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用中温焙烧/钠化氧化法从电镀污泥中回收铬.结果表明,影响铬浸出率的最主要因素为焙烧温度.电镀污泥与碳酸钠质量比、焙烧时间、水浸时间对铬浸出率的影响较接近,在水浸水固比为10.0 ; 1.0(质量比)、室温、焙烧温度为650℃、焙烧时间为2.0h、电镀污泥与碳酸钠质量比为1:1、水浸时间为60 min的最佳浸出条件下,铬浸出率为99.3%;去除氢氧化铝、氢氧化锌的最佳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90~95℃和7.5;去除硫酸钠晶体的最佳pH为4.0,在最佳试验条件下,铬回收率为90.57%.  相似文献   

2.
以ZSM-5分子筛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10% CuO/ZSM-5(金属氧化物质量占载体质量)催化剂,以CH4为还原气,考察不同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对催化剂脱硫脱硝性能的影响.XRD和TPR的表征结果显示,最佳焙烧条件为550℃下焙烧4h,在此焙烧条件下,10% CuO/ZSM-5催化剂达到的最高脱硝脱硫率分别为90.6%和98.8%.  相似文献   

3.
含钒钢渣钠化焙烧过程中添加CaF_2等助剂以降低提钒工艺的能耗,分析了不同因素对低温钠化焙烧后钒浸出效果的影响,并将含钒钢渣焙砂配制成吸收浆液以净化烟气中的SO_2。在浸出钒实现其资源化利用的同时,也探索出一种高效烟气脱硫的新方法。添加3.0%CaF_2作为助剂,温度为700℃、焙烧时间为1 h的条件下,所得焙砂中钒浸出率可达68.1%。X射线衍射(XRD)与热重(TG)分析表明,混合物料中添加CaF_2助剂能促进焙烧过程物相的改变,白云母、钛铁矿等衍射峰明显减弱,含钒钢渣混合料在700℃条件下便呈现明显的热失重,在较低温度条件下即可实现钠化焙烧。以此含钒焙砂配制脱硫吸收浆液,脱硫率不低于95%的穿透时间可达125 min,而同样条件下磷矿浆脱硫系统仅为35 min。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实验对镍铁铈(Ni-Fe-Ce)、镍铁钛(Ni-Fe-Ti)、镍铁锆(Ni-Fe-Zr)3组复合催化剂的共沉淀-焙烧法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并对优选出的催化剂进行SEM和XRD表征。结果表明,镍铁锆催化剂是最优催化剂,最佳制备条件为Ni∶Fe(摩尔比)0∶10、Zr∶Fe(摩尔比)4∶1、干燥时间6 h、焙烧温度350℃、焙烧时间6 h、沉淀时间5 h;此条件下制备的Fe-Zr催化剂的催化效能最高,TOC去除率达到75%;Zr的掺和改变了Fe催化剂的物相,进而提高了Fe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
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催化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CuO为主话性组分,ZrO2为第二话性组分,并掺入电子助剂La2O3,研制出适用于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高浓度乙酰基丁二酸二甲酯(DMAS)生产废水的复合催化剂.在固定床连续鼓泡式反应器装置上对高浓度DMAS生产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各活性组分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等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确定最佳制备条件为:采用ZSM-5为载体,Cu、Zr、La质量分数分别为4%、3%、2%,焙烧温度为550℃,焙烧时间为10 h.结果表明,优化制备的CuO-ZrO2-La2O3/ZSM-5催化剂,用于处理高浓度DMAS生产废水时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为240℃.反应压力为3.5 MPa,空速为2.0 h-1,气/水(体积比)=250:1,进水PH=7条件下,COD去除率达98.7%,而在相同条件下未加催化剂时,COD去除率只有35.8%.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新的绿矾综合利用的途径,即绿矾经碳酸盐转化,然后采用无烟煤作还原剂,CaCO3为添加剂,进行高温还原焙烧制取还原铁粉.先将绿矾用水溶解,用理论量1.2倍的(NH4)2CO3将FeSO4转化为FeCO3,FeCO3焙烧的最佳条件是FeCO3∶无烟煤∶CaCO3为100∶60∶8,焙烧温度为1000℃,焙烧时间为4.5 h.