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机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综述了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净化作用、净化效果及其应用现状,此外,还报道了生物浮岛等应用水生植物治理污水的新技术,最后展望了这种污水净化技术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及纳米材料的广泛应用导致纳米材料不可避免地释放到环境中。进入环境中的纳米材料可能会对环境中的许多物种,包括从微生物到更复杂的生物体及生物种群和群落,产生毒性作用,甚至会通过食物链传递,给生态系统带来潜在的危险。因此,纳米生态毒理学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系统评述了纳米生态毒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纳米材料对单一生物(微生物、藻类、大型溞和鱼)、经食物链传递、在种群和群落水平上的生物毒性效应和纳米材料与环境中其他污染物结合产生的复合效应,最后在总结目前研究现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纳米材料生态毒性效应还需深入研究的若干方面。  相似文献   

3.
草原煤矸石堆放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内蒙古自治区煤矸石排放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比较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对治理煤矸石的优缺点,重点分析了丛枝菌根真菌技术在煤矸石山生态重建中的应用及其意义,并提出了当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以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作为初级生产者,水生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农药的使用对水生生态系统存在污染风险。对现行的水生植物风险评估分级体系进行综述,并对欧盟、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药风险评估法规、程序及初级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简述了种群敏感度分布(SSD)、中/微宇宙等方法在水生植物风险评估中的作用。对比中国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建议我国农药登记管理也应采用分级评估方法来加强对水生植物风险评估研究,发展SSD、中/微宇宙等高级风险评估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去除泽龙湖微污染景观水中的氮、磷及有机物等污染成分,采用人工增氧和浮田型生态岛技术对泽龙湖景观水进行了生态修复。结果表明,人工增氧能很好地氧化水中有机物,生态岛水生植物可有效地吸收氮和磷,处理后湖水可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Ⅳ类标准。  相似文献   

6.
研究3种不同材料作为生态浮床(Floating beds,FBs)基质而组建的组合生态浮床(hybrid FB,HFBs)以及一种无基质的传统生态浮床(C-FB)脱氮效果和性能。3种组合生态浮床分别由竹丝、稻草和轻质陶粒为基质。实验结果表明:当原水中总氮(TN)和总磷(TP)质量浓度分别为8.21~9.38,5.49~5.84mg/L,3 d后经过C-FB、轻质陶粒组合生态浮床(HFB-C)、稻草组合生态浮床(HFB-RS)、竹丝组合生态浮床(HFB-FB)处理后,出水中TN和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6.54~7.35,5.54~6.65,0.52~0.92,1.19~1.55 mg/L和2.81~2.90,3.81~3.96,2.67~2.79,2.49~2.58 mg/L。大型水生植物代谢酶及其生长速度依次为:HFB-FBHFB-RSC-FBHFB-C,水体温度对大型水生植物生长特性和生化特性有着显著地影响,影响最大是过氧化物酶(CAT),其次是叶绿素,过氧化物酶(POD)和丙二醛(MAD)变化不明显。实验结果说明基质差异对组合式生态浮床的脱氮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地表水环境重金属污染现状和重金属治理主要方法,讨论了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法的研究现状.生物修复法中的植物修复法,以及复合生态法联合功能材料的应用修复方法具有绿色环保和资源回收等显著优势,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梁梦杰  周谢宇  王澄  李驰原 《安全》2022,43(3):12-16
为更好地了解我国应急管理领域的研究动态,从中国知网CNKI收集4264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统计,对应急管理领域的发展阶段、文献年发表量、期刊来源以及合作网络进行分析,并应用文献计量学可视化软件VOSviewer绘制作者以及关键词的知识图谱。研究表明,我国应急管理领域研究经历了平稳期、快速增长期、爆发式增长期3个阶段;作者及发文机构之间的合作较为分散,尚未形成较大的核心作者群,机构合作主要分布在南京大学、清华大学、暨南大学和国家行政学院等高校;未来研究可能在应急管理体系、应急管理体制、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呈现多元化、精细化以及科技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由于城市问题开益复杂化、全局化,城市生态调控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其研究的对象和方法应当随之发展变化.阐述了将基于降低熵增的理论应用到城市生态调控的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熵作为表征系统无序性的重要热力学概念,在城市这一典型的耗散系统的调控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将熵理论引入城市生态调控体系,定义了城市生态系统熵,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定量方法.此外,充分考虑基于物流能流分析的熵理论在城市生态调控中应用的关键机制,探讨了通过降低城市生态系统熵从而增加系统有序度、维护系统健康的生态调控理论和方法,构建了相应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体系,为解决城市复合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调控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安防系统和消防系统的应用都十分广泛,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室内还是户外,都有这两大系统的应用。这两大系统如同安全卫士一般,时刻守护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让人们的生活更安全放心。