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短几年,智能卡(Smartcard)这种高科技的小东西从科幻电影和科幻小说中步入了我们的生活。其应用在国外已十分普及,随着智能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智能卡在国内也会像手机一样普及开来。智能卡包含有一个存储数据的微芯片,是标准芯片型存储器卡的一种高级类型。在标准芯片型存储器卡系统中,数据处理软件和硬件读取卡上的信息、执行计算并将新数据写到卡上是一种基本读写事务。  相似文献   

2.
IC卡即集成电路卡(Integrated Circuit card),也被称为“智能卡”,是一种内嵌有集成电路的卡片,是最新的科技产品。它与其它卡片(如磁卡、条码十、红外卡等)相比有许多的优点:IC卡内信息只有密码有效后才可读写,如密码核对错误,卡本身有自毁功能,安全性高,且不可仿制;IC个信息存储量大;IC卡具有防磁、防静电、抗干扰的能力,可靠性高,且抗机械、化学破坏能力强;IC卡信息保存期在100年以上,而且读写方便。读写次数高达10万次以上,即使考虑到多种影响因素,一张IC卡至少可以使用10年以上。  相似文献   

3.
《中国安防》2001,(6):35
智能化办公正迎来一个新的时代,以办公楼中的每一个人为目标,进行控制并提供安全服务是办公楼智能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国际上采用卡片进行智能化管理如开门、考勤、停车、消费等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卡片也由条码卡、磁卡、韦根卡逐渐发展为感应IC、ID卡等.目前日本和德隆株式会社开发生产了远距离光电型智能卡片管理系统,它是利用光波和无线电波传送信息的卡片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十一五”课题“电子护照系统技术研究”的重要成果MRE2008-E型电子护照读写设备,从图像采集系统、字符识别算法、射频技术等几个方面对该设备的相关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述,同时介绍了该设备在深圳出入境边检口岸的应用情况,最后对未来电子护照读写设备的市场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正门禁系统作为安防体系中的一个技防环节,最早出现在欧美国家,但国外市场只是把门禁单纯作为安防的一个子系统来看待。而在中国市场随着各种卡的应用增多,逐渐提出了对卡片全方位整合的一卡通概念,即门禁、消费、考勤、停车应用等共用一张卡片,并最终把卡片帐号和数据库作了统一,这就是当下安防业内已经比较流行且成熟的门禁一卡通系统集成技术。2013年,海康威视成功收购了美国汉军全线门禁一卡通系统产品业  相似文献   

6.
我国煤矿瓦斯监控技术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发展过程。煤矿瓦斯监控系统可以说是最能体现煤矿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之一,尤其近几年,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国内各主要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推出了多种监控系统。煤矿瓦斯监控系统已由早期的地面单微机监控发展到了网络化监测监控,以及不同监测监控系统的联网监测。  相似文献   

7.
张诚 《安防科技》2004,(7):38-39
随着计算机软件和相关技术的不断进步,最终使得消防报警系统和安防系统的集成成为了可能。采用两种系统集成的方法能使相关公司的安全人员从一个屏幕上就可以观察到所有的信息,从而对每个潜在的危险点进行监控。实现两种系统的无缝集成仰赖于复杂的软硬件设计,不仅要满足单一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引言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应用,未来身份识别凭证卡将沿着两个方向发展.首先,ID卡继续保持发展,未来将增强安全性,并利用云计算、云托管数据等技术整合门禁和IT安全凭证卡;其次,随着凭证卡不断演变,虚拟凭证卡应运而生,身份识别不再局限于卡片,而是能移植到具有近距离无线通迅(NFC)功能的智能手机上.此外,目前最新的打印技术也简化了各类凭证卡的制作、发行,并增强了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被称为安全识别设备“苦力”的卡片打印机现在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用户需求的驱使下,卡片打印机的应用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安全范畴,其打印速度更快,设备更加智能,操作方式更加简便,而与之相伴的却是单位价格的逐年下降。 以得克萨斯州的一家娱乐公园为例,如果某人需要马上购买一张该园的出入卡,而且想在购买之日就开始使用,那么就可以用卡片打印机来完成这  相似文献   