粗还原铁粉化学成分除C含量较高外,符合国家有关标准,900℃左右经氢气精还原1 h所得精还原铁粉化学成分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新的绿矾综合利用的途径,即绿矾经碳酸盐转化,然后采用无烟煤作还原剂,CaCO3为添加剂,进行高温还原焙烧制取还原铁粉.先将绿矾用水溶解,用理论量1.2倍的(NH4)2CO3将FeSO4转化为FeCO3,FeCO3焙烧的最佳条件是FeCO3∶无烟煤∶CaCO3为100∶60∶8,焙烧温度为1000℃,焙烧时间为4.5 h.粗还原铁粉化学成分除C含量较高外,符合国家有关标准,900℃左右经氢气精还原1 h所得精还原铁粉化学成分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简称飞灰)与电解锰渣中的重金属对环境的危害,考察了利用两者辅以粉煤灰烧制陶粒的可行性。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原材料最佳配比以及最宜烧制工艺条件,并对焙烧后陶粒的微观形貌以及重金属浸出浓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飞灰掺量的增加,陶粒的颗粒强度与堆积密度降低,1 h吸水率升高;确定最佳原料配比为飞灰掺量12%、电解锰渣掺量43%、粉煤灰掺量45%;确定最宜烧制工艺条件为预热温度600℃、焙烧温度1140℃。在最佳条件下,烧制陶粒的颗粒强度为769 N,堆积密度为687 kg·m~(-3),1 h吸水率为6.44%。通过微观结构观察,陶粒表面致密呈釉化,内部呈现多孔隙结构。陶粒中重金属浸出浓度均低于国家标准。此陶粒的使用可为飞灰与电解锰渣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硼泥(boron mud,BM)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将硼泥在适当温度进行焙烧活化后,引入适量粉煤灰和水,在水热反应条件下固化为具有较高力学强度的块状制品,系统考察了焙烧条件、原料配比、水热反应温度与时间等工艺参数对硼泥固化体力学强度的影响规律。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形貌观察表明,高碱性水化硅酸镁即纤蛇纹石相的生成与聚集是硼泥固化强化的根本原因,相应适宜反应条件建议为:焙烧温度850℃、时间0.5 h;粉煤灰掺量按质量百分比计为40%,用水量则为15%;水热反应温度200℃、时间6 h。研究结果对硼泥、低品位菱镁矿、白云石等含镁固体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具有一定理论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工业硫酸氧钛为原料水解制得SO42-/TiO2光催化剂,并以苯酚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SO24-/TiO2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随着SO42-/TiO2制备过程中焙烧温度的升高,其光催化活性逐渐增加,650℃焙烧获得的SO24-/TiO2的光催化活性最好,此后再升高温度会因催化剂中硫的挥发而下降;在确定苯酚原液初始浓度为50 mg/L条件下,SO42-/TiO2的光催化降解苯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2 h、苯酚pH为7、催化剂用量1 g/L。XRD、SEM和FTIR的分析结果显示实验温度下制得的SO42-/TiO2均为锐钛型TiO2;其间掺杂的SO24-在TiO2表面分散性较好,没有聚集成大的颗粒;红外分析的结果初步判定低温(〈550℃)焙烧制得的催化剂SO42-在TiO2表面是螯合双配位吸附,高温焙烧时(〉550℃)SO42-在TiO2表面是桥式配位吸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硫酸盐还原菌的代谢和所需要的碳源以及硫酸盐还原的影响因素和生物处理酸性矿山废水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以工业化学合成聚合硫酸铁混凝剂和自制生物聚合硫酸铁为例,考察了铁系混凝剂品种对地表水浊度、TOC和UV254的去除效果,混凝剂品种对混凝-超滤联合工艺处理地表水过程中超滤膜污染的影响。混凝实验结果表明,在10 mg/L(以Fe3+计)最佳投加量下,两类混凝剂对浊度、TOC和UV254的去除率基本相同。超滤膜污染实验结果表明,生物聚合铁预处理水样通量衰减速度略大于化学聚合铁预处理水样;膜污染阻力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工业化学合成聚合铁预处理水样造成的不可逆污染阻力逐渐增加,而生物聚合铁预处理水样造成的不可逆污染阻力却略有下降;膜污染机理分析表明,2组过滤过程的膜污染类型基本相似,由最初的膜孔堵塞过渡到最终的滤饼层污染。SEM分析表明,生物聚合铁预处理水样的膜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3.
