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0引言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是环境保护的前瞻性、预见性、主动性的环境管理制度,且是比限期治理老污染源难度更大的一项环境管理制度。之所以难度大,其一是污染表现是未来型,当前看不见,摸不着。其二是涉及未来发展,无论前景如何,各级领导都抱有极大的期望值,“先上车后买票”“先上马后治理”的意识较为普遍,其三是主体工程资金都不足,更何况治理资金。可见要管好建项目是需做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才能做到污染源头控制,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政务公开为我们搞好项目管理找到一个途径,本文就政务公开的一些收获和体会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钟伟青  彭力 《环境》2003,(4):10-11
开展环境整治,加强环境管理,环境执法是关键。被省领导批评为“环保死角”的新塘地区,漂染企业密布,且多为作坊式的小企业,舍不得花钱搞污染治理,污染治理设施简陋,治理效果极差,一些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还与环保部门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想方设法偷排污水(偷偷排放未经治理的生产废水),成为环境执法的准点。  相似文献   

3.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环境均衡”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静 《环境导报》1997,(1):27-28
分析淮河流域污染治理中出现的情况,提出“环境均衡”原则,建议建立经济补偿,相关地区和行业应承担同等的环境责任。  相似文献   

4.
基本建设工程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实行“三同时”管理,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投产,是我国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管理办法的实施,为解决“先污染后治理”,使环保工作“防患于未然”起了很大作用,并曾多次受到国内外环境科学人员与专家学者的称赞,联合国环境规划暑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是,近年来,这项卓有成效的管理制度在某些单位出现了滑坡。这个问题如不能引起各方面的足够重视、加以认真纠正,势必又走上“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这样会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健康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潜在  相似文献   

5.
如何强化“三同时”环境管理山东省环保局李文然,彭程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制度,是我国现行的八项环境管理制度中最早实施的一项制度,也是一项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制度。它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为我国环境管理制度所独创,是防治开发建设活动对环境产生污染与破坏,...  相似文献   

6.
战后的日本,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得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因而被冠以“公害列岛”之称。惨痛的代价终于使日本民族清醒地认识到,以破坏环境来换取的经济发展,带来的不是繁荣,而是灾难。虽然日本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但最终还是步入了“公害治理先进国”的行列。这一过程的教训是深刻的,代价是惨痛的。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国际社会认识到,高消耗追求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先经济、后环境”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摒弃传统工业发展模式,而取代之以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城略。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指出努力寻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兼顾当代与后代利益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势在必行。我省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行计划生育。防治环境污染,加强资源保护方面取得了…  相似文献   

8.
环保问题姓“资”还是姓“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云南环保工作方面表现出什么特点?“三同时”能否达到?资本主义发展是“先污染后治理”,社会主义中国能否做到发展与治理、保护并重?为进一步弄清这些紧迫问题,三月六日在省社科院召开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第四次学术讨论会”,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尤其是几位中青年理论和实际工作战线的同志提出一些较新颖的见解,对我省环境保护战略问题有创见,值得在这里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9.
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与环境退化之间经常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许多学者将其定义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s,EKC),并将其运用到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的解释之中,但是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本身并不完善。利用现有数据建立了针对CO2和水污染物COD排放量的中国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同时对其未来走势进行预测,得出结论:近期内CO2排放量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持续增加;而COD的排放量已经趋于稳定,只会有略微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环境保护正面临空前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理论EKC),该理论主要描述了经济增长和环境质量的关系,其核心内容就是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所对应的环境质量状况:在经济发展的初湖,环境质量可能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和恶化,但到一定拐点时.环境质量又有可能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步改善。说白了,就是“先污染,后治理”。  相似文献   