10.
胡伟  杜谦 《安防科技》2008,(2):32-34,28
研究并设计了一种可联机使用也可单独使用的高安全性的无线IC卡读写模块,它以AT89C51单片机为微控制器.以MFRC500芯片为IC卡读写器,构建了一个使用简单的IC卡读写系统.该系统基于MFRC500芯片构成读写模块,并对微控制器与读写芯片的通信方式作了详细介绍.该系统的最大特点在于其通信过程中使用高安全性的数据加密算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安防》2011,(9):32
目前,视频监控技术正在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通过Internet,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进行监控。视频监控系统从第一代模拟系统(VCR)到第二代部分数字化系统(DVR/NVR),再到第三代完全数字化系统(网络摄像机,网络视频服务器),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GIS的火灾接警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楠  陈涛  翁文国  袁宏永 《火灾科学》2006,15(4):256-261
本文设计一种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的火灾接警系统,它主要结合了ArcGIS、模拟语音电话卡和数据库三方面技术,弥补了老接警系统中一些不足之处。本系统利用模拟语音卡来获得必要的报警电话信息,如呼八号码、呼入时间、报警语音信息等,并实时地将这些信息送入相应的数据库中以便事后重复利用;利用ArcGIS将报警电话地点实时地在地图中加以显示,让接警人员能及时地了解到出事地点,并能够将多个出事地点汇总在地图中;数据库记录必要的电话信息、报警信息、报警语音信息等以便系统加以调用和查询。通过这三方面的有效结合,接警人员不仅可以高效地处理多路接警工作,而且提高了准确率,为救援工作的展开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手段。随着“金卡工程”的开展,智能卡技术在我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智能卡系统正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并深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当中。在智能卡家族中,感应式智能卡因其具有高容量、高可靠性和安全防伪、操作简单、寿命长(读写次数高达10万次以上)等特点,在各种智能卡应用项目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感应式  相似文献   

14.
大城市应急系统技术设施构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城市危机管理需要大量日用品、医药品等物质,现代物资生产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缓解了社会物资及时供给压力,加大信息处理压力,决定了技术设施体系中信息联动系统的核心地位。信息联动系统建立在现代计算机和信息通讯技术的基础上,由信息输出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数据支持系统和安全保障系统等几个部分构成。应急协调系统以物资人员运输和信息传递为特征,充分发挥各参与者的信息优势、运力优势、物资优势和智力优势,构建具有层次分明、分工协作的组织技术设施体系。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历来只听说是由安全科管安全。每每谈起这事,安全科的同志往往面露难色:“这项工作不好管哪!”可是对这种不好管的事,在北京化工设备厂的工人们中却争着抢着管,还管得卓有成效。这里有什么诀窍?记者为此专程进行了采访。 工厂安全科的同志给记者递来这样一张卡片(见右表); 这是北京化工设备厂机械分厂库工张丽卿填写的一张“三不伤害”自我防护卡。记者从现场看到,这个卡片的主人对安全生产想得多周到啊。 其实,有这样卡片的并不仅是张丽卿一人,实际上全厂40多个车间、科、室的2700名职工是人手一卡。 这种卡片绝不同于人们平常接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安防产品技术向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方向的发展,安防集成平台软件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最初的单系统到多系统,再到大平台系统集成,安防集成平台软件产品实现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7.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采用射频识别IC卡技术,提高读写、识别效率以及防伪性能。标准统一的出发点是技术与市场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RFID标签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公安领域,从发行10亿张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到高性能的电子护照,从ETC不停车收费到路桥卡、电子绿标,从监狱服刑人员腕式标签到巨大的公安物联网应用,无处不存在个头微小、使用方便、功能强大的RFID的身影。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安防》2014,(8):51
正近年来,随着卡片技术的快速发展,门禁一卡通系统集成建设也在逐步走向成熟。在安防领域,一卡通集成是推行时间较久的应用技术,但是真正能够实现门禁、考勤、消费、停车、梯控等众多子系统全部集成的厂家并不多。其主要原因是在一卡通系统推广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发展瓶颈。如集成标准化建设已日益成为门禁一卡通系统发展的一个壁垒,各厂家基本都使用自己的应用层协议  相似文献   

20.
于清 《中国安防》2007,(7):78-81
一卡通系统,是指利用一张卡片作为身份和数据的载体,完成门禁、停车、电梯控制、消费、考勤等一系列系统中的操作控制和资金结算。其中,读卡器为系统最外围设备,担负着读取卡片信息、人机界面交互、数据校验上传等一系列功能,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根据自身行业经验,特将一卡通系统中的读卡器设计要素整合成本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