聚硅酸锌铝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硅酸钠、硫酸锌、硫酸铝为原料,通过共聚法制备了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酸锌铝(PSZAS),研究了Na2SiO3的摩尔浓度、活化时间、Al/Si、Zn/Si 配比及絮凝剂的投加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用X-射线衍射(XRD)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对该絮凝剂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硅酸钠的浓度为0.4 mol/L,硅酸活化时间为2 h,Si∶Al∶Zn=1∶1∶1.5,絮凝剂投加量为20 mL/L废水时,絮凝剂的电中和能力和吸附架桥能力最强,絮凝剂对含H-酸染料模拟废水的絮凝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钛白副产硫酸亚铁的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钛白副产硫酸亚铁、氯化钾和氨水为原料,采用硫酸钾铵法制取硫酸钾。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生产的产品,其质量达到ZBG-21006-89国家标准,且此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条件易控制,无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5.

More knowledge on the composition of aqueous extracts of broiler litter amended for Water Soluble P (WSP) reduction would help to understand how amendments work. We measured pH, concentrations of Ca, Mg, Fe, Al, Cu, Mn, Zn, Molybdate Reactive P (MRP), and Dissolved Unreactive P (DUP) in water extracts of broiler litter treated with aluminum sulfate (ALS), ferrous sulfate (FES), ferric chloride (FEC), and gypsum (GYP) at 0, 5, 15, and 25% w/w.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acidification, the same properties were measured in aqueous extracts of broiler litter suspensions that were titrated to end-points 3, 4, or 6 with 0.5N HCl. Concentrations of MRP, DUP, Ca and Mg, were 61%, 53%, 3.8 times, and 2.6 times greater in extracts from suspensions acidified to pH 6 than at the original pH of 8.9. ALS, FES, and FEC reduced pH, and showed similar effects on WSP concentrations, which were greater than with GYP. The magnitude of the reductions in WSP by ALS, FES, and FEC is uncertain because the actual amount of WSP immobilized cannot be determined. This is because of two opposite effects: 1) Through adsorption, soluble aluminum and iron remove phosphates from solution, and 2) Through acidification, iron and aluminum compounds release phosphates to solution.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野外水质快速测定的要求,根据硫酸钡比浊法的方法原理,采用浊度仪测定浊度的方法,建立了水体中硫酸盐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实验考察了浊度、氯化钡加入形态、摇动时间,静置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浊度在5~25 NTU时,其对硫酸盐的测定几乎没有影响。在实验最佳条件下,氯化钡的加入量为0.2 g,中速手摇40 s,静置时间5min,所建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90 mg/L,相关系数R2=0.9998,方法的检出限为0.25 mg/L。加标回收率为94.00%~105.2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19%~1.75%(n=5),方法便携、简单,适用于野外与浊度同步测定。  相似文献   

17.
以廉价的铝土矿为原料,辅以适当添加剂,经简单处理,在700℃-800℃的温度下灼烧3h,即可制成能够去除水中高浓度SO^2-4的高效净水剂。将该净水剂加到适量的高浓度SO^2-4水中,处理30min,就能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18.
利用玻壳厂铅尘生产三盐基硫酸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由玻壳厂铅尘生产三盐基硫酸铅的原理,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该法充分 铅尘的有效成份,产品质量好,工艺简单易行,无二次污染,经济效益显著,为充分利用含铅废为和减少污染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EDTA滴定法测定硫酸盐的检出限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环保总署方法检出限程序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能考虑样品空白和总硬度的可变性对样品测量值贡献的方法检出限程序,并按照此程序对EDTA滴定法测定硫酸盐的检出限进行了确定。对确定结果进行了信噪比和加标回收率检查,证明确定结果能客观地反映实验室对该方法的测试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水杨醛(邻羟基苯甲醛)接枝壳聚糖为基础制备出质子化改性壳聚糖,研究其对硫酸根离子(SO24-)的吸附性能。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进行了吸附条件的优化以及吸附等温方程研究,用扫描电镜(SEM)和红外光谱(FTIR)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优化的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为40min,SO24-溶液初始浓度500mg/L,pH值为5.0,反应温度为35℃;吸附等温方程研究表明,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型,吸附容量为107.53mg/g。SEM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SO24- 主要是被吸附到壳聚糖的氨基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