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酒吧里、晚宴上,人们为追求温馨与浪漫,往往燃起蜡烛以烘托气氛.然而,由美国环境保护局(EPA)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燃烧一支带有几根芯子的蜡烛或多支蜡烛会增加空气中的微粒的污染物.  相似文献   

2.
粉尘爆炸,简单说来就是爆源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在粉尘中传播,在很短时间内使粉尘温度升至燃点。火之所以能引爆是因为火苗发出的热能使物体局部迅速升温至燃点。粉尘爆炸的必要条件是:粉尘是可燃的,粉尘的排列有利于辐射能的传播。可燃粉尘在空间的排列方式如图1-a所示,设粉尘中有一团燃烧着的微粒,它向四周辐射能量,如果粉尘表面是光滑的,由于反射作用,它们只能吸收有限的一部份能量,反射后的能量向四周扩散,如果悬浮在空中的粉尘具有分形结构,则单个微粒所吸收的辐射能比简单光滑的尘粒要多得多,这时燃烧所产生的辐射能便引起链式反应而导致爆炸。因  相似文献   

3.
垃圾是各类有机物与无机物、可燃物与不可燃物组成的一个大杂烩。焚烧垃圾时,由于氧气供给不足,其燃烧是不完全的。垃圾中的有机化合物在高温*删.驯℃*下燃烧时,能生成一系列多环芳香烃。多环芳香烃附着在烟尘等微粒上,随风进入大气。若居民长期吸入多环芳香烃,就会导致癌症的发生。同样,飘浮在大气中的。,——苯比年也是致癌物质,能使肺癌患者明显增多,如果、,、——本并出随雨、雪降落地面,还会污染土壤和水。垃圾中的氯乙烯等含氯塑料废品燃烧时,会产生恶臭,共产生氯化氢等有毒气体。一日一这些有毒气体进入大气与水蒸汽…  相似文献   

4.
烟雾是可燃性物质在燃烧时产生的微粒和气体.各种化学合成物燃烧后产生的烟雾,其成分非常复杂,相当一部分还未被人们所重视.烟雾吸入性损伤可发生于很多职业,其中以消防作业人员最为常见和严重.  相似文献   

5.
烟雾是可燃性物质燃烧分解而产生的微粒和气体。各种化学合成物燃烧后产生的烟雾,其成分多样和复杂,很多还未被人们所重视。烟雾吸人性损伤可以发生于许多职业,其中以消防作业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1.自配洗剂在锅中放入软肥皂、漂白土、苏打各450克,加入2270毫升的水充分混合,将它们煮沸并熬至原来体积的一半,然后冷却并存入罐中备用。用硬刷沾此液刷净地板上的污迹,然后用热水清洗木地板并使之干燥。2.用蜡烛将燃烧剩下蜡烛头积存起来,当收集到一定数量时把其切碎去掉烛芯,加入等量的松节油,  相似文献   

7.
吃烛光晚餐、点生日蜡烛很浪漫温馨,但医学专家却告诫,小心因此而导致铅中毒,一项专题研究表明,点蜡烛。特别是点有香味的和慢燃的蜡烛可能引起铅中毒,因为这类蜡烛是用铅做的或是含铅的,如果点燃后弥漫在空气中,人体吸入过多会危害人的神经系统、心脏和呼吸系统。  相似文献   

8.
消防作业的职业危害──烟雾吸入性损伤赵荒烟雾是可燃性物质燃烧分解而产生的微粒和气体。各种化学合成物燃烧后产生的烟雾,其成分多样和复杂,其危害并未被人们所重视,烟雾吸入性损伤可能在许多职业出现,其中以消防作业最为明显。烟雾吸入性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神经...  相似文献   

9.
<正>前言沥青烟就是沥青加热或含沥青的物质燃烧产生的气溶胶和蒸气。沥青烟中的挥发物排放到大气中,便成为大气污染物之一。沥青烟组分极为复杂,随沥青来源不同而异,既有沥青挥发组分凝结成的固体和液体微粒,又有蒸气状态的有机物等。沥青烟气一般夹杂着一定浓度的烟尘,呈棕褐色或黑色,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据报道,含6个碳原子以上的化合物,对皮肤和呼吸系统有致癌作用。经研究和动物实验证实,从煤焦油、沥青和有机溶  相似文献   

10.
铅中毒的危害以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吃烛光晚餐、点生日蜡烛很浪漫温馨,但医学专家却告诫,小心因此而导致铅中毒。 一项专题研究表明,点蜡烛特别是点有香味的和慢燃的蜡烛可能引起铅中毒。因为这类蜡烛是用铅或是含铅的物质做的,如果点燃后气体弥漫在空气中,人体吸入过多会危害人的神经系统、心脏和呼吸系统,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铅中毒。  相似文献   

11.
复杂的气溶胶粒子气溶胶粒子,是悬浮在大气中的许多固体和液体微粒的总称,大小通常只有0.1~10μm,这些小颗粒就是煤灰、硫酸盐等那些谈到空气污染时就会谈到的讨厌的东西。它们大多产生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随着燃烧后的废气被排放到空气中。同样是大气中的坏东西,与臭名昭著的CO2等温室气体不同,气溶胶在全球变暖中所起的作用至今还不明晰。  相似文献   