11.
苏杨 《环境保护》2006,(2B):79-84
浙江是我国农村现代化进展较快的省,也是农村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的省。浙江省按照“三生统筹”理念,政府和市场各尽所能,重点推进了乡镇企业污染集中治理,实施了以农村聚居点环境综合整治为主题的”万村整治,千村示范“工程以及生态农业促进计划,在解决农村三类环境污染问题上积累了若干经验:对于乡镇企业以及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的污染问题,通过产业布局调整和进园、市场化、集中治理机制解决;对于农村聚居点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资源、能源、环境问题统筹,政府投资和民曹资金介入统筹的办法解决;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通过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及推行绿色食品管理体系等前置手段解决。在我国农村现代化进程迅速的今天,“浙江经验“对其他省市的借鉴意义明显。  相似文献   

12.
环境意识深化与环境责任原则耿进(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武汉430072)参照国际通行的“污染者负担”原则,我国立法规定了“谁污染谁治理”的环境责任原则,并逐渐发展为“谁发展(利用)谁保护,谁污染(破坏)谁整治,谁主管(承包)谁负责”的系列原则。在新的...  相似文献   

13.
陈金泉  甘中夏 《环境科技》1995,8(1):17-21,24
长期以来,人类对其自身活动的结果,仅考虑直接效益,而未充分注意活动过程和活动以后产生的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剧效应。二十世纪中叶,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急剧增大,使自然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造物—一有用物与废弃物大量进入环境中,造成全球出现一些严重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国家急于恢复经济,“先生产、后治理”,结果公害泛滥,付出很大代价。环境污染的沉痛教训,使世界各国逐渐认识并积极探索经济、社会活动的事前预防措施,以减少污染损失与提高环境效益的途径。环境影响的经济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4.
障碍发展中国家规避“先污染、后治理”道路有三方面因素,即公众的环境意识、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资金、技术条件.在分析这些因素后提出协调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三项原则:忍受限度原则、区别对待原则和效益原则.  相似文献   

15.
“休养生息”作为中国古老生态智慧和环境意识的一种回归,是对“先污染、后治理”错误思路的匡正。“休养生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途径、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措施、是维护群众健康和发展的保证、是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升华、是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随着工业振兴,经济的高速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世界范围内也相继出现了由于环境问题引发的环境公害,严酷的事实,唤醒了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1972年,在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人类宣言》,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工业污染防治之路。这种治理模式的重点只放在污染的末端治理,末端治理存在着许多弊端。因此,在吸取传统工业污染防治模式经验教训基础上,一种以预防为主和综合解决污染问题的模式——清洁生产被提出了,这种模式力求把污染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从此逐步开始了工业污染防治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虽然吉林省在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农村环保工作仍然十分薄弱。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以饮用水水源保护和人居环境质量改善为主要目标,重点支持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综合利用等项目。基于吉林省农村环境存在的共性问题和污染成因分析,有关人士提出了“切实保护农村饮用水源地,加强村庄生活污染治理力度,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矿企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五方面治理措施,有利于促进全省农村环境的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8.
美国“棕色区域”的治理法律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棕色区域”问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带来的环境问题。一些国家逐渐开始应对。棕色区域问题涉及到各种因素,如法律,税收,财产权,土地开发等多种因素,所以是一个复杂的,较难解决的问题。以起步较早的美国为例,以联邦立法为重心,论述了美国在“棕色区域”治理中的政策和法律制度,并对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以期对这个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棕色区域问题实质上是土壤污染的治理问题,这对中国缺位的土壤污染立法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山东环境》1994,(5):36-36
综合治理“三废”保护矿区环境新汶矿务局协庄煤矿我们协在煤矿几年来坚持以落实环保责任目标为主攻方向,以治理矿区环境为重点,强化执法监督检查,狠抓矿区污染源的综合治理,克服了资金不足的困难,多渠道筹措环保资金2013万元,积极进行“三废”治理,狠抓与环保...  相似文献   

20.
环境法的“污染者负担“原则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污染者负担”原则的接受和确认,在我国环境立法中是一个渐进深化过程。在环境法中确立“污染者负担”原则,首先涉及的是“污染者负担”的法律界定。我国环境立法先后规定了“准污染,谁治理”和“污染者治理”原则,但有其固有缺陷,亟须改造为“污染者负担”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