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我国废弃塑料回收再利用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殷进  李光明  徐敏 《环境科技》2006,19(Z2):71-73
废旧塑料难于自然降解,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回收利用为处理废旧塑料垃圾开辟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道路。通过分析我国废弃塑料产生和回收再利用处理技术的现状,进一步探讨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废旧塑料回收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2.
废旧塑料的处理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几种处理和利用废旧塑料的方法,特别对废旧塑料掩埋、再生、回收焚烧、热裂解制造燃料油和化学品的技术和存在的问题作了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3.
废旧农用塑料薄膜再生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废旧塑料回收利用的趋势,分析了我国废旧农用塑料回收利用现状,以农用废旧薄膜为资源化方向,改进和完善了再生利用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4.
废旧塑料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是环境污染控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人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果.详细叙述了国内外废旧塑料回收处理的方法,分析了我国在废旧塑料回收利用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进一步开展废旧塑料回收利用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活垃圾塑料分选及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 ,阐述了对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进行分选和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提出了从城市生活垃圾中分选塑料和对分选出的塑料进行资源化制板的新技术 ,给出了塑料分选过程的运动参数和板材的性能参数 ,解决了垃圾破碎、缠绕、变重和塑料相容性等关键技术问题 ,制作的板材技术指标符合建筑材料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6.
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废旧塑料是重要的再生资源,合理利用不仅环境保护,也将增加经济效益,阐述了废旧塑料回收利用情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专利资讯     
专利名称:废旧轮胎的钢丝胎圈的剥离方法和装置,专利名称:废旧塑料、橡胶回收再生方法及其装置,专利名称:利用废轮胎热解炭渣制备炭黑填料的方法,专利名称:采用间歇热裂解装置的废轮胎资源化再生处理系统,专利名称:废旧轮胎的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废塑料的再生与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颖 《环境保护》2002,(6):45-47
废旧塑料是一种可以回收利用的资源。本文介绍了有关废塑料的再生方法及用途,从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方面报道了目前回收利用的进展,提出了废旧塑料再生和回收利用是21世纪全人类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介绍加拿大阿尔伯达省废物回收利用、实现废物资源化的管理经验,针对我国黑龙江省废物回收利用和资源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黑龙江省废物回收利用及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1、前言废旧塑料的处理问题,是九十年代全球性保护环境和节省资源对塑料工业的严峻挑战。这个问题的完善解决,也预示着世界塑料生产与应用技术上的突破性进展。随着我国塑料工业的日益迅速发展,我们也同样面临着废旧塑料的处理问题。若不采取积极措施解决,不仅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也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笔者从事此项工作已有十年,主要内容是如何使废旧塑料再资源化,现将一些认识与同仁交流。2、我国废旧塑料的产量及价值塑料制品因其用途不同而使用寿命长短不一,例如一次性使用的包装材料、农地膜、渔网等使用寿命为1~…  相似文献   