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安防和消防开始趋于一体化,本文将从一些比较独特的角度来说明二者的发展关系,从而让读者对其融合的方式与意义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与水生植物相耦合,构成植物型微生物燃料电池(PMFC)系统是一项全新的低碳环保产能技术,是水污染控制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已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对植物型MFC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不同类型PMFC的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影响其产电的因素,最后对该系统未来的应用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尤其是近海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海洋突发性污染灾害逐年增加,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因此提高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对海洋水质生态环境要素的监测主要采用传统的人工现场采样和实验室仪器分析方法,时效性不足,技术价值低,无法应对变化迅速的海洋生态环境。因此,发展在线水质生态观测系统势在必行。通过对国内外海洋生态观测技术和监测系统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了我国海洋在线水质监测系统发展的必要性及需求性,并探讨了我国目前在该领域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植物修复有机农药污染水体并不多见,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选取美人蕉、再力花和菖蒲等3种常见水生植物为供试植物,通过静态水培试验研究了3种水生植物对不同浓度的β-HCH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3种受试水生植物在β-HCH不同处理浓度的水体中长势良好无病变,β-HCH主要富集在根部和叶部。美人蕉、再力花、菖蒲对5μg/Lβ-HCH的去除率分别为56. 57%、46. 17%和40. 30%,而对10μg/Lβ-HCH的去除率则分别为51. 30%、27. 28%和22. 44%。可见,3种水生植物对β-HCH均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其中具有密集根系及茂密叶片的美人蕉的净化效果最好,其次为再力花及菖蒲。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绿色化学的原理、研究现状,总结了绿色化学技术的应用进展.从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物3方面论述了绿色化学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情况,并提出应用绿色化学技术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环境保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随着安防市场中“高清化”的日渐普及,“多样化高清”的不断深入发展,高清已经成为目前视频监控系统发展的必然要求。在高清监控市场中,模拟高清在传统模拟系统中可以提高图像的分辨率、清晰度。是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也是客户自己最愿意接受的系统;IP网络高清经历了从开始人们对其的排斥到试用IPC系统以及到依赖IP系统的不断变化,在最近几年里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可以说目前的很多视频监控系统离不开IP。随着带宽、存储压力等问题的不断解决,IP高清已经有了较大范围的应用覆盖,但其在应用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延时大、图像损失多等等,因此HD—SDI高清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中,自去年以来许多厂商加大对HD—SDI的研发、宣传,目前HD—SDI逐渐落地,市场上工程商、用户对其了解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16.
生态纺织品及其标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生态纺织品和国内外主要生态纺织品标准的发展.首先介绍了纺织品生态学及广义生态纺织品、狭义生态纺织品和有机纺织品,阐述了国内外生态产品的标准及其发展,详述了"Oeko-Tex 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标准、"Europen Eco-Label"欧盟生态标签及国内生态纺织品相关技术法规、标准的发展历程,有利于人们对生态纺织品及其主要技术法规、标准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生态安全评价系统及工作程序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全球范围内生态安全形势越来越严峻 ,某些区域生态安全态势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笔者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 ,提出了生态安全评价系统的新概念 ,介绍了组成生态安全评价系统的 5个要素 ,即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并探讨了生态安全评价工作程序 ,将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河流水文过程的变化与生态环境系统变化之间存在着极强的响应关系,研究河流水文要素的变化趋势对认识河流生态系统演变的规律及机理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黄河中游潼关断面径流要素、洪水要素、河流泥沙要素的统计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不同水文指标在长期演变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及突变特点,分析由此引发的生态系统响应过程,并进一步挖掘影响河流生态水文系统演变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黄河中游生态水文系统中改变强烈的水文要素主要有大洪水发生次数、径流年际丰枯变化、年内分配以及水文极值发生时间等.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水库运行及引水)的影响,中游水文系统要素发生了较大变异,将对河道内、洪泛区和湿地的生物数量、多样性以及其繁衍、迁徙、洄游行为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与水库的累积作用和不科学的取用水制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气候因素能够对城市生态规划和生态修复造成较大的影响,通过科学使用气象技术可以对城市生态规划进行改善,同时还能促进生态修复。本文主要对城市生态规划和生态修复中的气象技术进行分析,对气象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也做了一定的研究,旨在更好地促进城市生态规划和修复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完善和发展事故致因理论,从基础理论、相关定义、分析过程和分析难度4个方面,对比分析系统理论过程分析(STPA)与“2-4”模型(24Model),并分别进行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都有很强的理论基础;24Model和STPA总体依照线性模式展开,部分元素可得到对应。STPA的研究对象为系统中的损失,更擅长系统交互研究,研究复杂程度较高,研究误差较大,更适用于单起事故分析;而24Model的研究对象为组织中的事件,事故原因划分更加明确与通用,分析过程简单,研究误差较小,在单起事故和多起事故分析中均可使用,两者都具有较好的拓展性。在应用方面,STPA能够明确指出系统内危险源与损害的联系,但应用过程复杂,致因因素分析主观性强,缺乏对管理体系和安全文化的研究;24Model原因分析结果全面,应用步骤明确,但缺乏对组织间的交互和设计缺陷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