地区地震灾害恢复力呈提升趋势,且恢复力水平总体随城市级别的增大而增大,呈现:特大型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其中恢复力较强区域主要集中于成渝经济区;研究区内,GDP、人均GDP、卫生技术人员和公路密度等因素对地震灾害恢复力强弱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且不同类型城市的主控因素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甘肃陇南地区地震灾害人口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陇南地区地震灾害人口风险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陇南地区地震灾害人口风险程度随烈度的增大而逐步增大。烈度8度下陇南地区开始出现人口高风险区,其面积占陇南地区总面积的2%;烈度9度下有23.5%面积的区域处于地震灾害人口高风险区;烈度10度下有33.4%的区域人口受到高地震灾害风险的威胁。在行政区划上,烈度8度下高风险区域面积最大的区县是宕昌县,约占区县面积的8.18%;烈度9度下高风险区域面积最大的区县是宕昌县,约占区县面积的44.37%;烈度10度下高风险区域面积最大的区县是西和县,约占区县面积的57.3%。利用汶川地震的实例进行了验证,表明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6.
陕西未来15年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人口、GDP及其随时间的增长等基础数据以及全国破坏性地震资料统计建立的易损性矩阵关系,在陕西及邻近地区地震危险性预测结果的基础上,利用基于宏观经济指标的地震灾害损失预测方法,以0.1°×0.1°的网格单元对陕西省未来15年的地震灾害损失进行了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7.
汤泉 《灾害学》1994,9(4):35-39
本文收集了我国近期数十次地震灾害所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得出了震灾经济损失在我国不同地区随震级的变化特征。通过引入地震灾害损失率的概念,对震害评估指标体系作了讨论,并由此得出一种简捷的震害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8.
郎坤  张明媛  袁永博 《灾害学》2014,(1):201-206
为了减少地震灾害带来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及时挽救生命、减轻灾害影响,应用可变集理论建立地震灾害应急物资分配模型。对影响地震应急物资分配的关键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建立指标相对隶属度矩阵,利用模糊标度法确定指标权向量,应用可变集理论对灾区急需物资的紧迫程度进行优先级排序,进而确定物资分配方案,确定应急物资分配数量,从而弥补了以往模型决策效率低、决策过程复杂、决策结果客观性及准确性差等缺点,减少了因主观或片面的信息统计而产生的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通过对汶川地震实例的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泥石流灾情评估指标体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泥石流灾情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应满足适用性、完备性、可比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原则,而指标的选取还应在一定的要求下确定。依据上述原则,在泥石流灾情网络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层次模型,进而对各类灾情评估指标进行了分析,确定出评估泥石流灾情的具体指标和因子。最后建立了以成灾度为目标层,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环境损害为准则层。评估指标和评估因子为指标层的泥石流灾情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县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王雁林 《灾害学》2005,20(2):115-119
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尽可能定量地评价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这是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的有益补充.在分析建立县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必要性、可行性的基础上,应用工作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征求了指标,运用AHP方法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结构,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了权重,提出了一套由16个指标(含40项分指标)构成的较为完整的县级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评价体系.最后,应用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部分县进行了评价,验证了评价指标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建立灾害损失评估指标体系是进行灾害评估、等级划分,灾害区划策工作的基础。本文根据生命线灾害的特点,提出以断线时分作为生命线灾害评估的核心指标,建立了包括断线数量、断线时分、年均断线指标、断线密度和断线强度的生命线中断评估指标体系(共21项指标),并用其中一些主要指标对近十几年的铁路水害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中国地震灾害现状分析的基础之上,依据地震工作三大体系的要求和建设首都圈防震减灾系统工程的经验,提出了在我国建立地震灾害系统工程的设想,并对该系统进行了初步的设计和论证。分析研究表明,地震灾害系统工程可以涵盖地震工作的各个方面,并且具有系统化、法制化及高科技等特点,对我国实现减轻地震灾害的目标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地震灾害应急管理能力,快速平息地震发生后现场的混乱情况,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出科学、系统、高质量的决策,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及时有效,对我国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进行了研究。在理论分析和国内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案例的基础上,参照《国家地震应急预案》、相关法律法规和文献资料,对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概念进行了界定,划分了参与地震灾害救援过程中的应急协同决策主体,构建了决策主体间的关联关系,建立了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测度模型,并结合问卷调查确定了属性参数,应用多主体仿真软件进行了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仿真,得到了社会公众满意度的变化趋势。这种方法为度量地震灾害应急协同决策系统可靠性提供理了论根据,并具有实际操作性。  相似文献   

14.