12.
通过垃圾填埋场调节池渗滤液泄漏情景的设定,确定氨氮、COD为污染物的评价因子,基于Visio Mod FLOW软件中的Mod FLOW和MT3DMS模型对模拟区的地下水流场和污染物时空分布加以模拟,给出污染物的运移路径、影响范围、影响时间及污染物浓度分布情况,并布置模拟监测点,给出监测点的污染物浓度实时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以管流中柴油机排气沉降微粒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的沉降微粒再悬浮的静态模型,从微粒再悬浮的角度对沉降微粒团所受到的黏附力矩、重力力矩、碰撞力矩以及曳力力矩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了柴油机排气沉降微粒团所受力矩随微粒团直径的变化规律、各种力矩的取值范围以及在柴油机排气沉降微粒再悬浮中各种力矩的作用.沉降微粒的平衡主要受黏附力矩、碰撞力矩以及曳力力矩的影响. 当微粒团直径为0.1~0.8 μm时,黏附力矩作用显著并维持沉降微粒的稳定. 随着微粒团直径的增加,曳力力矩和碰撞力矩快速增大,而黏附力矩的增大速率则相对比较缓慢,打破沉降微粒平衡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4.
<正>某油库拟建2台立式汽油储罐,总容积为20000m(单个310000m)。汽油是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的低闪点易燃性液体,储存时存在火灾、爆炸、环境风险。油罐火灾热辐射影响主要在罐区周边区域,汽油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烟尘,CO、SO和NO等污染物会在短时间内对周边环境产2 2生不利影响。虽然从油罐来的油,其硫含量很小,燃烧过程中SO产生的量也不大,但不完全燃烧产生的CO对人体健2康的危害却较大。必须对汽油储罐燃烧过程中排放出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验测量燃烧区温度的变化过程,研究了超细微粒灭火剂在单室火灾模型下与4种不同类型火焰的相互作用、灭火时间和效果。结果表明,超细微粒灭火剂具有较好的全淹没灭火能力。当1 000g超细微粒灭火剂施放后,位于微粒灭火剂流动路径上的无遮挡火焰(中央火和角落火)能够被迅速扑灭,灭火时间分别为3.9 s和7.2 s;对于火源功率较小的顶棚火,由于火羽流及热泳力的作用,微粒灭火剂能迅速扩散到顶棚,从而能在短时间内将其扑灭,灭火时间约6.3 s;对于遮挡火,其灭火时间较长,约14.3 s。微粒灭火剂浓度对灭火时间有较大影响。当微粒灭火剂的喷射质量为500 g时,虽然中央火、角落火和遮挡火均能被扑灭,但灭火时间都较喷射1 000 g灭火剂时有较长的延长,灭火时间分别为8.1 s,13.9 s和22.2 s。对于需要灭火剂微粒扩散较远距离后灭火的顶棚火,虽然灭火剂在热羽流和热泳力作用下能扩散到顶棚,但因浓度太低,同时由于其他3处火焰熄灭后,灭火室内的氧气消耗速率降低,从而使顶棚火得到足够的氧气,燃烧反应进一步加强,温度反而逐渐升高,不足以将其熄灭。  相似文献   

16.
正工业烟尘污染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8月获批组建,并于2014年12月顺利通过湖北省科技厅验收。实验室以工业烟尘污染治理技术和工程应用为对象,针对我国目前在工业烟尘污染治理领域的技术现状及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开展应用基础研究设定微细颗粒污染物控制、中小型燃煤锅(窑)炉气体污染物控制和生物质能热化学转化及污染排放控制技术三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一套预混燃烧装置,进行了不同过量空气系数a、预混段长径比L/D、燃气平均速度v和旋流器旋流数Sn下的燃烧试验,研究了不同燃料-空气预混条件对燃烧尾气中污染物NOx与CO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过量空气系数a1.1时,NOx与CO体积分数均呈下降趋势;预混长径比L/D在4~8时,增长预混长度可以减少污染物NOx的排放;减小燃气平均速度可以降低NOx体积分数,但CO体积分数略有增加;强旋流(Sn1.56)可以增强预混,降低NOx体积分数,但强旋流下CO体积分数增加迅速。  相似文献   

18.
大气总悬浮颗粒物中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超声萃取技术提取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采样膜中的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SVOC),浓缩净化后,将1μL试样注入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研究了大气中64种半挥发有机污染物,包括苯酚类、苯胺类、硝基芳香烃类、多环芳烃类和酞酸酯类物质的回收率、精密度和检测限.实验表明,方法操作简便,净化效果好,且部分测定指标优于美国环境标准方法EPA8270c.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燃煤中掺混不同比例的垃圾衍生燃料(RDF)进行燃烧实验,测试了锅炉热工和调整锅炉运行工况后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同时实时监测厂界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污染物排放浓度变化趋势,确定掺烧RDF的最佳比例,燃煤锅炉运行的最佳参数和技术要点。结果表明,在掺混RDF 10%~30%的比例时,对燃料的碳含量、硫含量、氮含量、灰分、水分和低位发热值均无不利影响,符合北京市关于使用低硫优质煤的标准。RDF掺混比例越高,锅炉热效率降低,比例为30%时,锅炉热效率在80%左右,同时在该比例以下,可以确保二恶英、氮氧化物、烟尘、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达标排放,厂界大气污染物都在二级标准以内。  相似文献   

20.
基于黄磷燃烧特性实验,对黄磷燃烧的动力学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通过观察不同燃烧表面积的黄磷燃烧动力学现象,获得了黄磷的燃烧特性参数,并利用池火模型对黄磷燃烧实验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固定表面积的黄磷燃烧时,黄磷的质量损失速率可近似视为某一恒定值,黄磷的质量损失速率与燃烧表面积有关。黄磷燃烧实验火焰最高温度约为1000℃,火焰高度与燃烧表面积有关。池火模型可以对黄磷的燃烧特性参数进行预测和分析,池火模型所预测的火焰高度与实验数据基本相吻合,相对误差小于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