11.
打印材料是限制3D打印技术发展和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目前已经发现部分固体废弃物与3D打印的契合度很高,可以用于制备3D打印材料.本文综述了4类可以用于3D打印的固体废弃物,包括硅铝基废弃物、农林废弃物、废旧塑料和废旧金属,着重讨论了这4类废弃物制备3D打印材料的方法以及废弃物的添加对原打印材料造成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当前废弃物制备3D打印材料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废弃物基3D打印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张闳楠  孙昱楠  宋玉茹  马畅  陈冠益 《环境科学》2023,44(10):5870-5878
光固化技术因其在3D打印行业中具有打印精度高且技术成熟的优势,在工业应用和学术研究方面都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随着光固化3D打印技术蓬勃发展,相应而来的废弃物(光固化3D打印废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有机固废,其增长速度不可估量,对环境带来的影响难以预计.基于现有研究,对光固化3D打印废塑料来源、处置技术和环境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光固化3D打印废塑料为共价交联热固性塑料,具有较高的活化能,内部化学结构存在对光敏感的显色基团,其原料、形成过程和目前的处置方法均可能对环境或生物体等带来潜在危害.基于此,针对光固化3D打印废塑料未来处置方式的可能性,提出展望和建议,可为光固化3D打印产业清洁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3.
海洋塑料垃圾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环境问题,为了解海岸线上塑料垃圾及其重金属污染情况,本研究在深圳海岸线上选取5个典型海滩,分析海滩塑料垃圾的组成和来源,并研究塑料垃圾的重金属含量及其浸出行为,评估其潜在的摄入风险.结果表明:塑料和泡沫塑料是海滩垃圾最主要的组成成分,占比高达72%;人类海岸活动是海滩塑料垃圾最主要的来源,占比高达80.58%;塑料垃圾中Zn、Ba、Pb的含量较高,其中Zn的平均值达到500mg/kg以上;在模拟胃酸溶液中,Zn的浸出浓度最高(0.7605~2.6283mg/L),Mn浸出率最高(16.22%~83.45%),Sb的浸出量和浸出率均为最低.基于海滩塑料垃圾样品中重金属最大可浸出率的摄入风险评估表明,塑料样品中的重金属不会造成健康风险.本研究提供的基础数据资料有助于海洋塑料垃圾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生活垃圾中废塑料分选回收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废塑料在城市生活垃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含量正呈逐年上涨的趋势,因此对塑料进行分选和资源化利用势在必行。塑料分选技术是摆在我们中间的一项难题,目前生活垃圾废塑料的分选技术五花八门.由于在全国各地废塑料在垃圾中的还水量等因素的影响,现实中能实现废塑料的分选还不成熟。因此,研究一套适合废塑料的分选技术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包装废弃物特别是塑料包装废弃物进一步增长,“白色污染”问题日趋加重。论述了“白色污染”产生的原因、生活垃圾中废塑料的含量以及对“可降解塑料”作用的认识,指出建立有效的垃圾收集系统才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废旧塑料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可回收利用资源,经过再生可制取高品质塑材制品。但目前因塑料种类、颜色等原因,难有统一、合适的预处理技术,从而导致废旧塑料回收率低和塑材产品品质低等问题。针对废旧塑料的分选、破碎、清洗预处理技术影响塑材产品品质因素进行研究,重点考察破碎料粒度与氯乙烯(VCM)含量对再生塑料物化性质的多因素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VC型材产品杂质粒子数≤12个/900cm2,优于国标GB5761-1993相应的SG3型号优等品要求的16个/900cm2,且水循环利用率大于90%,环保效益好,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塑料类、纸类和金属类等典型包装废物,采用3种包装废物分类收集模式,并在3个居民小区进行示范. 3种分类收集模式为:①自然状态;②在小区进行分类收集的宣传教育;③在宣传教育的同时由专业人员对小区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采用物质流分析的跟踪观察法,通过问卷调查、现场采样和入户采访,对不同模式下各类包装废物的产生量、回收量与回收率等废物流数据进行统计,得到包装废物从产生、回收到再利用和最终处置的物流分析图. 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包装废物也有一定的回收率,即我国现有的回收体系对包装废物的分类收集有一定的效果;不同类型包装废物的主要回收环节不同,纸类和金属类包装废物在家庭的回收率较高,而塑料类包装废物的回收主要依赖社会人员分拣;辅以宣传教育等方式,回收价值低、分类收集难度大的包装废物也能得到有效回收.   相似文献   

18.
结合行业信息并基于动态物质流模型,本文对1950~2050年间中国乘用车塑料流量与存量进行了历史测算与情景分析.历史测算表明:1950~2018年国内乘用车行业累计消耗了以聚丙烯(PP)、聚氨酯(PU)等为主的塑料3278万t,产生了337万t塑料废弃物;报废汽车拆解后的车用废塑料仅28%得到回收利用.针对未来情况,本文设计了乘用车保有量、单车塑料使用量两大关键因素下的不同情景组合.结果显示车用塑料存量及废塑料产生量将大幅增长,到2050年存量将达到0.7~2.7亿t,废塑料产生量将达到500~1600万t,汽车拆解和塑料再生等相关行业对此应充分关注.到2050年车用废塑料回收率若能提升至80%,将减少376万t/a的车用废塑料填埋或焚烧,显著减少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9.
包装废物减量及回收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上海的实证研究表明,市场上过度包装倾向较明显,生活垃圾中以塑料为代表的包装废物产生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现有的废旧物资回收市场管理混乱,对包装废物的回收处置未体现源头生产者的责任.应充分运用生产者责任制度、经济激励机制以及包装废物回收利用的代偿机制等调控手段,建立区域性的包装废物循环利用网络进行较高层次的经营规模,才能保证畅通的包装废物减量及其资源化利用的物质循环.  相似文献   

20.
聚苯乙烯发泡塑料(EPS)作为缓冲包装的内衬件广泛用于电子产品的内包装,但其所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也日益严峻。研究以再生资源(废纸)为原料,生产产品内衬包装物——纸浆模塑缓冲材,并使其产业化,以替代发泡塑料包装物,改变发泡塑料包装物难降解所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并实现“废弃物—产品”的资源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