构建合理的地震灾评队员能力评价方法,是促进灾评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提升震后快速、科学地获得评估结果的一项重要工作。采用地震灾害损失调查评估专家的头脑风暴法确定了地震灾评队员的级别及能力指标划分,根据专家咨询法和专家调查问卷法确定了各级别灾评队员能力指标权重系数,使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高级、中级、初级、评估员四个级别灾评队员的能力指标体系,并通过与成熟应用的灾害损失调查评估培训系统中的随机抽样队员的对比分析,检验了已建构的地震灾评队员能力指标体系模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害风险因素和风险评估指标的模糊算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提出了影响地震灾害风险的主要因素 ,分析了地震震级、烈度、人口密度等因素与某些震害现象之间的相关性 ,以及建筑物的地震破坏程度与其它风险因素的关系。筛选出了地震灾害模糊风险分析指标———震损度DA(其用于风险评估的指标值为 (da) 0 )。给出了一种多变量信息分配算法的公式。在建立因果律模糊关系矩阵时 ,以归并、排序的方法解决了自变量在其样本空间组合后的重叠与错序问题 ,并简化了矩阵运算。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震损度指标值 (da) 0 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论防震应急系统工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减轻地震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需要推行防震应急系统工程.这项系统工程应该包括:综合监测;综合预测;地震灾害综合评估、编制地震灾害系列区划图;圈定防震应急目标区、制定防震应急预案;推动防震应急社会响应联动系统工程;实施分阶段防震应急;建立递进式动态分级分阶段社会响应机制;开展综合减灾,减轻地震伴生灾害、次生灾害及防震应急措施不当造成的损失;研究地震灾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根据区域地震灾害承载力,制定与减灾相结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杜兴信  王哲 《灾害学》1997,12(2):39-43
根据渭河下游洪水、地震灾害生成环境建立了洪水、地震灾害叠加模型,进而依据大量实际资料进行了灾害叠加风险水平估计和定量损失计算。  相似文献   

18.
李怡文  刘水  吴迪  张藜莉  刘阳  杨月巧 《灾害学》2023,(2):19-24+30
医疗救援物资保障是开展地震救援行动的基石,因此,为提高中国救援队(医疗)在救援任务中的保障效率,按照药品模块化管理建立符合地震救援药品保障目录和物资目录。在相关数据库中查阅地震灾害医学救援相关文献1 053篇,根据文献结果统计分析地震灾害疾病种类和发生率;根据地震不同时期发病情况建立符合地震特色的专业医疗队,以外科医生为主力,内科医生为辅,其中骨科医生、消化科、呼吸科、皮肤科为技术骨干的组队模式,符合100名伤员建制;参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的目录,采用决策分析法,建立医疗物资准备目录和符合地震特色的药品保障目录,基于通用药品模块增补地震灾害专科药品,以100名伤员10 d用量为单位计算带药量;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物资与药品的建立,提高了中国救援队应对地震灾害的救援速率及能力,以期为医疗机构应对地震灾害保障任务时提供参考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航空遥感地震灾害信息的快速提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航空遥感地震灾害信息的快速提取是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的关键技术。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应用使得震害调查快速而又正确。本文重点论述了震害地类的特性与建立解译模型的原则、方法与不同种类信息源所采用的二套技术方案,并比较分析了二套技术方案各自的优势,探讨地震灾害信息快速提取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地震灾害风险是指破坏性地震(Ms≥4.7)对生命财产和经济活动造成的风险期望值。在搜集辽东半岛地震地质和震害史料的基础上,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从地震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两个角度,从地震强度,地震频率,人口,经济暴露性,断裂带敏感性等5项指标,对辽东半岛地震灾害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辽东半岛地震灾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海城-大石桥、丹东-东港、普兰店-金州3个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